醉翁亭记 1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为便于学习使用,原句成段,原段以空段分隔。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西南部的许多山峰、森林和山谷特别美丽。
远远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美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回路转,山路转折,亭角翘起,像一只展翅的小鸟,栖息在泉水之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他的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最大,所以自称酒鬼。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理解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就像太阳出来的时候,林中的雾消散了,暮云聚拢,山中的窑洞昏暗了,黑暗变化了(交替),也就是山中的早晚。
野花盛开,散发着幽静的芳香,美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树荫,天气高爽,白霜,水位低,石头裸露。
这是山里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去溪里钓鱼,溪很深,鱼很肥,用泉水酿的酒。
泉水清甜,颜色纯净,山里的野味,田里的蔬菜,杂乱地摆在它面前。
这是一个太守的宴会。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日落不久,人影纵横散开,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
然而,鸟只知山之乐,不知人之乐。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在自得其乐。
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附: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1(优翼原创课件)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是,为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 “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而:
③朝而往,暮而归
“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
“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成 语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 相大白。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4.[前呼后应]前面吆喝,后最呼应。 5.[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山水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课堂小结 点出亭
亭周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亭之得名: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朝:日出
醉翁 亭 记
朝暮之景
亭外景 亭中宴
暮:云归 春花、夏木、秋风、冬石 四时之景:
乐 亦 无 穷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离亭归
太守归 游人去 禽鸟乐 从人乐 太守乐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醉翁亭记》原文翻译注解引导语:《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由此,小编将带大家欣赏一下诗人欧阳修在醉翁亭的陶醉之情吧!【作品原文】环1滁2、3皆4山也。
其5西南诸峰,林壑6尤7美。
望之蔚然8而深秀者9,琅琊也。
山10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11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2也。
峰回13路转14,有亭翼然15、16临17于18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9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20之者谁?太守自谓21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22醉,而年又最高23,故自号24曰25醉翁也。
醉翁之意26不在酒,在乎27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8之心而寓29之酒也。
若夫30日出而林霏31开32,云归33而岩穴暝34,晦35明36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7发38而幽香,佳木秀39而繁阴40、41,风霜高洁42,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43负者44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46提携47,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8溪而渔49,溪深而鱼肥。
酿泉50为酒,泉香而酒洌51;山肴52野蔌53,杂然54而前陈55者,太守宴也。
宴酣56之乐,非丝57非竹58,射59者中,弈60者胜,觥61筹62交错6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64白发,颓然65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66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67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68、69,鸣声上下70,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71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72,太守也。
太守谓73谁?庐陵74欧阳修也。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 环:环绕。
怀禅微刻《醉翁亭记》怀禅微刻《醉翁亭记》2. 滁(chú):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醉翁亭记(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 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 欧阳修。
重点积累
一、一词多义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聚拢,归集 回家 秀丽 茂盛 称谓 为,是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 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 上的,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 是山上的和尚叫智仙的。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 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 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 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 酿酒,泉水香甜,酒味清醇,山中的野味野菜, 杂乱地摆开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 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 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 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 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 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 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带拼音

Zui weng ting ji醉翁亭记huan chu jie shan ye 。
qi xi nan zhu feng,lin he you mei。
wang zhi wei ran er shen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xiu zhe ,lang ya ye ,shan xing liu qi li,jian wen shui sheng chan chan ,er xiechu yu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liang feng zhi jian zhe,niang quan ye 。
feng hui lu zhuan ,you ting yi ran lin yu quan 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shang zhe,zui weng ting ye。
zuo ting zhe shui ?shan zhi seng zhi xian ye 。
ming 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zhi zhe shui?tai shou zi wei ye 。
Tai shou yu bin ke lai yin yu ci ,yin shao zhe zui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宾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er nian you zui gao,gu zi hao yue zui weng ye 。
zui weng zhi yi bu zai jiu ,zai hu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shan shui zhi jian ye。
shan shui zhi le,de zhi xin er yu zhi jiu ye。
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uo fu ri chu er lin fei kai ,yun gui er yan xue ming , hui ming bian hua zhe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shan jian zhi zhao mu ye. ye fang fa er you xiang , jia mu xiu er fan yin ,feng shuang gao 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jie ,shui lauo er shi chu zhe, shan jian zhi si shi ye. zhao er wang, mu er gui ,si shi zhi jing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一二段翻译简短

醉翁亭记一二段翻译简短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逐句翻译

《醉翁亭记》逐句翻译《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下面是逐句的翻译:1.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
2. 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是在于山水之间。
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广阔的野地,天空低垂,树木稀疏,江水清澈,月亮近似人。
4. 樵客初闻钟,闻道有此声。
-一个正在砍柴的人初次听到钟声,听闻后才知道这个声音所代表的意义。
5. 心远地自偏,语近意先轻。
-心思遥远时,话语就变得无足轻重。
6. 见说宜先悟,未言宜已明。
-看到别人说的应该先理解,还没有说出来的应该提前明白。
7. 节用而隐约,名山处士应。
-节俭而含蓄,像山中隐居的士人一般。
8. 君子栖遑里,小人常窥堂。
-君子安居乐业,小人常常窥视他们的内室。
9. 廖廓一何限,至人心亦长。
-虽然房屋狭小,但能包容高尚的人品。
10. 盗贼窥堂邑,良工藏丘墟。
-盗贼窥视富户的住宅,而良工却躲藏在荒废的土丘之中。
11. 野芳不可久,储蓄何由成?-野外的花朵无法长久保存,财富又如何才能累积起来?12. 千载结庐岳,寸钢当显铭。
-千年来建造的房屋可以比拟于高耸的山峰,一寸长的刀刃应该刻上铭文。
13. 彩绣遥相望,椒涂独往行。
-彩绣的房屋彼此遥相呼应,红漆的房屋孤单地前行。
14. 残星隐翠野,长笛怨黄昏。
-星光已经消失在青翠的草野中,长笛在黄昏时分悲怆地吹奏。
15. 短亭巧石立,奇松绝壁栖。
-短亭巧妙地矗立在奇特的石头上,奇异的松树生长在陡峭的悬崖上。
这些翻译是根据原文进行的直译和简要解释,以呈现出《醉翁亭记》的意境和思想。
《醉翁亭记》全文与赏析

《醉翁亭记》全文与赏析《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篇文章以“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开篇,简练而有力地勾勒出滁州的地理环境,给人以开阔大气之感。
接着,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琅琊山、酿泉和醉翁亭,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一句,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它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世俗事务的超脱。
文中对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的描写,生动而细腻。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出了朝暮景色的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绘了四季的不同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在描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时,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花的芳香,眼前仿佛也出现了早晚变
化不同的四季景色。这种感觉是无法用
言语形容的,只有你真正地全身心地投
入到课文中,你才会有幸感受到那仙境
般的美景。
(曹一枫)
精品课件
小论文摘录(2)
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它令 人流连忘返,身在其中,一切烦恼与不 安都会被你抛在脑后。
树与花的和谐,山与树的搭配, 水与山的相接,鸟与水的嬉戏,如此之 美景,任谁也不会忘记。(王 萌)
精品课件
小论文摘录(3)
•
文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
间之四时也”,短短28个字,淋漓尽致
地描绘出琅琊山的四季美景,准确、生
动,极富音乐之美,韵味无穷,情致盎
然,从容宛转,娓娓叙来。
精品课件
《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北 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
《醉 翁 亭 记》
欧阳修
精品课件
醉翁亭
醉翁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品课件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精品课件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精品课件
“日出而林霏开”
精品课件
“云归而岩穴暝”
精品课件
琅琊山春时美景
精品课件
“野芳发而幽香”
精品课件
琅琊山夏时美景
精品课件
“佳木秀而繁阴”
精品课件
琅琊山秋时美景
精品课件
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 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
精品课件
“醉翁之意不在酒”:
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 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精品课件
作业:
•
将文中“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而乐亦无穷也”一段所写的
“朝暮”、“四时”的景物特点用
现代汉语加以具体描写,写成300字
左右的短文。
精品课件
“风霜高洁”
精品课件
琅琊山冬时美景
精品课件
“水落而石出”
精品课件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精品课件
《醉翁亭记》碑刻(苏轼草书)
精品课件
《醉翁亭记》碑刻
精品课件
醉醉翁翁亭亭
精品课件
小论文摘录(1)
•
我仿佛身临其境。当我闭上眼
睛的时候,耳边似乎传来了啾啾的鸟鸣
和潺潺的流水声,闻见了空气中酝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