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合集下载

周敦颐《爱莲说》理解性默写(31题,含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理解性默写(31题,含答案)

周敦颐《爱莲说》理解性默写(31题,含答案)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国人都喜欢用《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

2、【独】。

3、【李唐】。

4、【淤泥】。

5、【染】。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7、【不蔓不枝】。

蔓、枝,。

8、【香远益清】。

益,。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10、【亵玩】。

亵,。

11、【焉】。

12、【隐逸】。

13、【噫】。

14、【鲜】。

15、【同予者何人】?16、【宜乎众矣】。

宜,。

二、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翻译: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三、理解性默写:①、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②、全文的中心句,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是:③、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四、课内简答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5、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问题?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爱莲说理解性默写

明白性默写之阳早格格创做
1、形貌莲花下净朴实的句子是出淤泥而没有染,濯浑涟而没有妖.
2、齐文的核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道》: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没有染,濯浑涟而没有妖,中通中曲,没有蔓没有枝,香近益浑,亭亭净植,可近瞅而没有成亵玩焉.
4、公园花展,瞅赏牡丹的人总比瞅赏其余花的人多,用《爱莲道》中的话去道,便是:牡丹之爱,宜乎寡矣.
5、表示仆人没有受世雅拘束,对于世雅死计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共予者何人?
6、做家从死少环境、体态香气、风采气量三圆里形貌莲好佳局里的句子是:出淤泥而没有染,濯浑涟而没有妖,中通中曲,没有蔓没有枝,香近益浑,亭亭净植,可近瞅而没有成亵玩焉.
7、取“近朱者赤,近朱者乌”相对于比,集结表示莲下净本量,当前人们时常使用去比圆某些人没有取世雅共流合污而又净身自佳的句子是:出淤泥而没有染,濯浑涟而没有妖.
8、比圆君子通达事理、止为圆正、好名近扬的语句是:中通中曲,没有蔓没有枝,香近益浑.
9、写君子止为圆正,通达事理,没有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中曲,没有蔓没有枝.
10、写君子志净止廉,仪态端庄,令人敬沉而没有敢沉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近瞅而没有成亵玩焉.
11、最能综合莲花下贵本量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中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理解性默写三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莲花的高洁、庄重的句子: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3、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透露出诗人对莺歌燕舞早春美景喜悦之情的是5、马志远天净沙秋思直抒胸意,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6、写出桃花源记中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语句7、观沧海一诗中体现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8、写出陋室铭的主旨句9、写出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情趣之雅的句子是、10、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的诗句是:1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的诗句是12、蒹葭写清秋萧瑟景象的诗句是 , .13、孟子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14、孟子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先15、王之涣凉州词中有“一片孤城万仞山”之句,范仲淹渔家傲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于是:16、曹刿认为战前的政治准备是取信于民的句子是17、小石潭记中从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明净的句子是直接描写游鱼的句子是描写其源流的句子是能隐约透出作者被放逐的凄苦忧伤的句子是18、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显示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文中点明主旨,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19、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主旨句是2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句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最能概括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2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月夜小景的句子是22、出师表表明诸葛亮性本淡泊,不求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23、观沧海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24、饮酒结庐在人境表现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真谛,获得恬淡心境的诗句是25、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你身处困境,也不会感到孤独.请你用王勃的两句诗来说明这一点26、江城·密州出猎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2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28、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下的句子是29、使至塞上中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30、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31、行路难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赋予“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新意义而经常引用的诗句是34、钱塘湖春行写出了早春景色的对偶句是35、赤壁一诗中,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发表议论的句子是36、雁门太守行,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36、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 .37、夜雨寄北中,用设想未来相逢写眼前离情的句子是38、杜牧在泊秦淮中议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39、李商隐无题中表现坚贞爱情的千古名句是40、相见欢词中,李煜抒发自己亡国之痛,离“家”之愁的句子是41、渔家傲中,点明战事吃紧,边关戒备森严的句子是表达词人思念家乡却有家难回、功业难成的哀伤的句子是42、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主旨句是43、游山西村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44、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祝愿的句子是表达人生哲理的句子是45、山坡羊潼关怀古一曲中的主旨句是写潼关地理形势的句子是46、过零丁洋中抒发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和气节的句子是写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动荡不安的句子是47、己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精神的句子是48、登飞来峰中有两句可与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49、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诗人渴望为国杀敌、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诗人借孙权之口自喻抒发自己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表明诗人报效国家、再建功立业的典故是希望朝廷再重用自己的典故是50、辛弃疾的破阵子表现边塞士气高昂、赫赫军威的句子是表现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概括、再现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句子是写出了将帅用牛肉犒劳部下、塞外边境响起军乐和战鼓声的悲壮是5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5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53.行路难中最能表达诗人李白坚信理想抱负一定实现的倔强、自信、执着精神的千古名句是54.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55.杜甫在春望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抒写忧国思乡情怀的诗句是5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57.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谬误国的诗句是58.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句是59.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60.李煜在相见欢中借助比喻抒写离愁的名句是用白描的手法直抒亡国哀思的名句是6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62.晏殊在浣溪沙中慨叹时光流逝,蕴涵生活哲理的名句是6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下了寄寓离情,释却离愁,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慰藉的名句是64.陆游在游西山村中写下的蕴涵深刻哲理的诗句是6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的以死明志,表达自己视死如归、忠心报国、名垂青史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6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67.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封建社会本质,寄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强烈谴责的词句是68.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69、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 , .70、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 ,7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流传最广的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 .7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73、出师表里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74、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景75、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两句诗是 , .7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7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79、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80、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81、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8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古诗、古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篇:《鸟鸣涧》萧萧几叶风兼雨,楚楚何时见南山?山上无声藏艳鸟,胜景寥落恨已斑。

《鸟鸣涧》这篇古诗通过描写鸟鸣、风雨和南山的景色,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答:《鸟鸣涧》,作者不详。

2.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古人对南山胜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请列举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答:几叶风、雨、南山。

4. 请解释“胜景寥落恨已斑”这句话的含义。

答:以南山胜景的美丽与荒凉作对比,表达了对胜景的迷恋与无奈之情。

第二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言辞简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品东西南北,思无穷。

弟子规模,圣人训。

《观沧海》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站在碣石山上,俯瞰沧海,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

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这篇古文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篇古文的题目和作者。

答:《观沧海》,作者不详。

2. 这篇古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以及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3. 请写出沧海的景物描写。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请解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答:表达了对学问的推崇和对文字的重视,意味着通过学问可以改造社会,影响世界。

第三篇:《爱莲说》爱莲说,不爱莲白云苍苍,青石绿石,繁花似锦遗芳千古,寂寞凌世东风烈日,瓦砾飞盖,几度华侨华退?《爱莲说》这篇古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对莲花的喜爱和敬仰。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蕃():多。

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之:的。

(2) 甚:很。

(3) 蕃:多。

(4) 独:仅,只。

(5) 自:自从,从。

(6) 甚:更,特别。

(7) 予:我。

(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沾染。

(10) 濯:洗涤。

(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生出枝蔓。

(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

(16) 清:清芬。

(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

(19) 植:竖立。

(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

(22) 焉:相当于“呢”。

(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相当于“唉”。

(26) 鲜:少。

(27) 宜:当然。

(28) 众:多。

(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
1.《爱莲说》中,借莲写君子品行端正,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
2.《爱莲说》中写莲花高洁的品质,比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两句
3.借莲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两句
4.以花喻人,莲花就是德行最高尚的哪一类人?
5.以花喻人,菊花就如哪一类人?
6.以花喻人,牡丹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7.写出喜欢牡丹的人总是很多,说明大部分人喜欢美丽浮华的东西
8.写出当时人们喜欢牡丹源于强盛繁荣的唐代
9.表达出虽然陶渊明喜欢菊花,但这并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的两句
10.写出花草繁美,可以供人们欣赏的很的两句
11.写荷花香气清透,挺拔直立的两句
12.借莲花写出作者不追求世俗浮华,傲然独立的两句
答案: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6.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