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29(21): 201603917.[38] Cheng X, Sun R, Yin L, et al. Light-triggered assembly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photoacousticimaging of tumors in vivo[J]. 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6):201604894.[39] Xia H, Gao Y, Yin L, et al. Light-triggered covalent coupl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 cancer therapy[J].ChemBioChem, 2019, 20(5): 667-671.[40]Cheng X, Sun R, Xia H, et al. Light-triggered crosslink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remarkably improved radiation therapy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tumors[J]. Nanomedicine,2019, 14(22): 2941-2955.[41]Ding J, Mao Q, Zhao M, et al. Protein sulfenic acid-mediated anchoring of gold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CT imaging andradiotherapy of tumors in vivo[J]. Nanoscale, 2020, 12(45):22963-22969.肿瘤消融治疗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吴颖1,2,3 范卫君1,2,31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2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3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通信作者:范卫君,【摘要】 肿瘤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好、操作相对简单、适应证较广等优势在实体肿瘤的治疗中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2024年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文

《2024年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范文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到了约85%的病例。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晚期NSCLC)的治疗,临床上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其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化疗的方案逐渐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其治疗效果显著,本文旨在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XX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XX例。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案。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射频能量使肿瘤组织产生高温,从而杀死癌细胞;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3. 评价指标本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

三、结果1. 生存期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XX个月,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XX个月。

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在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其体力状况、食欲、睡眠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3. 不良反应尽管射频消融术和化疗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射频消融术的高温作用,可以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配合化疗药物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该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优势。

然而,治疗过程中仍需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五、结论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已经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肺癌治疗方法之一。

这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局部热疗的方式来消灭肿瘤细胞。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认可。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能,使肺部患病组织受到高温的热损害,最终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微小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它还可以在局部附近同步治疗多个小肿瘤。

然而,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并不适合所有肺癌患者。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肺癌,已经被证明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对于更大的肺癌或者是晚期肺癌的治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严格的治疗指南。

目前,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院的肿瘤科。

治疗效果得到了不少患者和医生的肯定。

然而,射频消融治疗肺癌仍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和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射频消融技术的成像技术一直是一个瓶颈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医院都在加快发展起一批新型的成像设备,如多普勒超声透视系统和立体成像设备。

这些设备的出现将会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存期。

此外,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普及,还需要相关医疗保障政策的推动。

在国家相关的医保政策支持下,这种非手术治疗方式的普及将更加快速和广泛。

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患者知晓这种治疗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总体来说,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式。

尽管还存在一些技术和政策上的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支持,相信这种治疗方式的普及率将会逐渐提高,为肺癌治疗带来更加乐观的前景。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及前景
效应 ” 。 阁 2 RF 技 术现状 A
21单 电 极 .
究 , A治疗 2 RF 8只 兔 子 ,其 中 1 9只 肿 瘤 完 全 毁 损 ( 占 6 .%)9只 出 现局 部 复 发 和 纵 隔 淋 巴结 及 胸 膜 转 移 ( 79 , 占 3 .%) 1 出现并 发症 。张卫强 等[利 用兔 肺 进行 射频 消 21 。7只 1 q 融术, 探讨 R A对 正常肺 组 织 的生 物学 效应 和作 用方 式 。射 F 频灭 活后 即刻 镜 检 , 可见 毁 损灶 发 生凝 固性 坏 死 ; 7天 , 第 坏 死 灶 开 始 出现 纤维 组织 增 生 ; 月 时支 气 管上 皮 肺 泡上 皮 1个
Sen e  ̄ 道 了对 2 tik t报 = 0例 4 个 肺转 移结 节 在 C 1 T引导 下
进行 RF A治疗 和 随访 的结 果 。治 疗 时 。T下 可见 到 围 绕 电 C
极形 成 的球形 阴影 , 体积 超 过病 灶 , 治疗 3个 月 后 , 形 阴影 球
Mc a al [ 道 了双 电极 技 术 进 行 R A 实验 研 究 结 G hI等 5 】 报 F 果 ,将 正极 和负 极 同时插 入离 体 动物 肝 脏 内进行 热 损 毁 , 同 时对 各 自周 围组织 进 行加 温 , 使热 损 毁 的范 围较 单 电极 扩 可 大 ,但在 两个 电极 间 的 区域损 毁形 状 是椭 圆形而 不是 圆形 , 使其 临床 应用 价值 受 到 限制 。
增 生 , 泡 开始 重建 :— 肺 2 3个月 恢复 正 常 的组织 结构 。电极位
于 肺 门 部位 治 疗 时 , 疗 时 间 、 治 阻抗 与 电极位 于外 周 部 位 时 比较 均有 显 著性 差 异 。顾 莹莹 等 『发 现 肺 癌 RF 治疗 后癌 1 l 】 A 组 织 免 疫 组 化 表 型 : 殖 细 胞 核 抗 原 ( C A) 性 8 % , 增 PN 阳 1 血 管 内皮 生 长 因子 ( E F 阳性 5 % , V G ) 2 B细胞 淋 巴瘤 抗 体 ( c一 B l

2024年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发展现状

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发展现状1. 概述射频消融治疗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医疗设备,通过将高频射频电流传输到患者的体内,以实现病灶的消融。

射频消融治疗仪在肿瘤治疗、心脏病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目前,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正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30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

3. 市场细分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细分,主要包括:•肿瘤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仪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精确地定位和消融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心脏疾病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仪在治疗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脏疾病方面表现出色。

它可以通过消融心脏组织中的异常电路,恢复正常的心脏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仪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消融帕金森病患者脑部的异常神经元,从而缓解症状。

4. 市场竞争格局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商包括:Medtronic、Boston Scientific、Johnson & Johnson等。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并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市场的发展。

此外,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还存在一些新进入者和地区性供应商。

这些公司通过低价策略和市场定位来争夺市场份额。

5. 市场前景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的前景看好。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对射频消融治疗仪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也将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体系改革和支出增加将进一步拉动市场增长。

然而,市场上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保持竞争力。

6.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仪市场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与进展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与进展
t e e p rme t lrs a c i l dig c e to fe e to e ne dl h xe i n a e e rh ncu n r ai n o l cr d e e, t e r d or q n y tc i ue a lnc l h a if ue c e hn q nd ci ia e a ppl a ins i to .Thi ril v r iwst e e p rme t lr e r h, ci iala lc to c sa t e o e ve h x e c i n a es a c ln c pp ia in, c re tsa u n u u e u r n t t s a d f t r
【 关键词 】 射频消融 ; 肺癌 ; 治疗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中 图分 类号 : 7 57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7 4 20 )1-7 10 R 3. A 10 —9 X(0 7 一10 8 —4
Cu r n t t s a d a v c so a i f e u n y a l to o u g c c r S N h — h o, XI a g r e tsa u n d a e fr d o r q e c b a i n f r l n a e U Z i a n n c A 0 Xin -
组 ) 随访 7个 月 , 进 行 了疗 效 对 比观 察 , 定 了 , 并 肯
R A的治疗 效 果 , F A组生 存 率为 6个 月 , 明显大 于 B
组 ( <O.1 。 P 0 )
1 R A治 疗 肺癌 的原 理 F
通 常 医 用 组 织 热 灭 活 的射 频 波 频 率 为 3 5~ 7

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进展及规范化探讨

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进展及规范化探讨
李 家开 , 张金 山
【 摘要 】 射频消融( R F A) 是利 用热 能导致肿瘤组 织凝 固坏死 。经皮途径 R F 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
成功 , 促 进 了射 频 消 融 在 肺 等 其 他 软 组 织 肿 瘤 的应 用 。近 年 来 . 许多研究证实 了 R F A是 原 发性 肺 癌 和 有
介入放射学杂 志 2 0 1 4年 2月第 2 3卷第 2期
JI n t e r v e n t R a d i o l 2 0 1 4. V o 1 . 2 3 .N o . 2
.--—

1 7 5. - - — —



G e n e r a l r e v i e w・
肺恶性肿瘤射频 消融进展及规范化探讨
限 的肺 转 移 瘤 的 安 全 有 价 值 的 治疗 技 术 , 临床 应 用 也 逐 渐 增 多 。理 论上 , R F A 更 适 合 于肺 肿 瘤 的 治疗 , 因
为 肿 瘤 周 围 正 常 肺 实 质 内 的 气 体 能 起 到 一 种 所 谓 的绝 缘 效 应 , 提 高 能 量 在 肿 瘤 内 的 沉 积 。然 而 , 和 其 他 器 官相 比 , 肺消融存在很多不同。本文对肺肿瘤 R F A的一些关键问题 , 包括适应证 、 围手术期准备 、 技术 要求 、 并 发 症 防治 、 影 像 学 随访 、 以及 疗 效 评 价 等 进 行 讨 论 。 目前 , 不 能 手 术 治 疗 的早 期 肺 癌 和有 限 的周 围 肺 组 织 的转 移 瘤 是 R F A 的最 佳 适 应 证 。 肺 组 织 的 特异 性 要 求 使 用 不 同 的能 量 。 电极 针 的 准 确 释放 和 消 融 过 程 的细 心 操 作 是 提 高 疗 效 和避 免 非 靶 点 重 要 结 构 损 伤 的关 键 。P E T / C T是 最 准 确 的术 后 影 像 学 随访 方法 , 但 是 术后 早 期 判 断 肿 瘤 局 部 进 展 仍 需 进 一 步 验 证 。 对 于 I期 非 小 细 胞肺 癌 和 有 限 的肺 转 移 瘤 . R F A 术 后 生 存 率 比较 满 意 。

肺癌射频消融技术的研究进展

肺癌射频消融技术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88 8
实用 医学 杂志 20 _ 2 卷第 6 08 年第 4 期
肺癌射频消融技术 的研究进展
王 栋 黄 乃祥
间质组 织, 甚至血管 内血栓 形成, 造成肿瘤细胞 内环境 的紊乱 , 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或损伤修 复。已有研 究表 明:高热不仅能 诱导 正常细胞凋 亡,且有更强的诱 导肿 瘤细胞 凋亡的能力 ; 其
期 失去 根 治 性 切 除 机 会 , 而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对放 化 疗 又 不 甚敏
感, 所以肺 癌 已经严 重影响 着人们的 生命健康。 目前恶性肿瘤
的 治 疗 强调 多学 科 综 合 治 疗 原 则 。采 取 以根 治 性 手 术 切 除 为 主, 辅以放 疗、 疗及微创介 入手 术等治 疗方 法 , 化 以延缓病 情
发现无 活性癌 细胞 , 无明显并发症。 a 等 对兔 的肺癌( ) Mi o ] V【 2
癌 细胞 ) 模型经 R A治疗 , F 组织学观 察将其损伤分为 5个典型
的等 中心 区, 区为针道 区, 区为癌性凝 固区, A B c区为肺 实质 凝 固区。 D区为外周 出血 区。 E区为 炎性层 区。Le等[对 R A e ] F 治 疗肺 癌的 并发症 进行研 究 , F R A治疗 2 8只兔 子 中 1 9只肿
23 动物试验 方面 ,
在 R A应用于 临床之前 . 内外专 家都 F 国
进行 了大量的动物试验 。例如 , o b rt曾先后对 V 2兔肺 Gl e s d g X
癌行 R A治疗. F 除消融 区外未明显破坏邻近肺 实质 , 活杀动物
其 临床适应证广 、 并发症 少、 实验研 究证 实有效 , 已成 为重要的
导 . 电能 的 沉 积 范 围扩 大 。 阻抗 的作 用则 相 反 , 电 能 沉 积 使 高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死肿瘤细胞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放疗对肿瘤 边缘的富氧细胞非常有效, 但是放疗对肿瘤中心区 的乏氧细胞效果较差, 这部分肿瘤细胞通过加热 (RFA )可以被杀死, 因此二者具有互补作用, RFA 联合放疗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 提出“RFA 对于早期不能手术的肺癌, 尤其是 < 5 c m 的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RFA 组 M R I 表现为急性 RFA 损伤, 微血管造影 显示癌与邻近肺组织完全或大部分血供中断。
• 通过组织学观察将其 损伤分为 5 个典型的 等中心区 :
• A 区: 针道区; B 区: 肿瘤凝固坏死区; C 区: 肺实质凝固区; D 区: 外周出血区; E 区: 炎性层区。
• 在 RFA 治疗过程中, 肿瘤体内出现气泡影, 有学者 认为是 RFA 加热温度超过 105℃ 时引起细胞的煮 沸气化困难, 热量积聚, 温 度升高快, 成为一个巨大的储热库。
• 因此肺肿瘤非常适合 RFA 治疗, 为心肺功能差, 不 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 方法。
RFA治疗肺癌的基础研究
• 1979年 Sugaar等对肺部恶性肿瘤进行RFA治疗, 发现:
• ①加热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 ②加热使肿瘤的血管通透性增强、 血细胞渗出,
• 从目前研究的结果看, 肺叶切除仍然是早期肺癌的 标准治疗方法。
• 对妥协性患者 ( compromised patients )可以行电 视胸腔镜下的局限性切除术 ( 包括肺段切除和楔 形切除 ) , 而对高风险不能耐受微创手术的患者, RFA 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很好的选择, 二者究 竟孰优孰劣,还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
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现状与进展
• 在我国, 肺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 22. 7% , 是恶 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
• 该病主要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 这些人往往存在合 并症, 不适合常规开胸手术。
• 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包括微创外科、 CT 引导下射频消融 (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 RFA )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 CT 的近期改变:
• RFA 后1~3个月内病灶增大, 3个月后病灶逐渐缩 小, 呈低密度改变。如治疗病灶没有明显缩小, 增 强 CT 扫描后 C T 值没有变化也提示治疗有效。
• 如果增强CT扫描CT值增强15HU , 说明局部有残 留, 需要进行第二次RFA。
• RFA后约24%~31% 的病例可以出现空洞样改变。
RFA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
• 2000年 Dupuy 等报道3例经皮 RFA 治疗肺部恶 性肿瘤病例, 揭开了射频应用于人体治疗肺癌的序 幕。
• 同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程庆书等于国内首次 报道了CT引导下锚状电极高温 RFA 治疗肺部肿 瘤患者 42例。
评价指标
• 1 、近期疗效: • RFA 对肺癌(包括转移性肺癌 )一次完全损毁率,
• 结肠癌肺转移 RFA 后 1 、2 、3 、4 、5 年 的 生 存 率。
• ≤3cm和>3cm 病灶的 1 、2 、3 、4 、5 年肿瘤局 部无进展率
• 治疗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复发率。 • 平均疾病无进展时间。
联合治疗
• 对比单纯放疗与放疗联合 RFA 针治疗: • 研究者认为, 当肿瘤放疗时, 氧在放射破坏DNA 并
RFA 治疗肺癌的评价
• (一)CT: • 一般认为近期 3个月后复查强化 CT 在治疗部位出
现残留强化灶。低密度周围环绕不规则强化环, 则 认为治疗不满意; • 远期 (3~6个月) 复查, 肿瘤坏死区明显缩小, 其周 边环绕清晰锐利的强化环, 表明肿瘤无明显重新生 长, 则认为RFA治疗得当。
二次完全损毁率, 总损毁率。 • 肿瘤缩小率(3个月); 3~ 12个月后随访患者的肿
瘤总缓解率 (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之和 ) 。 • 患者有无局部复发。 • 1年随访死亡率 ;死因。
• 2、远期疗效: • I期非小细胞肺癌 RFA 后1 、2、3年的肿瘤局部
控制率。
• 1、2、3 年的总生存率和癌特异性生存率;平均 生存时间。
• 评估标准:建议评估疗效以RFA 治疗后 1个月的 肿瘤大小为基线进行评估。
RFA的原理
• RFA是对靶肿瘤施以频率 460~500kHz的射频电 流, 使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 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热, 局部温度可达 60~120℃。
• 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
• 当组织温度高于 50℃ 时, 即出现凝固性坏死, 温 度高于60℃时, 组织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蛋 白质和 DNA出现不可逆的变性, 最终凝固和坏死。
进一步导致血管壁坏死、 管腔闭塞; 坏死的肿瘤 细胞刺激淋巴细胞聚集, 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活性, 进一步杀伤机体残存瘤细胞。
兔子正常肺的实验
• G oldberg 等于1995 年和1996 年在兔肺上进行了 RFA 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
• RFA 治疗后发生热凝固性坏死, 周围组织逐渐出 现炎症反应、水肿、出血; 7 d 后坏死灶出现纤维 组织增生; 1 个月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 肺 泡开始重建; 2~ 3个月增生纤维组织逐渐被吸收, 恢复正常组织结构。
• 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 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 并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 另外, 射频的热效应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从而抑 制肿瘤生长。
• 肺部正常组织可通过肺部大血管的血液循环和呼 气散热(故正常组织不受影响), 并且起着绝缘的 效果, 使能量可以充分集中在病变部位。
• CT 图像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学变化, RFA 治疗后 早期肺部肿瘤并不能显著缩小甚至完全消失。因 此不能仅凭形态学变化判定 RFA 疗效。
• CT 即时改变:
• 治疗后即时改变表现为 CT 值减低, 病灶增大。原 因在于癌肿组织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气泡使 原来较均匀的高密度病灶出现蜂窝状低密度影; 周边还同时出现磨砂玻璃样反应带, 这是由于加热 后正常组织的渗出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