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学简单总复习
《鱼类学》题库

《鱼类学》题库说起鱼类,我就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河边钓鱼的事儿。
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一群群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爷爷是个钓鱼高手,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我呢,就蹲在旁边,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咱们先从一些基础的题目开始哈。
选择题:1、以下哪种鱼属于淡水鱼?()A 金枪鱼B 鲤鱼C 三文鱼D 鳕鱼2、鱼类通过什么器官呼吸?()A 肺B 鳃C 皮肤D 气囊3、以下哪种鱼具有洄游习性?()A 金鱼B 鲶鱼C 大马哈鱼D 罗非鱼填空题:1、鱼类的体型大致可以分为、、、。
2、鱼鳍通常包括、、、、。
3、常见的观赏鱼有、、等。
判断题:1、所有的鱼都是卵生动物。
()2、鲨鱼是一种软骨鱼类。
()3、鱼的眼睛能看到颜色。
()简答题:1、请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类的繁殖方式有哪些,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论述题:1、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探讨人类活动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及保护鱼类的措施。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爷爷钓到了一条特别漂亮的鳜鱼。
那鱼身上的花纹,就像一幅精美的画。
爷爷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了河里,还跟我说:“这鱼儿啊,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咱们得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从那以后,我对鱼类的世界就更加充满了敬畏和喜爱。
再来看几道有点难度的题目。
选择题:1、以下哪种鱼的鳞片是栉鳞?()A 鲫鱼B 鲈鱼C 草鱼D 鳙鱼2、鱼类的侧线主要功能是()A 感知水流B 平衡身体C 辅助呼吸D 防御敌害3、以下哪种鱼属于硬骨鱼类?()A 鳗鱼B 海马C 黄鳝D 鲟鱼填空题:1、鱼类的听觉器官是。
2、鱼鳔的主要作用是。
3、常见的食用鱼有、、等。
判断题:1、鱼类的体色都是为了伪装。
()2、鱼的尾巴只用于游泳。
()3、所有的鱼都有牙齿。
()简答题:1、请解释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
2、简述鱼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论述题:1、从鱼类的演化历程探讨其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2、结合实际案例,谈谈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鱼类生物是水域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脊椎动物,它们具有无数令人惊叹的特征和适应性。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关于鱼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包括分类、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分类学鱼类分类学是研究鱼类物种分类关系的学科,根据形态、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将鱼类物种归为不同的科、属、种等级。
目前已知的鱼类物种众多,被分为两个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鱼亚纲。
1. 肺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特殊类群,包括肺鱼、蒙眼鱼等。
它们具有一对肺,可以在缺氧环境下换气。
肺鱼还可以通过皮肤、口腔黏膜进行呼吸。
2. 辐鳍鱼亚纲:这是鱼类学中的主要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鱼类。
辐鳍鱼的鳍条由软条和硬条组成,可以用于稳定和控制游泳姿势。
二、解剖学鱼类的解剖学研究对于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
1. 鱼类体型:鱼类体型各异,从小巧的倾盆大剑鱼到庞大的鲸鲨。
鱼类的体型通常会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
2. 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骨头和软骨组成。
鱼类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并为肌肉附着提供支持。
3. 鳞片:鱼类的身体通常覆盖有鳞片,鳞片可以保护皮肤免受损伤和感染。
鳞片的形状和结构因鱼类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 鳃呼吸器官:大多数鱼类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通过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并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
鳃结构复杂,具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以便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
三、生理学鱼类的生理学研究探索了它们的生命活动和功能机制。
以下是一些关于鱼类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呼吸系统:鱼类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鳃、鳃耙和肺等组成。
通过呼吸系统,鱼类可以从水中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鱼类的心脏结构简单,通常由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
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血管系统供应给各个组织。
3.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肠和肝等组成。
鱼类学期末复习

鱼类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 头肾:某些真骨鱼类的成体肾脏的前端尚有前身的残余,称为头肾。
2.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学科。
3.侧线鳞:真骨鱼的体侧中部,各有一列被管状侧线穿过的鳞片,叫侧线鳞。
4.生骨区: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5.韦伯器:鲤形目等鱼类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6.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是肌肉的变态物,是一种受中枢神经支配的效应器,其基本功能单位是电细胞或称电板。
7.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8.泄殖腔: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导管的开口,并以一个总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
9.外腮:是胚胎期或幼鱼期的临时呼吸器官,从腮部伸出裸露在体外,故有外腮之称。
随个体发育会自行脱落。
10.端脑:最前面部分,由嗅脑和大脑两部分组成。
端脑地主要功能是嗅觉,为嗅觉的兴奋中枢。
11.婚姻色:许多鱼类在繁殖时期出现鲜艳的色彩,或者原有的色泽变得更为鲜明,一般在雄鱼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并且在生殖季节之后,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为婚姻色。
12.动物区系: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某种自然环境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的许多物种组成,这些动物一般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13.二名法: 每一种生物种的名称都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14.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
15.性成熟:鱼类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经发育完全,生殖机能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基本具备了正常的繁殖功能,称为性成熟。
16.生长速度: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内鱼所增加的体长和体重。
17.肥满度:鱼体重量与鱼体体长立方数的比值,是反映鱼类肥瘦程度和生长情况的指标。
最新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一.名词解释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
鱼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
其间叶组织形成后,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密的箱形构造。
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红色肌肉。
鱼类学大题复习资料

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答: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领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5.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答: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3.化学因素:Ca2+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2+);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Ⅲ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另外,蛇毒和水蛭素能抵抗凝血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凝血。
(肝素除去凝血酶原)6.心脏的心奋性的特点,与骨骼肌心奋性的区别答:(1)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紧接心肌绝对不应期之后存在一个短时期(局部反应期),在此期间内,给以非常强的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去极化而产生局部兴奋,但不会发生全面去极化而产生传导性兴奋(动作电位),因此,从去极化(0期)开始到这个短时期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
生物鱼类知识点总结

生物鱼类知识点总结1. 鱼类的分类鱼类属于脊椎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类,按照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两类:软骨鱼和硬骨鱼。
其中,软骨鱼包括鲨鱼、鳐鱼等,它们身体呈流线型,鳃裂裂缝,鳃盖不覆盖鳃孔。
硬骨鱼包括鲤鱼、鲈鱼等,它们骨骼均匀钙质,皮鳞具有固有的形态结构。
硬骨鱼还可以分为辐鳍鱼和软鳍鱼两类,辐鳍鱼的鳍梁中有棘刺,而软鳍鱼的鳍梁中没有棘刺。
此外,鱼类还可以根据鳍的位置和结构、鳞片的构造、颌的结构等特征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2. 鱼类的生活习性鱼类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它们具有多样的生活习性。
例如,鲤鱼、鲟鱼、鲢鱼等是淡水鱼类,它们生活在江河湖泊中;比目鱼、金枪鱼、鲑鱼等是海水鱼类,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能够在淡水和海水之间自由迁徙,比如鲢鱼、鲑鱼等。
鱼类的生活习性还包括洄游、甲鳃呼吸、鳃呼吸、皮肤呼吸等不同的方式。
3. 鱼类的营养需求鱼类是肉食动物、杂食动物或者草食动物,它们的食性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食物链中的鱼类将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或者其他鱼类中获得营养。
有些鱼类还会吃藻类和水生植物。
根据鱼类的不同食性,对其营养需求也有所不同。
肉食性鱼类需要高蛋白、高脂肪的饵料,其中动物蛋白占比较高;草食性鱼类需要高纤维、低脂肪的饵料,其中植物蛋白占比较高。
此外,鱼类还需要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来保持身体健康。
4. 鱼类的繁殖生活史鱼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都经历了产卵、受精、孵化、幼鱼期、稚鱼期、亚成体期和成体期七个阶段。
不同种类的鱼类在繁殖生活史中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
产卵期是指雌鱼产卵的过程,雄鱼则负责受精。
一般来说,鱼类会在特定的季节和特定的地点产卵。
孵化期是指卵经过受精后孵化出幼鱼。
幼鱼期是指刚孵化出来的鱼,它们体型很小,需要依靠卵黄囊提供养分。
稚鱼期是指幼鱼长大后的阶段,它们开始进食,并逐渐长成亚成体期。
成体期是指鱼类达到成熟期,开始进行繁殖,并参与生态系统的运作。
5. 鱼类的生态功能鱼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鱼类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1. 大黄鱼分类地位头尾轴(主轴) <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背腹轴(矢轴) <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 左右轴(横轴) <贯穿鱼体中心与头尾轴背腹轴垂直的一根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 奇鳍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 胸鳍P 腹鳍V5. 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鳞质鳍条6. 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 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 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 鳞片类型。
盾鳞、硬鳞、骨鳞 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8. 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9. 尾鳍类型(1)原型尾(2)歪型尾(3)正型尾 10. 肌肉的基本单位。
肌肉细胞11. 鱼类的肌肉分类 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红肌 12. 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 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取食器官(1)捕捉型(2)吸盘型(3)吸吮型(4)研磨型(5)食浮游生物型14. 胃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 鱼类的主要消化腺肝脏、胰腺、胃腺16. 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 是鳃及辅助呼吸器官 皮肤、肠 <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 血球由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组成。
18. 鱼类的泌尿器官是肾脏(前肾和中肾),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佃.鱼类的精子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
根据形态结构分为 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20. 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 交感神经 21. 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黄鱼属2. 鱼类的体型体轴分为三种:鲈形总目鲈形目 鲈亚目 石首鱼科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
鱼类学复习题纲

名词解释:鱼(真鱼)、鱼类学问答题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说明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说明鱼类学的研究任务。
名词解释:尾柄、吻部、眼后头部、眼间隔、颊部、鳃盖膜、喉部、下颌联合、亥页部(颐部)、峡部、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矢轴)、左右轴(横轴)、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颐须、颌须、鼻须、吻须、脂眼睑、小鳍(副鳍)、脂鳍、软鳍鱼类、棘鳍鱼类、腹鳍腹位、腹鳍胸位、腹鳍喉位、鳍式问答题鱼类有哪些体型并举出代表鱼类。
请说明鱼鳍的形态与功能的适应性。
说出下列各鱼鳍式的含义:大黄鱼D.Ⅷ—Ⅸ,Ⅰ—31~34;宽尾鳞鲀D.II,2十25;鲤鱼D.3—15~22(或Ⅲ-15-22)名词解释:鳞棘或环片、鳞焦、鳞沟或辐射沟、棱鳞、侧线、侧线鳞、鳞式问答题鱼类黏液腺的功能是什么?鱼类毒腺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区别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说出下列各鱼鳞式的含义:长蛇鲻4/55~66/6~7-V;鲤鱼5~6/32~36/4-V名词解释:原颅、咽弓、单体椎、多环椎、星椎、脉关节突、尾部棒状骨问答题典型内骨骼的形成的三个阶段是什么?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脑颅有哪些不同点?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咽颅有哪些不同点?说明鲤形目椎骨变异的特点。
说明软骨鱼类、硬骨鱼类的奇鳍支鳍骨的特点。
名词解释:大侧肌、肌节、肌隔、轴上肌、轴下肌、红肌、白肌、棱肌、上棱肌、下棱肌问答题肌肉的命名方法有哪些?与口运动有关的肌肉有哪些?与鳃盖运动有关的肌肉有哪四块?使眼球转动的肌肉有哪六条?鱼类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有哪些?鱼类肌肉运动的三种类型是什么?名词解释:齿式、螺旋瓣、幽门盲囊问答题鱼类腹腔有哪些形状?消化管与消化腺各包括哪些?硬骨鱼类齿的形态与其食性的相互关系是什么?鱼类鳃耙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的关系如何?说明鱼口咽腔对水环境和食性的适应性。
说明鱼肠长短及盘曲与食性的关系。
肝脏、胰脏的功能是什么?写出草鱼、鲤鱼的齿式。
名词解释:内鳃裂、外鳃裂、鳃片(鳃瓣)、鳃小片、半鳃、全鳃、鳃间隔、鳃条、鳃耙、鳃盖、假鳃盖、喷水孔鳃——伪鳃、鳃上器官、迷路器官、喉鳔类、红腺或气腺、卵圆窗、闭鳔类问答题呼吸器官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鳃的功能是什么?板鳃鱼类的鳃有何特点?全头鱼类的鳃有何特点?辐鳍亚纲的鳃有何特点?举例说明呼吸运动特征与生活习性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眼睑
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
瞬膜和瞬褶
瞬膜: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斜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膜状。
如真鲨科。
瞬褶: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横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
皮状。
如皱唇鲨。
口鼻沟
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通道。
鳍的组成
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
鳍条的类型
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鳞质鳍条:
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
鳍的种类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小鳍和脂鳍: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
又称副鳍。
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
鳍脚:现代软骨鱼类雄鱼所具有的由腹鳍内侧转变而成的交接器官。
鳍式:以不同数字来记录鳍条数目的表达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完全没有角质化。
2.具有大量的单细胞腺。
鳞片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
又称为皮齿(dermal teeth)。
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形成,具有硬鳞质,不作覆瓦状排列。
骨鳞: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形成,呈覆瓦状排列。
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
包括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色素细胞和体色
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发光器
➢发光细菌与其共生。
➢由皮肤分泌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下生成氧化荧光素而发出荧光。
发光器结构:由皮肤衍生而来。
由四部分组成:腺体、水晶体、反射器、色素体。
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种类识别、照明、引诱食饵、惊吓敌害
硬骨的形成
软骨化骨:由软骨经硬骨细胞骨化所形成的硬骨。
膜骨: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不经过软骨期。
韦伯氏器
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尾鳍的四种类型
A.歪型尾
B.原型尾
C.正型尾
D.等尾鳍或假尾鳍
带骨
支持胸鳍的骨骼为肩带,支持腹鳍的骨骼为腰带。
肉毒鱼类
❖肌肉或内脏部分含有“雪卡”毒素。
❖与其食物有关。
毒素对鱼体本身无害。
❖养殖鱼类一般无毒。
消化系统
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机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齿式:记录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排列状态的格式。
1.1.3/3.1.1
鳃耙数
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咽上器官:鲢鱼和鳙鱼的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卷状,称为咽上器官。
是一种摄食器官。
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球状构造。
呈卵圆形,粘膜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
胃:贲门部,盲囊部,幽门部。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硬骨鱼类的胃有五种类型:I 型、U型、V型、Y型、卜型。
肠
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分为结肠和直肠。
幽门盲囊: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
其作用是扩大吸收表面积。
螺旋瓣: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它有增加吸收表面积的功能。
可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两大类。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因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3—1/4;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
杂食性鱼类:肠短于草食者而长于肉食者。
消化腺:肝脏、胰脏及胃腺。
所有鱼类均无唾液腺。
肝胰脏:鲤科等一些鱼类的肝脏与胰脏混杂在一起的组织,称为肝胰脏。
肝脏的机能
(1)制造胆汁:促进脂肪的分解。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鳃的结构
鳃弓——全鳃——半鳃(鳃瓣、鳃片)——鳃丝——鳃小片
板鳃鱼类鳃的特点:
多数具5对鳃裂,少数6、7对。
鳃间隔很长,宽大呈板状,故称为板鳃类。
没有鳃盖。
全头亚纲鳃的特点:具4对鳃裂。
鳃间隔缩短。
皮膜状假鳃盖,没有骨胳支持。
辐鳍鱼类鳃的特点:
一般都具有5对鳃裂,4对全鳃,第5对鳃弓不长鳃。
少数鱼仅有3对全鳃和1个半鳃,或仅有3对全鳃。
有鳃盖骨。
一般无喷水孔。
鳃间隔几乎消失。
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
(2)肠
(3)咽喉壁
(4)鳃上器官:胡子鲇、乌鳢、攀鲈及斗鱼等鱼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胳特化而成,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
喉鳔类与闭鳔类
喉鳔类: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的鱼类;
闭鳔类:鳔管退化的鱼类。
鳔的机能
1.比重调节作用
2 . 呼吸作用
3.感觉机能
4.发音作用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1、运送氧气;
2、运送营养物质;
3、运送激素;
4、运送代谢废物;
5、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血液
由血浆及血球组成。
血球由红血球、白血球和血栓细胞(血小板)等组成。
血浆:血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液体部分。
血清: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元除去所残留的液体。
心脏:
典型结构:静脉窦、心耳、心室。
动脉圆锥:位于软骨鱼类及低等硬骨鱼类心室前方,能自主搏动,为心脏的一部分。
动脉球:真骨鱼类动脉圆锥退化,腹主动脉基部扩大成动脉球,不属于心脏。
主要的动脉和静脉
造血器官:
1、血管
2、脾脏
3、头肾:系前肾的残余组织,无排泄作用,成为造血、免疫器官。
4、其它造血器官:中肾、赖迪氏器官、消化管粘膜下层、肝脏、生殖腺等
泌尿器官
组成:肾脏(kidney)、输尿管。
鳃:可排泄氨和尿素。
肾脏的发育经历2个阶段:
前肾:鱼类胚胎时期的主要泌尿器官。
包括前肾小管和肾小球。
中肾:为鱼类成体的泌尿器官。
包括中肾小管和肾小体。
肾小体(马氏体)由肾小球囊(鲍氏囊)和肾小球(血管小球)组成。
软骨鱼类的泌尿系统
成体具一对中肾。
雄体:中肾辅助管集合成输尿管。
雌体:中肾管为输尿管,也有中肾辅助管。
硬骨鱼类的泌尿系统
成体具一对中肾。
中肾管为输尿管。
第一性征:直接与本身繁殖活动有关的特征。
第二性征:与鱼本身繁殖无直接关系的一些特征。
婚姻色:一些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鲜艳的体色,在一些雄鱼上特别突出,待生殖季节一过,鲜艳的色彩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为婚姻色。
珠星:有一些鱼到生殖季节,雄鱼身上的个别部位出现的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和角质化的结果。
雌雄同体:在同一鱼体的性腺中同时存在卵巢组织和精巢组织的现象。
分为同时性雌雄同体和雌雄间体(不同时性雌雄同体)。
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
鱼类的生殖方式
1、卵生:体外/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2、卵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的营养靠自身的卵黄。
3、胎生(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的营养不仅来自卵黄,而且也来自母体。
这类鱼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称为卵黄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