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旅夜书怀优秀(精选干货)
《旅夜书怀》-完美版PPT课件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4
• 孤弱的细草 •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 对抗着漫漫长夜。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结合他游历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思乡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与往事回忆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更展现了诗人清新潇洒的豪放气质和儒雅闲逸的气息。
以下是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第一句“细草微风岸”描绘了夜深时,岸边微风轻拂,草丛摇曳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第二句“危樯独夜舟”则表现了诗人在江中独自漂泊的孤寂和徬徨。
第三句“星垂平野阔”描绘了夜空中星辰皎洁,星光洒在广阔无垠的平野上,同时也寓意诗人宏大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第四句“月涌大江流”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现了诗人对江水浩渺流淌的景象的感叹。
第五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则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墨客所面临的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归处的思考。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则寓意诗人在社会风浪中的悠然自得,尽管可能颓废落后,仍然能够自处自在。
诗歌的构思简练,用词生动凝练,极具表现力。
刘禹锡通过对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让人们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也透露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
这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后人称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总之,刘禹锡的“旅夜书怀”以其含蓄的情感、自然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一张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诗意结晶。
在旅途中想家、思乡,对人生深入地探索内涵,不失为人生中的一种境界,也底蕴了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旅夜书怀》 ppt课件

等
“ 李杜 ” 。
《 无家别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壹: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 (提示:先变成陈述句,品出言外之意 )
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 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
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达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 而被辞。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小结
一个题目
四道真题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两种方法 三个方面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2015年高考真题29题)揣摩全诗的内容 和意境,将“细草微风岸,危樯独 夜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贰:通过“夜”字查实景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旅夜书怀》 ppt课件优秀课件(实用教材)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对应的诗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简单翻译)?抒发作者什么情感?
旅夜书怀古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古诗词赏析在古代,夜晚常常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是思考、沉思和表达情感的时刻。
而旅行与夜晚相结合,更能激发出旅人心中的思乡之情和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代诗人往往在夜晚中倾诉他们的心声,而他们的诗作也成为后人怀古悼亡的典范。
本文将从苏轼、李白、杜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选取数首旅夜书怀古诗词进行赏析,以感受古人怀古的真挚情感和对旅途的思考。
1. 苏轼《夜泊船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及文化名人,被誉为文坛巨擘。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浓厚的怀旧情感,同时又以独特的笔触和艺术手法展现出自己对旅行的感悟。
《夜泊船上》是苏轼怀古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洁而朴实地表达了旅人在异地之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夜晚的明月和旅途中的船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
苏轼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思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诗中情感流露自然而真挚。
2.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奔放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更是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怀古情感。
诗人在夜晚独饮时邀请明月为伴,借影为友,形成唯美的三人饮酒场景,既表达了对明月的倾慕,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的情感。
3.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砧秋露重,山竹夜茶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杜牧是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而著称,常以流连于岁月变迁中的人们为题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银砧秋露重,山竹夜茶浓”,以典雅的词句描绘了秋夜里的境况,将杜牧独自一人的身影与大自然相融合,意境深远。
他借景抒怀,通过描绘山竹的浓茶和夜晚中的秋露,表达了个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一、诗歌主题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象征手法: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意象解读
1.“旅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夜晚进行描绘,展现了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
2.“平野”、“大江”:这些意象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渺小和无助。
3.“星垂”、“月涌”: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昂与不屈。
四、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携家人从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面临生活困境,这种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无法排遣,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旅夜书怀》一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巧妙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和特定的创作背景,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旅夜书怀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阅读赏析一.解题旅夜:旅途之夜;书怀:表达自己的情怀。
“旅夜书怀”意为作者在旅途之夜抒发自己的情怀。
作者为何选择在夜晚?大概杜甫明日又要启程漂泊了,正是这无眠的夜晚,正是这淡淡的月光,最能表现作者一种感伤的情调,更能体现了他内心一种孤独悲凉的心境吧。
二.知人论世杜甫(712~770),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杜甫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所以一生渴望建功立业。
然而人生大半时间落魄不堪,并生逢战乱,所以相当了解民生疾苦,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尤善律绝,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旅夜书怀》作于永泰元年(765),杜甫的好友,程度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失去依托,只好离开成都,这首诗是他从成都到渝州(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的途中写的,好友的离世已让他形单影只,而自己的半生飘零、功业无就更让他悲从中来。
三.朗读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本诗读之,感情清晰可见,是孤独,是悲凉,更是寂寞,还有愤慨。
作者有怀于自然的伟大,人生的旷远,体悟到自身的渺小,前途的迷茫,所以读时应低沉、迟缓,读出凄婉、悱恻的味道来。
当然各联该有变化,首联是孤独、哀伤,颔联是壮阔、激昂,颈联是愤慨、自讽,尾联是沧桑、无奈。
四.字面理解本诗前两联着力写景,写的是客舟江岸所见之景,既有细处着眼,也有大笔写意。
颈联动情议论,叹怀人生壮志难酬。
尾联即景自况,天地一沙鸥令人不由不泪下动容。
简单翻译: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桅杆高竖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随波涌,更觉大江滚滚气势。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题解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
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
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
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
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
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
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
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
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杜甫《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及赏析,欢迎阅读。
《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0
19
旅夜书怀优秀
Dr.Feng
2020-11-30
1
飘名星细
旅
飘岂垂草
夜
何文平微
书
所章野风
怀
似著阔岸
,,,,
天官月危(
地应涌樯杜
一老大独甫
沙病江夜)
鸥休流舟
。。。。
2020-11-30
2
《旅夜书怀》的参考译文:
• 微风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岸边停着孤零零的小舟。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大江奔流,水面上月光涌动。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 病而罢退。飘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2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3 析:这是古人笔下的隐士的伴侣.
3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4 析:写燕鸥有一种忘记不疑,乐裙
适性的意趣.
2020-11-30
17
Dr.Feng
2020-11-30
18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又遭到了同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仍是激愤之词.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沙鸥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天
直抒胸臆
_____ 沙鸥
2020-11-30
地
对比的手法
16
延伸: 诗人好以鸥鸟自况 : 1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析: 这是作者英锋俊采的象征,
2020-11-30
3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020-11-304来自2020-11-305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 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 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 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阔岸
何等孤单
平野 ——孤舟 ——
大江
何等渺小
诗人命运的写照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房倌、郑虔、高适、
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 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 以预料。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020-11-30
12
3、通过“书怀”悟实情
2020-11-30
13
书
2020-11-30
14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
病”而休的.
为”老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1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垂 ——低垂
平野: 阔 ——辽阔无边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 汹涌澎湃
远 景
星空低垂愈显 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近 景
江水汹涌澎湃 奔流不息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一下子涌了出来
2020-11-30
11
结论: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 过誉之词.
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2020-11-30
15
明确: 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
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理解: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不受皇帝的重用,
思考: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 怎样的特点?
2020-11-30
9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点
草: 细 ——孤弱 风: 微 ——轻风 虽轻却不断 岸:(阔大的)江岸 樯: 危 ——高 孤立突兀 夜:(凄冷的)夜晚 舟: 独 ——孤舟
2020-11-30
线 阔岸
孤舟
面
孤弱的细草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2020-11-30
6
2、通过“夜”字察实景
2020-11-30
7
夜
2020-11-30
8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 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 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 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 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 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