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目标:
1. 复习本单元重点概念:化学键、分子、离子、离子键、共价键等。

2. 复习本单元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3. 提高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复习内容:
1. 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
2. 分子和分子的性质
3. 离子和离子键的形成
4. 共价键的形成及性质
三、复习方法:
1. 常规复习:通过课堂讲解、习题训练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复习;
2. 实验复习: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等方式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
3. 综合复习:通过综合性的习题训练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本单元知识点进行综合复习。

四、复习习题:
1. 如何区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2. 请描述一下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3. 请解释一下离子的性质?
4. 用实验方法证明氯气分子分子式为Cl₂。

5. 请问在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是如何形成的?
五、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复习,学生应该能够明确化学键的概念及种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对于分子、离子的性质和形成过程也应该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复习中,学生需要注意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的理解,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整理好课堂讲义及笔记,有意识地回顾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及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课程整体理解和掌握水平。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初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三、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四、教学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备课内容。

2. 教学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3. 学生学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习: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练习,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一些衍生问题,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则。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需要通过更多的引入实践实验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教学设计
年级九科目化学课题碳及碳的氧化物
主备人曹小智备课人苑振中张红叶赵行政课时
教学
目标
1.识记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2.巩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有关知识
3.识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4.了解温室效应成因及防止的方法
备注
教具
多媒体课件
环节
教学内容
学过的知识点。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的注意事项:(1)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1.碳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用途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4.温室效应的成因,防止方法
小组
交流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3、还原性:C + 2CuO 2Cu + CO2↑(置换反应)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
展示
点评
精讲
提问
展示
点评
精讲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化学备课组
课 科 题 目
主备人:合作人: 组长:
课型 年级·册次·单元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九年级化学
教材简析 学情分析
本单元着重以碳的两个氧化物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学生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二氧化 碳制取的研究,了解碳单质的一些性质。复习时应注重学生知识的归纳和延伸。 学生程度不一,复习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巩固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同帮互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自主探究,观察归纳能力的培养。 教 学 重点 难点 3 课时 教 学 过 程 设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计 意 图 随机 反思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 还原反应 重 难 点 教学理念 教学课时
布置作业
家庭小实验 第二课时 设计 意图 夯实 基础 巩固 考点 随机 反思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一、考点梳理 1、碳单质有 和 ,其中金刚石是 的固体,常常用于 。而石墨是 的固体,常常用于 。金刚石和石 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如此差异的原因 是: 。 2、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 性, 此性质是它们的 性质, 与它们的 结构有关,其中 的吸附能力较大。 3、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与很多物质反应。 4、碳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发生 。但是在高温下,碳能够
4
( A、X=2Y
) B、2X=Y C、X=Y D、无法确定
实验室制取 CO2 该选择下列哪一装置? 反应物状态是: 固态+液态 反应条件是: 常温 应选择的装置是
小结:气体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 的。 • 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 应,一份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种方法所得 CO2 的质量 ( ) A、一样多 B、煅烧得到的多 C、与盐酸反应得到的多 D、无法比较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教案

第六单元复习教学案主备人:审核人:一、考点梳理1、碳单质有和,其中金刚石是的固体,常常用于。

而石墨是的固体,常常用于。

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那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如此差异的原因是:。

2、木炭和活性炭具有性,此性质是它们的性质,与它们的结构有关,其中的吸附能力较大。

3、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但是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反应。

4、碳在点燃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体现性。

氧气充足时生成,氧气不充足时生成。

5、碳还具有性,在较高温度下不但能与氧化铜反应:而且还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

6、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制相同,可以用收集气体。

其反应原理是。

如何验满呢?,验满的原理是,因此,可以利用此性质用来,此处还利用哪条物理性质;又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呢?,盛放氢氧化钙的试剂瓶的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物质如何除去?。

7、一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其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8、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具有性,火焰呈色,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前必须。

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性。

9、煤气使人中毒的原因是。

二、经典例题1、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易溶)。

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图中的()2、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多可得到沉淀a g,若相同质量的CO2,经过CO2→CO→CO2的一系列的变化后(假设无损耗),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最多生得到沉淀b g ,则A与B的关系为()A.a = b B.3a = b C.a = 2b D.2a = b3、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写出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A.B.C.D.E.______三、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CO2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2、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3、符合右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4、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2)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____;(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的氧化物 复习 教案

汇报课教案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第六单元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熟练的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并会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归纳,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态度观: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传播“低碳”理念的同时,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温室效应,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取CO2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书写本单元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操作现象与结论现象:下面的蜡烛 先灭 ,上面的蜡烛 后灭 、 结论:二氧化碳不 燃烧 ,也不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现象: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 2+H 2OH 2CO 3现象: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 2CaCO 3↓+H 2O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实验原理 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检验方法通入 澄清石灰水 若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是二氧化碳。

反应的方程式是: CO 2+Ca(OH)2CaCO 3↓+H 2O 。

(4)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接近 集气瓶口 ,如果 木条熄灭 ,证明已满。

4.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1)用途 ①用于灭火。

②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用于制冷剂、人工降雨。

③参与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

④作化工原料。

(2)对环境的影响:易引起 温室效应 ,使全球气候变暖。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它题型。

二、教学目标1、在认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2、能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3、从实际例题出发,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内容。

三、重点难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4、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四、教学过程晰起来深认识,请各位同学在学学生思考并完成对应练习。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下点,给大家练练手。

管压出,无法收集气体。

六、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一下子之间感觉较难适应,觉得知识点零散而凌乱,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知识系统,因此本次复习课将重点放在第一部分,即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上面,通过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化学知识,从而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明确起来,让学生会加深理解从而加深记忆,这应该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后半部分的练习设计也是经过精心的挑选,较好的将未提到的知识点概括到一起,给学生一个综合练习的机会,再次将重难点消化掉。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详解演示文稿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复习课详解演示文稿
第九页,共25页。
(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_C__O____,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是_______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____C_O_2_,它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此气体可能 是 CO2
实验步骤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 水
现象及结论
石灰水变浑浊,则为 CO2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验证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CO2 + C.a(OH)2 == CaCO3 + H2O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
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 )
C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Ca(OH)2 + CO2 == CaCO3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 化工原料、致冷剂等。
第四页,共25页。
3、二氧化碳的制法 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 + CO2↑
二 氧 化实 碳验 的室 制制 取法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将燃烧物 与空气隔绝
• 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第二十页,共25页。
历年中考题精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实验时酒 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5) 为防止从 A 处排出的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应将此
处排出的气体

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 6--2 回答问题:
图 6--1
图 6--2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 c
C.用活性碳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D.木炭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4.(2011 揭阳市 ) 如右下图所示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填:有、无)
差异。你
在初中化学中先后接触到以下几组物质: O2 和 O3;红磷
和白磷;金刚石、石墨和
C60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5、( 2011 无锡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 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A
B C DE F
乙装置中,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理由是

③收集方法:
,理由是

④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流程二 平行训练
1、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A. 石墨 B. 铁 C. 金刚石 D. 石灰石
(解析)石墨是深灰色固体,质软,在纸上划过能留下痕迹,故可用来作铅笔芯,因此答案
选A
2、在书写档案时,规定必须使用含有单质碳的墨水,其理由是(
)。
A.一定是单质 B .一定不是化合物 C .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不是混合物
5、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D.氧气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 木炭具有
结构, 它具有
能力,
的吸附能力比木
炭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
来吸附毒气。
(4).C 60 分子是由
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常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
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在高温下,碳能够与很多物质起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氧气充足时
6、如图 6--1 所示是在高温下用过量的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
(1)根 据装置 B 中 发生的 现象, 可判断 反应是 否开始进 行,则 B 中的试 剂


( 2) A 处排出的气体中,除没有排尽的空气和没有完全吸收的含水蒸气的二氧化碳外,
还一定有少量的
气体。
(3) 写 出 大 试 管 中 有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 2)装置 B 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CO2 气体。则 B 中的药品属液态的是 ___________,块状固体
Hale Waihona Puke 是 ___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 B 中发生的现象是 __
_________
,化学
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 CO2 应选用的装置是

不选其它两个装置的原因是


检验 CO2 已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氧气,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或 _
,收集装置是 ________
或 _______,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流程三 点拨释疑
流程四 直击中考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课题 第六单元复习导学 ( 第 1 课时 )
〖学习目标〗
1、 了解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 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 〖学法指导〗
1、自学构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网络。 2、平行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基础训练,具备一定的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拨释疑:教师出示答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拨释疑。 4、直击中考:完成中考中档以上的题,自主完成或讨论完成。 5、交流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流程〗
可弯曲。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 C60 和石墨烯四种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石墨变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 D.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物
3、( 2011 百色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很硬
B. 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流程一 自学构建
1. 金刚石和石墨 :( 1)物理性质与用途比较
金刚石
物 颜色状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固体
理 光泽
琢磨后有光泽
性 硬度
质 导电性
石墨
色细鳞片状固体, 有滑腻感

光泽
用途
钻头、刻玻璃、装饰品等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2).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由于它们的

同,因此它们的
存在着很大差异。
1、( 2011 襄阳市)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2、( 2011 日照市) 20XX 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发现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以石墨为原料,
先制备氧化石墨 , 再经过热还原制备石墨烯。石墨烯硬度大,导电性能好,有韧性,

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不能用纯碱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是因为
为会生成微溶的硫酸钙, 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会挥发出
气体,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②制取装置: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图所示
;不能用稀硫酸, 因 也不能用浓盐酸, 因为其
带① 小





氧气不足时

②还原性: 在高温条件下,碳表现出还原性, 可以作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
取氧,生成
气体,如: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为

用于炼铁,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法:
①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产物是二氧化碳
②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利用

A. 单质碳不跟其他物质反应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碳易与纸张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 物。
D. 这种墨水是经过加工的性质稳定的化合
3、下列各组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B.
只含碳元素的物质
C. 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
D.
只含氧元素的物质
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