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导语: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那么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请随一起来看看吧~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鹬蚌相争: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
’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
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国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壶酒,觉得几个人一起喝嫌少,一个人独喝又嫌多,于是让几个人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就喝酒。
有个人蛇先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喝,看看其他人还没画好,又左手拿壶,右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好脚,另一人的蛇画好了,夺过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添上脚呢?”说完把酒喝了。
那个画蛇脚的人,终于没有喝上酒。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其《感春》诗中写道:“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埃尘。
出于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名称

出于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名称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词语: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
1、守株待兔释义: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出处:《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翻译:就像守株待兔一样;藏身于破置的小路2、画蛇添足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翻译:蛇本来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画上脚呢?3、坐井观天解释: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翻译: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4、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翻译: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5、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
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寓言故事成语是指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皆有关寓言故事或源于寓言故事。
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发千钧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危险得好象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
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诺千金诺:许诺。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
夔一人已足制乐。
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夜郎自大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以强凌弱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庸人自扰自扰:自找麻烦。
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
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
后比喻进展极快。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
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一木难支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无价之宝、叶公好龙、有名无实、下笔成章、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1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
指极珍贵的东西。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下笔成章: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1寓言故事简介杯弓蛇影
晋朝河南人乐广十分好客,见一朋友好久不来家里,十分奇怪,就去拜会他,朋友说上次在你家喝酒杯中有蛇,喝后回来后就生病。
乐广不解,回到家便查原因,原来是挂在墙上的角弓影子倒射在酒杯所至,朋友闻知后就病愈。
门可罗雀
汉朝廷尉翟公的府第总是车来轿往,热闹非凡。
翟公自身还养了一些门客,皇帝听信谗言把翟公的官职撤了。
平时那些称兄道弟的纷纷改变态度。
门客也各走东西,门前非常冷清,鸟雀飞舞,张网就能捕捉到。
后来他官复原职就不与他们往来。
庖丁解牛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
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以下是一些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
1. 叶公好龙:表面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者喜爱。
出自《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2. 画蛇添足:形容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3. 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切实际。
出自《列子·周穆王》。
4.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纠正,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发生。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5.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目光短浅。
出自《庄子·外物》。
6. 狐假虎威: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7.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做事要针对对象,才能有效。
出自《庄子·齐物论》。
8. 刻舟求剑:比喻固守陈规,不思变通。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9. 守株待兔:不主动努力,希望不劳而获。
出自《庄子·外物》。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为
生动有力。
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跟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词语,它们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和社会现象。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亡羊补牢、井底之蛙、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后生可畏、程门立雪、别开生面、白头如新、不遗余力、髀肉复生、三人成虎、不贪为宝、一丘之貉、天经地义、为虎作伥、雕虫小技等。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狐假虎威: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来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战国时期《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翻译: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2、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白话翻译: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精选汇总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唇亡齿寒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
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
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
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
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
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
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
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
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20个寓言成语故事

20个寓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从前有只蛙住在一个井里。
因为它一直生活在这个狭小的井中,所以它认为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经过这口井,向蛙讲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
蛙听后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视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局限住了。
2.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破碗掉到地上,于是他更加担心天会坍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焦虑和杞人忧天,要学会放松心态,不要为了一些无谓之事而烦恼。
3.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为了逃过一劫,它假装很凶猛地吓唬老虎。
老虎被吓到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很强大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强大,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不要被表象迷惑。
4. 四面楚歌:楚国的国君被敌国围困,四面都是敌人。
他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信念,不要轻易放弃,随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5.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在田地里工作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当场死亡。
农夫决定不再劳动,而是守株待兔。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兔子再次出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运气和机遇,要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6. 纸上谈兵:一个人只在纸上研究战争策略,却从未参与实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7. 亡羊补牢:一只羊从羊圈逃跑了。
农夫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导致更多的羊逃跑了。
最后,农夫明白了重要性,并修补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8. 蜜蜂采花:蜜蜂采集花蜜时,总是在花朵上转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目标和方向,不能盲目地进行工作和努力。
9. 老马识途:老马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带领主人走到了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宝贵的,老马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主人避免了迷路和危险。
10. 鸠占鹊巢:鸠鸟篡夺了喜鹊的巢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
土生土长,熟悉道路,听从使唤。
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
到意外,就会乱踢乱叫。
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
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
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
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
捉了。
到了第二天,这个人再去看邻居家的儿子的时候,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连笑的神态,一点儿也不像是偷斧头的样子了。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
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
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看过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