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案 活动主题
皖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学做凉拌菜》(教案)

皖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学做凉拌菜》(教案)一、课程标准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版)》的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
本节课《学做凉拌菜》属于劳动与技术教育模块,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理解食物与营养知识,体验劳动的乐趣,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皖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为《学做凉拌菜》。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凉拌菜的制作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食物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凉拌菜的基本知识、制作步骤、所需食材和调料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对于烹饪等生活技能的掌握尚不全面。
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凉拌菜的制作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核心素养目标1. 劳动意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 实践能力:掌握凉拌菜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尝试不同口味和搭配的凉拌菜。
4. 健康生活:了解食物与营养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凉拌菜的基本知识,掌握凉拌菜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食物的魅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六、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凉拌菜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植物邻居(教案)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植物邻居》第一章:活动引入1.1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周围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环境2.1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2 活动内容:让学生调查周围植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它们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的需求。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植物生长环境的特点,探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
第三章:植物的特征3.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活动内容: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特征,如细胞结构、光合作用等。
第四章: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认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活动内容:让学生举例说明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药材、材料等。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保护植物的建议。
第五章:植物观察记录5.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
5.2 活动内容: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环境变化等。
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总结植物的生长特点。
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周期6.1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6.2 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和挑战,探讨植物如何应对。
第七章:植物的繁殖方式7.1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2 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根、茎等。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优缺点,探讨植物为何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
第八章:植物的适应与进化8.1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适应与进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学期第3单元主题活动二《镜头下的美丽世界》教案

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学期第3单元主题活动二《镜头下的美丽世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照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摄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等。
2. 观察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3. 审美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4. 表达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照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摄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相机的使用方法、拍摄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如何拍摄出美丽的照片。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拍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摄影的魅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
4. 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摄影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摄影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审美力、表达力等方面。
3. 学生摄影作品的质量,包括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3.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摄影活动中取得进步。
六、教学资源1. 相机或手机2. 摄影作品展示板3. 户外拍摄场地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多拍摄、多练习,提高他们的摄影技巧。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共8篇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1、节约用水一、教学活动设计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也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
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纠正不良的用水习惯并能自觉督促他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之源的认识,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2、养成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做节约用水的小卫士。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分享劳动成果、锻炼归纳能力。
三、活动重点:通过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四、活动准备:教师:各种缺水图片,宣传节约用水标语,调查活动卡片、水污染资料、玻璃盆、废机油学生:一杯水、量杯第一阶段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用水习惯,形成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认识水的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了解哪些是不良的用水习惯教学准备: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图片、世界各地干旱引发的灾难图片活动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讲解水的重要性:据科学家研究,人10天不吃饭不会死亡,3至5天不喝水就会死亡,植物体内水份占70%。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被严重污染等,造成全球水危机。
目前有80个国家严重缺水,有的国家缺到“滴水贵如油”程度。
其中,我国被联合国列为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展示干旱引发的各种灾难图片(尼日利亚旱灾360万人挨饿、美国得克萨斯州大旱等),看了这些图片,我们应怎样对待用水?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节约用水2、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导言部分,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我们对用水应持的态度。
提出问题:想想我们口渴时有什么感受?没有水植物、动物会怎样?每停一次水我们的感觉怎样?(2)组织学生学习“万花筒”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自读相关部分内容抽学生复述自读内容的大概意思(3)设问:辉辉和军军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军军小气吗?军军为什么被称为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这些问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主题一:校园安全【教学目的】1.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2.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文明行为;3.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重点】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教育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教育。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感恩每一位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各位同学:一(1)班《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例举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现象)。
1.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
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每当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
当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
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2.校园就像一个家,安全文明靠大家。
平时走路不奔跑,课间休息不骂人,不打闹。
3.上下楼梯靠右走,楼梯拥挤等一下。
这是我们少先队员要牢记的,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4.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校关于安全文明的感受。
5.还有很多同学想说,那请你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因为一些不文明行为而受伤的过程或看到别人受伤的情景,好吗?二、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
1.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还有很多很多,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安全,同学们可要留心观察呀!2.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在没有警示牌的地方,我们更应该细心观察,加倍小心,尽量避免受伤。
3.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A.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4.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三、现在轻松十分钟,我们来个安全知识问答。
答对就得一颗星。
(1)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起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学校来教训对方。
教科版上海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上海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教科版上海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自然、文化、社会特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活动内容1. 活动主题:家乡的自然环境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内容:观察家乡的山水、动植物,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
2. 活动主题:家乡的文化特色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内容:参观家乡的历史建筑、文化遗址,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
3. 活动主题:家乡的社会发展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变化,培养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内容:调查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4. 活动主题:环保行动活动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活动内容: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
四、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2. 课堂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课后实践:教师布置相关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家庭、社区等地进行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成果展示:学生将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协作沟通能力:观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协作情况,了解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教案一、主题一:我爱我的家乡。
1.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名胜古迹等基本情况。
-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调查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全面深入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家乡的美,并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讲解家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总体情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特色。
- 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到家乡的某些代表性地点进行实地观察。
4. 教学过程。
- 导入(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美景的视频,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哪里,引出家乡的话题。
- 知识讲解(10分钟)- 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城市、周边的地理环境等。
- 简单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让学生对家乡的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 每个小组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
-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实地考察(20分钟)- 如果条件允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可作为家乡自然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古迹进行实地考察。
- 在考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建筑的特点等。
- 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 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情况,再次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
-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询问关于家乡的其他有趣故事,并记录下来。
二、主题二:奇妙的植物世界。
1. 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认识多种常见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
-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别常见植物并了解其基本特征。
- 难点: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详细版(最新版本)

三年级综合实践教案详细版(最新版本)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获取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1. 实践活动:社区清洁行动- 学生将参与社区清洁行动,清理垃圾和保持环境整洁- 学生将研究如何分类垃圾和正确处理废弃物2. 实践活动:小小厨师比赛- 学生将参加小小厨师比赛,研究烹饪技巧和食品安全知识- 学生将团队合作并展示他们的创新烹饪作品3. 实践活动:课堂经济实践- 学生将参与课堂经济实践,模拟经济活动和研究资源管理- 学生将体验购买、销售和理财等实际经济活动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彼此合作和交流- 任务导向:学生将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观察与反思:学生将观察实践活动中的现象,并反思自己的行动和影响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小组作业和个人报告来评估学生在合作研究和任务导向中的表现-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来评估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反思能力教学资源:- 社区清洁工具和设备- 烹饪用具和食材- 经济模拟材料和计算工具实施步骤:1. 预先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2. 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每个实践活动3. 向学生介绍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4. 分组分配任务并进行实践活动5. 观察和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6. 结束实践活动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和经验7. 根据教学评估标准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奖励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实践场所和机构,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识完成以上教学方案后,请编写一份简要的实施总结报告,并将其提交给相关教育部门进行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主题一:《百变的纸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一次性纸杯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
2、在创作中,锻炼学生独立构思、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废物利用的良好品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一次性纸杯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一次性纸杯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课件、一次性纸杯、彩纸、彩笔、水粉颜料、剪子、胶棒,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入主题
1.(教师小展示)自制纸杯玩具
一次性纸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许多纸杯只用了一次就被扔掉了很浪费,我们不可能杜绝人们使用它,但我们可以把一次性纸杯利用起来,加上我们的构思,让它们获得新生,进而节约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如何进行纸杯创意。
出示课题:百变的纸杯
2.幻灯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纸杯玩具图片(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尝试与感受
(一)探究路
1、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纸杯创意作品。
可以从中给你一些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杯玩具提出问题:它们都是怎样做的?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两个同学一组仔细观察探究每种纸杯玩具的作法。
)
2、学生汇报回答
(剪贴、绘画、剪贴与绘画结合)
(二)交流厅
1、你又有哪些好的创意呢?
我们可以利用纸杯原有的图案、颜色进行创作。
我们可以用各种废旧材料装饰纸杯作品。
我们可以给作品起名字。
可以用多个纸杯进行创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纸杯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汇报自己组的创作思路。
(三)操作室
1、看了你们的拼摆、听了你们的讲述,我了解到同学们的头脑中已有了制作的思路,下面请将你们的构思运用在实践中。
作业要求:两个同学合作,利用一个或多个纸杯进行设计创意,制作一件
或一组可爱的小动物、人物的、装饰等纸杯作品。
教师提示:提醒学生使用工具的安全。
2、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讲评(投影)
以两人为一组商讨一下你们的构思,用什么方法表现,起一个怎样的名字,如何做得更有趣、更巧妙。
我们掌握基本创作技巧,学会了多视角看待事物。
五、总结
同学们的作品创意新颖、巧妙,制作精美。
通过欣赏这些同学的作品,一定又给你们不少好的启示,下节课我们就要在你们的创意基础上进行完善,使它成为一件有趣的纸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