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单元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群文阅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议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选文篇目:《我的老师》《阿长与<山海经>》《20元钱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用快速阅读、默读、跳读、精读等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了解文本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明确如何确定中心选择材料;2、明确合理的布局谋篇;3、明确文章的润色即遣词造句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的具体方法教学难点:1、明确如何确定中心选择材料;2、明确合理的布局谋篇;3、明确文章的润色即遣词造句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写作兴趣;学会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提问法、对比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延伸法课前准备:群文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学生习作引入课题)请同学们听这篇作文,说出你听后的感想:1、文章的题目是“精彩的瞬间”但是内容却没有体现出“精彩”二字,所以中心不突出,也可以说没有写出精彩何在。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围绕中心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教学过程:请同学们自读《我的老师》概括出文中所写的事件(提示:请同学们在题目上找信息)明确(PPT):1、假打2、观蜂吃蜜3、教跳舞4、教读诗5、模仿老师写字6、排除纠纷7、梦里寻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小事构成全文呢?这就是我们探讨的第一个话题——围绕中心选材。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我为什么要写“我的老师”通过写我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件表达什么情感?明确:老师是最让我难忘的人,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这七件小事又是如何体现我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这一主题呢?明确(PPT):假打:体现了老师爱学生;观蜂吃蜜、教跳舞、教读诗:表现了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模仿老师写字:表现了学生喜欢老师;排除纠纷: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梦里寻师: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所以这七件小事步步深入的揭示了我对蔡老师的怀念之情这一主题。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件:群文阅读

3.刚到中国的法国留学生苏菲对网友千秋客所说的“中国航天人的浪 漫”不太理解,请你以“中继通信卫星”的取名为例,向她做出解释。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湖笔亦称湖颖, 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齐笔是广饶县大王镇西营一 带盛产的毛笔的统称。侯笔即衡水毛笔,古称象笔。宣笔产于安徽泾县,是 中国四大名笔之一。李廷圭,是“文房四宝”中“墨”中至宝“徽墨”的 宗师、发明者。
6.答案 (示例)含“笔”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含“墨”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俄顷风 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含“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含“砚”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朵 朵花开淡墨痕。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5.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
地一起成了享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墨”“纸”“砚”中任意一字的一联 古诗。 答:
5.答案 (示例)笔:湖笔(浙江)、齐笔(山东)、侯笔(河北)、宣笔(安徽)等。 墨:徽墨李廷圭(安徽)、晋墨云中燕(山西)、京墨一得阁(北京)等。纸:宣 纸(安徽)、蜀笺(四川)等。砚:端砚(广东)、歙砚(安徽)、洮砚(甘肃)、澄 泥砚(山西)等。
2.答案 A.之 B.其 C.也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

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群文阅读专题(二)涵盖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已经接触过一些群文阅读,对阅读技巧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
2.运用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文章,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2.准备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
3.准备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准备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群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要分析的文章,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文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八下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八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群文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准备1.教材:《群文阅读教程》八年级下册;2.多媒体设备;3.学生阅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短视频以及课堂互动导入本节课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概念解释与讨论(15分钟)在导入之后,教师给出群文阅读的定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或黑板进行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
3.群文阅读技巧介绍(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结合学生实际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4.小组合作阅读(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群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话题供学生选择,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学生交流和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讨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四、课堂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合作能力以及对群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及时交上。
五、拓展延伸1.推广群文阅读教学方法;2.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图书展览等与群文阅读相关的活动;3.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群文阅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提高了合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增加更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6部编本)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活动课件 (共37页)

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少年时代 酷爱体育,对古希腊灿烂文化饶有兴趣。1896 年创办现代奥运会,开始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涯。 他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职长达28年之久,终 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温馨提示:小组展示提取关键信息,补充背景资料时 精于小事 志成大业
精于小事 志成
最后一次演讲
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晓得 卑劣(liè )无耻 毒手 污miè( 蔑 ) 捶击(chuí ) 蛮横(hèng ) 悲愤(fèn ) 恐怖 毁灭 卑鄙( bǐ ) fù予( 赋 )
2、解释词语
屠杀 势力
诋毁和破坏名誉。 污蔑: 蛮横: 强横而不讲道理。 给予。 赋予: 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万世之后。
精于小事 志成大业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贴切 枯燥( zào ) fú zhí ( 扶植 ) 阻碍( ài )权威 qū shì(趋势 )前沿 干预 堕落 gāo药( 膏 )剥削 狡biàn( 辩 ) 出类拔cuì( 萃 )
2、解释词语
扶植: 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 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堕落: 前沿: 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沿。 事物或局势发展的动向。 趋势: 逸事: 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
2、解释词语。
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指摘— 指责,指出错误,给以批评。 分崩离析— 崩:倒塌;析:分开。 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
团分裂瓦解。 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相辅相成— 辅:辅助。 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群文阅读】八年级语文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理清写景顺序

20、一滴水经过丽江——群文阅读理清写景顺序把握游记的特点,理清写景顺序。
【考点解读】游记的写作线索——游踪游记,是一种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体裁。
其中既有对旅游者游踪的实录,又有对人、事、景、物的形象生动的记叙和描摹,还有渗透着作者情感的感受。
主要由游踪(“所至”)、风貌(“所见”)、观感(“所感”)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游踪是游记的线索,风貌是游记主要描写的对象,观感是游记的主旨和灵魂。
常见的考查方式如下:1、本文写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根据本文的游览顺序,填写下表。
【技法点拨】写游记,一般以游踪为主要线索,即按照时间的推移和作者立足点的变化,来组织文章内容。
但是,游踪并不一定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经过作者艺术处理过的。
现在有的游记甚至淡化时间和空间的观念,重在反映旅游的心境甚至潜意识。
总之,线索的确立,可以因景而异,也可以因人而异。
【例】《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中,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组织文章,循着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描写的重点也由雪山转向冰塔林。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也发生着变化。
答题模式:模板1:本文是按照××顺序来写景的,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
模板2—1: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和方位变化的词语,直接答题。
模板2—2:梳理出文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概括出线索。
【真题演练】(一)古城信步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
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
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
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
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素材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完成后面问题。
(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每空0.5分,共3分)(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3)负势竞上()(4)望峰息心()(5)经纶世务() (6)猛浪若奔()1)同缺,缺口或缺失(2)即使(3)凭依(4)使平息(5)经营治理(6)奔马或飞奔的马【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每句2分,共6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译文:(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清、急(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