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本科计算题

合集下载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题

财务成本管理计算题

计算题1.已知:A、B两种证券构成证券投资组合。

A证券的预期收益率10%,方差是0.0144,投资比重为80%;B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为18%,方差是0.04,投资比重为20%;A证券收益率与B证券收益率的协方差是0.0048。

要求:⑴计算下列指标:①该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②A证券的标准差;③B证券的标准差;④A证券与B证券的相关系数;⑤该证券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⑵当A证券与B证券的相关系数为0.5时,投资组合的标准差为12.11%,结合⑴的计算结果回答以下问题:①相关系数的大小对投资组合收益率有没有影响?②相关系数的大小对投资组合风险有什么样的影响?答:(1)证券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10%x80%+18%x20%=11.6%A证券的标准差=√0.0144=12%B证券的标准差=√0.04=20%=0.2A证券与B证券的相关系数=0.004812%x20%⑤该证券投资组合的标准差∂2=0.122x80%2+0.22x202+2x80%x20%x0.2x0.12x0.2∂=11.11%(2)回答以下问题:相关系数的大小对投资组合收益率没有直接影响;相关系数与投资组合风险两者之间为正向关系,即相关系数越大,投资组合的风险越大。

2.某公司拟进行股票投资,计划购买A、B、C 三种股票,并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投资组合。

已知三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1.5、1.0 和0.5,它们在甲种投资组合下的投资比重为50%、30%和20%;乙种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率为3.4%。

同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2%,无风险收益率为8%。

要求:(1)根据A、B、C 股票的β系数,分别评价这三种股票相对于市场投资组合而言的投资风险大小。

(2)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A 股票的必要收益率。

(3)计算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和风险收益率。

答:(1)A股票的β系数为1.5,B 股票的β系数为1.0,C股票的β系数为0.5 故:A股票的β系数大于1,说明A股票所含系统风险大于市场投资组合风险。

《成本核算与管理》试题A(含答案)

《成本核算与管理》试题A(含答案)

1.下列属于核算产品成本的账户是( )。

A.生产成本B.废品损失C.制造费用D.财务费用 2.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耗用的( ) A.原村料及辅助材料 B.外购半成本品及设备配件 C.燃料 D.低值易耗品及包装物3.需要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分配的分配方法有( )A.代数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计划成本分配法D.顺序分配法4.某企业的A 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完成, 原材料分两道工序并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 投料量分别为700千克、300千克、两道工序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分别为60小时、40小时, 则每道工序的在产品投料程度为( )A.70%B.100%C.30%D.80%某企业B 产品经过三道工序加工而成, 三道工序工时定额分别为100小时、60小时和40小时; 三道工序在产品数量分别为100件、200件和300件, 则B 产品的在产品约当产量为( )件。

A.25 B.130 C.160 D.270 5.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有( )A.分类法B.定额法C.品种法D.分步法 7.分批法适用于( )。

A.小批生产B.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C.分批轮番生产同一种产品D.单件生产 8.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方法有( )A.限额法B.计划成本法C.系数法D.定期盘存法 9.成本报表的设置要求是( )。

A.专题性B.实用性C.针对性D.对外性 10.成本报表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

A.比较分析法B.比率分析法 C 差额计算法 D.连环替代法1. 成本项目的具体内容在不同企业可以不同, 但任何工业企业都必须至少要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 )2. 企业在生产环节领用的与产品融为一体的包装材料应作为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核算。

( )3. 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

( )4. 发电企业属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

( )5.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在成本计算中单独使用, 也可以结合使用。

成本管理(计算题)概论

成本管理(计算题)概论

历年试题4、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企业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其它条件不变。

要求:预计下一年度的保本销量及保本销售额。

解:本年销量=84000÷6=14000(单位)本年销售收入=84000÷40%=210000(元)单价=210000÷14000=15(元)固定成本=(15-6)×14000-18000=108000(元)保本销量=108000÷(15-6)=12000(单位)保本额=12000×15=180000(元)3.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

该月完工产品140件。

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3(1)该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第一工序 70%×50%=35%第二工序 70%+30%×50%=85%(2)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第一工序 300×35%=105(件)第二工序 300×85%=255(件)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05+255=360(件)(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完工产品原材料费用=140×5.8=812(元)在产品原材料费用=360×5.8=2088(元)加工费用分配率=1350/(140+360)=2.7(元)完工产品加工费用=140×2.7=378(元)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4)完工产品成本=812+378=1190(元)在产品成本=2088+972=3060(元)复习资料1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价为2000元,销售量为3000件,税率为10%,成本利润率为20%。

成本管理计算题(往年题库)

成本管理计算题(往年题库)

产品 销售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固定成
(件)


甲产 20000 10
6

乙产 10000 20
14

合计 -
-
- 35000
要求:预测该企业的保本额和各产品的保本额。
解: 甲产品销售额:20000×10=200000(元)
乙产品销售额:10000×20=200000(元)
销售总额:200000+200000=400000(元)
直接工 资 10
90 100 150
50
200 0.5 75 25
甲产品销售比重(200000÷400000)×100%=50%
乙产品销售比重(200000÷400000)×100%=50%
加权贡献边际率:
总保本额:
35000÷35%=100000元
甲产品保本额: 100000×50%=50000元
乙产品保本额: 100000×50%=50000元
8.某企业生产A种产品,合格品为190件,不可修复废品为10件,共发
-
- 8896 - 1024 - 1912
费用分配率: 供电车间:6800/(27200—2200)=0.272(元/度)
锅炉车间:5032/(680—51)=8(元/吨)
6.某企业生产丁产品,月初在产成本资料为:直接材料3520元,直接工 资2400元,制造费用1300元。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直接材料57200 元,直接工资21036元,制造费用14324元。完工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为55000千克,定额工时21000小时,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 11000千克,定额工时为4000小时。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比例 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解:(1)直接材料项目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本科《成本管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本科《成本管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金融本科《成本管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在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称为( )。

A.产品成本B.生产费用C.经营费用D.成本2.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称为( )。

A.成本考核B.成本核算C.成本决策D.成本预测3.产品成本实际包括的内容称为( )。

A.制造成本B.成本开支范围C.成本D.生产费用二、多项选择题4.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上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它的组成内容包括( )。

A.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C.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全部支出D.产品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E.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总和5.成本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 )。

A.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B.全面成本管理原则C.集中统一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D.成本最低化原则E.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6.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般包括( )。

A.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B.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C.建立健全产品的销售制度D.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E.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价格制度7.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应注意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包括( )。

A.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B.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C.市场与成本管理的关系D.成本与费用的关系E.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三、判断题8.就产品成本的实质来说,是产品中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9.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体系的构成一般国家宏观成本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体系两个方面。

(×)10.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由国家和企业分别进行成本管理。

(×)第二章成本核算基本原理第1节边学边练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厂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应按()。

A.产品名称设置专B.费用项目设置专栏C.生产车间设置专栏D.成本项目设置专栏2.下列不得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成本管理会计考试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考试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成本管理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计算产品成本B. 制定产品价格C. 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D. 以上都是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直接成本?A. 原材料费用B. 直接人工费用C. 租金D. 制造费用答案:C3. 成本-体积-利润(CVP)分析中,哪一项不是关键因素?A. 成本B. 销售量C. 利润D. 存货周转率答案:D4.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主要用于:A. 产品定价B. 成本控制C. 财务报告D. 市场分析答案:B5. 以下哪个是变动成本的特点?A. 与生产量成正比B. 与生产量成反比C. 与生产量无关D. 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答案: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管理会计,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解释什么是固定成本,并举例说明。

答案: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不论生产量或销售量如何变化,其总额都不会改变的成本。

例如,企业的租金、折旧费用等,这些成本在短期内不会随着生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三、计算题1. 假设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其标准成本为每单位50元,包括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15元和制造费用15元。

本月实际生产了1000单位产品,实际成本为每单位55元,包括直接材料22元、直接人工16元和制造费用17元。

计算本月的成本差异。

答案:本月的成本差异为:- 直接材料差异:(22 - 20) * 1000 = 2000元- 直接人工差异:(16 - 15) * 1000 = 1000元- 制造费用差异:(17 - 15) * 1000 = 2000元总成本差异:2000 + 1000 + 2000 = 5000元四、论述题1. 论述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

答案: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本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其次,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识别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优化资源配置;再次,成本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评估不同投资方案的成本效益;最后,成本管理会计还能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通过成本预测和控制,降低经营风险。

成本管理本科计算题

成本管理本科计算题

成本管理本科计算题成本管理复习范围(⼯商管理本科)(四种题型:约当产量5、7、1、9;因素分析法:4、2、6;⾃制外购:3;⽬标成本:8)计算题1.某企业⽣产甲产品,本⽉完⼯产品数量为5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原材料系随着加⼯进度陆续投⼊,原材料的投⼊程度与加⼯进度完全⼀致。

,期末在产品的完程度为50%。

2.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解: 材料计划总成本=200×30×15=900000元材料实际总成本=190×320×20=1216000元总差异= 实际材料费⽤- 计划材料费⽤= 1216000- 900000 = 316000(元) (超⽀)第⼀次替代:190×300×15-200×300×15=(190-200) ×300×15=-45000(元)第⼆次替代:190×320×15-190×300×15=190×(320-300) ×15=57000(元)第三次替代:190×320×20-×190×320×15=190×320×(20-15)=304000(元)结论:上述产量、单耗、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 45000)+57000+304000= 316000 (元)3.某企业第⼀车间每⽉需要甲零件2000件,该零件既可以⾃制⼜可以外购。

如果⾃制,每件发⽣直接材料30元,直接⼈⼯10元,变动性制造费⽤4元,分配固定性制造费⽤12元,另外还需购置⼀专⽤模具,需⽀出2000元。

如果外购,外购单价为46元。

要求:(1)做出⾃制或外购的决策。

(2)如果该零件外购后,闲置的能⼒可以承揽零星加⼯业务,预计获销售收⼊10000元,发⽣变动成本4000元,每件分配固定成本2元。

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品质量B. 降低生产成本C. 提升员工满意度D. 增加市场份额2. 成本管理中,下列哪项不属于成本的分类?A. 固定成本B. 变动成本C. 直接成本D. 利润二、多项选择题3. 成本管理的常用方法包括:A. 成本-体积-利润分析B. 标准成本法C. 预算控制D. 质量控制4.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本管理的效果?A. 组织结构B. 市场环境C. 技术进步D. 员工培训三、判断题5. 成本管理只关注生产成本,不涉及其他方面的成本。

()6. 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但不考虑成本降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四、简答题7. 简述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8. 描述标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五、计算题9. 某公司生产一件产品,其直接材料成本为50元,直接人工成本为30元,变动制造费用为20元。

若该公司采用标准成本法,并且标准直接材料成本为45元,标准直接人工成本为25元,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为15元。

计算该公司每件产品的直接成本差异和变动成本差异。

六、案例分析题10.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成本管理顾问,公司目前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请分析可能的应对策略,并给出你的建议。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 D二、多项选择题3. ABC4. ABCD三、判断题5. ×6. ×四、简答题7. 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成本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8.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预先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然后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进行成本控制。

在成本控制中,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可以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及时发现成本偏差,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五、计算题9. 直接成本差异:50 - 45 = 5元(超支)变动成本差异:(30 - 25) + (20 - 15) = 10元(超支)六、案例分析题10.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公司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优化采购策略,寻找替代材料或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管理复习范围(工商管理本科)
(四种题型:约当产量5、7、1、9;因素分析法:4、2、6;自制外购:3;目标成本:8)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甲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5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原材料系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的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完全一致。

,期末在产品的完程度为50%。

2.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解: 材料计划总成本=200×30×15=900000元
材料实际总成本=190×320×20=1216000元
总差异= 实际材料费用- 计划材料费用= 1216000- 900000 = 316000(元) (超支)
第一次替代:190×300×15-200×300×15=(190-200) ×300×15=-45000(元)
第二次替代:190×320×15-190×300×15=190×(320-300) ×15=57000(元)
第三次替代:190×320×20-×190×320×15=190×320×(20-15)=304000(元)
结论:上述产量、单耗、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 45000)+57000+304000= 316000 (元)
3.某企业第一车间每月需要甲零件2000件,该零件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

如果自制,每件发生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1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4元,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12元,另外还需购置一专用模具,需支出2000元。

如果外购,外购单价为46元。

要求:(1)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2)如果该零件外购后,闲置的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销售收入10000元,发生变动成本4000元,每件分配固定成本2元。

做出自制或外购的决策。

解:(1
自制成本 = (30 + 10 + 4)×2000 + 2000 = 90 000 (元)
外购成本 = 46 ×2000 = 92 000 (元)
自制成本90 000<外购成本92 000 (元)
结论:应自制甲零件,这样可以多获得利润2000元。

(2
(元)外购成本 = 46 ×2000 = 92 000 (元)
自制成本96 000>外购成本92 000 (元)
结论:应外购甲零件,这样可以多获得利润4000元。

4.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解:总差异 = 实际材料费用 - 计划材料费用= 9600 -10500 = - 900 (元) (节约)
因素分析:
由于产量下降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10×5–210×10×5=(200-210)×10×5= - 500 (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12×5-200×10×5=200×(12-10)×5=2000 (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200×12×4-200×12×5= 200×12×(4-5)=- 2400 (元)
结论:
上述产量、单耗、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500)+2000+(–2400)= - 900 (元)
5.某厂某产品本月完工32台,月末在产品16台,原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期初在产品成本为:直接材料6800元、直接工资5600元、制造费用4800元;本月发生费用为:直接材料70000元、直接工资32000元,制造费用21200元。

在产品完工程度估计为50%。

要求: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

解:
直接材料分配率=(6800+70000)÷(32+16)=1600元/台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32×1600=512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16×1600=25600元
在产品约当产量=16×50%=8台
直接工资分配率=(5600+32000)÷(32+8)=940元/台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工资费用=32×940=3008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8×940=7520元
制造费用分配率=(4800+21200)÷(32+8)=650元/台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2×650=2080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8×650=52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51200+30080+20800=102080元
在产品总成本=25600+7520+5200=38320元
6.某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份产量及其他有关材料费用的资料如下: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
解:总差异=实际材料费用-计划材料费用=2956800-3000000 =-43200 (元) (节约)
因素分析:
由于产量下降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 220×30×500–200×30×500= 300000 (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220×28×500-220×30×500=- 2200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220×28×480-220×28×500= - 123200 (元)
结论:上述产量、单耗、单价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300000+(-220000)+(–123200)=-43200(元)
7.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估计为50%,甲产品本月完工100件,月末在产品为20 件。

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如下表所示。

要求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8.某企业生产A产品,假定产销平衡,预计明年该产品销量为1500件,单价为50元。

增值税率为17%,营业税率为10%,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预计为20000元;另外还应交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

如果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

要求:(1)预测该企业的目标成本。

(2)如果A产品由两道工序组成,相关的成本结构资料如下:第一工序直接材料占70%,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5%;第二工序半成品占80%,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各占10%。

确定各工序的目标成本。

解:(1)目标利润=1500×50×20% = 15 000(元)
应缴税金=1500×50×10%+(1500×50×10%+20000)×(7%+3%)= 10 250(元)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 1500×50-10250-15000 = 49 750(元)
9.某种产品经两道工序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

原材料消耗定额为:第一道工序70%,第二道工序30%。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工序300件。

该月完工产品140件。

月初和本月发生的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900元,加工费用1350元。

要求:(1)计算该种产品两道工序的完工率。

(2)计算该种产品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和加工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解:(1)第一工序完工率=70%×50%÷(70%+30%)=35%
第二工序完工率=(70%+30%×50%)÷(70%+30%)=85%
(2)在产品约当产量=300×35%+300×8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900/(140+360)=5.8元/件
完工产品材料费用=140×5.8==812元
在产品材料费用=360×5.8=2088元
加工费分配率=1350/(140+360)=2.7元/件
完工产品加工费=140×2.7=378元
在产品加工费用=360×2.7=972元
(4)完工产品总成本=812+378=1190元
在产品总成本=2088+972=3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