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及针法特征

合集下载

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饰的装饰艺术研究

云南新平花腰傣服饰的装饰艺术研究

一、背景介绍
新平花腰傣是云南省内的一个傣族支系,主要聚居于玉溪市新平县境内。在历 史上,新平花腰傣长期与汉、彝、哈尼等民族交错居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 族文化和服饰风格。新平花腰傣服饰以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工艺精湛的装饰 艺术著称,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文化。
二、艺术特色分析
1、服装
新平花腰傣服饰以女性的筒裙和男性的长裤为主要特色,其中筒裙以其精美的 装饰工艺备受。筒裙通常由裙身和裙摆两部分组成,裙身上织有各种图案,如 花、鸟、虫、鱼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裙摆则以复杂的镶边工艺制成,将 多种彩色布条缝制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3、天象、地理元素
新平花腰傣服饰中还经常出现天象和地理元素,如太阳、月亮、山川等。这些 元素寓意着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4、文化元素
新平花腰傣服饰中的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汉字、宗教图案等,如“福”、“寿”、 “佛”等汉字以及佛教中的莲花、祥云等图案。这些元素表达了新平花腰傣人 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
新平漠沙镇南村花腰傣是位于云南省的一个傣族村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 传统手工艺。近年来,随着民族旅游的兴起,花腰傣村落也积极开展旅游开发,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觉醒,以及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在民 族旅游开发中,文化自觉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化 自觉有助于提高游客对花腰傣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其次,文化自觉有助于花腰傣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促进民族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配饰
新平花腰傣的配饰包括头饰、项饰、腕饰等,其中以头饰最为丰富。头饰通常 由彩色布条、毛线、银饰等材料制成,形状各异,如蝴蝶形、心形等,极具民 族特色。项饰则以银链、银泡等制成,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腕饰以银手镯为 主,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杨德鋆云南纺织大约始于三千多年以前。

织物染色术与纳纹织物的出现,约当新石器时期。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谈及传说中的南方民族先槃瓠时说,槃瓠“其毛五彩”,殁后,他的孙子“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不但能织,而且会染,使衣服有五色。

说明已知文彩装饰,是时应即南方少数民族喜爱并掌握文织技术的初端。

战国至汉,滇人和滇池周围民族的衣著尚文饰,所穿用的衣、裤、帔、腰带、头幌、罽……、顶饰上分别有条纹、几何纹、水波纹、草木纹、云状纹、鸟状纹等多类纹样,有的通身布满纹形,显示着纺织物染绘与刺绣技术达到的高水平。

据《华阳国志⋅南国志》载、汉晋时期,滇池四周与永昌等地“织染采文绣”,产“蚕、桑、绵、绢、采帛、文绣”,能将“罽……、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

品种多样,花色艳美,为时人所羡爱。

唐宋是云南织绣艺术的灿烂时期,有纹形花饰的锦、绫、绢、缯、氈罽、婆罗布、朝霞布、……布或取其为地,再行染绘刺绣,产品十分丰富。

南诏宫室“陈设锦绣”(《南诏通》);“蛮王至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蛮书》卷七),“贵者绫锦裙襦,上施锦一幅”,衣“锦……袄”(《新唐书⋅南蛮列传》),文采斑斓,异常华贵。

百姓衣装亦重文饰,美丽质朴,色调和纹形别具风采。

南诏、大理染绘刺绣纹样琳琅满目,变幻无穷,这在《南诏图转》、《大理梵像画卷》和《南诏奉圣乐》的演员服饰中有充分的表现。

元至清代,云南各族善“纂组文绣”(《云南志略》),喜“衣斑花布,披色氈”(《异域志⋅西南夷》),用缤纷绮丽的织染刺绣美化装束之风彼盛,继续发扬着南诏、大理服装文化的优秀传统。

历史悠久的云南织绣艺术至今生意盎然,依旧在各民族间保持着……秀灿丽、奇妙多姿的传统风韵和特色。

就其纹样而言,那缭绕眼目的和变化万千的诸类构形,仿佛是即形象又抽象的一部文化巨著,记录着人所接触的自然界,人所经历的事态和感情,隐现着人类历史。

纳纹纺织、挑花、刺绣是人的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是生活的艺术,除具有欣赏价值外,她还能启迪人们去寻觅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和认识民间艺术为何历久不衰的真谛,懂得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与扮饰为何如此丰富瑰美的原因。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云南楚雄彝族刺绣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而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

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传统。

彝族人民喜欢用色彩鲜艳的纹样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和生活用品,这种传统的文化风格也体现在了他们的刺绣纹样中。

彝族刺绣纹样多以民族图腾、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图案多样丰富,线条简洁流畅,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受到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也对于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云南楚雄地处高原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这里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植被繁荣,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也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彝族人民对于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热爱和崇拜通过刺绣纹样得以体现,比如他们常常以雄鹰、喜鹊、松鼠等动植物为题材,将其刺绣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上,这些纹样风格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对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在的彝族刺绣纹样追求精致、精美和高雅,刺绣工艺越来越精湛,纹样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也对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措施,大力支持彝族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彝族绣娘们的刺绣热情,使得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纹样的创新和发展也更加活跃。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对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弥渡彝族刺绣介绍

弥渡彝族刺绣介绍

弥渡彝族刺绣介绍相比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绣种,弥渡彝族刺绣没有他们的知名度。

但是,弥渡彝族刺绣用色沉稳、古朴典雅、端庄大气,在题材内容上包罗万象,图样较多。

虎头、马缨花、火等图案在弥渡彝族刺绣中随处可见,这些是彝族先民的图腾,并成为一个传统。

弥渡彝族姑娘出嫁前都要学习刺绣技术,绣制结婚时穿戴的服饰以及花围裙、花帐帘、花头巾等作嫁妆。

结婚时,彝族新娘身着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彝族刺绣服饰,衣领、衣襟、袖臂、下摆、裤脚、鞋子、帽子、头帕、挎包、围腰等,无一不绣着栩栩如生的彝族传统图案,五彩斑斓,美艳无比。

弥渡彝族秀女都有描、剪、绣、钩、提和绞等手工刺绣技艺,对于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少、青、中老年服饰、头饰、背包、荷包、腰带、男女童鸡冠帽,男女式绣花鞋、团裹禙、方裹禙等以及枕头套、帐檐、门帘檐、抱裙、围裙、鞋垫,女式手提袋、被面等几十个种类,都是她们展示刺绣技艺的舞台,各种吉祥题材的马缨花、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鸳鸯戏水、二龙戏珠、玫瑰花、牵牛花、水仙花、葵花、水草、金鱼、螃蟹、双猫敬菊、蝴蝶沾花、串枝葡萄、顺风菊、五蝴(福)长寿、白鹤含松、麻姑献寿、双寿桃、喜鹊登枝、缠枝牡丹、凤凰牡丹、双飞燕、山茶、百卉花篮等等,则是她们巧手刺绣的靓丽风景线。

弥渡彝族绣女把花草、动物、人物行为等图案用挑花绣朵的技艺记录在衣服上,使支系庞杂的彝族有了服饰上的识别系统,更传承了日渐消失的千年彝文化。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罗罗泼”彝族女子的服饰显华丽之美,腰间系“围腰”,围腰所绣图案以马缨花、串枝莲、牧丹花、太阳花、凤戏牧丹、丹凤朝阳等花卉为主;上衣颜色大多为翠蓝、天蓝、漂蓝、绿、翠绿、漂白,少数为黑色;裤子颜色大多为绿色、粉红色和白色,少数为黑色;鞋子主要为凤头型绣花鞋,图案有“蜂赶梅”、“喜鹊登枝”、“狮子滚绣球”等;翻领领褂配有精工刺绣的“领合”,领合围在脖子上,上面钉有十几对芝麻铃;挂兜围腰用银质“梅花链”穿挂在脖子上,腰部用两条彩色腰带束紧,挂兜围腰通体绣满精美图案,可谓“浑身是彩,通体皆花”。

浅析新平县嘎洒镇独特花腰傣

浅析新平县嘎洒镇独特花腰傣

浅析新平县嘎洒镇独特花腰傣新平县嘎洒镇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镇,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部。

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而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这里的独特花腰傣。

花腰傣是嘎洒镇的一支特殊的傣族,他们以绚丽的服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新平县嘎洒镇独特花腰傣的特色。

一、服饰独特,彰显傣族风情花腰傣的服饰是他们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妇女穿着富丽堂皇的盛装,往往一身绫罗绸缎,五彩缤纷,披饰如花,头插金银花簪,身系银锁马镫,腰佩银珠链子,手镯项链亦多以银饰为主,配以含苞待放的菊花香包,显得神采飞扬,赏心悦目。

花腰傣的服饰还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如服饰上的花纹和颜色都是当地特有的,彰显了傣族特有的风情和文化。

二、婚嫁习俗特殊,古老异域文化保存完整花腰傣的婚嫁习俗也是他们的独特特色之一。

傣族的婚姻自古以来一直保持着非常古老的风俗,尤其是花腰傣。

他们结婚的习俗非常独特,婚礼前的节日准备工作就很繁琐,需要用许多花草将新房装饰得繁花似锦。

蓉城、腊玫呢则代表了夫妻双方的情感,是婚姻的象征。

而在结婚仪式上,双方亲友相聚,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而在新房入宅的那一刻,更是需要有专门人员在家门口撒路,象征幸福,保佑新人有个顺顺利利的婚事。

这些婚嫁习俗无不展示出花腰傣古老异域文化的完整和深厚。

三、民间传说丰富,渗透到日常生活花腰傣的民间传说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渗透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口传的古老传说非常丰富,有关生活、劳动、祭祀、文化习惯等各个方面,而这些传说也在花腰傣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们的歌舞、节庆、手工艺品等都离不开这些传说的影响。

这种丰富的民间传说不仅丰富了花腰傣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花腰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四、手工艺品独具特色,传承千年历史文化花腰傣的手工艺品也是他们的独特特色之一。

他们的手工艺品丰富多彩,如银饰、菩提手链等。

其中以银饰品为最具代表性,花腰傣的银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出名,深受人们的喜爱。

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

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

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作者:张萍萍,肖帅,苏峰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11期【摘要】彝族花腰刺绣工艺作为彝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章从纹样、色彩、工艺针法等方面梳理了彝族花腰刺绣,探究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彝族刺绣;纹样;色彩;工艺彝族花腰刺绣工艺,这支具有自身独特民族文化和服饰艺术的花腰支系,刺绣工艺无论是从题材、技法,还是纹样、色彩、构图等各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地理环境的不断变迁,历史文化的不断改变,彝族服饰及刺绣工艺也都发生着显著变化。

特别是刺绣的材质种类逐渐增多,刺绣的图案纹样变得更加丰富,色彩也变得更加多彩艳丽,直到近现代,彝族花腰刺绣工艺仍然保持着民族独特的风格。

因此,彝族刺绣工艺作为云南本土的一种具有民族艺术特色的技艺,无论是人文还是艺术,都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一、彝族花腰刺绣纹样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无不反映着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彝族从早期的游牧生活到现在的农耕活动,从民族的迁徙到稳定的生产生活,彝族人民一直都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演变。

由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汉族人民的不断影响,彝族花腰刺绣服饰上的图案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并且出现了许多在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图案纹样。

植物纹样:彝族刺绣中的植物纹样主要是以彝族人民在生活中观赏到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景观为题材。

这些纹样都是彝族人民非常喜爱的题材内容,纹样都较为写实,与自然植物的形态较为形似,纹样图案可以自由组合,因此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植物的热爱之情。

动物纹样:动物纹样同样是彝族人民对自然界中的动物原型进行的独特见解与想象。

动物纹样主要有鸳鸯、螺蛳、凤凰、蝴蝶、鸟、孔雀、虎、蝙蝠、喜鹊等。

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日常客观事物进行精准的提炼与高度概括出的一种图案,这种图案纹样通常比较生动、比较抽象,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手法。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云南楚雄彝族刺绣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其汇聚了彝族文化的精华与传承。

彝族是云南省的一个族群,其分布范围广泛,而楚雄彝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对其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影响。

以下是影响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一、地理环境与气候楚雄彝族刺绣主要产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师宗县、马关县和永仁县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这也影响了彝族刺绣的纹样风格。

比如师宗县地势平坦,通风较好,细密的纹路比较适合生长,因此师宗彝族刺绣的纹样比较细密,线条柔和。

而马关县地势较陡峭,气温较低,刺绣线条相对厚重,线条粗犷,构造较为粗放。

永仁县地处滇中山区, 雨量充沛, 织染品的颜色非常艳丽鲜明,纹样多样化,且一般线条流畅但强烈, 构造分明,呈现出雄浑的特点。

二、文化背景与历史遗产楚雄彝族刺绣的纹样设计大多取材于彝族文化,包括寓意吉祥、美好的团体生活、崇拜自然景观的神话传说以及传统的智慧与技能。

同时,彝族历史悠久,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庆祝祭礼、婚姻仪式、家庭生产和民族特色服饰等都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元素都被彝族刺绣所融合。

因此,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传承也是影响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手工制作技艺彝族刺绣不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而是完全手工制作。

彝族刺绣的纹样,多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技法完成制作。

技艺熟练与否是制作精美刺绣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细腻的线条、充分的层次感以及无缝的衔接等因素,是制作精美的彝族刺绣纹样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受到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与历史遗产、手工制作技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彝族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特点也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与学习。

花腰彝服饰艺术浅析

花腰彝服饰艺术浅析

花腰彝服饰艺术浅析
李波;陈出云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09(23)1
【摘要】花腰彝是彝族尼(聂)苏支系的一部分,其服饰形式截然不同于其他彝族支系.花腰彝服饰结构复杂,图案花饰繁多,刺绣工艺精细,色彩鲜艳夺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李波;陈出云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120.9
【相关文献】
1.花腰彝服饰审美观解读——回眸影片《花腰新娘》 [J], 庞小条
2.浅析花腰彝服饰的色彩艺术 [J], 陈峰
3.花腰彝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与应用研究 [J], 李珊姗
4.花腰彝服饰纹样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溯源初探 [J], 李珊姗
5.花腰彝服饰艺术初探 [J], 陈劲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中刺绣纹样和针法研究——以云南石屏县哨冲镇雨能后村为例许毓(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摘要:花腰彝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每一套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工艺都异常细致精美,纹样极其丰富。

然而现代生活却悄无声息地将这一民族服饰消融于工业化中,这愈是凸显记录和传承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哨冲镇雨能后村为考察地,雨能后村民风淳朴,刺绣技艺得以完好传承。

文章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花腰彝族服饰的刺绣纹样中探寻其民族的文化内涵,其次再对刺绣针法进行研究,刺绣技艺的传承最为重要。

研究发现花腰彝族服饰刺绣纹样多以花卉类题材为主,而且每一种纹样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象征,刺绣针法则以平针绣为主,织网绣最具特色。

关键词:花腰彝族;图案纹样;刺绣针法0引言云南省石屏县是花腰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彝族人占全县总人口一半以上。

石屏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

[1]花腰彝族大多分布在石屏县龙朋、龙武和哨冲三个镇,还有小部分布在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共居住着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

“雨能后”是用彝语同音直译而来的,“雨”代表水,“能”在以前叫“怒”是翠绿之意,“雨能后”连起来就是“一塘碧绿的水”的意思,这是因为村子里历来有一潭清澈的水被族人们视为神水,传说水里还有一条神龙保佑着全村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村民们每年都会在此举行祭龙仪式(图1)。

雨能后全村93户人家都是花腰彝族,共378人。

村子里的民族氛围比较浓厚,大人和小孩穿着民族日常装,平日里都用彝语相互交流,闲暇时间妇女们会聚在一起边绣花边说家常,或是男女老少一同载歌载舞,生活多姿多彩。

独具代表性的花腰服饰只有在过节、过年或参加喜宴时才舍得穿戴。

花腰彝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和刺绣技艺独1具特色,每一种纹样都蕴涵着一种象征意义,其服装色彩鲜艳夺目,绣工针法精巧绚丽。

本文从花腰彝服饰的纹样特征和刺绣针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图1:雨能后村民们穿着花腰彝族服饰在龙潭边弹唱歌曲1图案纹样特征1.1纹样构成形式花腰彝族刺绣纹样构成丰富,多以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的组织形式出现,其外形轮廓变化多样,构图饱满,内容丰富。

从纹样的构成形式上看,花腰彝族保持了自身独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尤其是将多种构成形式组合运用的方法令人赞叹不已。

虽然这些纹样的构成形式比较常见,但是在很早以前花腰彝族人就考虑到如何将各种纹样组合成更加美观的效果。

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美学,只是喜欢把眼里看到的美与服饰纹样结合起来,找到一种既便捷又漂亮的设计方法,使其传承至今。

1.1.1单独纹样单独纹样即能够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的图案组织形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它是纹样构成的重要基础。

在花腰彝服饰中,独立纹样多运用在女装的帽子、袖口和肩部三个部位。

如图2是妇女衣服袖口处的马缨花图案,其常作为独立纹样运用。

此外,帽子尾端的凤凰纹和肩部的火焰纹也是单独作装饰纹样。

单独纹样的花型比其它构成形式纹样的2花型大且复杂,其纹样多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马缨花和火都是花腰彝族图腾崇拜的祖先,所以常被放在服装显眼的位置,以体现出它们的重要意义。

图2:袖口处的单独纹样1.1.2适合纹样适合纹样即将纹样的组织较完整地安置在一定的外轮廓之中,因此它在构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但是这种构成形式在花腰彝族的服饰中运用较多,因为其服饰都是由各种几何形状的绣片组合而成,这些绣片就相当于一个个固定的外轮廓,而刺绣的纹样就是对绣片进行填充装饰。

花腰彝服饰中主要采用的外轮廓形有矩形、三角形、正方形和一些多边形。

比如在大腰带的装饰纹样中就用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正三角形的固定轮廓中包含了一个正方形,两个适合纹样叠加组合成了一种新的构成形式,里面的填充纹样都为马缨花,纹样局部变化与内容相结合统一。

此外,在花腰彝男装和童装中常以口袋的外形作为适合纹样的外轮廓进行纹样填充设计(图6)。

图3:大腰带上的适合纹样1.1.3连续纹样连续纹样在构成上主要特点是运用一个或一组基本纹样做单位,使其向相对的二个方向或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反复连续而成[2]。

花腰彝刺绣纹样中运用最多的是二方连续纹3样,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纹样构成形式,即用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相对方向作反复循环,连续而成的图案。

在花腰彝所有服饰中都能找到二方连续纹样,而且有的连续图案比较特别,在连续纹样的中心位置或转角处常会有一个不同于单位纹样的独特纹样,这个独特纹样的花形较为复杂,配色与周围纹样相统一,这种简单的变化使得单一的连续纹样多了几分看点(如图4),而重复的连续纹样虽然外形都相同,但是在刺绣时颜色也会所变化,如花类纹样的花瓣为统一色调,花心则为彩色,还有的花瓣色彩变化多样。

图4:衣摆处二方连续纹样1.2图案题材花腰彝族服饰刺绣图案的风格较统一,题材以花卉类居多,如马缨花、山茶花、荷花等。

其次还以动物、自然物为题材,花腰彝将它们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之情。

花卉的茎脉往往呈现二方连续的波状线的形式,与自然花卉纹交织在一起,构成缠枝图案装饰纹样,在已婚女子服饰的帽子、衣摆、袖口、裤脚边、领褂处,以及未婚女子的腰带上都有运用。

石屏花腰彝族刺绣图案的题材主要分为以下9种:1.2.1马缨花马缨花属杜鹃花的一种,也称马缨杜鹃,每一朵都是由10-20朵小花组成,朵朵紧紧相依,花冠呈钟形。

马缨花是花腰彝刺绣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但并不是花腰彝服饰独有的纹样,[3]在云南楚雄一带的彝族人对马缨花也极为喜爱。

马缨花之所以受彝族人热爱是因为它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云南的彝族人大多生活在高寒山区,山中常年开放马缨花,其花红如鲜血,枝繁叶茂。

红色代表着热情,是彝族人最喜爱的颜色。

[4]相传有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彝山曾有一位残酷的土司,常在山中抢占民女。

当时有一位勇敢而美丽的姑娘叫“咪4依鲁”,土司想霸占她为妾。

有一天,咪依鲁头戴一朵浸染过毒素的马缨花,被抢进土司家,她偷偷把马缨花泡在酒中。

土司要咪依鲁陪他一同喝酒,为了毒死土司,咪依鲁喝了毒酒和土司同归于尽。

咪依鲁死后化作了马缨花,常年开在彝族山岭中。

马缨花的花朵构成独特,由10余朵小花集聚而成,这象征着民族的团结,是最具民族代表的花朵。

在石屏花腰彝族刺绣纹样中马缨花的花型是最大最饱满的一种,多为适合纹样结构,在妇女的大腰带或男士上衣口袋上都有运用(图5、图6)。

还有的以独立纹样用在袖口处,花型成三角形,图案中心由三朵马缨花构成,外围似火焰纹。

比较有特点的是图7中小孩的帽顶上的装饰纹样,小女孩的帽子都为圆形,在帽顶的中央有一大朵独立而精美的马缨花,花瓣多至四五层,都为大红色,花心用彩色线绣成。

而帽子的外围由一圈连续的小朵马缨花组成,其花心用银泡代替,花瓣同样为大红色,花朵之间由花茎相连接。

还有的是朵朵花团连成一片的组合纹样多用于小孩背被上(图8)。

马缨花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花瓣层层相接,有大有小,彩色花心红色花瓣,朵朵之间有多根花茎相连,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图5:大腰带上的马缨花图6:男装上的口袋图7:小孩帽顶纹样图8:背被上的马缨花纹样1.2.2山茶花5山茶花也是花腰彝族山中常开的花,其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花朵多为红色,象征着浪漫的爱情,其纹样的运用表达了花腰彝族人对美满爱情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5]在云南石林一带的彝族人也喜欢把山茶花纹刺绣在服饰上,但是花纹的样式与花腰彝族的完全不同。

花腰彝族服饰中的山茶花纹经简化后多以二方连续图案运用,花型较小,花瓣采用双层绣法,而且内外两层的颜色不同。

花心的颜色也不同,各种颜色搭配运用,朵朵之间的花型相同而颜色各异。

山茶花的纹样有两种形式,分为纵向连续纹样和横向连续纹样。

纵向连续纹样多在妇女领褂上运用,如图9,花腰彝族服饰的背部有一块又大又独特的矩形绣片,其上由三组山茶花的连续纹样构成,一朵花有六片花瓣,朵与朵之间还有红白绣线交替绣成的花茎相连接。

山茶花在男士衣服的门襟处也常以纵向连续纹样运用。

而横向连续纹样多运用在妇女衣服的后摆,花朵同样是六瓣花瓣,但没有串连式的花茎,而是每一朵花都绣有花柄,花心的下方还绣有彩色的亮片(图10)。

图9:纵向山茶花纹图10:横向山茶花纹1.2.3荷花荷花又名莲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多年生长在水中,其花单生于花梗顶端,有单瓣、复瓣、重瓣等花型,芳香美丽。

花朵多为粉红色或白色,或有彩纹、镶边。

荷花是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花腰彝族服饰中的荷花纹则代表着纯洁的情谊,是友好的象征。

荷花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题材,多以单独图案纹样运用,但是在花腰彝族服饰中,荷花纹都为二方连续纹样,常用在妇女衣裳的袖肥处作装饰,其纹样可分为开放型和未开放型两种形式。

如图11是未开放型的荷花纹,花瓣是闭合的桃心形,为单层绣法,蓝色底布代表湖水,6花朵用红色线绣成,花心为彩色。

图12是开放型的荷花,色彩比较丰富,花瓣舒展且为彩色双层绣法,花朵中心还绣有莲蓬纹样,花朵之间还有红白相间的花柄相连,绿色的底布代表荷叶。

图11:未开放的荷花纹图12:开放的荷花纹1.2.4野生花野生花纹是由一种野生花简化而来,彝语称“阿滴平”,如图13中的花型比较特别,连续纹样中有一根长长的花茎穿连其中,把朵朵花儿穿连成串,花茎红白相间,花朵色彩各异。

花瓣以大红色为主,配有白色、紫色或粉色,花边有圆角的还有尖角的,似蝴蝶翅膀,双层绣法。

花朵的一边还有锯齿形的连续小花边,似草丛。

图14也是一种野生花变形纹样,彝语称“沙本莫熟”。

此花纹样多用在花腰带上,二方连续纹样构成。

花腰带男女皆可佩带,是花腰彝女孩向心意男子表达爱意的信物。

在花腰帯的整条腰头部分都是由这种纹样构成的,其单位纹样的中心是一朵八瓣花,外围左右两边各有四层波状花瓣,花瓣都为红色,花心为彩色,花朵之间还有银泡点缀。

在妇女帽子的正面此纹样以适合纹样的形式经常被运用。

图13:阿滴平图14:沙本莫熟1.2.5小葵花小葵花也就是向日葵,向日葵纹样在少数民族服饰中运用较少,在现代服饰纹样中多以单独图案运用,且花型较大。

而在花腰彝纹样中,刚开放的向日葵花型较小还未结果,小小的葵花代表着年幼的孩童,天真美丽。

葵花纹寄予了父母对孩子最美好的期望,望他们能开7开心心的茁壮成长。

如图15,小葵花纹的花型较为简单,多以二方连续纹样运用,每朵有六个圆边花瓣,花心镂空朵朵相连,红花绿底。

图15:葵花纹1.2.6石榴纹石榴具有独具特色的形态特征和内在品质,中国石榴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许多刺绣中都有运用,如苗绣、汉绣、苏绣等[6],而且有着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

彝族刺绣中的石榴纹是由石榴简化变形而来,石榴花火红艳丽,其籽粒多且晶莹剔透,象征着红红火火、多子多福、金玉满堂,石榴还代表了彝族人对家族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愿其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得以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