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的关系
浅谈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

浅谈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作者:石建东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摘要:随着医疗保健工作的全面普及和提高, 人们的健康有了更多更可靠的保障。
可现实表明, 人类的健康问题依然很严重。
亚健康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密切相关。
对此, 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 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 通过体育锻炼对亚健康的干预和改进生活方式, 矫正心理行为等来预防和治疗亚健康。
关键词:亚健康体育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引言:亚健康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医学新思维,是医学的一大进步“亚健康状态”在国外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为非器质性改变或未确诊为某种疾病,但人体存在功能上的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健康人”的标准为:身体健全、精神健全及社会交往健全。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及衰弱,而是保持体格、精神及社会的完美状态。
亚健康状态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
预防、消除亚健康状态是21世纪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1.亚健康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B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这一种非健康也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WHO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
在2002年4月举办的“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而其余的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在此状态下,人们感觉身体和精神上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在医院做各种检查和化验,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
亚健康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身体每况愈下,疾病缠身。
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表现,被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克星”和“世纪病”。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作用

“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作用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与体质下降相伴随的,是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不良趋势,如情绪调整能力差、挫折反应不适当、心理承受力较弱等。
本文重在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改善以及开展阳光体育的措施,以期待得到广泛重视和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让每一个青少年走在阳光下,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阳光体育中学生心理亚健康近年来由中学生心理健康而引发的一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为关注和教育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改善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行为已经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04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充分说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已成为我国中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1.心理“亚健康”概念“亚健康状态”又被称为“灰色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心理亚健康主要是指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不能对外界作出良好的适应,影响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精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
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一个人身心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有可能就成为“隐形杀手”。
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化解,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精神失常。
时而有见学生跳楼、离家出走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报道恰恰就是最好的佐证。
2.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状态表现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导致其独立能力不强,团队意识相对淡薄。
心理发育正处在迅速成熟的敏感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完善。
浅谈体育运动和健康的关系

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09年第 4期 Popular Science体育运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上日益提高,慢慢的影响着人类生活,并且不断扩大, 大众健身逐渐走向主流。
体育运动还能帮助人们驱除忧虑, 焕发精神, 增强骨质的承受负荷, 减缓骨质疏松等。
当然, 合理、适度的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健康, 但从事过度、不合理的体育运动, 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还会给身体带来疾病和不便。
1、体育运动有助于身心健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 而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物质基础。
科学的进行体育运动, 能增强人的体质, 提高免疫力, 从而为心理健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体育运动能让学生们放松自己, 减轻学习压力, 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特长, 去挖掘自身的潜能, 体验自身价值, 对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 同时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 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 勇于与挫折作斗争的品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运动能使人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达到心理健康。
例如, 在未开 08年奥运会前, 许多人不重视体育运动, 当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并取得金牌冠军时, 多数人对中国的体育运动加以重视, 它不仅能使身心得到发展, 而且还培养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品质。
2、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个人品行2.1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影响着人们自信心的形成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自信心,使人勇于拼搏,勇于奋斗, 用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一切, 超越自我。
有事实证明:奥运会中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心态, 他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 为了目标勇往直前, 挑战自己的极限。
2.2体育运动促进培养遵纪守法良好行为的形成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领导与服从以及自我约束的良好行为。
如, 人们在体育比赛中, 他们尊重裁判, 遵守规则, 服从裁判的判决。
他们本着“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的态度去迎接比赛。
体育运动训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体育运动训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广泛普及的活动形式,对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和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体育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影响体育运动锻炼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体育运动训练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改善姿势和平衡能力。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肌肉弹性,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稳定性,预防跌倒和摔伤。
2. 体育运动训练与慢性疾病的关系体育运动训练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长期坚持体育运动锻炼可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一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调整血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
有氧运动通过消耗热量和脂肪,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症的发生。
另一方面,力量训练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活动,如跳绳和举重,可以增加骨骼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3. 体育运动训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育运动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通过增加体内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提高人的情绪和幸福感。
体育运动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此外,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和思维能力,改善学习和工作效率。
4. 建立体育运动训练的良好习惯为了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建立体育运动训练的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几点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关键: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可以增加坚持的动力。
其次,确保适量的运动量和合理的运动强度。
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和受伤,不足的运动无法达到预期的健康效果。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亚健康:运动与健康的平衡

亚健康:运动与健康的平衡
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身体功能低下、易疲劳、抵抗力下降等。
要改善亚健康状态,运动与健康的平衡至关重要。
首先,运动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运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然而,运动与健康的平衡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运动:过量运动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负担,导致疲劳、损伤等问题。
要根据个人体质、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量。
2. 多样化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提高身体的整体协调性。
可以尝试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多种运动方式。
3. 持之以恒: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 饮食与休息:运动与饮食、休息密切相关。
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支持身体的运动需求。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5. 心理调适: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调节心理状态。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总之,运动与健康的平衡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关键。
通过适量、多样化的运动,结合合理的饮食和休息,以及良好的心理调适,我们可以逐步摆脱亚健康状态,迈向健康的生活。
体育锻炼对亚健康的改善作用

体育锻炼对亚健康的改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随之发生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而人类自身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在我国,据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是非健康的,其余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亚健康”像钟摆,是摆向“健康”还是摆向“疾病”,就看你怎么摆了;有的说“亚健康”是十字路口的“黄灯”,停下了就是“红灯”,闯过去就是“绿灯”;还有的说“亚健康”有点像“比萨斜塔”,看上去是斜的,虽然没有倒塌,但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健康”和“亚健康”。
一、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1.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而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趋于完满的状态。
对健康的要求是:(1)无器质或功能性异常;(2)无主观不适的感觉;(3)无社会不认可的行为。
一个人只有以上几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2.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社会有一支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指的是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次健康状态、灰色状态、潜病状态。
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但功能性已改变,有可能发展为病症。
为区别于“第一状态”——健康和“第二状态”——疾病,人们把“亚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
二、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心烦意乱、夜里多梦、睡眠质量不高;面色憔悴,双目无光泽,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指甲卷曲、月痕不齐、甲面白点;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经常自汗、盗汗;突然感到视力下降,伴有目涨、头疼、头晕;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易怒,情绪低落,犹豫不决;记忆力减退、焦虑,精神不振;注意力难集中,耐力下降,性功能衰退等等。
体育运动及“亚健康状态”防治

---------------------------------------------------------------最新资料推荐------------------------------------------------------ 体育运动及“亚健康状态”防治1 体育运动及亚健康状态防治摘要:亚健康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体育运动是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亚健康状态防治一、亚健康的基本内涵医学专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
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非病非健康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又叫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
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圆满状态。
80 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社会有一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更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
1 / 7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身2 心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要症状,它约占人群的 25%―28%。
但如果放任这种失调继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人超过 1/3,且在 40 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他们的表现被专家归纳为三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
在城市里,这类人群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 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未求诊就医。
体育运动对中年女性亚健康状况影响的探讨

顾名思义 , 家庭 体育是指 在家庭范 围内进 行 的身体 练习
和家庭文体活动 , 其主要 内容是锻炼身体和体育休 闲娱乐 。
在全 民健身运动中, 家庭体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体育 以其
浓 厚 的 亲情 、 丰富 多 彩 的形 式 、 简 单 易 行 的特 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益 显现 出它
1 亚 健 康状 况 概 述 1 . 1 亚健 康 状 况 的概 念界 定
的主体 , 因此 , 我们要大力提倡推广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
2 . 2 充 分 注重 多重效 果 的 力量 性运 动
亚健 康状态又称第 三状态 、 灰色状态 , 是指人 们的 身体 、 心理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的健康状态 。亚健康
人们在生活 中的很 多方式就是 有氧运动 , 只是平时人们 没有专注于锻炼罢 了。我国有传 承下来 的非 常丰富的传 统民 族体育运动项 目资源 , 这些传统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 目资源在实 施全 民健身活动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 它是推行全 民健身运动
应能力减退 、 精神状态欠佳 、 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
K e y wor d s: s p o r t ;e x e r c i s e ;s u b—h e a l t h s t a t u s ;e l i mi n a t i o n
中 图分 类号 : : G 8 1 2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1 2— 0 0 1 4— 2
张 勋。 , 郑洪才 , 代 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体育运动与亚健康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周博 /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周玉强王保磊
【摘要】本文以社会各阶层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际访问法、
逻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浅析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从而提高人们对健康与亚健康的认识和
了解,掌握管理与¾营健康的正确方法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更好地维护健康、提高生
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亚健康 体育运动 健康
1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
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人们如果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中,常会感到压力很大,
觉得无法承受,这种状态久了,使身体由健康状态转入亚健康状态,不能“健康”的生活、学
习、工作。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济南育英中学07年初二年级:8班、9班全体学生家长年龄35-40。性别、
社会阶层、年龄随机。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17篇国内、外文献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数据资料。
2.2.2 调查问卷法:根据论文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以期得到真
实的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类设计,验证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研究结果分析
3.1亚健康的含义:“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是人们处健康与疾病之间的
中间状态。1978年WHO在阿À木图宣言中有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
而且必须包含该人在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体育运动是“亚
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手段,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重要的作用。
残骛楼諍
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3.2 亚健康人群状态分析
3.2.1 接受调查的人群健康状况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109名接受调查的人中有37
位是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占33.9%,处于疾病状态的人数是12,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1.0%,
而处于亚健康的人数是60,约占总调查人数的55.1%。总体来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在社
会中占大部分。(见表1)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表1 济南部分社会人群健康状态分析统计 n=109
健康人数亚健康疾病
37 60 12
% 33.9 55.1 11.0
排位 2 1 3
3.2.2 接受调查的社会人群参加体育运动状况分析:体育锻炼在不同人群中有截然不同看
法,表2中从不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有32人,占29.3%,只是有时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有52位,
占47.7%,而每天坚持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仅有25人,占22.9%。即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人
群仅占少数。(见表2)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表2 济南部分社会人群日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统计 n=109
每天人数有时参加不参加
25 52 32
%22.9 47.7 29.3
排位 3 1 2
通过对以上表里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对比能够看出:¾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中处于亚
健康状态的人的比例较不¾常参加运动和不参加运动的人群的比例低。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
体质降低亚健康状态出现的可能性。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3.3 体育运动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
强度适宜的体育活动,通过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可提高唤醒水平,使人精神饱满活力无限。
体育锻炼一方面能改善人的生物状况和机能,奠定人适应社会的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能弥
补和纠正由于生物功能对社会功能适应而形成或产生的亚健康状态。所以,体育锻炼能加强
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促进健康与亚健康之间的高度Ð调。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3.4 适宜的体育运动
3.4.1体育运动与恢复生理健康
体育运动能显著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血液Ñ环,使大脑获取更多
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脑中多种神¾递质分泌,使大脑思维反应更为敏捷,提高细胞免疫和
体液免疫的能力。通过适宜的运动,能加强机体的感受能力,发展身体的代谢能力。因此 ,
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3.4.2 体育运动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乐观、积极开朗的心境。
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 ,会在身体完成各种练习的过程中 ,在与同伴默
契配合的过程中 , 得到一种非常美妙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 ,并加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和自
豪感。运动可以提高自信和自我概念水平。对长期中度的焦虑和抑郁症都有治疗作用。
鹅娅
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3.4.3选择运动锻炼的Ô则
安全性Ô则:目的要明确是健身,不是比赛。不要做危险动作。
Ñ序渐进Ô则:体育锻炼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运动负荷安排由小到大。
适宜的运动量Ô则: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身体情况掌握运动量。
持之以恒Ô则:锻炼要持之以恒,但生病期间不要勉强。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
后的整理活动。
3.4.4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选择自己适合的体育锻炼项目是非常重要的。体育锻炼
的不同项目不同方式适合不同的人,人们熟悉的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有:跑步、太极È、气功、
爬山、游泳(包括有些人的冬泳)、步行、网球、乒乓球、篮球等等。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摆脱亚健康状态是要靠自己,采取积极主
动地措施阻断和延缓亚健康状态。体育运动在消除亚健康增进健康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預頌
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4.2 远离亚健康的建议
4.2.1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吸烟、过
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转变成为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摒
弃那些有损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4.2.2 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心健康。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竞争激烈、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使人们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增大。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心理失衡、神¾系统功能失调、
内分泌紊乱,引起各种疾病。提高身体素质,避免滑向亚健康。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参考文献
[1] 国家国民体制检测中心编.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M].中国学校体育, 2004,
(01):5-7.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