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东南亚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东南亚地理课程的第一课时,它起着引领学生走进东南亚这个丰富多彩地区的作用。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及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本课内容不仅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文化特色以及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学生扩展国际视野,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宝贵素材。
在教材中,本文占据了开篇的位置,其地位尤为重要。
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其次是东南亚的人文地理概况,如人口分布、主要民族、宗教信仰等;第三,本文还介绍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情况;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东南亚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1)自然地理特征:本文详细描述了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自然地理差异,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发展特点。
(2)人文地理概况:介绍了东南亚的主要民族、宗教以及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3)经济发展状况:本文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方面分析了东南亚各国的发展现状,为学生理解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4)区域合作与挑战:通过讲解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等组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与挑战。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环境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概况、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合作与挑战。
这些内容是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
教学难点主要包括:1. 东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特别是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差异。
《东南亚》教案(第1课时)

xx》精选教课设计(第1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读图认识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地点。
读图认识xx的范围。
读图剖析xx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认识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天气和热带雨林特色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认识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
2.过程与方法可以运用地图和资料剖析东南亚的地理地点重要性,指引学生剖析东南亚农业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东南亚的地理地点随和候特色,培育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课要点】的地理地点。
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天气种类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课难点】读图剖析xx的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教课方法】1/7读图剖析、资料概括、教师解说。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课过程】一、情形导入在亚洲的6个分区中,有这样一个分区:曾发生过印度洋海啸、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有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分区吗?(东南亚)今日,我们就走近东南亚,第一来认识它的地点、天气与农业。
二、新课学习(一)“十字路口”的地点1.地点(1)海陆地点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活动:认识东南亚的地点、范围、主要国家和马六甲海峡地理地点的重要性。
1.(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方向。
太平洋位于东南亚东部、印度洋位于东南亚西部、大洋洲位于东南亚东南部、中国位于东南亚北部、印度位于东南亚西北部。
2/7(2)纬度地点东南亚主要位于10°S~°N之间,赤道穿过东南亚中南部,大多数在热带。
2.范围活动:(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如图)包含xx和xx两大多数。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川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2屮云立理教学参考癱堂教学■■■■MMi2019年第9期•下“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万注创刘恭祥/福建师范丈修地理科修営院[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运用相关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说出东南亚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对比分析马六甲海峡与瓜德尔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能力:学会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的地理信息解释说明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以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关心我国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的重大战略,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情况及基本国情。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接触和学习地理课程,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判读、世界各大洲的基本情况及气候等知识,了解了地理的基本要素。
学习完“日本”一节后,学生了解了学习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掌握了读图、析图的方法,但不够熟练,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及信息提取能力的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的对比分析能力较薄弱,在教学中应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相关地图能够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通过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对比分析瓜德尔港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以及对马六甲海峡未来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2017年11月下旬,我国派多架飞机协助游客回国,大家现在仔细阅读这则新闻,了解当时的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1)巴厘岛阿贡火山位于哪个国家?(2)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个大洲,在这个大洲的哪个部位?(3)为什么这个地区经常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地震?(4)当发生火山喷发或者地震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自救或者帮助他人?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1日,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阿贡火山发生喷发,火山喷发伴随着大量的火山灰不断喷涌而出,喷发高度最高达700米。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1、气候:一、填空题1.东南亚在亚洲部,包括和两大部分。
2.东南亚位于________洲和________洲、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和。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B.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马来群岛的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马来半岛的南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D.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和菲律宾群岛的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2.东南亚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邻国的是[ ]A.新加坡B.缅甸C.老挝D.泰国3.东南亚的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有[ ]A.天然橡胶、椰子、甘蔗、棉花B.天然橡胶、可可、咖啡、油棕C.天然橡胶、椰子、蕉麻、油棕D.油棕、天然橡胶、黄麻、椰子4.菲律宾的物产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椰子B.蕉麻C.天然橡胶D.油棕5.东南亚下列国家,属于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的是[ ]A.缅甸B.越南C.马来西亚D.印度尼西亚6.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A.热量、水分充足B.山地多、土壤肥沃C.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D.世界上对热带经济作物需要量大三、读图分析题:下图是“马六甲海峡航线”示意图,读后回答:(1)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岛之间,沟通了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
(2)马六甲海峡往西航行,可到达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亚洲的________地区、________地区,往东航行可通往亚洲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洲以及________洲、________洲。
(3)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交通中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6.1《东南亚》教案(第1课时)

《东南亚》教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之一,知道东南亚的人口、城市分布的范围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3.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地位。
2.东南亚人口及城市的分布特点。
五、课型
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重要
海上生命【板书设计】。
东南亚第一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首先让学生了解东南亚与我国的近邻关系,然后通过读图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其中特别强调马六甲海峡。通过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并根据教材提供的降水量及气温分布图分析两种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热带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讲解:东南亚位于南北两个大陆、东西两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扩展资料: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众多)
4.读图:“马六甲海峡航海图”简要介绍马六甲海峡在海运中的重要位置。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拔
5.读“东南亚地形图”,P30图7.25和图7.26,P29图7.22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为“南洋群岛”?
2.读图:地图册15页,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提问:⑴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谁是内陆国?
继续引导学生读东南亚政区图,找出位于马来群岛上的国家。
⑵哪个国家既在中南半岛上,又在马来群岛上?
⑶哪个国家面积最大?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生读图分析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两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读图: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⑴根据地图大家比较一下东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与东亚相比有什么不同?(东南亚位与低纬,南纬10°和北纬25°,东亚位于中纬)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东南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首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能力目标会读东南亚范围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主要范围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中国的位置关系。
2.正确分析南海形式,理解东南亚对中国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难点1.马六甲海峡在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进行爱国主义、和平主义教育。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本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视频引入:(1)画面展示中国黄岩岛画面,同时播放徐千雅演唱的视频《我爱南海》,让学生了解中国南海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47秒)(2)画面展示本人甲午战争纪念馆前留影图片,播放视频《南海真的狼来了吗?》,(注意,只能播放到2分零9秒。
)让学生了解我们美丽的南海岌岌可危,自然生出是那些国家在抢夺我们美丽的南海,为什么要抢夺的疑问,很自然的引入东南亚的范围、国家及与我国的位置关系。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讲授新课]一、东南亚的范围及国家1.课件展示:“东南亚范围和国家图”。
(1)明确东南亚的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找出东南亚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并记住位置。
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2.讨论分析和中国最有可能发生南海争端的国家可能有哪些?3.课件展示东南亚主要国家和首都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教学设计
杨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能力目标
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和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气候特征和主要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
●教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近些年来中国人出国旅游有一大热点(新马泰)。
这些国家都有哪些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到东南亚旅游一趟,去了解一下该地区的风土人情。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东南亚政区图”,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与中国相邻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内陆国(老挝);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尼),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3)重要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图让学生说出:纬度位置(10°S~25°N),这就决定了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和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这种地理位置使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
板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看图后请大家思考: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才会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5.承接过渡:东南亚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密切。
板书: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6.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看图并思考:
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②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7.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地区看,马来半岛的南部及马来群岛的大部位于赤道附近。
从国家看,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和菲律宾南部都位于赤道附近,这些国家和地区应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②从地区看,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的北部、菲律宾群岛的北部,纬度相对较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从国家看,主要是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
而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8.活动:①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归纳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然后,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降水出现的时间(午后两点左右),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②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归纳出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分析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重点是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习题检测本课重难点。
[板书设计]:
一、东方“十字路口”
1、组成: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11个)
3.重要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