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东南亚》的教案

合集下载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2024《东南亚》说课稿范文

2024《东南亚》说课稿范文

2024《东南亚》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说的课程内容是《东南亚》这一主题。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东南亚》是人教版小学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本概念和全球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风情。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以及主要文化特色。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判断。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方面,我将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展示法等;学法方面,我将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

同时,我还会提前寻找一些有关东南亚的资料,以备课堂上的展示和讨论使用。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我将以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东南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东南亚的认知,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东南亚的问题。

2、了解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通过展示地图和相关图片,我将带领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同时,我还会提供一些有关东南亚气候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3、认识自然景观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我将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自然景观,如美丽的海滩、雄伟的山脉、热带雨林等。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景观间的差异和特点。

4、探索文化风情我将通过展示东南亚的传统习俗、建筑风格、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文化风情。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东南亚》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局部区域——东南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数据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熟悉东南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能够阅读和分析东南亚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2.教学难点:对东南亚地图的阅读和分析,以及相关地理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地图和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资料等;3.学具: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国家、自然资源、人口、宗教、语言、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东南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东南亚课程设计

东南亚课程设计

东南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列举并简要解释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3. 学生能够掌握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其对现代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地图、资料,提升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制作有关东南亚的展示PPT或海报。

3. 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增强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东南亚历史,认识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和世界公民责任感。

3. 学生在探索东南亚的过程中,激发对地理、历史学科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文社科类综合课程,旨在通过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东南亚。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基础,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需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教学设计和评估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东南亚地理概览:包括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东南亚的自然环境》- 内容列举: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2.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介绍主要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及其首都,探讨各国文化特色。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 内容列举:各国地理位置、首都、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色。

3. 东南亚历史发展:从古代文明、殖民时期到现代独立国家的演变。

- 教材章节:第四章《东南亚的历史发展》- 内容列举: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古代文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东南亚独立运动。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

《东南亚》的教学设计《《东南亚》的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组成及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

3、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4、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抢答等形式学习东南亚的位置、气候以及马六甲海峡、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知识。

2、通过总结归纳和联系身边实际学习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性地理情境,感受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二节东南亚,主要包括东南亚的海陆位置、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气候特点、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等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热带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地形与地势特点及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区别。

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平时上课我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对地理这门新课程感到很新奇,对地理学习比较感兴趣,再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课上表现出活泼好动、喜欢参与竞争和敢于表现等特征。

教学策略设计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讨论、竞赛抢答、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相应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读图、指图、识图相结合的方式,把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充分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在本课中充分把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展开,把舞台让给了学生,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独立的地理思维习惯。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信息技术教学运用,比如PPT课件能充分展示地理学科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美的享受。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东南亚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核心素养定位区域认知:读图分析,找出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事物:重要的经纬线、地形区、河流、岛屿、重要国家和城市、矿产资源等综合思维:学会运用比较法、思维导图法、综合分析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①综合比较东南亚的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②综合比较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差异;③归纳地形对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能够理解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特征,正确看待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培养爱国情怀,能提出东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东南亚地区和重要国家的轮廓图,网上查阅东南亚地区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

二、考情分析年份区域考点分值2019年北京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①区域多地震的原因和主要危害;②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③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④游客选择1-2出行的理由26分2017•天津卷马来半岛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9分2016•江苏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①流域的城市气温年变化特点的原因;②湄公河的水文特征;③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④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4分2013广东卷印度尼西亚①主要气候类型、灾害,多雷雨的原因;②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③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28分2011新课标卷新加坡①气候特征;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②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③提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28分考情分析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材料分析,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查频率高,选择题、综合题形式均可出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难点:分析地形对:河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四、教法、学法导学案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综合比较法五、设计思路:“二导三环一提升”:以《东南亚》导学案作为引导,通过教师的课堂有效指导;课堂中以问题引领、师生之间的互动---小组相互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通过历年的高考真题进行知识巩固,反馈所学的情况;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东南亚地区气候的分布与特点。

运用地图与资料,掌握该地区气候给当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和自主学习,学习东南亚地区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自然界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东南亚地区气候特点,分析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难点:初步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东南亚的概况、地形特点等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东南亚。

首先有请大家看一张图片,课件展示图片,提问:这是谁?——孟非,《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节目中的奖励规定是有机会去爱琴海旅游,但是现在去爱琴海旅游不合适,似乎去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合适一些,因为这里长夏无冬,适合度假,那是为什么呢? 这就与东南亚的气候有关系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影响。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全体同学大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朗读完成后,再请大家完成学案中【知识铺垫】与【自主梳理】部分活动3【讲授】东南亚的气候影响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课件展示:东南亚政区图,在图中突出赤道和北回归线的位置,设问:从纬度位置看,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课件展示:①亚洲气候图、东南亚气候图,在图中展示气候类型。

②两种气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③讲解分析两种气候特点,突出两种气候的降水区别。

活动4【导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那么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活动5【讲授】农作物课件展示:当地主要的农作物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授过程】:【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

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

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提问: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引导回答:10˚S~23.5˚N过渡,那么,它的海陆位置又是怎么样?【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引导回答:北部是亚洲,南部是大洋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接印度洋。

讲述:从亚洲到大洋洲,最近的路线是不是要经过东南亚地区?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船只最近的路线也要经过东南亚地区?所以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课件板书】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10˚S~23.5˚N2、东南亚的海陆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转承过渡】既然东南亚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包括哪几部分?【课件展示】东南亚的范围图片。

讲述:最北的是我们中国,图上紫色和红色的地区就是东南亚地区。

这个紫色因为地处我们中国以南的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个地区叫做中南半岛,在中南半岛上有个狭长的陆地,叫马来群岛,这马来群岛是属于中南半岛的一部分。

东南亚除了中南半岛外,还有散步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2万多个岛屿,这些岛屿我们合成为马来群岛。

马来群岛主要有几个大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34活动找出马来群岛的几个主要岛屿)(注:2分钟后)讲述:(请一个同学到台上)指出几个主要的岛屿: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

在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有个狭长的海峡,叫做马六甲海峡。

这个海峡因为长时间分平浪静,且浅滩暗礁不多,有利于船只的航行,而且这个海峡的水深在25~150米之间,可以允许25万顿的轮船通行。

因此这个海峡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东南亚的船只基本上都选择从马六甲海峡经过。

举个例子:从中国的福建出发去地中海旅游,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最佳的海上路线?(经过中国的沿海,途径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就到了地中海。

)【课件板书】3、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转承过渡】1957年,任当时中国副总理的陈毅元帅曾经写过一首《赠缅甸友人》的诗,我把诗中摘抄出来几句,同学们一起来大声的朗诵一下。

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一条河流发源于我们境内,却流经了缅甸,其实,在中南半岛上有好几条河流是发源我国境内,既然我国与东南亚的河流有这么深的渊源,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中南半岛的河流。

【课件展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提问:找出红河、湄公河、湄南河、沙尔温江、伊洛瓦底江。

(叫一个同学上台来指出)提问: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呢?回答:从北往南。

在这些河流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哪条河流?回答:湄公河。

讲述: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个视频。

(注:看完视频)提问: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什么?回答:澜沧江。

【转承过渡】中南半岛的河流抚育了这个地区的人们,那么分布在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他们的首都跟河流之间有没有关系?【课件展示】首都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图提问:中南半岛上国家的首都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回答:首都多是分布在河流的两侧。

提问:首都为什么是分布在河流的两侧?这边有什么有利的条件?回答:水源充足,地形平坦。

过渡:那么,中南半岛的地形是怎么样?观察河流与河流之间地形的颜色讲述:通过图例看出,河流与河流之间的颜色较深,说明这边的海拔比较高,是什么地形?回答:高山高原地形。

每两条河流之间都有这种颜色较深的山地的分布,这样的分布特点,就好比如我们的人的手背一样。

手背上的手指代表着山地,手指与手指之间代表河流,一个山地,一条河流,这样的分布特点叫什么?回答: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课件板书】二、东南亚的地形和河流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转承过渡】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又是怎么样?马来群岛主要的岛屿上有没有颜色较深的地方?(有)。

这些颜色较深的地方都是什么地形?(山地)。

对于岛屿来讲,本身面积就不大,中间又分布着山地,说明岛屿上的地形是崎岖的还是平坦的?(崎岖)。

在马来群岛上,几乎每个大岛上都分布些山地,说明马来群岛的地形是?(崎岖)。

在岛屿上也有平原,因为中部地形崎岖,所以形成的平原面积就比较大还是比较小?(小)。

在岛屿上也会形成河流,这些河流发源于岛屿中部的山地,流向大洋,那这些河流的长度是长还是短?(短)。

水流是快还是慢?(快)。

所以河流短促。

讲述: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下一个视频,这是个没有声音,只有图片的视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看这个视频里面播放的是什么事情?(我们先看到一个岸边,岸边上有很多游人,过了一会儿,有个巨浪冲了过来,迅速的把这个沙滩给淹没了,并冲向了陆地,把周边的居民区也给淹没了,而且后面的浪一浪比一浪高。

短短的几秒钟,这个沙滩就被吞没了。

这个海水没有半点退下去的意思,随着的镜头的拉近,我们看到岸上的街道也被海水给淹没了,而且海水还是不断的向内陆涌。

这个水位都有两层楼高。

在岸边上,我们看到水位还有上升的趋势,水已经把底层彻底的淹没了。

在沿岸漂流这很多的废弃物和人们来不及带走的东西。

海水经过的地方,一片狼藉。

)(注:2分钟后)提问:这个是什么事情?回答:海啸。

讲述,这个是发生在2004年12月,位于马来群岛上的一个巨大的海啸,这次海啸使马来群岛沿岸的国家经济损失非常的大,死亡人口达到30万。

海啸其实是发生在海底的地震,对这个地区来讲,不仅地震多,火山也比较多。

提问:那么,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回答:因为地处板块的交接处。

【课件展示】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提问:东南亚是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回答: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提问: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讲,是位于哪几个板块的交界处?回答: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讲述:马来群岛中面积最大的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从刚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马来群岛的另一个地形特点,什么比较多?回答:火山地震多。

【课件板书】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平原少,多火山地震河流短促【转承过渡】提问:地形会不会对一个地区的气候造成影响呢?回答:会。

提问:那么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回答:海陆位置,纬度等。

提问:其中影响气候最主要的是什么因素?回答:气候。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

讲述:从五带上来看,东南亚主要是属于哪个带?回答:热带。

讲述:因此,东南亚的气候是以哪个带的气候为主呢?回答: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气候图。

提问:马来群岛是什么气候类型?回答:热带雨林提问:中南半岛是什么气候类型?回答:热带季风气候。

【课件板书】三、东南亚的气候1、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2、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讲述:因为地处热带地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许多优美的景区,也使这个地区的旅游业相当发达。

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风光图片(同时播放柔和的低声音乐)新加坡的圣淘沙音乐喷泉:该喷泉伴随着音乐,泉水时而舒缓,时而奔放,在各种照明设备的配合下,喷泉下的光、水、声奇妙的揉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绚丽的景象。

新加坡海底世界:是亚洲最大的海洋生物馆,有将近四千多种的海底生物,普通品种和珍稀品种都有。

最占数量优势的就是热带鱼,种类多,而且颜色、形态各异,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鱼尾狮公园:这个鱼尾狮像坐落于市内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狮头代表着凶猛的狮子,保护着新加坡,鱼尾代表新加坡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

泰国鳄鱼潭:创始于1950年,面积约4万平方米,(我们学校有1.4万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鳄鱼饲养场。

这里的驯鳄表演,是外国旅游者争相一睹的节目。

泰国的卧佛寺:寺内供奉着一尊长达46米,排名世界第三大的卧佛像,仅次于缅甸和泰国的大佛。

是曼谷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寺庙,拥有泰国最大的卧佛像。

马来西亚的天空之桥:特别让人觉得惊讶的是,这么个又大又重的“钢架”居然只用了一根支柱来支撑,支柱高87米,被固定在山腰,然后再由8根钢缆牵引,整个桥就这样最终被“吊”在了海拔687米的高空,这座桥因为离地面极高,而且又窄,所以要想穿过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识,然而就是这个很有挑战性的特色,反而吸引很多爱好冒险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马来西亚的云顶高原:建筑群位于海拔1772米的高山上,有公路盘旋直达山顶。

高原面积约4900公顷,平均气温只有15摄氏度,是东南亚最大的高原避暑地。

【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填空题、选择题、填图题。

拓展题:请同学们谈谈对火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