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东南亚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章《东南亚》教案设计

东南亚教学设计一、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训练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重点是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是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本科的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读、思、议: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7.2 东南亚 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下)

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马六甲海峡东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
3.富饶的物产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是世界上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锡: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侨乡(广东、福建)二、友情提醒1.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
2.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不是唯一航线)的必经之地。
3.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马六甲海峡位于()A.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B.加里曼丹岛与爪哇岛之间C.苏门答腊岛与加里曼丹岛之间D.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2.东南亚最重要的矿产是()A.天然气、石油B.煤与铁 C.金、银、铜、锡D.石油与锡3.地形上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态势的地区是A.中南半岛 B.马来群岛 C.中亚 D.德干高原4.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这里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5.中南半岛最主要的作物是A、茶叶 B.水稻 C.棉花 D.花生6.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亚齐省附近海面发生20世纪以来第5大地震,地震发生后触发杀伤力极大的巨型海啸,席卷印尼、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孟加拉、泰国、缅甸及非洲索马里等国家及地区,造成大规模破坏和人员伤亡。
资料二:英国地质专家麦圭尔教授说:“在几分钟之内,就苏门答腊岛而言,它已发生了移动。
”平面位置不仅有所移动,它们的高度也发生了变化。
7.2东南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搜集资料,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最重要性。
2、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分析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位置。
2、东南亚物产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准备】
1、东南亚课件。
2、学生查阅东南亚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二、学导达标(25分钟)
学习任务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5分钟)
结论: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
学习任务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0分钟)
三、归纳总结(3分)
四、智能测评(7分钟)
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
《同步练习册》
五、网络构建(3分钟)
东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带作物生产基地【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东南亚》教案【课前预习导学】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和两大部分。
2.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太平洋与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位于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主要是气候和气候。
5.主要的粮食作物: ,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有、、等。
6.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及产品(1)东南亚是世界上、、和的最大产地。
(2)分布:泰国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7.中南半岛具有、的特点。
8.河流沿岸地区已成为东南亚人口、农业的重要地区。
9【典例互动讲练】知识点1、“十字路口”的位置【例1】(2011·山东济南)有关东南亚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洲五海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C.中纬度大陆西岸 D.地跨亚欧两大洲思路分析: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置;“三洲五海”之地指中东;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俄罗斯、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
自主解答:B知识点2、热带气候与农业【例2】(2011·湖南张家界)小李的爸爸从东南亚采购了一船当地出产的货物回国,入关时报货单上的货物名称最有可能的是()A.棉布服装 B.羊毛小麦C.椰枣地毯 D.天然橡胶椰子思路分析:本题考查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
东南亚是橡胶、棕油、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自主解答: D知识点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例3】(2011·山东烟台)下图是中南半岛山河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下面对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特点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山河南北纵列②山河东西横列③山环水绕④山河相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根据中南半岛的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地的气候()A.以热带气候为主B.以温带气候为主C.以亚热带气候为主 D.以寒带气候为主(3)根据图中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中南半岛的城市具有()A.大多沿河流分布的特点B.大多沿海岸分布的特点C.大多集中在南部平原分布的特点D.大多集中在北部山地分布的特点思路分析:本题组考查中南半岛山河分布、气候及城市分布特点。
03 7.2东南亚【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东南亚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旅游的形式展开:选择交通工具,认识位置和范围;舌尖上的东南亚,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诗词,分析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赏美景,分析中国人出境游首选东南亚的原因。
七年级学生正是爱玩的年纪,利用旅游情境,玩中学,学中玩,效果很好。
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简要归纳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3.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南半岛地形和河流特征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4. 结合实例,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重点难点1.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农作物。
3.中南半岛地形、河流、城市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4.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景观照片和视频。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一、学习情境喜欢旅游的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东南亚,旅游之前还是要对这个地区先深入了解,做好出行前准备: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准备什么物品?品尝哪些美食?欣赏哪些美景?二、预习检查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三、学习任务一续表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过渡: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具体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5.东南亚的气候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曼谷和新加坡的气候资料图,请大家说出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范围及其气候特点,完成表格:如果我们寒假去东南亚旅行,需要准备御寒衣物吗?为什么?6.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1)展示东南亚美食图片,请大家分析东南亚的主要食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2)介绍农作物的分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为什么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5.独立完成表格,展示。
七年级地理下册 7.2 东南亚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东南亚
印度洋(强调,要从两个方面分析,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和对日本为什么这么重要。
)
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优越的交通位置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有利保障,马六甲是“东南亚”的咽喉。
读图:19页,描出中南半岛的主要河流,完成学习行动题1、2
四、拓展延伸
练习册上“探索创新”,
了解多瑙河流经的主要城市和河流对城市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东南亚
一、位置十字路口的位置
纬度位置 10S--25N 热带
二、组成中南半岛十字路口:
亚洲
太平洋
大洋洲。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十字路口的位置:五百年前我国郑和下南洋、下西洋,到西亚、北非,东南亚为必经之路,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
现在东南亚更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板书)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放投影幻灯片)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请同学阅读教材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小字。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答:日本资源贫乏,大量重要的自然资源需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出口,其中最大贸易对像就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从图中可看出,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到日本,为最短航线,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板书)欧、非→东南亚马六甲海峡{最短航线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放投影幻灯片)《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展示了热带雨林气候下一天中天气变化状况。
图中自左往右表示时间,从早晨5时到晚上19时,左右两个箭头表示日出、日落。
清晨天空晴朗,7-10时气温迅速升高,饱含水汽的空气受热上升;中午空气云量增多,从下午14-15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傍晚16-18时,气温降低,雨过天晴。
赤道附近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几乎每天午后都下一阵急骤的雨,这种雨是空气强烈受热后,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可达2 000毫米。
(板书)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 000毫米)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农业: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水稻一年3熟(教师讲述)中南半岛并非如此。
(放投影幻灯片)《中南半岛一年中风向变化图》。
季风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
这两种季风交替控制地区称热带季风气候区。
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和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形成旱季;而6月到10月,中南半岛吹来自印度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降水丰富,降水量可达1 000-1 500毫米左右,称雨季。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5)

东南亚〔导入〕从上节课的知识复习导入。
〔新授〕三、东南亚富饶的物产。
〔学生阅读〕课文--富饶的物产。
〔启发〕1、东南亚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有哪些?〔归纳〕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
〔启发〕2、东南亚在世界上著名的矿产有哪些?〔归纳〕石油和锡矿〔阅读〕东南亚的橡胶〔巩固〕a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b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
c东南亚出产的锡矿砂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马来西亚的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d东南亚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是印度尼西亚。
〔课堂活动〕P39活动题1。
〔延伸〕东南亚的宗教特色:僧侣成群,寺庙广布,佛教盛行。
〔过渡〕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福建两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这就是东南亚的华人华侨。
〔新授〕四、海外华人华侨的最大聚居地。
1、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超过2000万人。
2、东南亚华人广布,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
华人华侨数量或比重:新加坡76%,马来西亚35%,泰国25%。
印度尼西亚500万,菲律宾200万,越南100万等。
3、华人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小结〕1、世界上最大的胶锡带。
2、海外华人华侨的最大聚居地。
〔练习〕1、东南亚是世界上()、()、()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的天然橡胶、油棕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是世界上出产椰子、椰油最多的国家。
2、东南亚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是(),()的锡产量居世界首位。
3、东南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地,被华人华侨称之为(“”)。
东南亚的华人华侨的祖辈大多在我国的()、()两省。
附:板书设计:东南亚的物产与华人一、物产二、最大华人华侨聚居地1、热带经济作物1、华人与华侨2、矿产2、南洋的开发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东南亚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
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重点和难点:
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准备:
1、东南亚地图;
2、自制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三、农业
水稻气候
人口集中,耕地少
热带经济作物
四、地形特点(中南半岛)
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五、河流
上游:多为峡谷,水流湍急―――丰富水能资源
下游:平坦开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农业生产六、城市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七、华人、华侨集中
华侨:中国国籍
华人:外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