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环境教育教案5篇

环境教育教案5篇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本事。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礼貌;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期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你明白“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此刻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供给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当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完美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貌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可是能够经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环境保护教育共8课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一:《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掌握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学生小组讨论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环境保护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环境保护为什么重要?”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的种类、原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如垃圾分类、水资源的保护等。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并准备汇报。
4.展示和总结(15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每一个人的责任。
5.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量和回答,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的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实践。
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7篇

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7篇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是同学们了解周围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环境、花草树木,增长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有条理,提高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交流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老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整理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认真倾听,有条理清楚地表达以及探究意识。
难点: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想精神,根据实践所得进行资料整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在哪里生:白市驿师:请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这里有高耸入云的文峰山,山间泉水叮咚;这里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湖面波光粼粼;这里竹海绵绵,白鹭翻飞;这里桃花漫山,争奇斗艳;这里是花的海洋,鸟的天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美满。
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赞美赞美家乡。
生: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师:说的真不错,一口气说了三个词语,其余的同学能用优美的词语说一句话吗生:我看见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师:郁郁葱葱,很好,我们还能说哪些优美的词语。
抽生答师:是呀,我们家乡山清水秀,我们家乡鸟语花香,我们家乡人杰地灵,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
这段时间我们以《我们身边的环境》为题开展活动。
同学们分为四个大组:空气调查组、花草树木组、水资源组、废物利用组,各组收集了很多资料。
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交流、分享分享,看看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下面有请空气调查组为我们介绍。
生依次喊口号二、各小组汇报主持人:我们是空气组,通过我们的走访,到工厂去查看,上网查阅,知道我们的白市驿的空气受着各种各样的污染,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空气粉尘、汽车尾气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下面请听我们组的汇报。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1

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掌握部分环保的知识,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4.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2.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知识。
4.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掌握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知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35分钟)(1)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2)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1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危害。
(3)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知识(15分钟)通过图表和具体案例,向学生传授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保技能。
3.小组合作学习(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其他成员担任记录员、时间员等职务。
(2)小组讨论,就班级或校园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3)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
(4)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4.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0分钟)(1)教师进行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环保行动计划的内容及执行方法。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3.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4. 个人和集体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5. 环保行动计划和环保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法律法规: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7. 总结和建议:总结课程内容,给出环保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行动计划:跟踪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计划,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使学生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
3、能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和关于节水方面的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4、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人人有责。
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却日趋严重。
因此在班队活动中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开始”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学生调动家长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从而使环保活动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准备:1、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用电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电,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电表各月走了多少)。
2、查找有关节水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环保天使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
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
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但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
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
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
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第一课地球的外衣【学习目标】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重点】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学习难点】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式】展示、讨论、探究【导与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
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
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通读教材,解决问题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2、分小组合作交流(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3)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
(4)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1、展示点拨:(1)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2)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
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4)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
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集一、教案:认识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3.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和挑战4. 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全球和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4. 总结:教师总结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案:环境污染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 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预防环境污染的方法,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4. 总结:教师总结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强调预防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三、教案: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状况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我国资源的状况和特点2. 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3. 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案例4. 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我国资源的关注。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资源的状况和特点,分析节约资源的意义和方法,分享节约资源的实际行动案例。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气第一课地球外衣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 .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1 .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地球大气层动态视频》,回答:视频中环绕着地球的色彩圈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大气,也叫大气圈。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自学明理看课本P2 — 3,掌握以下知识:(1)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干洁空气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3)大气对地球有哪些保护作用?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完成课P3的“议一议”。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成果共享交流课本P3的“查一查”中的“宇航服有哪些特殊作用?”。
4.视频感悟观看视频《大气层》(科学短片),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具体名称是什么?(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2)最靠近地球这一层是什么层?(答案:对流层)(3)臭氧层在哪一层?(答案:平流层)(4)大型飞机喜欢在哪一层飞行?(答案:平流层)(5)中间层还叫什么层?(答案:同温层)(6)人类通讯的重要资源是什么层?(答案:电离层)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5.同伴互助根据课本P3--4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_ 日益严重。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成分的变化,导致了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和_________ 现象。
6.视频感悟观看视频《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气污染? ( 2)大气污染源有哪两类?(3)自然的污染源有哪些?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4)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三)小结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调查我们周遍社区对大气的污染情况,写出整改倡议书。
第一单元大气第二课地球在“发烧”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温度在升高。
2 .知道全球温度升高的原因。
3.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4.了解全球温度变暖的危害。
5.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控制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全球温度升高的原因。
2.了解全球温度变暖的危害。
3.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控制全球气温继续升高。
三、教学方法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读材料,回答问题:此材料告诉我们什么?1995年至2006年期间是世界平均气温自1850年以来持续创造最高世界记录最多的11年,估计全球平均气温100年来上升了0.74摄氏度。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趋势在加强。
1961年至2003年这40多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8毫米,而1993年至2003年这10年间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高达3.1毫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地球在“发烧”,全球气温变暖导致海平面加速上升。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自学明理读课本P5-6,掌握以下知识:(1)地球为什么会“发烧”?(2)人类活动对温室气体的影响有哪些?2.同伴互助完成课P5的“想一想”。
(1)北极地区有什么变化?(2)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变化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
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3.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6 “谈一谈”,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增加?4.自学明理读课本P6, 了解《京都协定书》的内容。
5.视频感悟观看视频《地球宣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海平面上升》,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学生回答后,PPT明确:提高化石产品的利用技术和利用率,进而减少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使用量,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植树造林,使森林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国际间合作,共享低碳工作技术和经验。
6.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7 “议一议”。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再利用、绿色消费。
如:冷气控温不外泄、随手关灯拔插头、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多搭乘公共运输工具。
(三)小结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小组合作,以“为地球’退烧’”为题出一期手抄报。
营丘镇中学环境教育备课组主备课教师:刘振海编辑:刘振海第一单元大气第三课“空中杀手”一一酸雨一、教学目标1.知道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 .了解酸雨对地球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3.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解决酸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 .了解酸雨对地球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3.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解决酸雨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PH试纸让学生认识。
然后出示三个烧杯,分别装着酸性液体、水、碱性液体,让学生动手如何用PH试纸测试这三种液体的酸碱性。
待学生说出值后,明确:PH PH值小于7的物质为酸性物质。
由“酸”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自学明理读课本P8,掌握以下知识:(1)酸雨的定义。
(2)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3)产生酸雨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同伴合作根据课本P9的图片和“读一读”的内容,归纳总结酸雨的危害。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酸雨腐蚀森林、电线杆、文物古迹,造成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等均消失的无影无踪。
3.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9的“说一说”。
(1)学校的周围有燃煤的工厂和企业吗?(2)这些企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什么限制?(3)它们都采取了什么限制措施?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
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烘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4.自学明理读课本P10的“雾都”换回蓝天,完成下列填空:(1)居民、饭店、工厂烧—不烧—。
(2)汽车、出租车烧___,不烧 _ 。
(3)火电采用____ 技术。
5.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0的“议一议”。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我们可以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让大多数人了解酸雨的危害。
我们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发电厂的能源消耗。
我们还可以……6.视频感悟观看视频《酸雨视频(科技博览转录)》以下问题:(1)人类的工业活动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硫的总量是多少?(答案:超过1•亿吨)(2)什么技术为减少空中的二氧化硫做出了贡献?(答案:脱硫技术)(3)酸雨降到地面对植物的危害是什么?(答案:中和并破坏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的供给,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分泌作用,最终使树叶变黄,树木停止生长。
)(三)小结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小组合作,以“换回我们的蓝天”为题写一份倡议书。
第一单元大气第四课地球的保护伞 ----- 臭氧一、教学目标1.知道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 .知道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
3.熟知人类在保护臭氧层方面应该怎样做。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2 .知道臭氧层出现“空洞”的原因。
3.熟知人类在保护臭氧层方面应该怎样做。
三、教学方法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第一课大气的有关知识,师生问答:(1)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具体名称是什么?(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2)平流层里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答案:臭氧)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各抒己见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在离南极最近南美洲的海伦娜岬角,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是瞎子,人们可以随意抓到瞎眼的野兔;瞎眼的鸟回飞进居民的民房;一些野生动物因为瞎眼而失去生存能力;许多在这里居住的人得了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生产缓慢,农作物减产。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该地区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紫外线过强。
2.自学明理读课本P11,熟知以下知识:(1)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量紫外线对人类、其他动物、植物的危害有哪些?3.视频感悟观看视频《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思考以下问题:(1)臭氧层的作用是什么?(2)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看后交流所思,师生明确相关知识4.同伴互助完成课本P12的“议一议”。
PPT明确:人们使用空调、冰箱时排放出来的氟氯烃化合物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氟氯烃化合物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氟里昂11和氟里昂12气体。
5.自学明理读课本P12—13,掌握以下知识:(1 )人们正用什么物质代替氟氯化合物?(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每年的哪一天?(3)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目的是什么?(4)南极的整个臭氧层有望在多少年后恢复正常?6.视频感悟观看视频《全球保护臭氧层》,思考:我们怎样保护臭氧层?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爱护臭氧层,要求我们每个人都采取实际行动去少用或者不用对臭氧层有损害的氟氯碳、哈龙、氯氟烃、甲基溴等物质,因为使用包含这些物质的产品会导致对臭氧层的消耗。
7.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3的“议一议”。
PPT明确: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保护臭氧层的方法(1)购买带有“无氯氟化碳”标志的产品;(2)合理处理废旧冰箱和电器,在废弃电器之前,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3)不用含甲基溴的杀虫剂,(4)做好空调、冰箱或冷柜常规检查和修理泄漏;冷却剂不释放到大气中。
(5)不使用了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如清洗剂、灭火剂、涂改液、海绵垫。
(6)告诉家人、朋友、同事、邻居、保护环境、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让大家了解哪些是消耗臭氧层物质。
(三)小结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小组合作,制作“保护臭氧层”宣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