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环境保护教育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平衡等。
3. 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教学难点: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环保意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2. 课件:环保知识PPT。
3. 教具:垃圾分类桶、节能灯泡等。
4. 素材:相关环保案例。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平衡等。
3. 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教学难点: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实践技能。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环保意识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2. 课件:环保知识PPT。
3. 教具:垃圾分类桶、节能灯泡等。
4. 素材:相关环保案例。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环保宣传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期环境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球的构造、资源分布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构造:地球的layers,地壳、地幔、地核等。
地球的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
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地球有更直观的了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资源的了解和保护地球的想法。
第二章: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全球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
我国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让学生填写有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小组讨论:分析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第三章:环保行动的意义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学会一些简单的环保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环保行动的意义:保护地球、改善生活质量等。
环保方法和技巧: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行动的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行动的实际效果。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想法。
第四章:绿色生活的实践与推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和实践。
培养学生推广绿色生活的热情。
4.2 教学内容:绿色生活的概念: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
绿色生活的实践案例:学校和社区绿色行动的实际效果。
4.3 教学活动: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庭在绿色生活方面的实践。
小组讨论:分享绿色生活的心得和推广绿色生活的方法。
第五章:环保法律法规与公民责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环保法律法规:我国主要的环保法律法规简介。
公民责任:每个公民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5.3 教学活动:观看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初中语文环保教案

初中语文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通过学习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习惯。
3. 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环保知识介绍
2. 环保作文写作
3. 环保主题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的严重现象,引起学生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感受。
二、环保知识介绍(10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环保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环保知识。
三、环保作文写作(15分钟)
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如“我为环保做贡献”。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撰写环保作文。
四、环保主题活动(20分钟)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演讲比赛等。
2.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情况。
3. 学生的环保作文质量和参与活动的表现。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科学实验保护环境教案

初中科学实验保护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能够对环境污染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2.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3. 相关科学实验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环保知识。
例如,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PM2.5的来源及危害,学会使用PM2.5监测仪进行测量。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并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环境污染类型及危害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措施的认同度及实践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环境污染图片素材。
2. PM2.5监测仪、实验用品等。
3. 相关环保知识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
4.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

地理环保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2. 利用实验、讲解等方法,使学生掌握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爱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三、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
2.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
2.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影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3. 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环保的行动和责任:让学生讨论个人和集体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行动,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参加环保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关注环保,关爱地球。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环保方面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保护自然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3.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4. 个人和集体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5. 环保行动计划和环保建议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新课导入: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 案例分析: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让学生了解环保的紧迫性。
4. 法律法规: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志愿者、企业代表、政府官员等,讨论在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和责任。
6. 行动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7. 总结和建议:总结课程内容,给出环保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环境的概念、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自然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行动计划法: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环保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行动计划:跟踪学生参与的环保行动计划,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树立起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建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三篇】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水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使学生掌握一些环境科学知识。
3、能提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和关于节水方面的具体切实可行的建议。
4、地球只有一个,保护自然资源,人人有责。
可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水、电的现象却日趋严重。
因此在班队活动中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开始”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学生调动家长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从而使环保活动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家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准备:1、学生在家中观察统计用水、用电情况,想想怎样才能节约一部分水、电,哪些地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其它方面可以怎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并做出记录(水表、电表各月走了多少)。
2、查找有关节水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环保天使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占着。
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十分璀灿,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
地球拥有的水量非常巨大,总量为13.86亿立方千米。
其中,96.5%在海洋里;1.76%在冰川、冻土、雪盖中,是固体状态;1.7%在地下;余下的,分散在湖泊、江河、大气和生物体中。
因此可以说,从天空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到处都是水的世界。
但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
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
其次,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6%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占99%),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不到1%的淡水,它们散布在湖泊里、江河中和地底下。
与全世界总水体比较起来,淡水量真如九牛一毛。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课设计【篇一:七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课设计】七年级下期环境教育教课设计第一课时《环境污染》[教课目的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取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即会剖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守信息、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情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亲密有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育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资料等活动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主题师:请同学们大屏幕,赏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方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觉?想到那些问题?师:近几十年来,因为世界各国工农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添,致使世界各国都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等遭到严重的损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搅乱了生态平衡?? 人类生计正面对着严重的威迫——环境污染(板书课题)因此,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此刻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议论、报告沟通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
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各处充满挑战。
今日上课,我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
全班同学共分红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
(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边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 5 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而后小组议论,每一位学生向小构成员解说自己认为何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假如废气、废水、废渣)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丛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三、剖析问题,研究明理师:同学们,请联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质,我们开始“智者为王”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以下: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状况?2、依据学生提出的各样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进行分类(不要求所有说出)师: a、空气污染 b 、水污染 c土壤污染 d 全世界变暧 e 臭氧层空洞 f 噪声污染 g 光化学污染 h 、大气污染 3、各小组剖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源因 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 、研究如何查找这些污染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课时《情系环保》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第三课时《化肥带给我们什么》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第六课时《保护臭氧层》第一课时《情系环保》【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
提出问题:(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坏处?(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
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
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
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
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
大自然来到法庭控告人类对它的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使得森林资源减少,海洋生物受到危害,环境受到重大污染。
人类代表辩护。
宇宙庭长和太阳法官合议,宇宙庭长宣布大自然的控诉,人类代表的辩词都是事实,判决人类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各国都要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法,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5.问: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6月5日)世界水日呢?(3月22日)三、政府举措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四、自觉倡议我们班同学在争挂“绿色环保章”,争当“环保小卫士”。
请一位同学朗读。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
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
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
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
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
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养花种草。
7)节约纸,回收废纸。
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五、环保憧憬1.学生为“绿色环保”说一句心里话。
2.合唱《歌声与微笑》第二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导入: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除草剂杀死稻苗师: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组织学生讨论,调查。
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结合P2页图片)具体办法是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
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尽量保证喷洒出去的弄个要能沉积在作物叶片上,提高农药的利用效率。
对于已经使用了农药的蔬菜瓜果,我们在进食时英怎样正确操作,以减少农药对我们的伤害?活动延伸:1.继续收集向光知识,并以实际行动来做好环保小卫士。
2.调差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
教后札记:第三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反思过度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尊重自然的意识,辩证地理解施用化肥的利弊,并能自觉进行宣传,从而影响他人。
2.了解化肥在农业身缠中的作用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施用化肥的价值,知道合理施用化肥的意义与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3.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有关施用化肥影响环境的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正确理解施用化肥的两面性,提出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污染环境的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化肥的资料:包括化肥施用价值和意义,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环境破坏、当地化肥施用种类、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等资料。
活动过程:【生活在线】1.视频展示“淮河的污染”和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和省农业厅土肥站调查数据。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3.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化肥带给我们什么?【追根求源】1.交流施用化肥的价值。
(1)提出问题:施用化肥对农作物生长与土壤结构有什么价值?(2)阅读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3)组织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交流。
教师参与。
(4)小组带白哦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补偿更低不足,增加有机肥量,发展绿色资源等。
(5)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交流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教师:施用化肥给人们带来了好处,但是你知道过量施用化肥带来了那些危害吗?(2)小组整理,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代表交流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补充并展示本组搜集的典型图片资料。
例如:危害之一:削弱庄家生产能力。
一是使庄家容易倒伏,二是使庄稼容易发生病虫害。
危害之二:加剧环境污染。
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元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
过量是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硝酸盐含量增加。
危害之三:蓝非大量紧缺资源。
(4)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中过量施用化肥危害的图片资料。
(5)小结过量施用化肥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环保在行动】1.调查当地的化肥施用情况。
2.合理施用化肥,节约资源。
【绿色延长线】1.引导学生阅读“制作有机肥”的资料。
2.教师补充一些施用有机肥料的重要意义3.学生谈自己的认识4.小组代表交流有机肥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5.教师给个小组发放制作有机肥方法的资料。
6.动员小组同学制作有机肥。
教后札记:第四课时《吸烟的危害》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吸烟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2、引导学生不吸烟,并能主动劝说身边吸烟者自觉戒烟。
教学重难点:怎样做到自觉不吸烟,宣传吸烟对人体危害性。
教学准备:教师:出示一组吸烟带来的危害图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吸烟所带来的危害事例。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吸烟危害健康已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部分,都比较娇嫩,尤其不能吸烟。
2、板书课题:吸烟的危害二、讲解新课1、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看身边豆油有哪些吸烟的危害。
2、读课文2、3、4自然段并指名回答,吸烟的危害主要有哪些?(1)引起尼古丁慢性中毒:(2)引起肺癌:(3)浪费金钱,牙黄口臭:学生讨论回答3、再读课文第四段,重点了解世界为宣传戒烟工作所做的努力。
4、学生自主讨论化。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商店不出售香烟,不做香烟广告三、总结课文四、作业练习:1、吸烟对人体造成那些危害?2、你准备怎样劝他人戒烟?第五课时《噪声污染及其危害》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录像和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
在各种各样的的声音中,有些声音悦耳动听,称之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称之为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都是声源振动产生的。
不同的是:乐音是由周期性振动的声源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作无规则的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声源发出来的。
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所谓噪声,就不只看声音的物理性质,还必须考虑到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声音,人们把它称为噪声。
噪声已列为国际公害。
一、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突飞猛进,人类活动急剧增加,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
当前,主要污染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和噪声污染。
它们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威胁正常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四大公害。
放一段录像:画面1:(水的污染实况)工厂排放的废油、废水,下水道流出的浊水污染…….把江河污染得又脏又黑,面目全非,江河两边的树叶草枝,已枯黄,死去的鱼飘浮在水面上;画面2:(大气污染实况)工厂烟囱喷出滚滚浓烟,交通车辆排放的团团黑气,已把天空弄得乌烟瘴气,开始下酸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