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培育新技术初探

合集下载

凡纳滨对虾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

凡纳滨对虾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

凡纳滨对虾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作者:李春岭肖国娟云天来李国强张志伟张玉忠孙月双孙绍永来源:《河北渔业》2022年第07期摘要:為解决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P5仔虾质量下降、规格不整齐、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出成率低等问题,开展了P5仔虾生态健康高效培育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培育的P5仔虾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培育周期较原有缩短30 h,出成率提高21%。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P5仔虾;生态;培育目前国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培育饵料主要以人工混合饲料为主,人工混合饲料产品存在质量良莠不齐、适口性差、易败坏水质等缺点[1],造成近几年P5仔虾质量下降、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出成率低、规格不整齐、发病率高,尤其是蚤状幼体培育阶段真菌及弧菌病频发,造成直接排池的损失[2]。

轮虫、卤虫幼体是培育P5仔虾的优质鲜活饵料,可明显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同时在河北省资源丰富[3]。

但由于近几年水环境的逐渐恶化,造成其弧菌携带量逐年升高,成为苗种培育外来病菌的主要来源。

很多场家不得不放弃鲜活饵料,造成对虾育苗难度扩大,导致出成率较低和苗种质量下降[4],甚至影响后期一系列养殖工作。

本试验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一是利用海水小球藻作为开口饵料,同时循应苗种不同发育阶段稚幼体口器的大小,仿自然渐变饵料进食过程,适时选择轮虫及卤虫幼体作为主要饵料,适当搭配虾片调节水质;二是通过蛭弧菌和乳酸菌同时浸泡鲜活轮虫,不仅抑制弧菌滋生,还能增加肠道有益菌增生,提高免疫力;三是在水质处理上使用微生物调控[5]、物理吸附等生物物理方法调控水质,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使培育的P5仔虾体长变异系数小于5%,培育周期较原有缩短30 h,出成率提高21%。

解决了P5仔虾质量下降、各阶段发育变态拖期、规格不整齐、出成率低等问题。

凡纳滨对虾育苗水环境的细菌学初探

凡纳滨对虾育苗水环境的细菌学初探

第12卷 第4期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12 No .4 2007年10月Journal of J i m ei University (Na t u ral Science )Oct .2007 [收稿日期]65[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5N )[作者简介]苏国成(6—),男,副教授,从事应用微生物研究[文章编号]1007-7405(2007)04-0289-05凡纳滨对虾育苗水环境的细菌学初探苏国成1,2,周常义1,2(1.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1;2.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摘要]通过对凡纳滨对虾育苗过程中细菌的数量、组成以及部分水质因子进行全程跟踪检测,分析了甲醛和抗生素对育苗水体细菌的影响,研究了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水质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甲醛和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育苗水体的细菌总数,但能改变水体的优势菌群和组成,保持水体蛭弧菌的优势地位对控制细菌总数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育苗;细菌;甲醛;抗生素;蛭弧菌[中图分类号]S 91711[文献标志码]A0 引言我国部分近岸、河口及内湾海域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导致赤潮频繁发生,使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受到很大损害[1].随着自然海域水质的不断恶化,为了提高对虾育苗存活率,在生产实践中,其工艺和技术也逐步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在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以及为改善和控制育苗水质而采取的少量水交换技术.因此,本文旨对新形势下育苗池水体中的微生物进行调查,研究采用消毒剂、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对凡纳滨对虾育苗水体中的细菌总数及组成变化的影响,探讨育苗池水体中细菌的抗药情况,以期针对性选择用药,建立正确的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以减轻因药物滥用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对指导凡纳滨对虾育苗生产具有实践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1 实验地点和时间实验地点位于厦门海沧区吴冠对虾育苗场,对虾育苗池大小规格为4100m ×5100m ×1180m ~4100m ×6100m ×1180m ,并对育苗池进行编号.实验时间为2006年2月至2006年6月的春季育苗期.112 凡纳滨对虾育苗池水环境管理本实验育苗池中,凡纳滨对虾幼体各不同发育阶段所用的饵料主要为:骨条藻(S keletone m acosta tum )、直链藻(M elosira g ran u la te )、螺旋藻(Spiru l ina p la tensis )、虾片、配合饲料等,投饵次数为每间隔2~6h 投喂一次.育苗池所需海水取自金厦海峡附近海域,靠载水船运至厦门海沧吴冠沿岸再泵入育苗场蓄水池,经沉降过滤、消毒,输送进需要进水的育苗池.盐度为28~30.113 实验设计全程跟踪检测对虾育苗过程中的细菌数量和组成以及部分水质因子.育苗水体定期排放、添加,200-10-2200040192.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2卷换水量采用少量水交换技术.实验中,水体消毒采用泼洒质量浓度为5,7,9,25μg/mL 的甲醛溶液;在育苗过程中,育苗池平均每2d 至少用一次抗生素,药物包括:土霉素、新诺明、红霉素、青霉素、氟哌酸等,用药质量浓度为1~4μg /mL.设不添加消毒剂或抗生素的为对照组.蛭弧菌(B d ellovib rio sp.)微生态制剂为实验室自制,含菌量为110×108pfu/mL.在正常育苗过程中,使用蛭弧菌微生态制剂.设不添加微生态制剂的为对照组.114 检测方法1)细菌总数测定和弧菌数测定 细菌总数测定采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弧菌数测定采用TCB S 培养基(平板稀释法),30℃培养24h 后计数.2)水样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以水样无菌海水多次稀释,采用涂布法分离微生物,经纯化后的菌株采用细菌常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2-3].3)药敏实验 制备菌悬液,置于30℃摇床培养过夜.把菌液铺满对应编号的平板,夹取药敏纸片,分别贴于培养基上对应编号的位置.于30℃恒温倒置培养18h 后测量抑菌圈大小.药敏纸片为中国药品制品鉴定所产品.4)水质监测项目测定方法 盐度以比重计测定后再换算;pH 值用色阶比色法测定,用pH 计电位法校正.2 结果211 育苗期间海水中的细菌总数和组成的变化不同月份育苗场蓄水池与育苗池水中细菌数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2~3月份,海水中细菌总数一般较低,而4~6月份,海水中细菌总数增高,弧菌数的变化规律与细菌总数相似.海水中的细菌组成也随时间发生变化,2~3月份,水中细菌以假单胞菌(20%~25%)为主,其次为弧菌(12%~15%);4~6月份,海水中弧菌数量上升,一般可达25%以上,假单胞菌占18%~20%.育苗成活率较低的育苗池水体中弧菌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随着育苗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细菌总数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水体中pH 值略为降低,这与育苗过程水体残余饵料、动物排泄物等有机质逐渐积累有关.212 甲醛处理对育苗池水体细菌总数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甲醛消毒处理蓄水池和育苗池水体,其中蓄水池、15#池、16#池、17#池和对照池的甲醛处理量分别为25、9、7、5、0μg/mL.消毒后10h 育苗池投放幼体,并分别于消毒后0、1、24h 测定水体中细菌总数和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高浓度甲醛处理1h 后,蓄水池细菌总数下降明显,中浓度甲醛处理后育苗池水体中的细菌总数明显下降,但24h 后各池细菌总数都迅速上升.213 抗生素对育苗水体细菌总数的影响育苗期间常规使用抗生素,所用药物见实验设计,一般是每日或隔日投放#池、#池、3#池、#池和对照池水体细菌总数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实验表明,添加抗生素后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并不能有效控制育苗水体细菌总数分析认为,由于抗生素和消毒剂在使92.124.. 第4期苏国成,等:凡纳滨对虾育苗水环境的细菌学初探用初期,水体中的细菌、藻类受抑制或死亡,大量死藻可作为细菌的营养物,所以细菌数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214 育苗水体优势菌鉴定和耐药特征21411 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从外海水水样中分离出4个优势菌株,分别命名为A1,A2,A3,A4.从成活率较低的育苗池水体中分离出2个优势菌株,分别命名为B1,B2.30℃培养24h 后各菌株的形态描述见表1.表1 分离出的各菌株的形态特征Ta b 11 Mo r p ho l ogica l cha ra c te risti c s o f the iso la te d s tra i n s菌株颜色菌落形状表面情况菌落直径/mmA1浅黄色圆形,中间隆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 3A2浅黄色扩散菌落,边缘不整齐光滑湿润 2~3A3透明 圆形,中间隆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115~2A4浅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湿润115~2B1浅黄色扩散菌落,边缘不整齐光滑湿润扩散至整个平板B2浅黄色圆形,边缘整齐光滑湿润 2~3分离得到的6个菌株采用细菌常规鉴定方法进行鉴定,A1、A2、A3、A4、B 2的鉴定结果为:葡萄糖发酵试验为阴性;动力试验为阳性;pH 415生长试验为阳性;乙醇氧化试验为阴性;乙酸氧化试验为阴性;氧化酶试验为阳性;产3-酮基乳糖试验为阴性.5个菌株细菌常规鉴定结果可判定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 seudo m onas ).B1的鉴定结果为弧菌属(V ibrio s p).21412 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所分离的6个细菌菌株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见表2.从外海水水样中分离出的4个菌株,药敏谱基本一致,其中,A1和A2、A3和A4更为相似.对每一菌株都有效的药物有氟哌酸、复合磺胺、氯霉素和庆大霉素,其抑菌效果也比较好从对虾育苗池水样中分离出两株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B 仅对头孢三嗪、呋喃妥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B 对种抗生素均不敏感192.1224.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2卷表2 各菌株对药敏纸片的敏感性Ta b 12 The drug se nsiti vity of the stra i n smm抗菌药物抑菌圈直径A1A2A3A4B1B2抗菌药物抑菌圈直径A1A2A3A4B1B2苯唑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羧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氟哌酸17221717--妥布霉素-14----链霉素161414---复合磺胺15162016--红霉素--1415--头孢三嗪1520--16-氯霉素23202021--头孢他啶------呋喃妥因16-15-15-头孢呋新------丁胺卡那霉素1515--14-头孢哌酮---13--头孢噻肟------庆大霉素15151613--头孢唑啉------卡那霉素13----- 注:抑菌圈直径<13mm 者记为“-”.215 蛭弧菌微生态制剂对细菌总数的影响每天投放自制的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实验池,蛭弧菌对控制细菌总数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从图4中可以发现,对照池和实验池到第6天时总菌数都有一定增加,一般来说,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的水温基本保持在30℃以上,在幼体开口摄食以后投喂了大量的螺旋藻粉、微囊饵料和虾片等富含N 、P 的人工配合饵料,加上凡纳滨对虾蜕壳及排泄物的积累,使得育苗水体富含有机物.异养菌分解有机物获取营养而得到迅速生长繁殖.施加抗生素后,对照池的细菌数比较稳定,大致维持在815×104cfu/mL;而泼洒蛭弧菌液的实验池,其中的细菌总数则开始明显的下降,从第3天的516×104cfu /mL 降到第15天的317×103cfu /mL.3 讨论311 对虾育苗期的优势菌群与疾病在对虾育苗期间,细菌性疾病主要有两种:一是弧菌病,最主要的病原菌有鳗弧菌(V .a ng u illa rum )、溶藻弧菌(V .a lg in olyticus )和副溶血弧菌(V .pa ra ha e m o ly tics )等,以及假单胞菌(Pseu dom on as sp.)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p.)等;二是丝状细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毛霉亮发菌(L eu co tn rix m u cor )等.此外还有黄杆菌(F lavoba cterium )、发光杆菌(Ph otoba cterium )、亮发菌(L eu co th rix )等属中的一些种类.对虾幼体菌血症可由副溶血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发生[1,4].本实验育苗前海水所分离优势菌的5个菌株都属于假单胞菌属.育苗成活率高的育苗池水体优势菌群多以假单胞菌为主,而成活率较低的育苗池水体的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和弧菌.比较育苗成活率高及育苗成活率较低的育苗池水体的细菌总数及优势菌群的种类,发现育苗水体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有利于育苗成活本实验表明,不同月份海水中细菌总数与细菌组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蓄水池水中细菌组成的变化表明对虾幼苗存在感染弧菌病的可能性,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292.. 第4期苏国成,等:凡纳滨对虾育苗水环境的细菌学初探312 甲醛和抗生素处理育苗池水体对其细菌特征的影响在水产种苗培育中,为抑制细菌和有害菌的大量繁殖,防止病害的发生,通常在水体中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1,5].本实验采用甲醛与抗生素处理蓄水池和育苗池水体,作用1h 后水体中细菌总数减少,但24h 后水体中细菌总数又升高.从本实验分离的6个细菌菌株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实验结果分析,经甲醛与抗生素处理的育苗池水体中的优势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提高,说明甲醛与抗生素的使用破坏育苗水体的正常菌群,具有抗药性的菌群暴发性生长,最终使育苗水体的细菌总数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这与乔振国等人[6]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结果表明,甲醛影响对虾幼体的发育,使用5μg/mL 甲醛8h 内可使幼体推迟发育5h.因此,如何合理选择抑菌剂,确定合适的使用剂量有待进一步探讨.313 微生态制剂对育苗水体的影响水产微生态制剂目前有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硝化细菌、蛭弧菌、乳酸菌等[7-8].其中,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通过裂解宿主菌的方式增殖.研究表明,蛭弧菌可以选择性裂解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裂解率高达98%以上[5].本实验使用自制的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实验池对控制细菌总数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在成苗率上可以和以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相媲美.今后,深入研究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对于水产养殖与育苗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俞开康,战文斌,周丽,等.我国沿海养殖对虾的疾病及研究现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增刊):125.[2]布坎南,吉本斯.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 ].8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郑福寿,陈绍铭.水生微生物学实验法[M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4]林美兰,倪纯治,刘文华,等.厦门同安西柯对虾养殖池的细菌数量动态[J ].台湾海峡,1998,17(2):1572161.[5]L U I S F A,BOR I S B ,L #C I DES A,e t al .Nec r o tizing hepat opancrea titis (NHP )infected P enaeus v a nnamei fe m alebr oodst ock:Effec t on reproductiv e paramete rs,nauplii and la rvae quality [J ].Aquaculture,2006,25(31):3372343.[6]乔振国,王建钢,于忠利,等.锯缘青蟹苗池微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 ].海洋渔业,2006,28(1):42247.[7]杨先乐,曹海鹏,钱云云.噬菌蛭弧菌———水产动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工具[J ].淡水渔业,2006,36(2):55260.[8]张新明.对虾养殖用微生态制剂菌株的筛选与应用效果的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004.S tudy of Bacter i a i n the Seedli n g P onds of L itopenaeu s vann am eiS U G uo 2cheng1,2,ZH OU Chang 2yi1,2(1.Scho ol of B i otechnol ogy Engineering,J i m 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2.K ey Labora t ory of Sc i ence andTechnol ogy for Aquaculture and Food Safety (J i me iUnive rsity ),Fuji an Province,X i am en 361021,China )Abstra ct:Ba sed on the exa m ina tion of bacteria a mount,c ompositi on and som e wate r qualities in the seedling ponds of L itopena eus vannam ei ,the eff ects of f or m aldehyde,antibi otics and B dellovibrio m icr oec olog 2ical p reparation were studied .The r e sults showed that f or m aldehyde and antibiotics could not contr ol the totalcounts of bacteria effective ly,but could change the dom inant and c ompositi on of bacteria .To keep up a dom 2inant positi on of B dellovibrio could contr ol the total counts of bacteria .K y L ;;;f y ;;B (责任编辑 马建华)392e wor ds:itopenaeus va nnamei seedling bacteriu m or ma ldeh de antibi otics dellovibrio。

凡纳滨对虾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

凡纳滨对虾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

凡 纳 滨对 虾健 康 育 苗技 术 的研 究
蔡葆青
( 漳州市 水产技术 推广站 ,福建 漳州 33 0 ) 6 00
摘要 :本实验 通过 水 体与 育苗 池 消毒 、合理 投 喂、科学 防 病 以及育 苗 池水 质理 化 因子 ( O H D 、p 、 N :一 、N r— 、C D H N O N O )和病原生 物 ( 弧菌 、WSV等) 的实时监测 ,对凡纳滨对虾高健康育 苗模 式做 S
猛 的发 展 。 目前 ,中 国每 年 养 殖 产 量 3 0×1 0t 以上 ,约 占全 国对 虾 养 殖 总 产 量 的 8 % l 。 随 0 - 2 J
此 ,无公 害 、 “ 色 ” 绿 、标 准 化 养殖 已成 为 全球 渔业 界 的共 识 ,水 产养 殖专家 和养 殖业者 对使用
了一定 的探索。实验 结果 显示 ,整个育苗期间育苗池水溶解氧保持在 4 2~ . m . 58 t ( L 平均 50 0 6 r / . 1± .3 g a
L ,p ) H保持在 80 — .8 ( .4 83 平均 81 ± .1 ;N :一 .3 0 1) H N控制 在 01 — . 1 gL ( 均 05 ± .0 g .5 12 m / 平 .1 04m /
第 1期
蔡葆青:凡纳滨对虾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 苗健 康 生长 。 124 水 质调 控 与检测 ..
1 7
划 动有 力 ,趋 光 性强 ,体 表干 净 ,镜检无 节 幼体
刚 毛齐 全 、无 畸形 。经 WS V、 W 、I H V病 S H N
毒检 疫 为无 特定病 原 的健壮 幼体 。放养密 度 约为
探索凡纳滨对虾健康育苗术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1 材 料 与 方 法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新品种试验报告作者:何树金,王凤敏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6期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何树金(1972.3-),男,工程师,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王凤敏(1963-),女,推广研究员,河北省对虾、蟹类健康增养殖及配套技术研究岗位专家。

E-mail:wfm835@何树金1,王凤敏2(1.海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海兴 061200;2.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本试验为生产性试验。

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初始规格为16万尾/kg,土苗凡纳滨对虾初始规格为8万尾/kg。

试验管理与投饵全部根据企业整个生产进度同步进行。

试验结果认为,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特定生长率6.87%,显著高于对照5.74%,体长、体重规格整齐度均优于土苗,体重变异大于体长变异。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土苗;特定生长率;体重;体长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是由中科院海洋水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东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种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6-2010)。

为试验该品种在河北养殖适应情况,2013年我们首次对该虾进行了养殖试验。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苗种来自中捷海辰公司育苗场,5月16日购得并放苗,苗种规格16万尾/kg;普通凡纳滨对虾苗种(俗称土苗)来自黄骅市技术中心,苗种规格8万尾/kg,5月3日购进并放苗。

试验地点位于海兴县防潮闸北本清养殖场内。

1.2试验设计试验选取养殖场四个虾池,其中试验池3个,对照池1个。

放苗密度均为45万尾/hm2。

见表1。

表1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养殖试验方案1.3试验管理投苗20 d内,虾苗以池塘基础饵料生物为食,不投饵,20 d之后,开始投喂配合饵料。

早期(6月下旬前)日投饵2次,中期(6月下旬至7月底)日投饵3次,后期(8月初至出池)日投饵4次。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对虾苗种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良好的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养殖成本,而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成为了当前养殖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培育工艺、特点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培育工艺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是一种采用生态式无特定病原的培育方法,其主要流程包括原料处理、苗种培育和质量检测等环节。

1. 原料处理: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作为培育原料,并通过严格的筛选和检测,去除患病和畸形的种苗。

还需对水质和细菌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保证培育环境的洁净和无菌。

2. 苗种培育:在准备好的培育环境中,将准备好的种苗投放,并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喂养方式,保证种苗的健康生长。

在整个培育过程中,还需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证环境的稳定和适宜。

3. 质量检测:在苗种培育完成后,需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病原检测、体态指标和饲料利用率等,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苗种的健康和品质,才能够投放到养殖场中使用。

1. 高健康性:采用生态式无特定病原的培育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的传播和感染,提高苗种的健康性和抗病能力。

2. 优质稳定:通过严格的原料筛选和科学的培育技术,可以保证苗种的优质和稳定,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3. 抗逆能力强:在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调控,提高苗种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减少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

4. 生态环保: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和维护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 提高养殖效益:采用高健康性和优质稳定的SPF苗种,可以提供更高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和养殖风险。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凡纳滨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种类,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凡纳滨对虾养殖业存在着一些疫病问题,这导致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培育无特定病原(SPF)的凡纳滨对虾苗种,以确保养殖的健康和安全。

室内工厂化是现代化养殖的一种趋势,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养殖环境和疾病传播,因此在凡纳滨对虾苗种培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培育技术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关键技术包括对虾的繁殖、孵化和幼虾成长三个阶段。

在对虾繁殖阶段,通过科学的选种和人工控制产卵环境,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凡纳滨对虾种源。

在孵化阶段,要保证水质、温度和饵料等环境条件的稳定,促进幼虾的生长和发育。

在幼虾成长阶段,要严格管理养殖水体,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保证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国内外在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凡纳滨对虾的繁殖技术、孵化技术和疾病防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通过对凡纳滨对虾产卵环境和饵料等因素的优化,可以获得高产和高质量的凡纳滨对虾种源;通过对孵化水温、光照和饵料等条件的控制,可以促进幼虾的生长和发育;通过对养殖水质和饲料等因素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控凡纳滨对虾的疾病发生。

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美国、日本和泰国等国家对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培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在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方面,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和质量、如何降低苗种的生产成本、如何加强苗种的疾病防控等。

随着人们对室内工厂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相信这些问题和挑战都将逐渐得到解决。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经验的积累,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请你输出中关于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室内工厂化培育的方式,探究如何培育出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验证SPF苗种的优势及其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疾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推广室内工厂化培育技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对虾产量和质量,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将揭示SPF苗种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潜在作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养殖业的转型与升级。

1.3 研究意义凡纳滨对虾(SP)是一种重要的养殖物种,其良好的生长适温范围和高产量使其受到广泛关注。

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存在着疾病传播、水质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养殖效益。

通过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可以有效规避疾病传播和水质污染的风险,提高凡纳滨对虾养殖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研究意义在于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养殖技术和产品。

通过培育SPF苗种,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风险,保障养殖水域的健康环境,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

室内工厂化培育SPF 苗种也可以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研究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SPF苗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室内工厂化培育的方法室内工厂化培育是一种高效、环保、节约空间的养殖方法,适用于各种水生动物的苗种培育。

在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培育中,室内工厂化培育具有显著的优势。

室内工厂化培育可以控制环境参数,如温度、光照、水质等,为凡纳滨对虾SPF苗种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和管理,确保苗种的健康生长。

室内工厂化培育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病原的侵入,提高凡纳滨对虾SPF苗种的存活率。

通过严格的消毒措施和生物安全控制,可以避免疾病传播,保证苗种的健康状态。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

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的探究随着人们对海鲜需求的不断增长,养殖对虾已经成为了许多养殖户的首选项目。

而在对虾养殖中,苗种的选择及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室内工厂化培育凡纳滨对虾生态式无特定病原(SPF)苗种成为了研究热点,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凡纳滨对虾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因其体型适中、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青睐。

它们生长快速、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在温暖的海域进行养殖。

凡纳滨对虾也会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影响养殖效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开始探索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以提高养殖对虾的抗病能力和生长性能。

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是一种先进的培育方式,通过对繁殖过程的精密控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虾幼仔的存活率和抗病能力。

与传统的采集苗种相比,SPF苗种具有更高的生长速度和更好的免疫力,可以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室内工厂化培育SPF苗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亲本对虾,并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繁殖。

亲本对虾应该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并且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和饲养管理。

在繁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维持水质和温度的稳定,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在幼仔孵化和育苗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微生物环境,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侵袭,促进对虾幼仔的健康生长。

除了培育SPF苗种的关键技术外,科研人员还对其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室内工厂化培育的SPF苗种可以显著提高对虾养殖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疾病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养殖模式。

而且,培育出的SPF苗种呈现出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好的生长性能,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受到了养殖户的青睐和认可。

在实际养殖中,培育SPF苗种的优势还表现在其对环境的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室内工厂化培育的SPF苗种能够精确控制养殖环境和病原风险,因此可以减少对虾养殖对周围海域的影响,降低对虾养殖的生态风险,是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纳滨对虾健康苗种培育新技术初探
对虾苗种的质量关系到养殖过程中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成活率的高低,最重要的是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失败。

几年来由于苗种需求的增加,许多厂家为追求出苗率,在育苗生产过程中滥用且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及违禁药物,导致出现了幼体变态拖时、大小参差大、抗病能力弱、生长缓慢、养殖成功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使广大虾农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笔者近年来在虾苗的培育过程中采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进行人工育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同时也得到虾农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将近年来的育苗经验总结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育苗用水的处理
1. 海水的消毒处理
育苗用水要经过砂虑、含氯消毒剂处理、活性炭吸附等作进一步处理方可使用.具体措施是:将经过提前沉淀、砂虑的海水抽取到处理池中(海水处理池的容量应于培育池的容量相当,可在室外建造简易的处理池),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等建议使用漂粉精,漂粉精的稳定性好)使池水的有效率浓度达到10~20mg/L,曝气15min,静置12~24小时,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并用淀粉碘化钾试剂检测(也可用市售检测余氯产品)余氯,中和过程中要充气,使用硫代硫酸钠时要少量多次以免过量。

中和完成后,曝气30分钟,静置12~24小时,中和6~8小时后泼洒沸石粉20mg/L,经砂缸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加入到育苗池中。

2.盐度酸碱度的调整
盐度的调整采用加淡水和加卤水或食盐的方法来降低和增加盐度,使盐度达到26~32,最好是28~30。

使用生石灰和小苏打来调整酸碱度使PH值在8.0~8.4之间,碱度>120ppm。

PH值过高可用盐酸或醋酸来调节。

3. 重金属盐的调控
最常用的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是含量的多少使用5~10mg/L的浓度,最高可用30mg/L。

4. 水环境的优化
无节幼体下池前6~8小时,向培育池施加10~20mg/L的芽孢杆菌、10mg/L的EM菌,并施加水产苗种专用营养添加剂(如台湾产BK505、BS505等)1~2mg/L,进行打底。

二培育管理
无节幼体阶段
1. 幼体入池的操作
幼体入池前,把幼体倒入塑料桶或盆中,静置5~10分钟,用手抄网将上层的幼体轻轻捞起,移入浓度200ml/L甲醛溶液中浸泡30秒,用培育池的海水冲洗干净,然后移如50ml/L 聚维酮碘溶液中浸泡1分钟,再用培育池的海水反复冲洗干净,移到培育池中。

幼体入池后要重新进行计数。

注意在上述的操作是要特别注意水温要培育池一致,操作要轻柔,以免造
成幼体的损伤。

2. 培育管理
⑴水温
幼体入池前培育池的水位应加至70cm,水温升至30℃,幼体入池后要将水温缓慢升至32~33℃,注意升温时的速度不能过快控制在出现Z1时达到为佳。

并要保持水温的恒定,温差
0.5℃.
⑵光线及充气
光照强度在200lx以下,可在培育池上面加盖不透明的胶纸来控光,或是对整条车间进行遮光。

无节期保持微弱充气,以幼体在池中均匀分布即可。

⑶饲育管理
期时,要向培育池施加一定量的单胞藻类,无节幼体不摄食,不需投饵。

在幼体发育到N
5
以角毛藻为佳,密度为10~15×104个细胞/ml,保证幼体变态过料时有充足的开口饵料。

⑷培育密度
幼体的密度控制在20~30万尾/m3。

⑸打底
幼体入池前培育池,进行打底:芽孢杆菌制剂10mg(l)/L,噬菌蛭弧菌制剂10ml/L,EM菌5ml/ L,营养添加剂(如BK-505、BS-505等)2mg/L,在出现N
时加海洋红酵母10mg/L。

6
蚤状幼体阶段
1. 水温
整个溞状期的水温控在32~33℃,加快发育从而减少溞Ⅱ综合症的发生。

溞状幼体期充气呈微波状,溶解氧5mg/L以上。

光照控制同无节期。

2. 饲育管理
:单胞藻密度保持10~15×104个细胞/ml,每天投喂3次,饵料有虾片、黑粒粉、BP, Z
1
每日六餐,投喂量为0.6~0.8g/m3·餐,黑粒粉、BP要与虾片混合投喂,黑粒粉、BP隔餐交替投喂,投喂量为0.4 g/m3·餐,BP投喂是不能搓洗,用120目筛网过滤即可。

饵料经300目洗料袋搓洗均匀泼洒。

Z
:单胞藻密度保持10×104个细胞/ml,每天投喂3次,饵料有虾片、黑粒粉、BP、丰2
年虫无节幼体,投喂方法同上,投喂量增加至下虾片0.8~1.0 g/m3·餐,丰年虫幼体投喂
前要冷冻灭活才能投喂,投喂量为10个/尾·d,分三次投喂。

要收集孵化时间20小时以内的幼体。

250目搓洗饵料。

Z
3:饵料品种方法同Z
2
,投喂量增加至1.0~1.2 g/m3·餐,同时适量添加藻粉2g/餐,丰
年虫幼体投喂量加之15个/尾·d,每日四餐。

搓洗网目换为200目。

饵料的投喂量应视拖便情况胃肠的饱满度与水色适当增减不能过量,并且单胞藻的密度一定要维持在合理的密度,这一点很重要。

丰年虫的投喂在整个溞状期要投喂经过冰冻使其失去活力的,但冰冻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造成营养的流失,投喂量以幼体在1小时食完为佳。

丰年虫孵化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最好是控在20小时以内,这时间的幼体绝大部分处于Ⅰ龄期营养是最高的。

丰年虫幼体在投喂前及虫卵孵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从Z
2
开始每日添加5cm的海水(要消毒处理),并补充EDTA二钠5mg/L。

用小苏打来调控碱度使其值不低于120mg/L。

3 微生态制剂的使用
从溞状Ⅰ期开始每天施用芽孢杆菌制剂5mg/L连用三天,噬菌蛭弧菌制剂5ml/L连用两天。

溞状Ⅱ期施用EM菌5ml/L连用两天,光合细菌10ml/L连用三天。

每日在饵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低聚糖、营养添加剂(多种维生素)适量,可根据幼体拖便情况及摄食情况酌情添加拖粪药,要适当添加Vc、VE这对幼体的发育很重要。

糠虾幼体阶段:
1. 水温
进入糠虾后水温要慢慢回降至30℃,充气呈微沸腾状,溶解氧5mg/L以上。

光照为微光。

2. 饲育管理
M
1
:单胞藻密度保持5×104个细胞/ml,饵料有虾片、B.P、车元、黑粒粉、藻粉、丰年虫幼体,投喂量为1.2~1.5g/ m3·餐,每日6~8餐,投喂方法同溞状期,搓料网目150目,此时可投喂活的丰年虫幼体,投喂量为20个/尾·d,每日四餐。

M
23、:饵料品种方法同M
1
,投喂量为1.5~2.0g/ m3·餐,每日6~8餐,丰年虫幼体
投喂量为25~40个/尾·d。

搓料网目M2为120目,M3为100目。

饵料中适量添加海洋红酵母、低聚糖、营养添加剂(多种维生素)、Vc、VE。

从糠虾Ⅰ期开始每日添加淡水5cm,并补充EDTA二钠5mg/L。

淡水必须是经过消毒处理的如是使用自来水必须经过曝气12小时以上方能使用。

加水时要缓慢向培育池,以免盐度变化过快,可用打了小孔的PVC管放在池子的中间向池中淋加。

在整个糠虾期盐度不能低于22ppt.
在糠虾期施用0.3mg/L的高锰酸钾来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连用两次,间隔时间24小时,
来调节水质环境、控制病原、促进生长发育。

进入到糠虾期后,施用沸石粉10~20mg/L,净化水质吸附池底的有害物质。

如培育池加满需换水,换水量控在池水量的10%左右,添加淡水时要注意盐度的控制,低了就需用海水来调节。

碱度不低于120 mg/L。

糠虾Ⅲ期去除培育车间内的遮光设施。

3.微生态制剂的施用
每天施用芽孢杆菌5mg/L、光合细菌10ml/L,隔天用,噬菌蛭弧菌制剂10ml/L、,EM 菌10ml/L连用两天。

仔虾阶段
1.水温
后把水温缓慢水温30℃,充气呈沸腾状,溶解氧5mg/L以上。

光照为自然光。

进入P
3
降至29℃,5期降至28℃。

2.饲育管理
饵料品种同糠虾期,投喂量增加4.0~6.0g/ m3·餐, 每日6~8餐,饵料的投喂量应视拖便情况胃肠的饱满度与水色适当增减,丰年虫幼体投喂量为60~100个/尾·d,每日四餐。

80目搓料。

仔虾5期移池进行标粗培育。

标粗培育另述。

每日换水换水量为10%~20%,并跟据需要进行盐度的调整。

盐度的日变化不超过2格。

碱度不低于120 mg/L。

施用沸石粉10~20mg/L,净化水质吸附池底的有害物质。

3.微生态制剂的施用
微生态制剂的施用方法同糠虾期。

噬菌蛭弧菌制剂在进入仔虾期后连用3天,浓度10ml/L。

三小结
1.育苗用水采用严格的水处理措施,从源头根本上解决了病原的传播,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2. 合理使用益生菌及水质改良剂,营造了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杜绝了因使用抗生素而造成的危害。

3. 益生菌能在增强幼体免疫力、幼体成活率、生长速度等方面效果显著。

在整个的培育过程没有使用任何的抗生素,完全利用微生态制剂来进行育苗生产,培育出的苗种成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生长快,得到虾农的一致好评。

以上仅是笔者这些年来在生产中的操作方法,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