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 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4. 培养学生的地图识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4. 东南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5. 东南亚的宗教文化6. 东南亚的民俗风情7.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和旅游资源。

2. 难点: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地理位置示意图的识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东南亚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俗风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东南亚的宗教文化和旅游资源。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东南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引发学生对东南亚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南亚的宗教文化和民俗风情,分享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南亚地图,通过互动方式让学生指出主要国家和首都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生动展示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

3. 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东南亚不同国家的人物,讨论该国的经济发展和民俗风情。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东南亚的宗教分布和影响,以及主要旅游资源。

5. 采用问题解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东南亚的问题,并尝试共同解决。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了解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学生对东南亚政治经济的基础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特点。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

三、教学难点1.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问答法五、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讲授内容东南亚是指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地区,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就在此地区。

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位置。

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的国家。

1.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国家,东面临近马六甲海峡,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

新加坡位于亚洲南端的马来半岛的南部,离赤道只有137公里,是一个独立城市国家。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部是穿越亚洲的第三条纵贯线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之间,东马位于婆罗洲和巽他群岛之间,是一个越亚洲南北的国家。

3.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至西南太平洋的近7,000个岛屿,是一个虚位以待感的国家。

这些岛屿形成了偌大的群岛,这也是菲律宾得到“珍珠东方”的优美美誉的重要原因。

4.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总面积达到了1,912,988平方公里。

5.泰国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黄金海角处。

泰国东北部有湄公河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西北部和缅甸毗邻。

泰国的面积为5,116,787平方公里。

二、地缘政治关系东南亚国家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文化的交融、经济利益的交织以及区域冲突的可能性都使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军事同盟与合作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许多国家之间保持谨慎合作的态度。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东南亚 教案

第一节东南亚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2.读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东南亚的地形与河流特征、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难点:1、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改编歌曲《恋曲东南亚》,思考视频呈现出东南亚地区哪些风土民情?一、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带。

2、海陆位置:位于洲东南部,东临洋,西临洋。

南与为邻。

位于两洲两洋的路口。

二、范围:主要位于亚洲部,包括半岛和群岛。

找出马来群岛主要的半岛和岛屿并熟悉名称。

三、自然环境:(一)地形与河流1、找出中南半岛主要的河流,观察地形。

地形与河流的分布呈现相间,分布的特征。

2、观察地形图,高,低,由此推出河流流向为,上游,资源丰富,下游,冲击形成,多为农业区。

3、观察马来群岛地形图,地形崎岖,山岭,平原,河流多短小,由中部发源向流去注入海洋。

4、东南亚地处板块、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多、。

印度尼西亚有“”之称。

探究一: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思考:试分析火山的功与过?(二)气候与农业:探究二: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各是什么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气候特点。

假如你是一位农民,这两种气候区你选择在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收获?1、中南半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适合在播种,收获。

2、马来群岛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农作物可以随时,随时。

四、马六甲海峡:探究三:为什么说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通航能力有限,若要开辟一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新航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

2、意义:(1)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2)马六甲海峡是连接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3)马六甲海峡浅滩暗礁不多,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利于船只航行。

【精】《东南亚》教案

【精】《东南亚》教案
了解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分布情况。
了解东南亚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风光。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出示图片: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这两处景点位于哪个地区?(东南亚)
今天,我们来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地势与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风光。
二、新课学习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
用笔描绘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与河流。(如图)
归纳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拓展延伸:视频: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活动:2.阅读教材23页活动题2中的材料和下图,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我国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从中东运往中国的石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亚洲的6个分区中,有这样一个分区:曾发生过印度洋海啸、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分区吗?(东南亚)

(完整版)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完整版)第一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位置,以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及河流特点3、了解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气候特点能力目标:1. 培养读图、绘图、填图及分析图表资料的能力;2.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 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通过学生使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形3、东南亚的气候特点5、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地图和读图总结出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能够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过渡】【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国家图提问: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旅游?回答:喜欢。

讲述:喜欢旅游的同学有没有听说过新马泰旅游路线?新指新加坡,马指马来西亚,泰指泰国。

这条旅游路线就是从我们中国出发去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后回到我国境内的一条线路。

那这几个国家都位于那个地区呢?回答:东南亚。

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地区。

【课件展示】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认识一个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什么?地理位置。

提问:地理位置包括哪2个方面?回答: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图提问:说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引导回答:10˚S~23.5˚N过渡,那么,它的海陆位置又是怎么样?【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提问:说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引导回答:北部是亚洲,南部是大洋洲,东部是太平洋,西部接印度洋。

讲述:从亚洲到大洋洲,最近的路线是不是要经过东南亚地区?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船只最近的路线也要经过东南亚地区?所以东南亚是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课件板书】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10˚S~23.5˚N2、东南亚的海陆位置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转承过渡】既然东南亚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接下来进一步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包括哪几部分?【课件展示】东南亚的范围图片。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介绍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3. 东南亚的地图识读让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分析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让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1.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介绍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东南亚的稻米、橡胶、棕榈油、茶叶、咖啡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产量。

3. 东南亚的物产介绍东南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热带水果、海鲜等物产。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东南亚教案导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请先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

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的文化。

接下来,让学生们猜测一下,为什么东南亚地区会如此特殊?知识要点1.地理位置2.自然资源3.民族与文化4.经济发展5.旅游资源6.国际关系教学内容地理位置首先,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是亚洲的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接印度洋,北靠亚洲大陆,南濒澳大利亚。

在这个地区,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海峡和海域,如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苏门答腊海峡和巴士海峡等。

这些海峡和海域对于全球航运业和地缘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接下来,介绍东南亚的自然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棕榈油、木材等资源。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马来西亚和泰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民族与文化然后,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

这个地区拥有多种民族,如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越南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等。

在这些民族中,华人是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东南亚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包容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泰国的佛教文化、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越南的儒家文化等。

经济发展接下来,分析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区域内贸易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中,越南和缅甸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

旅游资源然后,介绍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

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

3.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国家与哪个国家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3. 展示地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

2.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3. 讲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四、课堂活动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
作课人:思礼一中王春环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识记东南亚的范围和国家,联系两大洋和两大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3、知道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会利用东南亚地图分析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
力。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
教学难点:
东南亚的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学、读图、小组讨论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师手端一碗米,问学生:老师端的是什么?
(大米),
对,不过这不是咱们本地的米,而是老师从丹尼斯购买的泰国香米,谁知道泰国在哪里呢?(东南亚),是的,谁能说说你对东南亚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与我国山水相连的朋友——东南亚,感受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热带气候。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6页,让我们共同走进美丽的东南亚。

本课共分四大部分(多媒体展示提纲),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前两部分。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师讲述: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就是因为在中国以南而得名(多媒体展示东南亚的范围)。

学生分组活动,在图上找出东南亚周边的国家与海洋,并说出它们位于东南亚的哪个方位。

教师讲述: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国名就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

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比赛,在图上找出东南亚的11个国家,完成相应练习,并对照地图册第32页完成活动题。

教师讲述:东南亚就象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它沟通了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展示课件---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同学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吗?他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西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的。

而处在十字路口中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因此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展示课件—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位置)。

学生自读课文27页,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作用。

然后分组讨论:日本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教师总结:日本的工业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需要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的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也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所以,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教师转承:与我国南方人一样,东南亚人喜爱吃大米饭,看,老师手里的泰国香米就是例证,这与它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热带气候(多媒体展示)。

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引导学生说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结合30页活动题2描述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以及它们主要的区别。

(学生看书讨论)。

在这种气候的影响下,东南亚种植的都是热带农作物,请看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多媒体展示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像甘蔗、油棕、椰子、蕉麻等等。

同时引导学生看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并加以记忆。

由于这里地处热带,四季常青,分布着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说的“新马泰”地区指的就是这里。

最后让我们在《浪漫的故事》中欣赏东南亚优美的热带风光,并结束本节的课程。

济源市2007年中学地理参赛教案
东南亚
教师:王春环
单位:思礼一中
电话:68167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