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东南亚教案

合集下载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课时2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课时2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东南亚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特点。

2.城市和河流分布规律。

3、东南亚旅游资源的认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和河流分布规律。

难点: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东南亚在温度带上,主要是什么温度带?东南亚有条非常重要的海峡,是什么?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列举几个。

听说过到“新马泰”旅游吗?“新马泰”指的是什么?东南亚有许多有名的河流和城市,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节东南亚今天学习后两个框题:山河相间和城市分布热带旅游胜地二、新课讲解:(一)、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板书)出示导学题:l 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l 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1、地形:学生观察中南半岛的地形图,依次看中南半岛的几列山脉、河流,总结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河流下面,我们再详细了解一下中南半岛的河流出示PPT,依次出现: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出示PPT,出示导学题:这些河流流向有什么共同点?发源地在哪里?(都是自北向南,除湄南河外,其余河流都发源于我国)3、城市与河流出示PPT,问:观察图中河流流经的国家及大城市,注入的海洋出示PPT,总结:l 中南半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l 2.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活动:P27页活动1学生先做,再出PPT总结。

出示PPT2,出示活动2指出城市分布在河流旁边的利弊:利:地形平坦,易于生活和生产、易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充足的生活、生产用水;水运通道弊:洪水灾害、水源污染、河流对城市内的交通还有阻碍(建桥,提高成本)学法总结:人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水,因此,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河流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分析河流分布特征要联系地形特点,不同地区河流的分布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其它自然地理要素。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

初中七年级东南亚2地理教案: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认识东南亚的各国地理位置及相互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资源等基本情况。

2.了解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促进学生对东南亚政治经济的基础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东南亚各国地理位置特点。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

三、教学难点1.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问答法五、教学内容与安排一、讲授内容东南亚是指个国家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地区,中国南方和东南部就在此地区。

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战略位置。

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东南亚的几个主要的国家。

1.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国家,东面临近马六甲海峡,南部与印度尼西亚相邻。

新加坡位于亚洲南端的马来半岛的南部,离赤道只有137公里,是一个独立城市国家。

2.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中部是穿越亚洲的第三条纵贯线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与南中国海之间,东马位于婆罗洲和巽他群岛之间,是一个越亚洲南北的国家。

3.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位于东南亚至西南太平洋的近7,000个岛屿,是一个虚位以待感的国家。

这些岛屿形成了偌大的群岛,这也是菲律宾得到“珍珠东方”的优美美誉的重要原因。

4.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之间,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也是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国家。

印度尼西亚的国土总面积达到了1,912,988平方公里。

5.泰国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的黄金海角处。

泰国东北部有湄公河畔,南部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西北部和缅甸毗邻。

泰国的面积为5,116,787平方公里。

二、地缘政治关系东南亚国家区域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不同文化的交融、经济利益的交织以及区域冲突的可能性都使地缘政治关系更加复杂。

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和互动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军事同盟与合作东南亚地缘政治局势复杂,许多国家之间保持谨慎合作的态度。

【精】《东南亚》教案

【精】《东南亚》教案
了解中南半岛上的河流分布情况。
了解东南亚充满热带气息的自然风光。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
出示图片: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这两处景点位于哪个地区?(东南亚)
今天,我们来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地势与独具特色的热带旅游风光。
二、新课学习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
用笔描绘出中南半岛上的主要山脉与河流。(如图)
归纳中南半岛地形与地势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活动:以中南半岛为例,认识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拓展延伸:视频: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
活动:2.阅读教材23页活动题2中的材料和下图,分析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
我国的石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地区,而从中东运往中国的石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中国石油进口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归纳、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亚洲的6个分区中,有这样一个分区:曾发生过印度洋海啸、有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分区吗?(东南亚)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7.2 东南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十字路口的位置:五百年前我国郑和下南洋、下西洋,到西亚、北非,东南亚为必经之路,增进了我国与海外各国的文化交流。

现在东南亚更是世界海运、航空运输的枢纽。

(板书)1.世界海运、航空运输枢纽(放投影幻灯片)马六甲海峡航线图,请同学阅读教材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小字。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为什么?(答:日本资源贫乏,大量重要的自然资源需从国外进口,工业品出口,其中最大贸易对像就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从图中可看出,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入南海到日本,为最短航线,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板书)欧、非→东南亚马六甲海峡{最短航线连接太平洋-印度洋海上通道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放投影幻灯片)《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师讲述)这幅图展示了热带雨林气候下一天中天气变化状况。

图中自左往右表示时间,从早晨5时到晚上19时,左右两个箭头表示日出、日落。

清晨天空晴朗,7-10时气温迅速升高,饱含水汽的空气受热上升;中午空气云量增多,从下午14-15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从傍晚16-18时,气温降低,雨过天晴。

赤道附近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几乎每天午后都下一阵急骤的雨,这种雨是空气强烈受热后,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降水,称对流雨。

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称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可达2 000毫米。

(板书)特征:终年高温多雨(2 000毫米)分布: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农业: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水稻一年3熟(教师讲述)中南半岛并非如此。

(放投影幻灯片)《中南半岛一年中风向变化图》。

季风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风。

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半年刮东北季风,夏半年刮西南季风。

这两种季风交替控制地区称热带季风气候区。

每年11月到第二年5月,东北季风从陆地吹和海洋,降水少,天气干燥,形成旱季;而6月到10月,中南半岛吹来自印度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湿热空气,降水丰富,降水量可达1 000-1 500毫米左右,称雨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腹地理位置。

②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雨林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阻碍;了解东南亚要紧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散布;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②培育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华人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没做出的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进程:导入:展现印度洋海啸图片。

简介:这次海啸印尼等国家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国际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美国人开着航空母舰来了,日本自卫队也来了,救灾要航空母舰吗?什么缘故美日对这次海啸如此大动干戈?活动一读图试探(见图和)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并在图上指出) 那么它的位置是?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那么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读图说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域。

投影: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

师补充:最近几年来,过往船只每一年达到8万多艘。

3.回忆“日本”节内容:马六甲海峡对日本有什么重要性?明确: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过渡:这次海啸时许多外国人在新马泰等国度假,有大伙儿熟悉的金庸、李连杰。

固然有很多的伤亡。

投影相关图片:学生做小导游,讲解各景点。

热带自然景观:越南的下龙湾原始的热带雨林名胜古迹: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独特的风土人情:傣族的泼水节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活动二七嘴八舌教师也很想到东南亚旅行.请同窗们帮教师想一想都应该预备什么?英语水平较差的人,会可不能有语言障碍?明确:短袖衣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二节东南亚
授课班级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地图了解东南亚在世界的地理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东南亚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东南亚地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通过认识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了解东南亚关于气候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归纳总结出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并借助新加坡和曼谷两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了解东南亚内部气候的地区差异。
活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的地理位置对东南亚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请大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课件展示下面两个问题,背景为东南亚的气候图)
1.东南亚的海陆位置对东南亚的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对东南亚的气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可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进入学生中间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和完善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结论)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分干、湿两季
板书: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东南亚地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学生进行总结,研究作物的生长环境特点,教师进行引导。
教师小结:东南亚地区终年高温,降水丰沛,非常有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所以这里也就成为世界重要的水稻和经济作物产区。请大家阅读“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看看东南亚哪些国家的什么农作物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5.从它的纬度范围来看,东南亚大体位于10°S-25°N之间,这里是地球表面的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十字路口”——两洲两洋的交汇处
板书: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10°S-25°N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东南亚地处两洲两洋交汇之处的热带地区,从地域组成上来看,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个部分呢?
难点
1.认识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气候特征。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气候特征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东南亚地形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课时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课前播放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学生可以一起唱
3、阅读东南亚地区的地形图,了解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并探究这种地形地势特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产生的影响。
4、教学中通过对各种地图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在交流和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借助对东南亚地图、教师版图的使用和观察,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和研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地形地势的特点,并在讨论中逐步掌握东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逐步学习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基本技能。
请大家观察新加坡和曼谷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看这两个城市在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研究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两地的气候特征,归纳两地的气候类型,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教学生怎样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促进学生读图、分析图表技能的形成。
教师小结:曼谷位于中南半岛,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而11月到来年4月期间降水较少。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赤道附近地区,这里终年高温多雨,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
教师小结:东南亚东起太平洋,西到印度洋,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南临大洋洲,地处两洲两洋的交汇之处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日本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4.课件展示《亚洲分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的哪个分区?
教师小结: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是因为马六甲海峡是日本进口石油的海上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它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东南亚地区也因为马六甲海峡的存在而引起世人关注
教师小结:东南亚由于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特别适合喜温喜湿的粮食作物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湿热的气候为这些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东南亚的水稻、棕油、橡胶、椰子、蕉麻的常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和热带经济作物产区。
学生研究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通过举手发言,展示自己的认知结果,互相交流,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结论进行简单评价。
教师小结: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东南亚的气候产生深刻影响,纬度位置决定这里终年气温较高,而海陆位置决定这里降水丰沛。但是在东南亚内部,气候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课件展示:新加坡和曼谷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过渡: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状况。
板书:一、自然状况:
课件展示:“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洲和大洋的交汇之处?
2.东南亚的纬度范围大体是怎样的?地处哪个温度带?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进行归纳总结,展示自己的读图后的收获,进行交流,教师既是的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读图、分析地图。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了解东南亚的组成。
教师小结:东南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
板书:2.组成
马来群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主要的国家有哪些?
2.这些国家中,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学生活动:读图,落实相关地理事物。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关系。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首个是谁唱的吗?(生:林俊杰)出示图片,你知道他是哪个国家的歌手吗?(生:新加坡)出示演员:杨紫琼、吴尊的图片问:这两个人大家也非常熟悉吧,他们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呢?(生:马来西亚、文莱)这些国家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区呢?(东南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东南亚。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东南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对地图的阅读使用,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之间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地形、气候特征。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东南亚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主要生产国。4.人口稠密,华人分布集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