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电成像用墨粉质量评测方法_毕明珠

浅析静电成像用墨粉质量评测方法_毕明珠
浅析静电成像用墨粉质量评测方法_毕明珠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与方法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与方 法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梁子斌 对从事地电学工作,对接地电阻的概念并不陌生,然并非能完全理解。这里想跟大家聊聊其概念和测量原理。 1.接地电阻概念,接地装置在输变电工程中是个特殊的项目,属隐蔽工程。对新安装的接地装置,它包括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或称接地体,以及连接接地体与电气设备接地部分的接地线。为了确保其是否符合设计或规程要求必须经过检验才能正式投入运行。接地电阻就是当有电流由接地体流入土壤中将呈现有电阻,这就是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本质是由土壤产生的电阻,是接地装置泄放电流时表现出来的电阻。由 高斯定理知道,在全空间中,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其接地电阻为ρ地= ρ 4πR ,如在地 表无限半空间中其接地电阻大一倍ρ地= ρ 2πR ,埋在地下某深度中,则在两者之间, 对均匀介质,也可以解析得到。还有不同形状的接地体,圆盘形、棍形,环形等都有公式可以计算。 其等效电路如下图:其中U为接地体对大地零电位参考点的电位差,I为流过接地体的电流U/I即为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测量原理 看视很简单,通过电压的电流的测量就可以得到电阻值,可实际上并不容易。试想想,在工作现场去哪能找到大地零电位的参考点那?哎呀,有思路了,我们可以临时做一个啊,再做一个接地,可这临时的接地电阻值也不知道,我们可以知道这两个电阻之和,一个方程,两个位知数!好办,再加一个辅助接地电极,这样我们两两进

行测量,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接地电阻,简单解方程就可以啦!呵呵,还不明白呀,看下面示意图。 我们分别将RR1,RR2,R1R2做环路供电,电压和电流我们都会测的,测得后容易得到R+R1,R+R2,R1+R2,更不用说现在都有万用表了,真接可以测出的,多大的阻值,万用表都能测得,别担心。接地电阻也和收音机里的电阻一样,道理没什么不同。好了,写方程吧。 { R+R1=r1R+R1=r2R1+R2=r12 这里r们就是我们万用表的读数R是我们要测的接地电阻,R1,R2是两个辅助电极的接地电阻,这方程找个中学生解一下,是R=(r1+r2-r12)/2吧?他一定是中学生了。 你也看一下R1和R2吧,看看吧,我保证比一定R大的多,小了?工程一定不合格! 你还没问我:两个辅助电极就可以吗那为什么多数接地电阻测量仪要三个辅助电极那其实呀,四个的也有那。从前面说明你应知道了,两两电极组合就多一个方程,三个辅助电极加上被测电极共四个,便有C42个组合,6个方程,未知数是4个,用最小二乘法,那结果不是好得多了?布辅助电极不怕烦,你用十个,结果会更好,一定不会错。 多说一句,如果没有布设辅助电极的场地,你只好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的接地电阻测量仪了,而且还不用断开系统接地,直接测量。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编号:SY-AQ-012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物理检验规范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 SF/Z JD0201012——2015 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物理检验规范 2015-11-20发布2015-11-20实施

SF/Z JD0201012——2015 目次 前言.......................................................................................................................................................................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静电复印历时性特征 (1) 4检验步骤和方法 (1) 5鉴定意见 (2)

前言 本技术规范旨在确立我国文书鉴定实验室进行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物理检验所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行业的规范和有序运行。 本技术规范按照GB/T1.1-2009规则起草。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和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贾治辉、杨进友、施少培、杨旭、徐彻、钱煌贵、卞新伟、孙维龙、陈晓红、罗仪文、王楠。

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物理检验规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物理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文件制作时间鉴定中静电复印文件形成时间的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规范。 SF/Z JD0201001-2010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8-2010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3静电复印历时性特征 在静电复印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部件的老化、磨损、污染及保养、维修等原因,静电复印机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反映在该静电复印机不同时间复印的静电复印文件上,表现出与时间相关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历时性变化。 静电复印历时性特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某种静电复印痕迹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的变化,也可能是各种静电复印痕迹的形态变化,也可能是如墨粉底灰、复印浓淡的程度变化。静电复印 机的保养、维修、更换耗材等往往也会导致静电复印痕迹的明显变化。 利用静电复印历时性特征判断可疑文件静电复印时间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通过比较,发现检材与某一时间段样本的静电复印阶段性特征符合,而与其他时间段样本的静电复印阶段性特征差异,从而确定检材是在该时间段复印形成;二是通过比较,发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样本上稳定的静电复印同时段特征在检材上未能得到反映,从而排除检材是在该时间段复印形成。 4检验步骤和方法 4.1检材的检验 4.1.1在SF/Z JD0201004-2010《印刷文件鉴定规范》第四部分《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中对检材的检验基础上,对检材进行进一步检验。 4.1.2分析检材上的静电复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判断这些特征是否可能与静电复印机的使用过程相关。 4.1.3根据检材上静电复印特征的状况,初步判断检材是否具备静电复印时间鉴定条件。 4.2样本的检验

防雷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图解)

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图解) 一、接地电阻测试要求: a.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e. 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二、接地电阻测试仪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各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亦可测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 三、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全部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其工作原理采用基准电压比较式。 四、使用前检查测试仪是否完整,测试仪包括如下器件。 1、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 2、辅助接地棒二根 3、导线5m、20m、40m各一根 五、使用与操作1、测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仪表上的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线,C端钮接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且Eˊ、Pˊ、Cˊ应保持直线,其间距为20m 1.1测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 将仪表上2个E端钮连结在一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 将仪表上2个E端钮导线分别连接到被测接地体上,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引入的附加误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操作步骤 2.1、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2、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应牢固接触。 2.3、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2.4、将“ 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逐渐加快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点。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2.5、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仍未取得平衡,可将倍率开关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止。2.6、如果发现仪表检流计指针有抖动现象,可变化摇柄转速,以消除抖动现象。 六、注意事项1、禁止在有雷电或被测物带电时进行测量。2、仪表携带、使用时须小心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

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 关于产品质量目标和绩效测量我谈谈一些想法,供参考。 1、产品是组织用来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中介。当然,产品的选择和质量目标的确定必须和组织的长远目标一致的。组织通过产品中所具有的质量特性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譬如,飞机可以载客或者载货实现运输功能。空调具有调节室内温度的功能,让人感到舒适。如果一家公司是做塑料瓶子的。瓶子具有存放东西的功能。 a)功能要用性能来描述的。譬如,飞机的飞行速度、耗油率等,空调要用功率、进出口温度差等性能来描述。那么,生产瓶子的公司,首先,要了解顾客对塑料瓶子的要求是什么?同时,一定要了解法律法规对瓶子有什么要求。这些要求应当从瓶子本身到瓶子用来存放什么东西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包括清洁卫生、运输、交货周期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具体的应当满足ISO9001标准第7.2条有关要求。 b)这样做,把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对产品中特性的质量要求。这些特性都和产品有直接的关系的。 2、当我们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产品临界质量特性。如果这些质量特性不满足顾客要求,顾客就会不满意的那些质量特性。

3、利用QFD质量功能展开的工具把产品的临界质量特性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解。 a)前面讲的质量特性是广义的质量特性。质量特性中除了功能之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譬如服务(礼貌等)特性、时间(及时性、耐久性等)特性、可靠性、可用(要想用时就能拿来用)等各种特性。这些特性对顾客满意都有可能会有影响。这样就能把和产品有关的各种质量要求横向展开。让各个有关职能部门确定自己的质量目标。达到使顾客满意的目的。 b)产品过程的结果。前面谈的产品临界质量特性是通过过程形成的。同样的钢材、铝材、塑料……。我们可以设计成飞机、轮船、汽车……。关键就在设计、制造等过程。我们在设计制造的时候,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于是就对过程的各个因素(人、机、料、法、环、测)提出了质量要求。这样,又从纵向为各个职能提出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要求。譬如,采购材料的质量要求,产品专用工装工具的质量要求等。 4、质量目标除了产品质量目标之外,还包括过程的质量目标、体系的质量目标。 a)过程的质量目标。因为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通常根据产品的临界质量特性确定临界的过程质量特性(有的时候叫过

工厂静电防护要点及措施.docx

工厂静电防护要点及措施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详尽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严重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明锐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解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⑤管路、运输传送设施、装罐设备、存储设施(设备)接地 (2)增湿 ①使用各种合适的加湿器、喷雾装置 ②采用湿拖布拖擦地面或通过洒水等方法以提高带电体附近或环境的湿度 (3)中和 针对场所和带电物体的形状、特点,选用合适类型的静电消除器,以消除器具、器材、产品、场所、设备和人体上的静电荷 (4)掺杂 ①在非导体材料、器具的表面通过喷、涂、镀、敷、印、贴等方式附加上一层物质以增加表面电导率,加速电荷的泄漏与释放 ②在塑料、橡胶、防腐涂料等非导电材料中掺加金属粉末、导电纤维、炭黑粉等物质,以增加其体电导 ③在布匹、地毯等织物中,混入导电性合成纤维或金属丝,以改善织物的抗静电性能④在易于产生静电的液体(如汽油、航空煤油等)中加入化学药品作为抗静电添加剂,以改善液体材料的电导率 3.减少静电危害

静电复印机原理

静电复印机原理 1.充电 充电就是使感光鼓在暗处,并处在某一极性的电场中,使其表面均匀地带上一定极性和数量的静电荷,,目的是使原来不具备感光性的感光鼓具有较好的感光性。充电过程只是为感光鼓接受图像信息准备的。 2.曝光 曝光是利用感光鼓在暗处时电阻大,成绝缘体;在明处时电阻小,成导体的特性,对已充是的感光鼓用光像进行曝光,使用权光表面电荷因放电而消失;无光照的区域电荷依保持,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表面电位随图像明暗变而起伏的静电潜像的过程。 3.显影 显影就是用带电的色粉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转变成可见的色粉图像的过程。显影色粉所带电荷的极性,与感光鼓表面静电潜像的电荷极性相反。 4.转印 转印就是用复印介质贴紧感光鼓,在复印介质的背面予与色粉图像相反极性的电荷,从而将感光鼓已形成的色粉图像转移到复印介质上的过程。目前静电复印机中通常采用电晕装置对感光鼓上的色粉图像进行转印。 5.分离 在前述的转印过程中,复印纸由于静电的吸附作用,将紧紧地贴在感光鼓上,分离就

是将紧贴在感光鼓表面的复印纸从感光鼓上分离下来的过程,静电复印机中一般采用分离电晕、分离爪或分离带等方不来进行纸张与感光鼓的分离。 6.定影 定影就是把复印纸上的不稳定、可抹掉的色粉图像固着的过程,通过转印、分离过程转移到复印红上的色粉图像,并未与复印纸融合为一体,这时的色粉图像极被擦掉,因此须经定影装置对其进行固化,以形成最终的复印品。 7.清洁 清洁就是清除经转印后还残留在感光鼓表面色粉的过程。感光鼓表面的色粉图像由于受表面的电位、转印电压的高低、复印介质的干湿度及与感光鼓的接触时间、转印方式等的影响,其转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在大部分色粉经转印从感光鼓表面转移到复印介质上后,感光鼓表面仍残留有一部分色粉,如果不及时清除,将影响到后续复印品的质量。 8、消电 消电就是消除感光鼓表面残余电荷的过程。由于充电时在感光鼓表面沉积的静电荷,并不因所吸附的色粉微粒转移而消失,在转印后仍留在感光鼓表面。

建筑物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建筑物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建筑物接地系统对于整个建筑的防雷保护和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建筑物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也是电气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测量记录是工程竣工归档资料之一。当防雷接地体地下部分工程完工后要及时对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量,单位工程竣工时还要进行复测,建筑物接地电阻的测试,一般是先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专业人员使用专用的测试仪器进行测量,由监理人员旁站,测试的数据填入专用的测试记录表格。 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测试必须使用专用的接地摇表(又称接地电阻摇表、接地电阻表、接地电阻测试仪,切不可用普通的兆欧表代替),目前有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种。常见型号有ZC29B型指针式接地摇表(见图示1),DER2571数字接地电阻表(见图示2),民用建筑多采用ZC29B型指针式接地摇表。 见图示1 见图示2

为方便施工单位正确地使用接地摇表,现将接地电阻的测试方法及ZC29B型指针式接地摇表的使用和要求做一简单介绍。 一、结构 ZC29型接地电阻测试仪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 二、使用说明 1、接地电阻测量时的接线方式(图示3): 图示3 (1) 在测量接地电阻时,E-E两个接线柱用镀铬铜板短接,并接在随仪表配来的5m长纯铜导线上,导线的另一端接在待测的接地体测试点上。 (2) P柱接随仪表配来的20m纯铜导线,导线的另一端接插针Pˊ。

(3) C柱接随仪表配来的40m纯铜导线,导线的另一端接插针Cˊ。 2、接地电阻测试仪设置要求 (1) 接地电阻测试仪应水平放置在离测试点1~3m处,检查检流计的指针是否在中心线上,否则应用零位调整器将其调整于中心线上。 (2) 每个接线头的接线柱都必须接触良好,连接牢固。 (3) 两个接地极插针应设置在离待测接地体左右分别为20m和40m的位置,其间距为20m 。且Eˊ、Pˊ、Cˊ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4) 两插针设置的土质必须坚实,不能设置在泥地、回填土、树根旁、草丛等位置。 (5) 不得用其他导线代替随仪表配置来的5m、20m、40m长的纯铜导线。 (6) 雨后连续7个晴天后才能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 (7) 待测接地体应先进行除锈等处理,以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8) 当检流计灵敏度过高时,可将电位探针电压极插入土壤中浅一些,当检流计灵敏度不够时,可沿探针注水使其湿润。 3、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操作要领 (1)测试仪设置符合规范后才开始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2)测量前,接地电阻档位旋钮应旋在最大档位即×10档位,调节接地电阻值旋钮应放置在6~7Ω位置。

2020新版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新版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 全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新版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静电复印方法

NP法是日本佳能公司发明的一种新的静电复印方法,这种方法有别于传统的卡尔逊静电复印法,它是卡尔逊静电复印法的改进和发展。NP静电复印法基本过程它主要由前消电/前曝光、一次充电(主充电)、二次充电/图像曝光、全面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鼓清洁9个基本步骤组成。 从上述步骤我们可以看到,NP法的静电复印过比典型的卡尔逊法静电复印过程复杂,其主要原因是NP法采用的光电导材料虽然光敏性很好,但暗阻率太低,充电以后暗衰太快,不能像硒等基它光电导材料那样能长时间地保存电荷。因此使用硫化镉光电导材料的感光鼓结也与典型卡尔逊法的感光鼓结构不同。 卡尔逊静电复印法的感光鼓一般是两层结构,即光电导层和导电基本。 而NP法的感光鼓则是由透明的绝缘层、光导层和导电基本三层构成。 NP法静电复印的过程除了静潜像的形成和显影过程外,基它都与卡尔逊法静电复印过程基本相同。NP法静电潜像的形成包括前消电/前曝光、一次充电、二次充电/图像曝光和全面曝光4个基本步骤。 前消电/前曝光的过程是在第一次充电(主充电)前用负高压电晕放电来消除感光鼓表面由于前一次复印循环遗留的残余电荷,同时用荧光灯(前曝光灯)充分照射感光鼓(称为前曝光),以降低硫化镉光导层内部的电阻。前曝光的作用,一方面是使光导层的残余电荷可以充分泄入大地,另一方面则是为以后再对感光鼓进行主充电时,能够均匀地注入一定数量和极性的电荷提供条件,以防止由于静电潜像电荷分布不良造成复印浓度不均和黑实心图像中出现白色斑点的现象。NP法采用硫化镉分散体作为光电导层,这种材料在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电阻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复印品产生底灰,甚至使得整个画面发黑。经过前消电/前曝光这一过程后,由于负高压电晕放电的影响,会使感光鼓表面略呈负电位。 NP静电复印法通过在一次充电电晕器上加正极性直流高压进行正电晕放电,使感光鼓表面均匀充上一层正电荷,即形成一次电位。 当一次充电电晕器加上直流高压后,电晕器开始放电,使得电晕丝周围的空气电离,正极性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感光鼓表面的绝缘层运动,由于绝缘层不导电,起着阻挡层的作用,这样电晕离子因不能穿过绝缘层而沉积在绝缘层表面,使绝缘表面均匀地充上一层正电荷。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在接地的导电基体侧感应出等量的反极性电荷(负电荷),但因硫化镉是N型半导体,主要载流子是负电荷(电子),同时由于经过前曝光,光导层(硫化镉)的阻值下降,使得这些感应出的负电荷比较容易地注入到光导层,并在绝缘层表面正电荷的吸引下向表面正电荷方向迁移,最终到达光导层与绝缘层界面处,使硫化镉膜层表面带有与绝缘层表面相反的等量的负电荷,与表面正电荷相平衡,形成稳定状态。这样,硫化镉光导层表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表面电位,从而在绝缘层表矶与导电基体间形成了一定的电位差,使感光鼓表面(即绝缘层面)具有一定的表面电位。随着充电时间的增长,表面电荷越积越多,感光鼓表面电位也相应升高。 二次充电/图像曝光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这一过程是利用交流电晕器或反极性直流电晕器对感光鼓表面充电电荷进行消电的同时对感光鼓进行图像曝光的。二次充电的作用是中和绝缘层表面的正电荷;图像曝光则是为了在消电过程中使绝缘层表面形成与原稿明暗相对应的静电电荷分布。 当原稿图像被照射并通过光学系统投射到感光鼓表面时(即曝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两个区域:带图像的“暗区”和不带图像的“明区”。在明区,由于光照使光导层(硫化镉)的电阻率大大降低,成为导体。原先驻留在光导层与绝缘层界面的负电荷(电子),随着绝缘层表面的正电荷被二次负电晕中和的同时,通过光导层向接地的导电基体泄逸。因此,明区的表面电位迅速下降至0伏左右。在暗区,则由于光导层(硫化镉)未受光照,基电阻率仍然很高(即保持绝缘状态)使得驻留在光导层与绝缘层界面的负电荷不能向导电基体方向泄逸。绝缘层表面正电荷受基影响,即由于绝缘层下面负性电荷的吸引,使得消电电晕只能中和掉一部分表面正电荷,大部分正电荷仍然保留在感光鼓暗区表面。此时,由于表面正电荷数量的减少在绝缘层下面的负电荷多于绝缘层表面的下奄荷,因此在导电基体与光导层界面处又感应出正电荷(导电基体侧),基数量与表面正电荷减少的数量相等,以达到正负电荷量的平衡。虽然在感光鼓暗区仍保留有大部分表面电荷,但由于暗区仍保留大部分表面电荷,但由于暗区表面电位低于光导层的电位,因此仍未形成适用的静电潜像。也就是说,二次充电/图像曝光的结果,使得无论是在感光鼓的明区还是暗区,表面电位都已降为零电位,没有形成电位反差。 经过图像曝光、二次充电(逆充电)后,在硫化镉感光鼓的表面形成了表面电位相同、电荷密度同的潜像,这种潜像是无法用传统的静电显影方式来显影的。为了把这种电荷密度潜像表面电位起伏的静电潜像,必须对感光鼓表面进行全面曝光。 全面曝光就是利用曝光灯对感光鼓表面进行全面、充分、均匀的光照,使感光鼓光导层(硫化镉)的电阻率下降成为电的良导体。对于明区由于二次充电/图像曝光时就已失去全部电荷,故全面曝光对基不发生任何作用,其表面电位不变;对于暗区,由于全面曝光使得绝缘层下面的光导层变为导体,使光导层与绝缘层界面处多余的负电荷穿过光导膜层与导电基体感应上来的一部分负电荷则因有绝缘层表面正电荷的吸引,继续保持平衡状态。这样在感光鼓绝缘层表面和导电基体间就形成电位差,最终使得感光鼓绝缘层表面“暗区”的电位迅速升高。

接地电阻测试方法与设置要求(图解)

一、接地电阻测试仪 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各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亦可测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全部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其工作原理采用基准电压比较式。 使用前检查测试仪是否完整,测试仪包括如下器件。 1、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 2、辅助接地棒二根 3、导线5m、20m、40m各一根 二、接地电阻设置要求: a.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 于4Ω; b.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e. 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三、接地电阻测试方法 1、测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仪表上的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线,C 端钮接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且Eˊ、Pˊ、Cˊ应保持直线,其间距为20m

1.1测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 将仪表上2个E端钮连结在一起。 1.2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 将仪表上2个E端钮导线分别连接到被测接地体上,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引入的附加误差。 2、操作步骤:

2.1、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2、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应牢固接触。 2.3、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2.4、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逐渐加快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点。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2.5、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仍未取得平衡,可将倍率开关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止。 2.6、如果发现仪表检流计指针有抖动现象,可变化摇柄转速,以消除抖动现象。 四、注意事项: 1、禁止在有雷电或被测物带电时进行测量。 2、仪表携带、使用时须小心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质量目标考核办法 各部、室: 根据公司贯标工作的要求,需进行质量目标的建立与考核工作。由于公司此前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质量手册》ZZ/WIN-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由人力资源部将质量目标考核纳入公司月度考核,具体如下: 一、质量目标的建立 公司建立质量目标,并将其列入《质量手册》0.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部分。 根据贯标的要求,应建立公司质量目标的二级分解目标。具体由公司各部门对照公司质量目标,对各自主管的过程建立部门质量目标,报公司审核批准。(详见附件一) 二、质量目标的考核的测量方法(详见附件二) 三、质量目标考核的办法 (一)考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部门自查(试运行三个月) 各部门在每月月未,根据部门质量目标首先在部门内开展自查,同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并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详见附件二) 人力资源部去各部门走访时,收取《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参考。 第二阶段:各部门互查(试运行三个月)

各部门在每月月未,以本部门为主,同时请其它部门根据部门质 量目标一起在部门内开展检查,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各部门要向其它协助检查的部门和人员介绍质量目标考核具体的测量方法、数据记录和数据来源(或提供人)。 人力资源部去各部门走访时,收取《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参考。 第三阶段:由公司组织检查 公司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部门的月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作为考核的依据。 (二)部门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 部门质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及标准在附件二中已作了详细的表述,质量目标中与部门月度考核的考核项目相重复的,已在《质量目标月度考核单》中作了标注,以部门月度考核中相应考核项目得分为准,不重复得分和扣分;质量目标中不同于部门月度考核项目的,其得分计入部门月度考核《通用加减分项目》。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 质量目标考核执行《质量手册》ZZ/WIN-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各部门质量目标的得分作为部门月度考核《通用加减分项目》,实 现考核结果与收入相结合。 人力资源部每月对工作重点及质量目标考核后,要登录OA,在绩效考评栏目发布考核结果《绩效考评部门记录》。

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和及其详细测试步骤

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测试方法和步骤(图解) 一、接地电阻测试要求: a. 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 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 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d. 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e. 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二、接地电阻测试仪 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适用于测量各种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避雷针等接地装置的电阻值。亦可测量低电阻导体的电阻值和土壤电阻率。 三、本仪表工作由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组成,全部机构装在塑料壳内,外有皮壳便于携带。附件有辅助探棒导线等,装于附件袋内。其工作原理采用基准电压比较式。 四、使用前检查测试仪是否完整,测试仪包括如下器件。 1、ZC-8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一台 2、辅助接地棒二根 3、导线5m、20m、40m各一根 五、使用与操作 1、测量接地电阻值时接线方式的规定 仪表上的E端钮接5m导线,P端钮接20m线,C端钮接40m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被测物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且Eˊ、Pˊ、Cˊ应保持直线,其间距为20m 1.1测量大于等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1 将仪表上2个E端钮连结在一起。 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 1.2测量小于1Ω接地电阻时接线图见图2 将仪表上2个E端钮导线分别连接到被测接地体上,以消除测量时连接导线电阻对测量结果引入的附加误差。 2、操作步骤 2.1、仪表端所有接线应正确无误。 2.2、仪表连线与接地极Eˊ、电位探棒Pˊ和电流探棒Cˊ应牢固接触。 2.3、仪表放置水平后,调整检流计的机械零位,归零。 2.4、将“ 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逐渐加快摇柄转速,使其达到150r/min。当检流计指针向某一方向偏转时,旋动刻度盘,使检流计指针恢复到“0”点。此时刻度盘上读数乘上倍率档即为被测电阻值。 2.5、如果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检流计指针仍未取得平衡,可将倍率开关置于小一档的倍率,直至调节到完全平衡为

部门质量目标及考核办法

部门质量目标及考核办法 编号:DR-ZL-SY-01-A/0 1目的 1.1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坚持创新管理,优化管理,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实现。 1.2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控制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目标。 2职责 2.1每年由总经理组织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讨论,确定公司质量目标。 2.2质量部为质量目标管理实施的归口部门。 2.3各部门参与实施。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技术创新,持续改进,顾客至上。 3.2质量目标 a)一次交验合格率≥96% b)一次检验合格率≥98% c)合同履约率≥98% d)顾客满意度≥90分(每年递增0.5%) 3.3分解目标 质量目标确定后,由质量部对质量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质量目标分解尽量要量化,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部门质量目标分解情况

4实施 4.1根据质量目标层层授权,做到责任到人,权力到位,便于各责任部门及个人及时处理各种事务和关系。 4.2综合管理部制定各部门、各级人员职责权限。 4.3过程管理

4.4.1针对各级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目标值、措施内容,责任人等。 4.4.2质量部成立检查小组,每年进行一次检查与考核。 4.4.3各部门负责人按要求进行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质量部。 4.4.4由质量部对总的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4.4.5在管理评审中对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以决定是否对质量目标进行改进。 4.4.6 计算标准: 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本次合格产品数量/一次交验产品总*100%; 2.一次检验合格率=一次产品合格数/一次产品总数*100%; 3.合同履约率 =周期已履约合同数/周期所签合同总数*100%; 4.顾客满意率=顾客调查的所有合格项目/收回调查表的所有调查项目*100% 5.培训有效率=有效人数/培训人数×100%。 6.完成计划培训总数/计划培训总数*100%。 7.人员配备到位率=实际到位人数/应到位人数×100% 8.员工流动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9.5s检查合格率=检查合格次数/检查总数*100%顾客投诉回复处理率=顾客投诉回复 处理数量/顾客投诉总数量*100% 10.合同评审率=合同评审数量/签订合同总数量*100% 11.交货及时率=及时交货的订单个数/总的订单个数×100% 12.采购产品合格率=采购产品合格批次/采购产品总批次*100% 13.技术文件完整性= 技术文件完整项目数量/总项目技术文件数量*100% 14.设计开发一次通过验收率=设计开发一次通过项目数量/设计开发一次验收总数量 15.技术文件差错率=1-(技术文件差错数量/技术文件总数量*100%) 16.设计研发完成率=设计研发完成数/总设计研发任务*100%; 17.检验合格数(批次)/入库总数*100%; 18.重大安全事故率=重大安全事故率数量/重大安全事故率总数量 19.安全事故率控制在5起/年=以实际发生次数计入 20.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数量/工序产品一次验收合格总 数量 21.成品出厂合格率=成品出厂合格次数/成品出厂总次数*100% 22.设备保养计划完成率=设备保养计划完成数量/设备保养技术总数量*100% 23.生产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数/总设备数*100%;

工厂防静电基本要求和方法

工厂防静电基本要求和方法 防静电工作区的设计原则: 1.抑制静电荷的积累和静电压的产生; 2.安全、迅速而有效地消除已产生的静电荷。 方法一: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就是将静电通过导线导入大地,静电接地方法对静电导体或金属上的自由静电荷具有良好的导流效 果。常用的接地方法有:人员佩戴防静电手环、工作台面接静电地线等等。 方法二:静电屏蔽 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会经常会暴露于有静电存在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 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最常见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和静电屏蔽周转箱等作为保护。 方法三:离子中和 绝缘体往往是容易产生静电的,对绝缘体上静电的消除,用静电接地的方法是无效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离 子中和,即在工作环境中用离子风机或离子风枪等设备,利用空气电离以产生为中和带点体上的表面异性电荷所 必须的正负离子,以提供一等电位的工作区域。 ESD 防护措施 一、静电线应包括两条: Line:与厂内地桩相连. Ground Line:与电源地线相连且必须以夹具相接,禁止使用缠绕方式相接. 二、静电接地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地桩接地性能测试. 2. ESD线测量. 3.各种设备保护接地测试,其包括两部分: a.带电设备:包括锡炉,ICT,UV机,Laser机,电动起子,焊烙铁,流水线,PCB测试治具,计算机, RS232box等设备 接地状况的测量,该种设备外壳须接AC ground line. b.不带电设备:包括IC架,插Membrane治具等设备接地状况的测量,该种设备外壳须接ESD line. 4.静电环的测量. 三、地桩接地性能测量 1.测量仪器:地阻仪 2.测量方法:将地阻仪一接线接地桩(线长为5m),另两导线沿不同方向(两方向夹角一般为90度)选择两测量点 (两导线长度分别为30m和20m),测量值应小于2Ω. 四、ESD线测量程序 1.测量方法:用万用表测量ESD line与AC ground line之间阻抗,测量值应大于Ω. 2.测量频率: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作记录. 3.不良处理对策:测量值如超过规定范围,需停线检查原因,待阻值至规格内方可开线生产.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极的大小(长度、粗细)、形状、数量、埋设深度、周围地理环境(如平地、沟渠、坡地是不同的)、土壤湿度、质地等等。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接地,利用仪表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可分为:电压电流表法;比率计法;电桥法。按具体测量仪器及布极数可分为:手摇式地阻表法;钳形地阻表法;电压电流表法;三极法;四极法。在此主要介绍电压电流表法。 一、电压电流表法 电压电流表测量接地电阻法见图 4.图中的电流辅助极是用来与被测接地电极构成电流回路,电压辅助极是用来测得被测接地电位。采用该方法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在于电流辅助极和电压辅助极的位置要选择适合。如在辅助电流极以前,电压表已有读数,说明存在外来干扰。 按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物性参数的测量导则》规定,当大型接地装置如110kV 以上变电所接地网,或地网对角线D≥60m需要采用大电流测量,施加电流极上的工频电流应≥30A,以排除干扰减少误差。 (一) 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是指电流极和电压极沿直线布置,三极是:被测接地体、测量用电压极和电流极,其原理接线如图 5所示。一般d13=(4~5)D,d12=(0.5~0.6)d13,D为被测接地装置最大角线长度,点2可以认为是处于的零点位。根据测量导则(DL475-92),如d13取(4~5)D有困难,而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又比较均匀时,d13可以取2Dd12取D值。测量步骤如下: ①按图4接线。 ②记录初始的电压值V0. ③通电后,记录电流值I1、电压值V1. ④将电压极沿接地体和电流极连接方向前后移动3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13的5%,记录每次移动后的电流和电压数值,取3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 (二)电压电流三极三角形法。电极如图6所示布置,一般取d13=d12≥2D,夹角θ≈30度(或d23=1/2d12),测量步骤与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相同。 ④将电压极沿接地体和电流极连接方向前后移动3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13的5%,记录每次移动后的电流和电压数值,取3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 二、手摇式地阻表测量原理 手摇式地阻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测量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其测量手段是在被测地线接地极(暂称为X)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极,要求这两根测试极位于被测地极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距被测地极较近的一根辅助测试极 (称为Y)距离被测地极20米左右,距被测地极较远的一根辅助测试极(称为Z)距离被测地极40米左右。测试时,按要求的转速转动摇把,测试仪通过内部磁电机产生电能,被测地极X和较远的辅助测试极(称为Z)之间“灌入”电

工厂防静电接的地方法

工厂防静电接地的方案与实施 1.防静电地线的埋设: (1).厂房建筑物的避雷针一般与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焊接在一起妥善接地,当雷击发生时,接地点乃至整个大楼的地面都将成为高压大电流的泄放点,一般认为在泄放接地点20M范围内都会有"跨步电压"产生,即在此范围内不再是理想零电位.另外,三相供电的零线由于不可能绝对平衡而也会有不平衡电流产生并流入零线的接地点,故防静电地线的埋设点应距建筑物和设备地20米以外. (2).埋设方法:为保证接地的可靠,致少应有三点以上接地,即每隔5m挖深1.5m以上坑,将2m以上铁管或角铁打入坑内(即角铁插入地下2m以上),再用3mm厚铜排将这三处焊接在一起,用16m㎡绝缘铜芯线焊上引入室内为干线. (3).坑内施以适量木炭粉和工业盐,以增加土壤导电性,填埋后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应<4Ω.(见图2)且每年至少测试一次。 2. 防静电地线的铺设和测试: (1).防静电地线全部使用6m㎡多股铜芯绝缘线,每楼层或适当区段用铜排或40A以上开关,闸刀与主干线相连,以利检查维修. (2).防静电地线缆应与设备外壳,工作台铁架,工作灯架等良好绝缘,防止短路,搭连或破皮连接. (3).于分段铜排或开关的"干线端",另铺一条检查线.(1.5~2m㎡即可),每车间设2~3检查点,固定好,标识清楚. (4).测量:使用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档. a).各防静电测试点与防静电地线间电阻5~15Ω,理想应为0Ω.但实际测得为2m㎡导线从测试点到总结点电阻+6m㎡,导线从总结点到被测点电阻之和,这一值约5-15Ω且基本不变,如测量结果趋于无穷大,是为防静电地线或测量线有一条断线,应及时修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