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分析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新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临床试验,可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新药研发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展开讨论。
一、临床试验设计1.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用的临床试验设计。
它通过随机分组来消除个体差异,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包括平行设计、交叉设计和群组随机对照设计。
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时,需要考虑样本大小的确定、随机化的方法以及盲法的应用等因素。
2. 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常用于条件较苛刻、难以进行随机化的情况下。
常见的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包括单组前后试验设计和非对照研究设计。
然而,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需要在结果解释时进行谨慎分析。
3. 自控试验设计自控试验设计通常用于研究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比较新旧治疗方法的差异。
常见的自控试验设计包括自己对照试验设计和多周期自控试验设计。
自控试验设计需要考虑因素交互作用、周期顺序和数据偏倚等问题。
二、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试验样本的基本特征、主要指标的分布情况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均值和标准差等。
2. 推断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通过推断性统计分析,可以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并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论。
常用的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3. 安全性分析安全性分析是评估新药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安全性指标的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性分析十分重要,以确保新药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统计等。
新药研发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量递增方案
2019/3/9
4
一般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品种特点 最大限度暴露毒性(如果临床上存在某些方面的安全 性担忧时则应进行该方面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执行GLP 药理毒理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阶段性 说明书:“严进”、“宽进”
2019/3/9
18
急性毒性研究试验方法
最大耐受量法
最大给药量法 半数致死量(LD50)法 固定剂量法 上下法(阶梯法,序贯法)
近似致死剂量法
累积剂量设计法(金字塔法)
2019/3/9 19
长期毒性研究
相关动物
给药途径 剂量 毒代动力学——药代研究在毒理学研究的延伸 阶段性——以不同给药期限的长期毒性研究来 分别支持药物进入Ⅰ 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 (生产)
药代动力学研究
动物 剂量 多次给药
药代动力学研究 组织分布研究
生物样本的药物测定方法
色谱法 放射性核素标记法 免疫学方法 微生物学方法
2019/3/9
14
药代动力学研究
方法学确证
选择性 灵敏度 准确度 精密度 重现性 稳定性 标准曲线——质控样品
2019/3/9 15
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研究
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
吸入给药
豚鼠吸入诱导 刺激试验
皮肤光毒性试验 皮肤光过敏性试验 阳性和阴性对照
2019/3/9 25
溶血性
体外试管法(肉眼观察) 分光光度法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视情况)
2019/3/9
26Βιβλιοθήκη 免疫毒性研究评价潜在的免疫原性
检测血清抗体滴度 免疫复合物形成
中药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与GLP

笔者 根据 多 年 来 对 世 界各 国 G P的 研 究 及 承 L 担 建 漫新 药非 临床 安全性研 究国 家重点 实验室的 实 践 . 6 概 念 及 内容 作 筒 要 的论 述 , 谈 一 对 I P的 谈 体会 . 使 中药 新药 研 究和 外发 工作 者 对 药物 非 临 床安全性 研究 质量 管理规 范 ( L ) 一 更加 深刻 的 GP 有 理解, 供从 事 相关工 作的人 员参考 1 G P的概念 L
吐行 《 品 曲
床安 全性 研究质 量管理 规范 ( 试行 ) 》
Su v 的缩 , ld 根据 其 内 容 , 文 可 译为 “ 临 床 吏 中 非 验室 工作 质 量管 理 规范 ” G P的 对象 是 为评 价 药 L 品 临睐前 安 全傩 而使 用各种 实验模 型进行 的各种 毒 性 试验 G . I P的摹本精 神在 于 :怎样 减 少人 为的误 “ 差, 以得 到可 倍性高 的实骑 数据 ”
药 出 版卒.1 9 :3 1 9 98 .
4 朱蛛 , 等
பைடு நூலகம்
我 国 临 喙药 学 发 腱 的 机 遇 与挑 战 中 国 药 学
杂 志 , ,5 4 : 1 x I ( ) 2 7 x3
( 0 一f —0 2 01 1 6收稿 )
科学 及临 床药学研究 , 最终 达到 临床台理 用药 , 现 实 “ 皂药新 H , j常药特 川 , 化量效 优 ”
GI 是 “ )  ̄ o ov P ci N n l ia P G ( I b mtr r t e h 1 a c o ci cl n
圈各级政府 机构 埘 中药 的 标准 化 、 范 化 、 代化 、 规 现 国际化 面给予 高度 的重视 94年 1 1卜开始 .19 月 『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即为在新药开发前期,对于药物的药效学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药效学评价是新药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旨在确定药物的药理学效应、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临床评价和上市申请提供科学依据。
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在体外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膜通透性、药物-蛋白结合等的研究。
在体内实验中,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价药物的药理学效应。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对目标组织或器官的作用。
在药效学评价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和猴等。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对动物行为、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等方面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和潜在的毒副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分析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和代谢产物,以及药物的半衰期和排泄途径等信息。
药效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并评估药物治疗潜力和安全性。
通过了解药物对靶标的亲和性、选择性、反应活性等特征,可以确定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指导药物的优化设计和治疗策略。
同时,药效学评价还可以评估药物对非靶标的影响,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药效学评价中,通常还会进行药物效力和安全性的研究。
药物效力实验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药物对疾病模型的影响,从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安全性实验则通过观察药物对动物器官和组织的不良反应,评估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之,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是新药开发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一系列的体外和体内实验,可以评估药物的药理学效应、作用机制、效力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临床评价和上市申请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药效学评价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药物设计和治疗策略,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和临床应用水平。
新药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下)

裸小鼠-突变系 主要生物学特性: 先天性胸腺发育缺陷 无被毛 细胞功能缺失 主要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白化大鼠-封闭群 主要生物学特性: 对疾病抵抗力较强 自发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 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广泛用于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如高血压、镇痛抗炎、 内分泌、药物依赖性等实验
短毛豚鼠 主要生物学特性 豚鼠嗅觉、听觉较发达 不能合成维生素 豚鼠易引发速发性变态反应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抗病能力较差 应用于过敏反应、皮肤刺激试验、平喘、镇咳、 局部麻醉药等研究
新西兰兔 生物学特性 听觉和嗅觉灵敏 性成熟期因品种而异 对致热物质敏感 主要用于心血管病、热源、消化道炎症等实验
比格犬 国际上标准实验用犬。 性情温顺、易于驯服和抓捕 抗病能力强 遗传性能稳定,对实验反应一致。 常用于高血压、条件反射、消化系统、脑血管病等实验
猕猴 生物学特性
大脑发达 生理生殖与人非常接近
易感某些人类传染病 常用于药物依赖性、疫苗、行为科学和神经生理等实验
. 动物的预筛
大部分动物只要选用符合实验动物管理要求的动物就行。但 有些药理实验还必须首先将这些动物进行过筛,即预筛。选 择在一定药理反应指标内的动物,以免因个体差异太大而影 响结果的评判,然后进行随机分组试验。
如观察药物对小鼠游泳、学习记忆和抗癫痫药的转棒试验等, 都应先进行预筛。类似的还有镇痛试验用小鼠;镇咳试验用 豚鼠进行电刺激嗽时约有%的豚鼠可对刺激无反应或不能发 生复制反应,这些动物也应弃去;利尿药与抗慢性肾衰药试 验用大鼠也需预筛,测定无蛋白尿者方可入选使用。
. 性别的选择
临床前药效学试验通常用雌雄各半动物。
但不少药效学试验需用雄性动物:如抗癫痫药的癫痫模型动物;抗动 脉粥样硬化药和调血脂药的实验动物;精神药药效试验的动物;抗血 小板聚集药常用雄性兔和大鼠,以避免雌性动物的性周期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抗凝血药最好用雄性动物;中毒性心肌炎在体模型用雄性大 鼠。
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

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药效学评价是指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新药在生物体内的药物效应和药物反应,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和潜力的过程。
药效学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新药的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以下将介绍药效学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动物。
根据新药的用途和疾病模型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研究。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动物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可以选择小鼠或小鼠的肿瘤模型。
实验动物应该与人类有类似的生理和病理特征,以便更好地评估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要求。
有些药物需要口服,有些则需要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给药途径的选择和剂量的确定应该根据药物的特性、预期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行考虑。
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能够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动物模型的损伤。
然后,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
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应该包括目标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例如,对于抗癌药物的研究,可以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和生存率的改变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检测药物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例如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变化。
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需要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药效学评价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解释。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统计学分析、图表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前期的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药理学等研究结果,综合评估新药的作用机制和潜力。
总结起来,药效学评价是新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实验和观察,评估新药在生物体内的药物效应和药物反应,并推断其作用机制和潜力。
药效学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实验模型和动物,选择合适的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进行药物效应的测定和观察,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与评价技术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筛选与评价技术药物的研发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数百上千种候选药物中,只有极少数能够最终成为可供患者使用的药物。
这就需要药物筛选与评价技术的应用,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哪些候选化合物具有潜力,并且值得进一步研发。
一、药物筛选技术药物筛选是筛选和鉴定化合物是否具备治疗潜力,以便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投入资源。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筛选技术:1. 高通量筛选(HTS)高通量筛选是一种自动化的方法,可以快速测试大量化合物库中的候选化合物。
这种技术采用微孔板或晶片作为试验平台,通过液体处理系统将化合物和生物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测量生物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化合物的活性。
高通量筛选可以同时测试上千个化合物,大大提高了筛选效率。
2. 虚拟筛选虚拟筛选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预测化合物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方法利用已知的蛋白结构和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化学信息,通过计算和模拟来筛选具有潜力的候选化合物。
虚拟筛选在初步药物筛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排除无活性或有毒性的化合物,节省时间和资源。
3. 细胞筛选细胞筛选是使用活细胞作为试验平台,通过测量化合物对细胞生理状态的影响来评估其活性。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候选化合物的细胞毒性、有效浓度和作用机制等信息。
细胞筛选是从体内过渡到体外研究的重要一步,为其他进一步实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药物评价技术药物筛选后,需要对候选化合物进行评价,以进一步确定其潜力和可行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评价技术:1. 体外评价体外评价是在离体试验条件下,研究化合物对靶标蛋白的活性和亲和力等指标。
通过测量化合物与目标蛋白结合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初步评估其治疗潜力。
体外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酶活性测定、亲和力测定和结合动力学研究等。
2. 动物模型评价动物模型评价是将候选化合物在活体中进行测试,评估其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实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化合物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新药临床前的研究

一、临床前研究1.研究开发(一般 2-3年)实验室研究,寻找治疗特定疾病的具有潜力的新化合物。
1药物靶点的发现及确认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只有确定了靶点,后续所有的工作才有展开的依据。
2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根据靶点的空间结构,从虚拟化合物库中筛选一系列可匹配的分子结构,合成这些化合物,它们被称为先导化合物。
3活性化合物的验证与优化不是所有先导化合物都能符合要求,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体外细胞试验验证,初步筛选出活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并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这些化合物称为药物候选物。
同时也存在一个化合物对目标 A 靶点没有作用,却有可能对其他的 B 靶点、C 靶点有非常好活性的情况,暂且不表。
2.临床前实验(一般 2-4年)这一阶的段目的,一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ADME)。
二是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研究(CMC)。
第一部分的实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细胞实验的结果和活体动物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第二部分需要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完成。
1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药动学2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生殖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情况3制剂的开发总不能弄点化合物就直接往嘴里倒吧,制剂开发是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有的药口服吸收很差,就需要开发为注射剂。
有的药在胃酸里面会失去活性,就需要开发为肠溶制剂。
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这也可以通过制剂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的需要局部给药,就需要通过制剂开发成雾化剂、膏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注册分类:15 类 1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疫苗 2类:DNA疫苗 3类:已上市销售疫苗变更新的佐剂,偶合疫苗变更新的载体 4类:由非纯化或全细胞(细菌、病毒等)疫苗改为纯化或者组份疫苗
5类:采用未经国内批准的菌毒种生产的疫苗
6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疫苗 7类:采用国内已上市销售的疫苗制备的结合疫苗或者联合疫苗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辖区 内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监督管理,并通知本辖区内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研究机构和相应药品研发机构按照以上要求,严格执行GL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药品临床前试验管理规范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
也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LP是对从事实验研究的规划设计、执行实施、 管理监督和记录报告等实验室组织管理、工作方法 和有关条件所提出的法规性文件。 它主要是针对有关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 学试剂、化妆品及其他医用物品的动物试验。
药品临床前试验管理规范 ( GLP)
为毒性评价而制定的法规,目的在于严格控制药品 安全性评价的各个环节,包括严格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 果准确性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如保证实验研究人员具 备一定素质、实验设计慎密合理、各种实验条件合格、 数据完整准确以及总结资料科学真实等。
新药注册分类:15 类
1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2类:单克隆抗体 3类: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及其制品
4类:变态反应原制品
5类:由人或动物组织或体液提取、或通过发酵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组份制品 6类:由已上市销售生物制品组成新的复方制品
7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
8类:含未经批准菌种制备的微生态制品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附录3
10-20 化合物
进入临床试验的比率 1/1000-1500
Ⅰ期
临床前试验(动物) 合 成 检 验 与 筛 选
10,000 - 30,000 化合物
花费10亿元美金
新药研发特点
投资高 周期长 风险高 利润高 竞争激烈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1. 药学研究
基础药动学研究
特殊毒性研究
2. 主要药效学研究
剂型、 处方 研究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再评价
临床试验
新药研究过程
临床前研究与发展 临床研究阶段 新药的申请审查 上市后监督
药学与临床前药理
IV期临床 I 期
不良反应、
动物药效学与药动学
II 期
动物毒理
药品检验、
III 期 治疗使用
抽样检查
急毒
长毒与特殊毒理
6.5年
临床前审评
7年
新药申请提出
1.5年
新药批准
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占70%费用和1/2时间,并且只有0.2%获得上市
新药(化合物)的开发过程
新药开发正如走万里长征(耗时、耗力和耗财)
12 11 10 9 8 7 6 年 5 4 3 2 1 1 0
产品介绍 注册 1
产品监督
Ⅳ 期 Ⅲ 期
临床试验(人体) 研 究 阶 段
Ⅱ 期
2-5 5-10
新药注册分类:9 类
1类: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2类: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类: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4类: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类: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类: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类:仿制药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与评价
Preclinic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new drugs
新药(New Drugs)
指化学结构、药品组成或药理作用不同于
现有药品的药物。 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新药指未曾在
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
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或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的影响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单剂量和/或24小时内多剂量给药。给药剂量向 一定范围增加,以确定试验化合物不产生毒性的 最大剂量、发生严重毒性的剂量水平及中等毒性 剂量水平。
单次或多次给药
连续观察14天
LD50, 最大耐受量(最大给药量) 一般先于药效学试验,为药效学试验提供剂量依据
药物性耳聋:药物致耳聋者占60% 我国约100万人,每年2-4万递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药品
为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物非临床研 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 》等有关规定,并于2003年开始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进行GLP认证。 目前已有部分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机构通过GLP认证。 为进一步推进药物非临床研究实施GLP,从源头上提高药物研究水平,保证药 物研究质量,经研究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化学原料 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 有效成份、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和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中 药注射剂的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过GLP认证,符合GLP要求 的实验室进行。否则,其药品注册申请将不予受理。2007年1月以前已开展的上述药 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其药品注册申请资料可予以受理。
3.给药途径:宜与推荐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4. 病理模型:成熟、规范
反映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反映药理作用本质,尽可能用自 发性遗传性模型动物,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自发 性糖尿病大鼠(BB)和小鼠(KK),避免用尚未被公认的技 术或模型。同一指标用二种以上模型或方法验证。以整体动物 (包括正常或模型动物)实验为主,辅以体外试验。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 MTD):不引起受 试对象死亡的最高剂量。 最小致死剂量(Minimal lethal dose, MLD):引起个别受 试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
药学研究注意事项
进行下游工作以前应做到
化学结构或组份明确 制备工艺相对稳定 制剂处方固定 质控方法可行 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这样才能为药效毒理、药代、临床评价提供保证
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
■动物药理试验(有没有效?)
我是高血压老 鼠,听说吃辣 椒能降血压, 我来试试…….
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 ----新药的有效性试验
评价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和确定药物作用机理。 1. 体外细胞培养和酶系统 2. 离体动物组织试验 3. 整体动物试验(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
1. 受试药物:制备工艺稳定,同一批号,质量标准相同,标示含 量和来源明确。 动物等级:健康洁净,符合国家要求(洁净级) (医学实验动物合格证书,实验设施合格证书) 常用成年动物 2. 动物 年龄 幼年动物(发育、内分泌) 衰老动物,果蝇(抗衰老) 性别:雌雄不限,雌雄各半,单性别(热板法♀) 体重:与年龄有关,体重相近 种属:家兔和小鼠(不宜用于呼吸循环系统试验) 阿片类(猴犬兔中枢抑制;猫小鼠中枢兴奋) 品系:肿瘤试验(肝癌DBA/2;肺癌C57)
10-10、3×10-10、10-9、3×10-9、10-8、3×10-8、10-7、3×10-7、 10-6
剂量间隔:体内:一般3个剂量组,比值2.5~3.5(1/3/10) 体外: > 5个剂量
尽量反映量效和/或时效关系,大动物(猴、狗等)试
验或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剂量组。
7.对照
包括: ⑴ 正常动物空白对照组 ⑵ 模型动物对照组 ⑶ 阳性药物对照组 应选用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 根据需要设一个或多个剂量组。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目的与意义
药物剂量与毒性作用的相关性
毒性作用的性质和选择性 安全剂量范围
为预测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全身性毒性试验 局部毒性试验 药物特殊毒性试验 药物依赖性试验
一般药理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刺激试验 过敏试验 溶血试验 致畸、致癌、致突变试验 免疫毒性试验 生殖毒性试验
精神药理学试验 躯体依赖性试验 精神依赖性试验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 一般药理学研究
广义上是指主要药效学以外所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
包括: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研究
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研究。 狭义上主要是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研究 检测药物对正常清醒动物以下三个系统的影响
5.观察指标: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客观指标,记录准确,指 标特异性和灵敏性高,重现性好,尽量用定量或半定量指标。
6.剂量
剂量 范围
文献资料查询 试验摸索 按体表面积剂量呼应:成人剂量←→动物剂量 离体试验浓度 参考药动学有效浓度 由分布容积估算最大浓度 最大浓度=成人剂量/最小分布容积(15L) =动物剂量 /(体重÷4)
8类:与已上市销售疫苗保护性抗原谱不同的重组疫苗
……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附录3
药 物 研 制 过 程
活性物质 药理学研究 药物制 剂研究 临床药 理研究
人体试验 药效学 药动学 临床Ⅰ Ⅱ、 Ⅲ期试验药物 上市Biblioteka 临床应用临床Ⅳ期试验
天然化合物 合成化合物 生物产品
试验动物 毒理学 药效学 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