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答题格式
在参加考试的时候经常用到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题目,殊不知这种试题都有规律可循,其答题格式如下:
1、比喻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了……特点,表现作者……之情。
2、拟人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将……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动作,赋有,表达作者……感情。
3、人物描写表达效果的答题格式:采用了……描写方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情态,表现了人物……心理,揭示了人物……感情(或品质)。
4、词语理解型答题格式: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含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1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表达方式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完整版)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____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强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7、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引出/强调_______(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使文章有起伏。
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表达效果。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了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表达效果。
:9、对比:使对比的双方更突出。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将 ______ 与 ______ 对比,强调了______ , 突出了______ 。
一、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概况与具体结合、远近、移步换景1、从多种感官写。
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3、多角度的进行描写:上下、远近、俯仰、动静、虚实、点面4、细节描写。
八种常用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比喻: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拟人: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 之情。
夸张:
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 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 顶真 •通感 •引 用•顶真•互文等修辞手法。
常见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 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1、对比。包括烘托(红花衬绿叶,烘云托月,众星捧 月)、反衬(以反衬正,以有衬无,以动衬静,以虚 衬实。正反对比。抑扬褒贬对比)。
作用:都使文章主旨表达更加鲜明。 2、托物言志、借物喻义、象征 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中心。 3、设置悬念 作用: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强调/突出。答题格式:运用夸张的修 辞手法,夸大(夸小)地突出了….的表 达效果。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反复:
答题格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 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对偶: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 绘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 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 美。
排比:
答题格式:(兼顾描写对象的特征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
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层层深入 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 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____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3、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_______(内容),表达了____(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4、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更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了表现力.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复:强调,使感情表达更强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7、设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引出/强调_______(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使文章有起伏。
强调问题,引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表达结果。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了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表达结果。
:9、对比:使对比的单方更突出。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将______与______对比,强调了______。
突出了______。
一、景物描写的方法:消息结合、概况与详细结合、远近、移步换景1、从多种感官写。
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2、正面与侧面相结合3、多角度的进行描写:上下、远近、俯仰、动静、虚实、点面。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用于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在中文考试中,常常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来写作,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十分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18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答题格式。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像”、“如”等词语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叙述、对比、比较、交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意的修辞手法。
写比喻要注意几个要点:先列举被比喻物的特点和自己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寻找类似、相似的“代入最佳”,由此展开你的比喻句,最后看是否对意境的营造和主题的表述起到更好的补充点缀。
二、拟人拟人是把无生命或抽象事物描绘成有生命和行动能力的人,常用于写景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也可用于谈论政治、经济、文化等抽象对象。
写拟人时,要注意将描述主体清晰地呈现出来,尽可能使拟人与人类生命体有所不同,从而取得自然、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夸张是在实际出现的情况之上,无理取闹地或牵强附会地夸大或缩小某种特定特征,产生一种强烈印象的修辞方法。
写夸张需要激发想象力,强调特定事物的某种特性或表现方式,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预设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排比排比又称对仗,是在文章中使用一系列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策略性罗列,以继承先前提出的观点或想法,加强表达的呈现力和表现力。
写排比时需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和平衡,以达到音乐化的语言美感。
五、反复反复是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以表现强烈的感情、加强说服力,或是追求节奏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的使用需要注意情感表达和信息强调的尺度,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读者审美疲劳。
六、比较比较是把本来相异的两个事物在某种方面进行对比,凸显出它们的共性或差异性,用这种关系强化主题或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较时尽量选择简明易懂的示例,避免过多的原因和解释,保证文章流畅通顺。
七、反问反问是在文章中自问自答,表示强烈的反驳、否定或讽刺,以加强表现力或示范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5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6夸张: 强调/突出______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7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8对比:与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9通感:是觉。
是觉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