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5.三峡工程运营前,鄱阳湖区的泥 沙淤积和侵蚀情况是() A.侵蚀为主阳湖的水域 面积与湖底高程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大升高 B.增大下降 C.减小升高 D.减小下降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差异性

1.推测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 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B. 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 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D. 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山地降水
思考1:天山南坡林带缺失的原因?北坡出现山地针叶林带的 原因?
①天山南坡为阳坡蒸发旺盛, 水分条件差,没有森林分布。
阳坡
②天山北坡受盛行西风影响, 随地势抬升形成地形雨, 水热条件较好,形成针叶林带。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林线低
林线高
林线影响因素
(2)水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
林线
林线
高
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
低
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
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1)当热量与水分冲突时
热量因素 > 降水因素
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
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
林线
首要原因。
林线
高
低
谷地逆温
林线倒置
森林无法向低海拔延伸,其分布的下限被固定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北回 归线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温带 阔叶林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山地降水
思考1:天山南坡林带缺失的原因?北坡出现山地针叶林带的 原因?
①天山南坡为阳坡蒸发旺盛, 水分条件差,没有森林分布。
阳坡
②天山北坡受盛行西风影响, 随地势抬升形成地形雨, 水热条件较好,形成针叶林带。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 (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林线低
林线高
林线影响因素
(2)水分
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
林线
林线
高
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
低
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
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1)当热量与水分冲突时
热量因素 > 降水因素
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
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
林线
首要原因。
林线
高
低
谷地逆温
林线倒置
森林无法向低海拔延伸,其分布的下限被固定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北回 归线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温带 阔叶林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ppt 人教课标版

水 平 地 带 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成因 地 带 性 分 异 规 律 垂 直 地 域 分 异 高山地 区从山 麓到山 顶水热 状况的 垂直变 化
水 平 地 带 性
分布规律 各自然带 大致沿与 等高线平 行的方向 (水平)伸 展,沿垂 直方向更 替
分布
中、 低纬 度的 高山 地区
典例 阿尔卑 斯山、 喜马拉 雅山的 垂直自 然带分 异规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①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雪线海拔高; 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 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二者相比,降 水对雪线的影响更为突出。 温馨提示:对应演练见“随堂精题导练”第7 题。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 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等。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 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温馨提示:对应演练见“随堂精题导练” 第3题。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判读热量带。通过基带的名称确定所在热 量带,如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则珠穆朗玛峰位于亚热带。 (4)通过自然带谱的多少判读纬度的高低、山 体的海拔及相对高度。山的纬度位置越低, 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带谱的数量越多; 反之,带谱的数量则越少。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成因
分布规 律
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课件 (13)

拓展提升
请思考:东北地区沼泽地形成的自然 条件? 1.气温低,蒸发较弱;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拓展提升 下列三江平原农业生产链的叙述,正确的 是( C ) A.重沼泽-种植水稻-稻草用于培养食用菌 B.轻沼泽-建池养鱼-肥水灌稻田 C.重沼泽-建池养鱼-杂鱼做饲料,养殖紫貂 D.轻沼泽-种植水稻-提供饲料,养鱼
拓展提升
请思考: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自 然条件有哪些? 1.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2.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3.山区和西部草原地区生态较脆弱
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 (1)⑤是_____平原,与该地种植同种农 作物的美国农业地域是_____(①②③④) ④
读中国、美国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考 纲 要 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 点、问题,以及农业持续发展 的方法和途径。
主干知识整合
一、自然环境 二、农业生产条件
三、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变化
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回顾
结合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请 思考: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地形、气候、 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 劳动力等
(1)红壤分布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
(2)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材料一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而耕地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质量低、农作 物生长不良的土地,而成为农业低产区。 材料二 读“我国某农业低产区的分布地区示意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题
分值
2022年全国甲卷
12
2022年全国乙卷
2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12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0 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911
12
2020年江苏卷13-14
4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2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 6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岩浆活动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总 面积为567平方千米。2018年7月2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 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 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 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动植物种类丰 富, 有多种古老珍稀的孑遗物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珙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 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而梵净山 海拔1300-1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大片天然珙桐林。 材料三 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分析梵净山隆起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处亚热带
山 脉 地势起伏大, 隆 相对高度大
对夏季风阻挡作用增强
水热状况变化
垂直温差 明显
冰期来临 冰期结束
降水量增多
水热充 足
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气温下降,梵净山生物生长 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
气温回暖,生物生长区
植被茂 密
古老孑遗植 物和动物物 种得以延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 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气候
分值
2022年全国甲卷
12
2022年全国乙卷
2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9-11 12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0 4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 911
12
2020年江苏卷13-14
4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 22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3) 6
考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岩浆活动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综合思维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系武陵山脉主峰,总 面积为567平方千米。2018年7月2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名录。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 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 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 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动植物种类丰 富, 有多种古老珍稀的孑遗物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珙桐为落叶乔木,是1000万年前的古老物种,第 四纪冰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而梵净山 海拔1300-1400米处集中分布着大片天然珙桐林。 材料三 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分析梵净山隆起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处亚热带
山 脉 地势起伏大, 隆 相对高度大
对夏季风阻挡作用增强
水热状况变化
垂直温差 明显
冰期来临 冰期结束
降水量增多
水热充 足
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气温下降,梵净山生物生长 区逐渐向温暖的低处迁移
气温回暖,生物生长区
植被茂 密
古老孑遗植 物和动物物 种得以延续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 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气候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件

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 等。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 功能
合成
有机物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光合作用
平衡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功能 物质和能量交换 实现。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统一的,一个要素 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协调。
A .光照 B .热量 C . 水源 D .土壤
主导区位因素: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的影响 最大,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或效益很差。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水 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又对应 与之统一的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 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见下图)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材料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 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 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1、形成各种自然带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因素
主导 影响 典型地区 因素 因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 功能
合成
有机物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光合作用
平衡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功能 物质和能量交换 实现。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 统一的,一个要素 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协调。
A .光照 B .热量 C . 水源 D .土壤
主导区位因素: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该因素的影响 最大,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或效益很差。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水 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又对应 与之统一的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例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 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见下图)
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材料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 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 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1、形成各种自然带的影响因素: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因素
主导 影响 典型地区 因素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