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合集下载

肠道杆菌实验

肠道杆菌实验
培养基成分:基础培养基营养物 乳糖 伊红、美兰:抑菌;酸性条件下结合染色
菌种: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E. Coli EMB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EMB 平板
无色菌落 深紫色,带金属光泽
E. Coli SS
S.S 琼脂平板
无色菌落 红色菌落
4.肠道杆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化现象观察---双糖含铁培养基(Double Sugar Iron Agar)
上层 (固体)
观察内容
乳糖发酵 试验
H2S试验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
-
-
-
-
-
乙型副伤 寒杆菌
-
+
下层
葡萄糖发
+
+
+
+
(半固体) 酵试验
动力实验
+
-
+
+
大肠杆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乙型副伤寒杆菌
5.药敏试验(纸片法)
▪ 原理:在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中,抗生素能够抑制细 菌生长或者杀灭细菌。
▪ 方法:纸片法——定性(了解对那种抗生素敏感) 试管法——定量
▪ 培养基成分:
▪ 上层:蛋白胨、氯化钠、
乳糖、硫酸亚铁、硫代硫
酸钠、琼脂和酚红指示剂.
固体斜面培养基划线接种
▪ 下层:蛋白胨、氯化钠、 葡萄糖、琼脂和酚红指示 剂.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
接种。
观察内容: ➢ 上层颜色 ➢上下层交界颜色 ➢下层颜色 ➢下层气泡/气柱 ➢下层接种线
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测定药物的MIC MIC: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

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1.0~6.0)μm×(0.3~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 +,致病菌 -(除外变形杆菌)。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抗原构造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菌落S~R变异鞭毛H~O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6.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

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三)致病性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

肠道杆菌检验(实验)

肠道杆菌检验(实验)

肠道杆菌检验(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测食品和水中的肠道杆菌,以此评估其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肠道杆菌的常见特点和检测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技能能力。

二、实验原理肠道杆菌是一种典型的大肠杆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水质检测中。

它主要存在于动物肠道中,也能够存在于它们的排泄物中,因此如果食品和水受到动物排泄物的污染,就会存在肠道杆菌。

通过检测肠道杆菌的存在和检测数量,可以判断食品和水的卫生质量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肠道杆菌在营养富含的培养基上易于生长,并可以通过简单的染色方法进行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在培养基上培养并计数,或者利用PCR技术进行定量和鉴定。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 肠道杆菌检测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氧气酒精灯、电热板、灭菌器、微孔过滤膜、灭菌钳等。

(2) 检测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3) 检测样品:需要检测的食品或水样品。

2. 实验操作(1) 样品处理:对待检测的食品或水样品进行处理,如筛选、稀释等等,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2) 复制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培养基,用微孔过滤膜将样品过滤到培养基上,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 测量生长:在一定时间后,观察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杆菌,并计算出菌量。

(4) 进行染色:将培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以鉴定是否存在肠道杆菌。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防止污染样品。

(2) 营养琼脂培养基和脱氧胆酸琼脂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3) 实验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以免影响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检测食品和水中的肠道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可以判断食品和水是否满足卫生要求。

如果检测出的肠道杆菌数量较高,则说明食品或水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本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对卫生的认识和保健意识。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 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广布于自然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大肠杆菌属 常居菌 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科的细菌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杆菌 属、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耶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ne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免疫性
致病物质
黏附因子(定居因子)——特殊菌毛 ——强大的黏附功能
外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Vero毒素—志贺样毒素(SLT)
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尿路感染、腹膜炎、阑尾炎、 新生儿脑膜炎
肠内感染:ETEC——霍乱样腹泻 EIEC——菌痢样腹泻 EPEC——婴幼儿腹泻 EHE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AEC——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菌株 作用部位 所致疾病 致病机理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 ST、LT 婴幼儿腹泻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 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IEC 大肠 较大儿童成人 侵袭和破坏
痢疾样腹泻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EHEC 大肠 出血性结肠炎 Vero 毒素
EAEC 小肠 急慢性腹泻 不清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菌 大肠杆菌

9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9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讲义】
第9章 肠道杆菌 Enteric Bacilli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G-杆菌,属肠杆菌 科。大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少数为病原菌 (包括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
肠道杆菌革兰染色
肠杆菌科的共同特性 1. 形态与结构:均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无芽胞,大 多数有鞭毛与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2.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3. 生化反应特性: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 肠杆菌科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
2. 所致疾病 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志贺菌
引起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细菌性痢疾通常分为急性(急性 典型菌痢、急性中毒性菌痢)和慢性二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等。
三、免疫性
志贺菌感染局限于肠黏膜层,一般不进入血流。对于志贺 菌的特异性免疫是肠黏膜表面局部抗体形成,即SIgA。
在EMB和SS 培养基上大肠埃希菌的菌落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1)侵袭力:K抗原和菌毛 (2)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具有高度特异性, 包括包括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Ⅳ(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CFAⅠ, CFAⅡ, CFAⅢ和CFAⅣ);束形成 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紧密黏附素 (intimin)等。
4. 抗原结构:肠道杆菌的抗原结构包括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三种。 ➢O抗原:LPS,具有种属特异性; ➢H抗原:蛋白质,失去后不能运动; ➢表面抗原(K抗原/Vi抗原):多糖,阻止O凝集。 5.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6. 变异性:易发生变异,如S菌属

肠道杆菌PPT课件

肠道杆菌PPT课件
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 污染食品是EHEC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如牛肉 致病物质是菌毛和毒素:
菌毛介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 释放毒素VT
B亚单位与宿主细胞特异糖脂受体结合
A亚单位使核糖体灭活,终止蛋白质合成 VT:VT-I与ST基本相同,VT-Ⅱ与ST有60%同源 性 重要血清型:O157:H7
胃肠炎:粪便、呕吐物、可疑物 败血症:血液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骨髓穿刺液 胆汁肉汤基 (增菌培养)
粪便、肛拭、呕吐物 伊红美兰琼脂平板 铁质双糖琼脂
SS琼脂平板
(纯分离及
(分离培养)
初步鉴定)
血清学鉴定
系列生化反应 动力试验
KI培养基:A大肠埃希菌 B志贺菌 C阴性对照
KI培养基:A沙门菌 B变形杆菌 C阴性对照
菌经淋巴液到肠系膜淋巴结,经胸导管入血 第一次菌血症(低热、不适、全身疼痛)
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繁殖入血
第二次菌血症
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WBC 减少,胆囊中细菌随胆汁进入肠道
排出体外
超敏反应
胃肠炎(食物中毒):由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引起,发热、 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
血清学诊断(Widal试验)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 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 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凝集试验, 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正常值:伤寒O ≥ 1/80
H≥ 1/160 副伤寒H ≥ 1/80 意义:O抗体-IgM,H抗体-IgG
败血症:高热、寒战、厌食、贫血,菌 可随血流导致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 心内膜炎
无症状带菌者:1%~5%的患者症状 消失后1年仍可在粪便中检出沙门菌

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件:8.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件:8.肠道杆菌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症状
致病机制
肠产毒性大肠 小肠 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 大肠 杆菌(EIEC)
肠致病性大肠 杆菌(EPEC )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EHEC)
小肠 大肠
肠集聚性大肠 小肠 杆菌(EAggEC )
婴幼儿、旅游者轻 度或霍乱样腹泻
儿童、成人痢疾 样脓血便
婴儿非血性腹泻
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 胃肠炎。
一、生物学性状
G–、中等大小杆菌、周鞭毛、有菌毛。 乳糖发酵试验+ 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形成有色菌落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抗原结构 主要有三种
菌体抗原(O-Ag):170多种,存在于细胞壁脂 多糖层。
鞭毛抗原(H-Ag):56种以上。 荚膜抗原(K抗原):多糖性质,有100种以上。
增菌 血
肠外感染:尿路 感染每毫升细菌 数≥10万
肠内感染:肠 毒素、毒力因 子和血清型。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 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ml饮料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 SS平板:含乳糖、中性红指示剂、胆盐、煌绿、 硫代硫酸钠等。
☆ Mac平板:含乳糖、中性红指示剂、胆盐等。 ☆ EMB平板:含乳糖、伊红和美蓝指示剂。 ☆中国蓝平板:含乳糖、中国蓝和玫瑰红酸指示剂。
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的特点
均含有乳糖和酸碱指示剂: 细菌分解乳糖产酸,使培养基pH降低,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ppt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ppt
9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SS培养基:
鉴别用糖:乳糖(-/致病) 抑制剂:煌绿、胆盐等 指示剂:中性红
对大肠埃希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肠道致 病菌选择生长。
酸 中性红 碱
10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37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防治原则
接种疫苗 对饮水和食物的消毒,加热
对病人隔离治疗,补充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耐药性非常普遍,药敏试验
38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分离培养与鉴定
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
34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35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血清学鉴定
如疑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需作血清学鉴定。
,为肠道非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如还产气,可见培养
基有裂痕。
2. 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但不分解乳糖,培养基下层呈黄色,
斜面层呈红色,为肠道致病菌,如产生H2S,可见黑色沉 淀物。
酸 酚红 碱
21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生化反应——克氏(KIA)双糖铁培养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振荡混匀,置37℃温箱中18~24h,取出观察并记 录结果。
• 8)观察结果:先观察对照管,应无凝集现象。再从各排 第1~5管依次观察,以能见到明显凝集现象的血清最高 稀释度,即为该血清对某种抗原的凝集效价。“H”抗原 呈絮状凝集,“O”抗原呈颗粒状凝集(见图6-5)。分别 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大肠杆菌(EMB培养基)
肠道致病菌(SS培养基)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生化反应1——单糖发酵
• 葡萄糖及乳糖发酵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 了解糖发酵试验方法 二)实验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培养物 2、培养基:乳糖及葡萄糖发酵管 三)实验方法 1、用接种环将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分别各接种于葡 萄糖及乳糖发酵管中(方法同前)。 2、37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结果。
血清学鉴定2一试管凝集
• Widal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 1)取小试管30支,于试管架上排成5排,每排6支。 并分别标记血清稀释度及种类于试管上。
• 2)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0.5ml。 • 3)另取一支洁净中试管,先加入生理盐2.7ml,再 加入病人血清0.3ml,吸吹三次充分混匀,此时血清稀 释倍数为1:10。 • 4)吸取1:10稀释血清2.5ml分别加入各排第1管中, 每管0.5ml。 • 5)于第1排第1管内用1ml吸管吸吹三次充分混匀, 再吸出0.5ml到第2管作等倍稀释,并依次类推直至第5 管为止。再从第5管吸出0.5ml弃去(见图6-4)。后4 排稀释方法相同。每排各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20, 1:40,1:80,1:160,1:320。每排第6管不加血清,各 管0.5ml生理盐水作为抗原对照。
• 6)加入抗原 第1排各管加伤寒杆菌H抗原0.5ml;

第2排各管加伤寒杆菌O抗原0.5ml;

第3排各管加甲型伤寒杆(A)菌抗原0.5ml;

第4排各管加乙型伤寒杆菌(B)抗原0.5ml;

第5排各管加丙型伤寒杆菌(C)抗原0.5ml。
• 此时各管的病人血清稀释度又增加一倍,依次为1:40, 1:80,1:160,1:320,1:640,每管总量1.0ml。
实验四 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
• 一、肠道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 • 二、肠道杆菌的培养特性 • 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 • 四、Widal实验
肠道杆菌的形态及染色片
肠道菌的菌落形态
• EMB • 大肠杆菌:菌落呈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菌落无色半透明。 • SS • 大肠杆菌: 大而不透明的红色菌落。 •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中等大小淡黄色菌落。
动力检测
常见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鉴别表
菌名
葡萄 糖
甘 露 醇
乳 糖
靛 基 质
甲基
VP
枸椽
硫化
尿素


试验
酸盐

分解

福氏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
+

- /+
+





+
+


+

-/+
+

+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


++

+
大肠杆菌



+
+




+
产气杆菌





+
+


+
普通变形杆菌



+
+

-/+
++
+
+
铁质双糖琼脂基上各种肠道杆菌的生长情况 斜面 + - - - -
底部 + - + + +
H2S
初步鉴定

非病原菌

非病原菌
+/-
副伤寒杆菌及其他沙门氏菌
+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肠道杆菌在KI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2——Indol实验
Indol实验
血清学鉴定1一玻片凝集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二)实验材料 1、抗体1:10稀释的痢疾杆菌诊断血清。 2、抗原:待检病原菌24小时斜面培养物。 3、其它:生理盐水、载玻片、接种环等 (三)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