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类填空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动点压轴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动点压轴题1.ABC 中,90B ∠=︒,5cm AB =,6cm BC =,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终点B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终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填空:BQ =________,PB =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BQ △的面积等于24cm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ABC 中,∠C =90°,AC =16cm ,BC =8cm 动点P 从点C 出发沿着CB 方向以2cm /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另一动点Q 从点A 出发沿着AC 方向以4cm /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P 到达B 点或点Q 到达C 点即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1)当t 为多少秒时,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 相似?(2)当t 为多少秒时,△PCQ 的面积是△ACB 面积的143.如图,在ABC 中,90B ∠=︒,6cm AB =,8cm BC =点P 从A 开始沿边AB 向点B 以1cm/s 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填空:BQ =______cm ,PB =______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 为几秒时,PBQ △的面积等于25cm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23?如果存在,求出t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①,在Rt △ABC 中,90C ∠=︒,8BC cm =,6AC cm =,点P 由A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向终点C 匀速移动,同时点Q 由点C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向终点B 匀速移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移动.(1)填空:在______秒时,△PCQ 的面积为△ACB 的面积的38;(2)经过几秒,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 相似?(3)如图②,D 为AB 上一点,且AD AC =,运动时间t 为多少时,CD PQ ⊥?5.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3:3(0)4=-+>AB y x b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点、A 点,点P 从点B 开始沿BA 边向终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A开始沿AO 边向终点O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1)当5s =t 时,①P 点的坐标__________;(用b 来表示)②当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b 的值;(2)当APQ 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时,求b 与t 的数量关系.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90BCD ∠=︒,10cm AB AD ==,8cm BC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折线ABC 方向运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DC 方向向点C 运动.已知动点P 、Q 同时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P 、Q 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1)求CD 的长;(2)当四边形PBQD 为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PBQD 的周长;(3)在点P 、点Q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Q V 的面积为215cm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5AB =cm ,6AC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1cm/s .过点P 做PM BC ∥,过点B 做BM PM ⊥,垂足为M ,连接QP .设运动时间为t (s )()05t <<.解答下列问题:(1)菱形ABCD 的高为______cm ,cos ABC ∠的值为______;(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MPQB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MPQB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225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点M 在PQB ∠的角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ABC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从A ,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 ,BC 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2cm/s ,当点P 到达点B 时,P ,Q 两点都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解答下列问题:(1)求△ABC 的面积;(2)当t 为何值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3)是否存在t ,使四边形APQC 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23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4cm ,AB =8cm ,点P 以1cm/s 的速度沿DA 向终点A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线段PQ 扫过的面积2(cm )y .(1)AQ =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线段PQ 扫过的面积为矩形ABCD 面积的38时,求t 的值.10.如图,以等边△OAB 的边OB 所在直线为x 轴,点O 为坐标原点,使点A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OAB 边长为6个单位,点P 从O 点出发沿折线OAB 向B 点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点Q 从O 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沿折线OBA 向A 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单位:秒),当两点相遇时运动停止.(1)点A 坐标为;(2)当t =2时,S △OPQ =;当t =3时,S △OPQ =;(3)当t =2时,试求在y 轴上能否找一点M ,使得以M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能找到请直接写出M 点的坐标,若不能找到请简单说明理由.(4)设△OPQ 的面积为S ,直接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1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12cm ,BC =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秒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 (秒)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1)点Q 运动多少秒时,△APQ 的面积为5cm 2;(2)当t 为何值时,△QAP 与△ABC 相似?12.如图,在矩形ABCD 中,6cm AB =,12cm BC =,点P 从点A 出发沿边AB 以1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边BC 以2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当点P 运动到点B 后,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x (s ).(1)BP =______cm ,CQ =______cm (用含x 的式子表示);(2)若PQ =时,求x 的值;(3)当x 为何值时,DPQ V 将成为以DP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13.如图所示,在△ABC 中,∠C =30°,BC =20,AC =16,E 为BC 中点.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E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E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一个点停止移动时,另一个点也立即停止移动.过点P 作PD //AC ,交AB 于D ,连接DQ ,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s ).(0<t <10)(1)当t =3时,求PD 的长;(2)设△DPQ 面积为y ,求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S △DPQ :S △ABC =3:25?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10AC BC ==cm .点D 从A 出发沿AC 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同时,点F 从B 出发沿BC 以2cm/s 的速度向点C 移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 CB ∥(点E 在AB 上).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同时停止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 (s )(其中0t ≠).(1)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DEFC 的面积为182cm ?(2)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 ,使得DF BE =,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E 是否可能在以DF 为直径的圆上?若能,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AB =8cm ,CD =2cm ,AD =6cm .点P 从A 点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AB 向B 点运动(运动到B 点即停止);点Q 从C 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CD−DA向A点运动(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即停止),设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1)求梯形ABCD的高和∠A的度数;(2)当PQ将梯形ABCD分成两个直角梯形时,求t的值;(3)试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的值,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已知:如图,在Rt△ACB中,∠C=90°,AC=4cm,BC=3cm.点P由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1cm/;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xs(0<x<2),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当x为何值时,△APQ与△ACB相似;(2)如图②,连接PC,当x为何值时,PQ=PC;(3)是否存在某时刻x,使线段PQ恰好把Rt△ACB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7.如图,矩形ABCD中,AB=8cm,BC=12cm,P、Q分别是AB、BC上运动的两点.若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方向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x 秒.(1)当x 为何值时,△PBQ 的面积等于12cm 2;(2)当x 为何值时,以P ,B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DC 相似18.如图,,,,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16cm,6cm AB AD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点P 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一直到达B 点为止,点Q 以2m/s 的速度向D 点移动,当点P 到达B 点时点Q 随之停止运动,(1)AP =,BP =,CQ =,DQ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t 为多少时,四边形PBCQ 的面积为233cm ;(3)t 为多少时,点P 和点Q 的距离为10cm .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10cm ,BC =12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终点B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终点C 以4cm /s 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 ,Q 分别从点A ,B 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t >0).(1)线段BQ =cm ,PB =cm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 为何值时,PQ 的长为cm ?(3)是否存在t ,使得五边形APQCD 的面积等于99cm 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M从A点出发沿AB以1cm/s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沿BC以2cm/s的速度向C点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M、N的运动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MN29cm?(2)当t为何值时,MN的长度最短,最短长度是多少?(3)当t为何值时,△DMN为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1.(1)2t ,5t-(2)存在,当1t =时,PBQ △的面积等于24cm 2.(1)当点P 、Q 同时运动2秒或165秒后,△PCQ 与△ACB 相似;(2)当t =2s 时△PCQ 的面积为△ABC 面积的14.3.(1)2t ,()6-t ;(2)当1t =时,PBQ △的面积等于25cm ;(3)ABC 面积的23,t 的值为24.(1)3;(2)经过125秒或1811秒,以P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B 相似;(3)运动时间t 为1.2秒时,PQ ⊥CD5.(1)①(44,3)b -;②当APQ ∆为直角三角形时,b 的值为85或2516或83;(2)当APQ ∆的面积为28cm 时,b 与t 的关系式为25200t bt -+=或15310b t -=.6.(1)16CD =;(2)四边形PBQD 的周长为8+(3)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2512秒或5秒7.(1)245cm ,725(2)存在,当12532t =时,四边形MPQB 为平行四边形,理由见详解;(3)存在,当12536t -=时,四边形MPQB 的面积是菱形ABCD 面积的225,理由见详解;(4)不存在,理由见详解8.(1)2(2)1t =或2t =(3)不存在9.(1)82t-(2)28y t t =-(3)2t =10.(1)(3,2(3)点M的坐标为(0,)或(0,19)或(00,0,﹣(4)S()()2202231835ttt⎧≤≤⎪⎪⎪⎪=+≤⎨⎪⎪⎫+≤⎪⎪⎭⎪⎩<<11.(1)1或5秒(2)3或1.212.(1)(6)x-,(122)x-(2)10.4x=或22x=(3)当x为1.5或6时,DPQV是以DP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13.(1)125(2)()2240105y t t t=-+<<(3)4t=或6t=14.(1)4t=(2)不存在(3)能,103t=15.(1)梯形ABCD的高为,∠A=60°(2)53t=(3)存在t为92s时,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16.(1)当x=107或2513秒时,△APQ与△ACB相似;(2)109x=;(3)存在x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17.(1)2或6;(2)247或218.(1)AP=3t,BP=16-3t,CQ=2t,DQ=16-2t;(2)5;(3)85s或4.8s.19.(1)(10−2t);4t;(2)t=1秒(3)t=32秒或t=72秒20.(1)t=1s或75s;(2)t=65s;(3)t=(8-)s或t=(18)s。
中考数学填空题压轴题(含答案)

根据考试大纲,填空压轴题仍将以探究规律类型题为主要考察方向。
题型一:数字规律【例1】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式子:-,,-,,…,(0a ≠),则第n 个式子是 (n为正整数).【答案】【例2】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916,79,54,31 ……,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5个数是 ,第n 个数是 .【答案】1125,122+n n【例3】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整数5,7,11,19,…,第6个整数为____ _,根据上述规律,第n 个整数为____ (n 为正整数).【答案】67;32+n (n 为正整数)【例4】将除去零以外的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根据第一列的奇数行的数的规律,写出第一列第9行的数为 ,再结合第一行的偶数列的数的规律,判断2011所在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答案】81;第45行第15列2a 52a 83a 114a 31(1)n na n --例题精讲填空题压轴题【例5】某些植物发芽有这样一种规律:当年所发新芽第二年不发芽,老芽在以后每年都发芽.发芽规律见下表(设第一年前的新芽数为a )第n 年 1 2 3 4 5 … 老芽率 a a 2a 3a 5a … 新芽率 0 a a 2a 3a … 总芽率a2 a3a5a8a…照这样下去,第8年老芽数与总芽数的比值为 .【解析】由规律可以看出,从第3年开始,老芽率、新芽率,总芽率都分别是前两年之和,因此,第8年的老芽为21,总芽为34,因此答案为2134. 【解析】2134题型二:多边形上存在的点数【例6】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解析】此类型题首先要找到边数的特点,然后找每条边上点的数目,第n 个图形是2n +边形,而且每个边上有n 个点。
【答案】(2)n n +或22n n +或2(1)1n +-【例7】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下去,则摆第n 个“口”字需用棋子___________【答案】4n【例8】用“O”摆出如图所示的图案,若按照同样的方式构造图案,则第10个图案需要 个“O”.① ② ③ ④ 【答案】181第2个“口”第1个“口” 第3个“口”第n 个“口”………………第1个图形第2个图形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题型三:藏头露尾型【例9】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 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 (n 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由 个基础图形组成.【解析】此类问题重点要找到“头是谁”“尾是谁”,①13+;②132+⨯;③133+⨯,……第n 个31n + 【答案】31n +【例10】搭建如图①的单顶帐篷需要17根钢管,这样的帐篷按图②,图③的方式串起来搭建,则串7顶这样的帐篷需要 根钢管.图1 图2 图3【答案】83.题型四:成倍数变化型【例11】如图,ABC ∆中,90ACB ∠=︒,1AC BC ==,取斜边的中点,向斜边做垂线,画出一个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所画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ABC ∆的BC 边重叠为止,此时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解析】注意每一次变化所变化的倍数 【答案】81;11(2)2n n - 【例12】如图,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再以所得四边形四边中点为顶点作四边形,......依次作下去,图中所作的第三个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 所作的第n 个四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2,24()2n【例13】如图,在ABC ∆中,A α∠=,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则1______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得2A ∠,……,2009A BC ∠的平分线与2009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010A ,得2010A ∠,则2010A ∠= .【答案】2α,20102α(1)(2)(3)……A 2A 1DC A【例14】如图,小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把它的各边延长一倍得到新正方形1111A B C D ,正方形1111A B C D 的面积为 ; 再把正方形1111A B C D 的各边延长一倍得到正方形2222A B C D , 如此进行下去,正方形n n n n D C B A 的面积为 . (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n 为正整数)【答案】5,n5【例15】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第一次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三个小正三角形再重复以上做法……一直到第n 次挖去后剩下的三角形有 个.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答案】3n题型五:相似与探究规律【例16】已知ABC AB AC m ∆==中,,72ABC ∠=︒,1BB 平分ABC ∠交AC 于1B ,过1B 作12B B //BC交AB 于2B ,作23B B 平分21AB B ∠,交AC 于3B ,过3B 作34//B B BC ,交AB 于4B ……依次进行下去,则910B B 线段的长度用含有m 的代数式可以表示为 .【答案】m 6215⎪⎪⎭⎫⎝⎛-【例17】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6,10AB BC ==.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1O ;设1O D 的中点为1D ,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 点B 与点1D 重合,折痕与BD 交于点2O ;设21O D 的中点 为2D ,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 与点2D 重合,折痕与BD 交于点3O ,… .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 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 交于点n O ,则1BO = ,n BO = .第一次折叠 第二次折叠 第三次折叠【答案】2;12332n n -- B AD C 1O 1O 2O 1D 1D 2D 1O 2O 3O B AD C B ADCBA DC【例18】如图,直线x y 33=,点1A 坐标为(1,0),过点1A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1B ,以原点O 为圆心,1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点2A ;再过点2A 作x 轴的垂线 交直线于点2B ,以原点O 为圆心,2O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于 点3A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4A 的坐标为( , ); 点n A ( , ).【答案】(938,0)(1)332(-n ,0) 【例19】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ABA ,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1ABA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1A BB ,……,如此作下去,若1OA OB ==,则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n S = ________(n 为正整数).【解析】由题干可知:123124 (222)S S S ===,,可知22n n S -=【答案】22n -【例20】如图,n +1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设211B D C ∆的面积为1S ,322B D C ∆的面积为2S ,…,1n n n B D C +∆的面积为n S ,则2S = ;n S =____ (用含n 的式子表示).【答案】233,31nn + 【例21】如图,P 为ABC ∆的边BC 上的任意一点,设BC a =,当1B 、1C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时,1112B C a =,当2B 、2C 分别为1BB 、1CC 的中点时,2234B C a =,当3B 、3C 分别为2BB 、2CC 的中点时,3378B C a =,当4B 、4C 分别为3BB 、3CC 的中点时,441516B C a =当5B 、5C 分别为4BB 、4CC 的中点时,55_____B C =当n B 、n C 分别为1n BB -、1n CC -的中点时,则n n B C = ;设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h ,则n n PB C ∆的面积为______(用含a 、h 的式子表示).【答案】a 3231,a n n 212-, ah n n 12212+-D 4D 3D 2D 1C 5C 4C 3C 2C 1B 5B 4B 3B 2B 1A……B 2B 1A 1BOAC 3B 3B 2C 2C 1B 1CBA【例2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a =,CD b =,E 为边AD 上的任意一点,EF AB ∥,且EF 交BC 于点F .若E 为边AD 上的中点,则______EF =(用含有a ,b 的式子表示);若E 为边AD 上距点A 最近的n 等分点(2n ≥,且n 为整数),则______EF =(用含有n ,a ,b 的式子表示).【答案】2a b +;(1)b n an+-【例23】已知在ABC ∆中,BC a =.如图1,点1B 、1C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11B C 的长是_______; 如图2,点1B 、2B ,1C 、2C 分别是AB 、A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1122B C B C +的值是__________;如图3, 点12......、、、n B B B ,12......、、、n C C C 分别是AB 、AC 的(1)n +等分点,则线段1122n n B C B C B C ++⋅⋅⋅+的值是 ______.【答案】1,2a a ,12na 【例24】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点1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点1D 作11D E AC ⊥于点1E ,连接1BE 交1CD 于点2D ;过点2D 作22D E AC ⊥于点2E ,连接2BE ,交1CD 于点3D ;过点3D 作33D E AC ⊥于点3E ,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4D 、5D 、…n D , 分别记11BD E ∆、22BD E ∆、33BD E ∆、…n n BD E ∆的面积 为1S 、2S 、3S …n S .设ABC ∆的面积是1,则1______S =, ______n 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4,21(1)n +题型六:折叠与探究规律【例25】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设2AB =,当12CE CD =时,则________AMBN=. 若1CE CD n =(n 为整数),则_______AM BN=.(用含n 的式子表示) 【答案】15;1)1(22+-n n【例26】如图,正方形ABCD ,E 为AB 上的动点,(E 不与A 、B 重合)连接DE ,作DE 的中垂线,交图3图2图12n-1B 2C 2A BCB 1C 1C 1B 1CBA FE D CBANMFEDCBAB321AD 于点F .⑴若E 为AB 中点,则______DFAE= ⑵若E 为AB 的n 等分点(靠近点A ),则________DFAE= 【答案】251,42n n+题型七:其他类型【例27】图1是一个八角星形纸板,图中有八个直角,八个相等的钝角,每条边都相等.如图2将纸板沿虚线进行切割,无缝隙无重叠的拼成图3所示的大正方形,其面积为8+3中线段AB 的长为 .图1 图2 图31+【例28】如图,1P 是一块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板,在1P 的左下端剪去一个半径为12的半圆后得到图形2P ,然后依次剪去一个更小的半圆(其直径为前一个被剪掉半圆的半径)得图形34,,,,n P P P ,记纸板n P 的面积为n S ,试计算求出=-23S S ;并猜想得到1n n S S --=()2n ≥【答案】1)41(2,32---n ππ【例29】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1P 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12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21)后,得图③,④,…,记第)3(≥n n 块纸板的周长为n P ,则=-34P P ;1--n n P P = .P 3P 2P 1【答案】81,121-⎪⎭⎫⎝⎛n【例30】已知一个面积为S 的等边三角形,现将其各边n (n 为大于2的整数)等分,并以相邻等分点为顶点向外作小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当8n =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当n k =时,共向外作出了 个小等边三角形,这些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和是 (用含k 的式子表示).【答案】18; 【例3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 轴于点1A ,作正方形111A B C C ;延长11C B 交x 轴于点2A ,作正方形2221A B C C …按这样 的规律进行下去,第3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4235)(,22235-⎪⎭⎫ ⎝⎛n【例32】如图所示,111()P x y ,、222()P x y ,,……()n n n P x y ,在函数4y x=(0x >)的图象上,11OP A ∆,212P A A ∆,323P A A ∆…1n n n P A A -∆都是等腰三角形,斜边1OA 、12A A …1n n A A -,都在x 轴上, 则1_____y =,12______n y y y ++⋅⋅⋅+=【答案】2 , 2n【例33】如图所示,直线1+=x y 与y 轴交于点1A ,以1OA 为边作正方形111OA B C ,然后延长11C B 与直线1+=x y 交于点2A ,得到第一个梯形112AOC A ;再以12C A 为边作正方形1222C A B C ,同样延长22C B 与直线1+=x y 交于点3A 得到第二个梯形2123A C C A ;,再以23C A 为边作正方形2333C A B C ,延长33C B ,得到第三个梯形;……则第2个梯形2123A C C A 的面积是 ;第n (n 是正整数)个梯形的面积是 (用含n 的式子表示).3(-2)k 23(2)k s k-n =3n =5……n =4① ② ③ ④C 2B 2A 2C 1B 1A 1DC B AO yx【答案】6;2n 2223-⨯或1n 423-⨯【例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边长为1且顶点的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正方形为单位格点 正方形,如图,菱形ABCD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是(80)-,,(04),,(80),,(04)-,,则菱形ABCD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若菱形n n n n A B C D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20)-,n , (0),n ,(20),n ,(0)-,n (n 为正整数), 则菱形n n n n A B C D 能覆盖的单位格点正方形的 个数为_________(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答案】单位格点个数为48,单位格点个数为n n 442-【例3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请你观察图中正方形1111A B C D 、2222A B C D 、3333A B C D 每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按此规律推算出正方形10101010A B C D 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 个.【答案】80【例36】对于每个正整数n ,抛物线2211(1)(1)n n n n n y x x +++=-+与x 轴交于n A ,n B 两点,若n n A B 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n n A B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112220112011A B A B A B +++的值为 .【答案】()20122011,11+n nyxOD 1D 2D 3C 1C 2C 3B 1B 2B 3A 3A 2A 1123-1-2-3-3-2-1321-8-448ODC BAyx。
中考数学填空题压轴精选(答案详细)1

中考数学填空题压轴精选(答案详细)19.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4,BC =7,CD =2,AD =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正数a 、b 、c 满足a2+c2=16,b2+c2=25,则k =a2+b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11.如图,在△ABC 中,AB =AC ,D 在AB 上,BD =A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12.函数y =2x2+4|x |-1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13.已知抛物线y =ax2+2ax +4(0<a<3),A (x 1,y 1),B (x 2,y 2)是抛物线上两点,若x 1<x 2,且x 1+x 2=1-a ,则y 1 __________ y 2(填“>”、“<”或“=”)14.如图,△ABC 中,∠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若AB =6,AC =4,∠A =60°,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A xD B C74215.如图,Rt △ABC =6,BC =8,点D 在交AC 于E ,DF ⊥AD =x ,四边形CEDF 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两个反比例函数y =x k 和y =x 1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P 在y =xk 的图象上,PC ⊥x 轴于点C ,交y=x 1的图象于点A ,PD ⊥y 轴于点D ,交y =x 1的图象于点B ,当点P 在y =x k 的图象上运动时,以下结论:①△ODB 与△OCA 的面积相等;②四边形PAOB 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③PA 与PB 始终相等;④当点A 是PC 的中点时,点B 一定是PD 的中点.其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E都填上,少填或错填不给分).17.如图,△ABC 中,BC =8,高AD =6,矩形EFGH 的一边EF 在边BC 上,其余两个顶点G 、H 分别在边AC 、AB 上,则矩形EFGH 的面积最大值为___________.18.已知二次函数y =a (a +1)x2-(2a +1)x +1,当a 依次取1,2,…,2010时,函数的图像在x 轴上所截得的线段A 1B 1,A 2B 2,…,A 2010B 2010的长度之和为_____________.19.如图是一个矩形桌子,一小球从P 撞击到Q ,反射到R ,又从R 反射到S ,从S 反射回原处P ,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例如∠PQA =∠RQB 等),已知AB =8,BC =15,DP =3.则小球所走的路径的长为_____________.2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且AE =31AB ,AF =41AD,连结EF 交对角线AC 于G ,则ACAG =_____________. D B CE F A BCGD E F21.已知m ,n 是关于x 的方程x2-2ax +a +6=0的两实根,则(m -1)2+(n -1)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22.如图,四边形ABCD 和BEFG 均为正方形,则AG :DF :CE =_____________.23.如图,在△ABC 中,∠ABC =60°,点P是△ABC 内的一点,且∠APB =∠BPC =∠CPA ,且PA =8,PC =6,则PB =________.24.如图,AB 、CD 是⊙O 的两条弦,∠AOB 与∠C 互补,∠COD 与∠A 相等,则∠AOB 的度数是________.25.如图,一个半径为2的圆经过一个半径为2的圆的圆心,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EAP BOC DAB26.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AC=2.作△ABC的高CD,作△CDB的高DC1,作△DC1B的高C1D1,……,如此下去,则得到的所有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27.已知抛物线y=x2-(2m+4)x+m2-10与x轴交于A、B两点,C是抛物线顶点,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m=__________.28.已知抛物线y=x2-(2m+4)x+m2-10与x轴交于A、B两点,C是抛物线顶点,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已知抛物线y=ax2+(4+3a)x+4与x轴交于A、B3两点,与y轴交于点C.若△ABC为直角三角形,则a =__________.30.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90°,点D在斜边BC 上,点E 、F 分别在直角边AB 、AC 上,且BD =5,CD =9,四边形AEDF 是正方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31.小颖同学想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 =ax2+bx +c (a ≠0)的图象,取自变量x 的5个值,分别计算出对应的y 值,如下表:由于粗心,小颖算错了其中的一个y 值,请你指出这个算错的y 值所对应的x =__________.32.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6,将其放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BC 边在x 轴上,BC 边上的高OA 在y 轴上。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 填空题压轴题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填空题压轴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0)y kx k =≠经过点(,3)a a (0)a >,线段BC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x 轴与直线y kx =上(点B 、C 均与原点O 不重合)滑动,且BC =2,分别作BP x ⊥轴,CP ⊥直线y kx =,交点为P .经探究,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 、O 两点间的距离为定值 .2.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 对角线的交点M ,分别与AB 、BC 相交于点D 、E ,假设四边形ODBE 的面积为12,那么k 的值为 .3.如图,一段抛物线y=﹣x 〔x ﹣3〕〔0≤x≤3〕,记为C 1,它与x 轴交于点O ,A 1;将C 1绕点A 1旋转180°得C 2,交x 轴于点A 2;将C 2绕点A 2旋转180°得C 3,交x 轴于点A 3;…如此进行下去,得到一条“波浪线〞.假设点P 〔37,m 〕在此“波浪线〞上,那么m 的值为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 〔k≠0〕经过点〔a , a 〕〔a >0〕,线段BC 的两个端点分别在x 轴与直线y=kx 上〔点B 、C 均与原点O 不重合〕滑动,且BC=2,分别作BP ⊥x 轴,CP ⊥直线y=kx ,交点为P .经探究,在整个滑动过程中,P 、O 两点间的距离为定值______.5.如图,矩形ABO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B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A 在反比例函数ky x=(k 为常数,0,0k x >>)的图像上,将矩形ABO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矩形'''AB OC ,假设点O 的对应点'O 恰好落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OBOC的值是 .6.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1111A B C D 是以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满足11=OA A A ,E F ,,1E ,1F 分别是AD BC ,,11A D ,11B C 的中点,那么11=E F EF.F EA 1A DB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2,)A m -绕坐标原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恰好落在右图中阴影区域〔包括边界〕内,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9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QR 是△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 与点P ,点B 与点Q ,点C 与点R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变换下,如果△ABC 中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x ,y ),那么它的对应点N 的坐标是________.9.如图10所示,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10a ,AD>CD)沿过A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 点落在AD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如图10b 〕;再沿过D 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 点落在DA 边上的点N 处,E 点落在AE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为DG(如图10c).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 点正好在∠NDG 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 长与宽的比值为________.1O yx10.如图为一个半径为4m的圆形广场,其中放有六个宽为1m的矩形临时摊位,这些摊位均有两个顶点在广场边上,另两个顶点紧靠相邻摊位的顶点,那么每个矩形摊位的长为m.11.如图,把等边△A BC沿着D E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P处,且DP⊥BC,假设BP=4cm,那么EC= cm.12.如图,在△ABC中,∠A=45°,∠B=60°,AB=4,P是BC边上的动点〔不与B,C重合〕,点P关于直线AB,AC的对称点分别为M,N,那么线段MN长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C 是⊙O 上一动点且∠ACB =45°,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直线EF 与⊙O 交于点G 、H .假设⊙O 的半径为2,那么GE +FH 的最大值为 .14.如图,在矩形ABCD 中,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点P 、Q 在DC 边上,且PQ =14DC .假设AB =16,BC =20,那么图中阴影局部的面积是 .O CBFEGA。
02(填空题)-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湖南长沙卷)(解析版)

2021年中考数学冲刺挑战压轴题专题汇编(湖南长沙卷)02挑战压轴题(填空题)1.(2020年长沙)如图,点P在以MN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点P不与M、N重合),PQ⊥MN,NE平分∠MNP,交PM于点E,交PQ于点F。
(1)=+PMPEPQPF(2)若MNPMPN•=2,则=NQMQ【答案】(1)1 (2)21-5【解析】90901===∴∴=∴∠=∠=∠∴︒=∠+∠︒=∠+∠∠=∠∴∠=∴⊥PFEGMEPFGFEGPEPEGFPFPEEFPQFNPEFMNEQFNPNEPENMNEPNEMNPNEEPEGPFEGGFMNEG为菱形四边形,∵,平分∵,∥。
,连接)如图:作((2)由射影定理:MN QN PN •=2 ∵MN PM PN •=2∴QN=PM 设QN=PM=m MQ=x 则MN MQ PM •=2 215(2)51(2)15()(2-==∴---=∴+=∴a x QN MQ a a x a x x m 舍去)或2.(2019年长沙)如图,函数k y x=(k 为常数,k >0)的图象与过原点的O 的直线相交于A ,B 两点,点M 是第一象限内双曲线上的动点(点M 在点A 的左侧),直线AM 分别交x 轴,y 轴于C ,D 两点,连接BM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E ,F .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ODM 与△OCA 的面积相等;②若BM ⊥AM 于点M ,则∠MBA =30°;③若M 点的横坐标为1,△OAM为等边三角形,则2k =25MF MB =,则MD=2MA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答案】①③④【解析】①设点A(m,km),M(n,kn),构建一次函数求出C,D坐标,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判断.②△OMA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故结论不一定成立.③设M(1,k),由△OAM为等边三角形,推出OA=OM=AM,可得1+k2=m2+2km,推出m=k,根据OM=AM,构建方程求出k即可判断.④如图,作MK∥OD交OA于K.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即可.解:①设点A(m,km),M(n,kn),则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mnx+kn+km,∴C(m+n,0),D(0,()m n kmn+),∴1()()1(),()2222 ODM OCAm n k m n k k m n kS n S m nmn m m m∆∆+++ =⨯⨯==⨯+⨯=,∴△ODM与△OCA的面积相等,故①正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于原点对称,∴O是AB的中点,∵BM⊥AM,∴OM=OA,∴k=mn,∴A(m,n),M(n,m),∴),AM n m OM=-=∴AM不一定等于OM,∴∠BAM不一定是60°,∴∠MBA不一定是30°.故②错误,∵M点的横坐标为1,∴可以假设M(1,k),∵△OAM为等边三角形,∴OA=OM=AM,1+k2=m2+2km,∵m>0,k>0,∴m=k,∵OM=AM,∴(1-m)2+(k−km)2=1+k2,∴k2-4k+1=0,∴k m>1,∴k如图,作MK∥OD交OA于K.∵OF∥MK,∴25FM OKBM KB==,∴23OKOB=,∵OA =OB ,∴23OK OA =,∴21OK KA =, ∵KM ∥OD ,∴2DM OK AM AK ==,∴DM =2AM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3.(2018年长沙)如图,点A ,B ,D 在⊙O 上,∠A =20°,BC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OD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C ,则∠OCB = 度.【答案】50°【解析】由圆周角定理易求∠BOC 的度数,再根据切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BC =90°,进而可求出求出∠OCB 的度数。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A.1个B.2个C.3个D.4个2.(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Rt△ABC中,BC=,∠ACB=90°,∠A=30°,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结BE1交CD1于D2;过D2作D2E2⊥AC于E2,连结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E4、E5、…、E2013,分别记△BCE1、△BCE2、△BCE3、…、△BCE2013的面积为S1、S2、S3、…、S2013.则S2013的大小为()A.B.C.D.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45°,AE⊥BC于点E,BF⊥AC于点F,交AE于点G,AD=BE,连接DG、CG.以下结论:①△BEG≌△AEC;②∠GAC=∠GCA;③DG=DC;④G为AE中点时,△AGC的面积有最大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DHGE;④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2008•荆州)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CF=3,则DM:MC的值为()A.5:3B.3:5C.4:3D.3:46.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BD于点0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BC2009O2009的面积为()A.B.C.D.7.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A.B.6C.D.38.(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 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9.(2012•黑河)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BE+CF)=BC;②S△AEF≤S△ABC;③S四边形AEDF=AD•EF;④AD≥EF;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0.(2012•无锡一模)如图,在正方形纸片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 落在BD上,点A恰好与BD上的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于点E、G,连接GF.下列结论①∠ADG=22.5°;②tan∠AED=2;③S△AGD=S△OGD;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⑤BE=2OG.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①④⑤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④11.如图,正方形ABCD中,O为BD中点,以BC为边向正方形内作等边△BCE,连接并延长AE交CD于F,连接BD分别交CE、AF于G、H,下列结论:①∠CEH=45°;②GF∥DE;③2OH+DH=BD;④BG=DG;⑤.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④⑤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4,E为CD上一动点,AE交BD于F,过F作FH⊥AE于H,过H作GH⊥BD 于G,下列有四个结论:①AF=FH,②∠HAE=45°,③BD=2FG,④△CEH的周长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2013•钦州模拟)正方形ABCD、正方形BEFG和正方形RKPF的位置如图所示,点G在线段DK上,正方形BEFG的边长为4,则△DEK的面积为()A.10B.12C.14D.16二.填空题(共16小题)1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A⊥AD,M是AE上一点,F、G分别是AB、CM的中点,且∠BAE=∠MCE,∠MBE=45°,则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AB=CM;②A E⊥BC;③∠BMC=90°;④EF=EG;⑤△B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 .15.(2012•门头沟区一模)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记其面积为S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A2,B2,C2,使得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B5C5,则其面积为S5= _________ .第n 次操作得到△A n B n C n,则△A n B n C n的面积S n= _________ .(2009•黑河)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度.连接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C1D1,16.使∠D1AC=60°;连接AC1,再以AC1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C1C2D2,使∠D2AC1=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个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 .17.(2012•通州区二模)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1BC与∠A201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12,得∠A2012,则∠A2012= _________ .18.(2009•湖州)如图,已知Rt△ABC,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接BE1交CD1于D2;过D2作D2E2⊥AC于E2,连接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D4,D5,…,D n,分别记△BD1E1,△BD2E2,△BD3E3,…,△BD n E n的面积为S1,S2,S3,…S n.则S n= _________ S△AB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9.(2011•丰台区二模)已知:如图,在Rt△ABC中,点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点D1作D1E1⊥AC于点E1,连接BE1交CD1于点D2;过点D2作D2E2⊥AC于点E2,连接BE2交CD1于点D3;过点D3作D3E3⊥AC于点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D4、D5、…、D n,分别记△BD1E1、△BD2E2、△BD3E3、…、△BD n E n的面积为S1、S2、S3、…S n.设△ABC的面积是1,则S1= _________ ,S n= _________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0.(2013•路北区三模)在△ABC中,AB=6,AC=8,BC=10,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于F,M为EF中点,则AM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21.如图,已知Rt△ABC中,AC=3,BC=4,过直角顶点C作CA1⊥AB,垂足为A1,再过A1作A1C1⊥BC,垂足为C1,过C1作C1A2⊥AB,垂足为A2,再过A2作A2C2⊥BC,垂足为C2,…,这样一直做下去,得到了一组线段CA1,A1C1,C1A2,…,则CA1= _________ ,= _________ .22.(2013•沐川县二模)如图,点A1,A2,A3,A4,…,A n在射线OA上,点B1,B2,B3,…,B n﹣1在射线OB上,且A1B1∥A2B2∥A3B3∥…∥A n﹣1B n﹣1,A2B1∥A3B2∥A4B3∥…∥A n B n﹣1,△A1A2B1,△A2A3B2,…,△A n﹣1A n B n﹣1为阴影三角形,若△A2B1B2,△A3B2B3的面积分别为1、4,则△A1A2B1的面积为_________ ;面积小于2011的阴影三角形共有_________ 个.23.(2010•鲤城区质检)如图,已知点A1(a,1)在直线l:上,以点A1为圆心,以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点B1、B2,过点B2作A1B1的平行线交直线l于点A2,在x轴上取一点B3,使得A2B3=A2B2,再过点B3作A2B2的平行线交直线l于点A3,在x轴上取一点B4,使得A3B4=A3B3,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则①a=_________ ;②△A4B4B5的面积是_________ .24.(2013•松北区二模)如图,以Rt△ABC的斜边BC为一边在△ABC的同侧作正方形BCEF,设正方形的中心为O,连接AO,如果AB=4,AO=6,那么AC的长等于_________ .25.(2007•淄川区二模)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既无缝隙又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3,EF=4,那么线段AD与AB的比等于_________ .26.(2009•泰兴市模拟)梯形ABCD中AB∥CD,∠ADC+∠BCD=90°,以AD、AB、BC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且S1+S3=4S2,则CD= _________ AB.27.如图,观察图中菱形的个数:图1中有1个菱形,图2中有5个菱形,图3中有14个菱形,图4中有30个菱形…,则第6个图中菱形的个数是_________ 个.28.(2012•贵港一模)如图,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CD上的点,AF与DE相交于点P,BF与CE相交于点Q,若S△APD=15cm2,S△BQC=25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cm2.29.(2012•天津)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以顶点A、B为圆心,1为半径的两弧交于点E,以顶点C、D为圆心,1为半径的两弧交于点F,则EF的长为_________ .30.如图,ABCD是凸四边形,AB=2,BC=4,CD=7,求线段AD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作EJ⊥BD于J,连接EF①∵BE平分∠DBC∴EC=EJ,∴△DJE≌△ECF∴DE=FE∴∠HEF=45°+22.5°=67.5°∴∠HFE==22。
初三数学总复习:填空题精选150题(附参考答案)

初三数学总复习:填空题精选150题(附参考答案) 一、概念理解应用类1.-8的绝对值是________.2.若∠α=35°,则∠α的补角为 度. 3.若分式53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 4.若分式1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5.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是 .6.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7.在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8.函数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9.函数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1.函数y =1-x x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29x y -+与3x y --互为相反数,则x +y 的值为_________.13.已知点P (﹣2,1),则点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14.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大约384000k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距离为 km . 15.长城是我国第一批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迹之一,它的总长经过“四舍五入”精确到十万位的近似数约为6700000米,将6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6.目前,世界上能制造出的最小晶体管的长度只有0.00000004m ,将0.0000000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7. 在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直径约为7.7×10-4 cm ,7.7×10-4用小数表示为 18.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6,母线长为4,则它的侧面积等于 . 19.一个多边形每个外角都是36︒,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20.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2cm ,3cm ,则它的面积是 2cm . 21.若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四象限内的一点,且满足24x y -=,x y 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2.下列四个命题中:①对顶角相等;②同位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④菱形的对角线相等.其中,真命题的有 (填序号).23.如果5x +3与﹣2x +9是互为相反数,则x ﹣2的值是 . 24.若a m =2,a n =3,则a m ﹣n 的值为 . 25.若a ,b 都是实数,b =+﹣2,则a b 的值为 .26.用半径为30的一个扇形纸片围成一个底面半径为10的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2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 . 28.如果点(m ,﹣2m )在双曲线上,那么双曲线在 象限.29.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30.命题“同旁内角互补”是一个 命题(填“真”或“假”) 31.用半径为8的半圆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等于 . 3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 . 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m ,1﹣m )在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34.已知x m =6,x n =3,则x m ﹣n 的值为 . 35.9的平方根是 .36.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37.若∠α=35°,则∠α的补角为 度.38.如果圆锥的母线长为5cm ,底面半径为2cm ,那么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 cm². 二、计算、化简、因式分解类、 39.计算:23()a =________. 40.计算:182⨯=________. 41.分解因式:4m 2﹣16n 2= . 42.化简﹣(﹣)的结果是 . 43.因式分解2a 3b -8ab 3= . 44.因式分解:a 3﹣ab 2= .45.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3x y y -=_________. 46.计算:|﹣3|﹣1= . 47.化简:= .48.分解因式:3x 2﹣6x+3= . 49.化简:22(5)x x +-= . 50.已知a <0,那么|﹣2a |可化简为 .51.分解因式:x 3y ﹣2x 2y +xy = .52.分解因式:a 3﹣4ab 2= . 53.因式分解2a 3b -8ab 3= .5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2232x -= . 55.化简:239m m --= .56.当﹣1<a <0时,则= .三、方程、不等式类57.不等式组()112333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5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P (m ﹣3,1﹣2m )在第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9.若m 、n 是一元二次方程x 2–5x –2=0的两个实数根,则m +n –mn =_________. 60.设0a <,0b >,且a b >,用“<”号把a ,a -,b ,b -连接起来为__________. 6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是 . 62.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3x ﹣m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值为 . 6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64.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mx +(m ﹣1)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65.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 +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b 的值为 .66.甲、乙两人在直线道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步1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30秒后,乙才出发,在跑步的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 (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乙到终点时,甲距终点的距离是 米.67.已知x =-m 和x =m -4时,多项式ax 2+bx +4a +1的值都相等,且m ≠2.若当-1<x<2时,存在x 的值,使多项式ax 2+bx +4a +1的值为3,则a 的取值范围是 .四、函数类68.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经过点A(-2,4),则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69.已知二次函数y=24x x k-+的图像的顶点在x轴下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70.如图,点A(1,n)和点B都在反比例函数xky=(x>0)的图像上,若∠OAB=90°,23OAAB=,则k的值是.71.下列关于变量x和y的关系式:①y=x,②2x2-y=0,③y2=x,④2x-y2=0,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72.如图,抛物线1C:223y x x=+-的顶点为P,将该抛物线绕点(0)A a,(0)a>旋转180︒后得到抛物线2C,抛物线2C的顶点为Q,与x轴的交点为B,C,点B在点C的右侧.若90PQB∠=︒,则a=.73.已知A(m,3)、B(﹣2,n)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74.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xyBOA75.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的对角线AC的中点M,分别与AB,BC交于点D、E,若BD=3,OA=4,则k的值为.7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3,0),点C在第一象限,∠ABC=90°,AC=2,直线l的关系式为:y=﹣x﹣3.将△ABC沿x轴向左平移,当点C落在直线l 上时,线段AC扫过的面积为平方单位.77.已知:M,N两点关于y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a,b),且点M在双曲线y=上,点N在直线y=x+3上,则抛物线y=﹣abx2+(a+b)x的顶点坐标是.7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4x+c(a≠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点B,且B 点的横坐标为3,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0,6),A是抛物线y=ax2﹣4x+c的顶点,P 点是x轴上一动点,当PA+PB最小时,P点的坐标为.79.如图,点A(1,n)和点B都在反比例函数xky=(x>0)的图像上,若∠OAB=90°,23OAAB=,则k的值是.80.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点C 为y轴上的一点,连接AC,BC,若△ABC的面积为4,则k的值是.五、几何计算、证明类81.如图,在▱ABCD中,∠A=70°,DC=DB,则∠CDB= .82.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BAC=60°,的长是,则⊙O的半径是.83.如图,在△ABC纸板中,AC=4,BC=2,AB=5,P是AC上一点,过点P沿直线剪下一个与△ABC相似的小三角形纸板,如果有4种不同的剪法,那么AP长的取值范围是.xyBOA84.如图,在Rt △ABC 中,90C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且5CD =,则△ABC 的中位线EF 的长是 .85.如图,12∠=∠,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ADE ∽△ACB .86.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1,侧面积等于3π,则它的母线长为______.87.如果一个正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44°,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88.在Rt △ABC 中,∠ABC =90°,AB =6,BC =8,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直径长为 .89.如图,△ABC 中,∠C =90°,AC =3,∠B =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在 ①3.6②4,③5.5,④7,这四个数中AP 长不可能是 (填序号)9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 =6,E 是矩形内部的一个动点,且AE ⊥BE ,则线段CE 的最小值为 .91.直线l1∥l2,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1=85°,则∠2=.92.如图,在△ABC中,AB=AC,∠A=40°,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是.93.如图,Rt△ABC中,∠ABC=90°,DE垂直平分AC,垂足为O,AD∥BC,且AB=3,BC =4,则AD的长为.9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P(1,0),B为y轴上的动点,以AB为边构造△ABC,使点C在x轴上,∠BAC=90°.M为BC的中点,则PM的最小值为.95.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与∠DOA的比是2:11,则∠BOC =.96.如图所示,⊙O是△ABC的外接圆,AD⊥BC于D,且AB=5,AC=4,AD=4,则⊙O 的直径的长度是.597.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4,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则AF的长为.98.我们发现:若AD是△ABC的中线,则有AB2+AC2=2(AD2+BD2),请利用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0,AD=12,E是DC中点,点P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运动,则CP2+EP2的最小值是.99.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0,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该圆锥的母线长为.100.如图,已知AE∥BD,∠1=130°,∠2=28°,则∠C的度数为.101.如图,在△ABC中,AC=3,BC=4,若AC,BC边上的中线BE,AD垂直相交于O点,则AB=.102.把一块矩形直尺与一块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103.如图,在Rt△ABC中,∠C=90°,CD是AB边上的中线,且CD=5,则△ABC的中位线EF的长是.104.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B是等边三角形,若AB=3,则□ABCD 的面积为.105.如图,在Rt△ABC中,∠C=90°,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若AC=6,BC=8,则DE长度的取值范围是.106.如图,△ABC内接于⊙O,∠BAC=120°,AB=AC,BD为⊙O的直径,CD=6,OA交BC 于点E,则AE的长度是.ABDE107.如图,正方形ABCD中,BC=2,点M是AB边的中点,连接DM,DM与AC交于点P,点E在DC上,点F在DP上,若∠DFE=45°,PF=,则DP的长为;则CE=.108.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如果∠1=27°,那么∠2=°.10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O,EF过点O与AD,BC分别交于E,F,若AB=4,BC=5,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110.如图,⊙O与正五边形ABCDE的两边AE、CD分别相切于A、C两点,则∠AOC的度数为.111.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如图放置,如果∠α=43°,则∠β的度数是.112.如图,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若CD=3cm,则EF=cm.113.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CAB=60°,弦AD平分∠CAB,若AD=6,则AC=.114.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已知∠A:∠B=4:5,则∠A=度.115.已知△ABC,∠BAC=45°,AB=8,要使满足条件的△ABC唯一确定,那么BC边长度x 的取值范围为.116.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G为CD边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边的延长线于E 点,对角线BD交AG于F点.已知FG=2,则线段AE的长度为.117.如图,矩形ABCD的边AB与x轴平行,顶点A的坐标为(2,1),点B与点D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则矩形ABCD的周长为.118.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线段AD由线段A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EFG由△ABC沿CB方向平移得到,且直线EF过点D.则CG =.119.如图,AB∥EF,设∠C=90°,那么x,y,z的关系是.120.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AB是等边三角形,若AB=3,则□ABCD 的面积为.121.在纸上剪下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纸片,使它们恰好围成一个圆锥(如图所示),如果扇形的圆心角为90°,扇形的半径为4,那么所围成的圆锥的高为.122.如图,在▱ABCD中,AD=2AB,F是AD的中点,作CE⊥AB,垂足E在线段AB上,连接EF、CF,则下列结论:(1)∠DCF+∠D=90°;(2)∠AEF+∠ECF=90°;(3)S△BEC=2S△CEF;(4)若∠B=80°,则∠AEF=50°.其中一定成立的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123.T1、T2分别为⊙O的内接正六边形和外切正六边形.设T1的半径r,T1、T2的边长分别为a、b,T1、T2的面积分别为S1、S2.下列结论:①r:a=1:1;②r:b=;③a:b =1:;④S1:S2=3:4.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24.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AG的延长线交BC于点D,过点G作GE∥BC交AC于点E,如果BC=6,那么线段GE的长为.125.如图,已知AE∥BD,∠1=130°,∠2=28°,则∠C的度数为.126.如图,在△ABC中,∠C=90°,BC=6,AC=9,将△ABC平移使其顶点C位于△ABC 的重心G处,则平移后所得三角形与原△ABC的重叠部分面积是.127.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沿CE 折叠,B 点恰好落在AD 边上,设此点为F ,若AB :BC =4:5,则tan ∠CFD= .128.如图,在△ABC 中,CA =CB =4,∠ACB =90°,以AB 中点D 为圆心,作圆心角为90°的扇形DEF ,点C 恰好在弧EF 上,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129.如图,∠AOB =45°,点M ,N 在边OA 上,OM =x ,ON =x +4,点P 是边OB 上的点,若使点P ,M ,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 恰好有三个,则x 满足的条件是130.如图,在Rt △ABC 中,∠C =90°,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E 是线段BC 上的一个动点,若AC =6,BC =8,则DE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131.如图,AD 为△ABC 的外接圆⊙O 的直径,若∠BAD =50°,则∠ACB =________°C DABOABCDE132.如图,△ABC中,∠BAC>90°,BC=5,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对应点B′落在BA的延长线上,若sin∠B′AC=910,则AC=________.133.如图,点E,F,G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AB,BC,AD上,AE=13AB,CF=13CB,AG=13A D.已知△EFG的面积等于6,则菱形ABCD的面积等于________.六、统计、概率类134.已知一组数据3,4,6,x,9的平均数是6,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等于.135.已知一组数据1,2,0,–1,x,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136.在九年级体育考试中,某校某班参加仰卧起坐测试的8名女生成绩如下(单位:次/分):44,45,42,48,46,43,47,4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3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是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的太极图,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圆心中心对称.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黑色部分的概率是.138.三张扑克牌中只有一张黑桃,三位同学依次抽取,第一位同学抽到黑桃的概率为.139.初三(1)班统一购买夏季校服,统计出各种尺码的校服的数量如下表所示:CDFGABECABB'A'校服的尺码(单位:厘米)160 165 170 175 180 185 195 数量(单位:件) 2 4 10 22 14 6 1 由表可以看出,在校服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是.140.某市园林部门为了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行了大量的树木移栽,下表记录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移栽某种幼树的棵树与成活棵树:移栽棵树100 1000 10000 20000成活棵树89 910 9008 18004 依此估计这种幼树成活的概率是.(结果用小数表示,精确到0.1)141.某十字路口设有交通信号灯,东西向信号灯的开启规律如下:红灯开启30秒后关闭,紧接着黄灯开启3秒后关闭,再紧接着绿灯开启42秒,按此规律循环下去.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当一辆汽车沿东西方向随机地行驶到该路口时,遇到红灯的概率是.142.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渗透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运动的好处就在于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小明同学用手机软件记录了11月份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单位:万步),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每天所走的步数这组数据中,中位数是万步.143.袋中装有6个黑球和n个白球,经过若干次试验,发现“若从袋中任摸出一个球,恰是黑球的概率为”,则这个袋中白球大约有个.144.某次数学测试,某班一个学习小组的六位同学的成绩如下:84、75、75、92、86、99,则这六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是.145.如图,⊙O的半径为,圆心与坐标原点重合,在直角坐标系中,把横坐标、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格点,则⊙O上格点有个,设L为经过⊙O上任意两个格点的直线,则直线L同时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的概率是.七、规律探究类146.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代数式:a2,3a4,5a6,7a8,…则第8个代数式是.147.如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a,将此正方形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剪拼:第一次,先沿正方形的对边中点连线剪开,然后对接为一个长方形,则此长方形的周长为;第二次,再沿长方形的对边(长方形的宽)中点连线剪开,对接为新的长方形,如此继续下去,第n次得到的长方形的周长为.148.如图,第一个图形有1个正方形;第二个图形有5个正方形;第三个图形有14个正方形……;则按此规律,第五个图形有个正方形.149.如图,线段AC=n+1(其中n为正整数),点B在线段AC上,在线段AC同侧作正方形ABMN及正方形BCEF,连接AM、ME、EA得到△AME.当AB=1时,△AME的面积记为S1;当AB=2时,△AME的面积记为S2;当AB=3时,△AME的面积记为S3;…当AB=n时,△AME的面积记为S n.当n≥2时,S n﹣S n﹣1=.150.观察下列运算并填空:1×2×3×4+1=25=52;2×3×4×5+1=121=112:3×4×5×6+1=361=192;…根据以上结果,猜想并研究:(n+1)(n+2)(n+3)(n+4)+1=.参考答案:1. 82.1453. x ≠34.3x ≠-5. x ≥﹣16.x ≤27. x ≥﹣1且x ≠08. x ≥9. x ≥﹣且x ≠3 10. x ≥2019 11. x ≥0且x ≠112. 27 13.(﹣2,﹣1) 14. 3.84×10515. 6.7×10616. 4×10-8 17. 0.00077 18. 12π 19. 10 20. 3 21. 42m -<< 22. ①③ 23.﹣6 24. 25. 4 26. 300π 27. 60°或120°28. 第二、四 29. 12 30. 假31. 4 32. 60°或120° 33.0<m <1 34. 2 35. ±3 36. 五 37. 145 38. 10π 39. a 640. 2 41. 4(m +2n )(m ﹣2n ) 42. 43. 2ab (a +2b ) (a -2b ) 44. a (a +b )(a ﹣b ) 45. y(x+3)(x- 3 ) 46. 2 47. 1 48. 3(x ﹣1)2 49. 1025x + 50. ﹣3a . 51. xy (x ﹣1)2 52. a (a +2b )(a ﹣2b ) 53. 2ab (a +2b ) (a -2b ) 54. 2(4)(4)x x +- 55.13m + 56. 2 57. 0 ≤ x <358. 0.5<m <3 59. 7 60. a < - b < b < - a 61. 1 62.- 63. k <3. 64. m >. 65. ±2. 66. 175 67.81<a <2 68. 增大 69. k < 4 70. 2 71. ①② 72.7 73.- 74. x <﹣2. 75. ﹣4. 76. 40 77. (,), 78. (,0) 79. 2 80. ﹣881. 40° 82. 2 83. 3≤AP <4. 84. 5 85. C D ∠=∠(答案不唯一) 86. 3 87. 10 88. 10. 89. ④ 90. 2﹣2.91. 40° 92. 30° 93. 94.95. 70°96. 5 97. 6 98. 68 99. 20 100. 22° 101.102. 130° 103. 5 104. 93 105. 3≤DE ≤5106. 3 107.108. 57° 109. 12 110. 144°.111. 47° 112.3 113. 2 114. 80 115. x =4或x ≥8.116. 12 117.12 118.12.5. 119. x +y ﹣z =90°. 120. 93 121. 122. (1)(2)(4). 123. ①②④ 124.2 125. 22° 126. 3 127. 43128. 2π﹣4129. 0x =,424x =-或442x << 130. 3≤DE ≤5131.40 132. 25 2 /9 133. 27 134. 5.2 135.1 136. 45 137.138 . 1/3 139. 175 140. 0.9141. 142. 1.3 143. 2 144. 85 145. 28146.15a 16 147. 4a +2×a , 2n ﹣1•4a +2×()n a .148. 55 149.150. (n 2+5n +5)2。
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训练整理

中考数学选择填空压轴题训练1。
如图,C 为⊙O 直径AB 上一动点,过点C 的直线交⊙O 于D 、E 两点, 且∠ACD=45°,DF⊥AB 于点F,EG⊥AB 于点G ,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设AF=x ,DE=y ,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2. 如图,在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的延长线于点F ,BG⊥AE,垂足为G,BG=24,则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11.5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 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 ) A .1B .34C .23D .25.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 点B 的坐标为(A )(0,0) (B )(22,22) (C)(-21,-21) (D )(-22,-22)6.如图,点G 、D 、C 在直线a 上,点E 、F 、A 、B 在直线b 上,若a b Rt GEF ∥,△从如图所示的位置出发,沿直线b 向右匀速运动,直到EG 与BC 重合.运动过程中GEF △与矩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A ′G DBCA图 yxOBA(第5题图)G DCEF ABba(第6题图)stOA .stOB .C .stOD .stO7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BF 平分∠ABC,交DE 于点F ,若BC=6,则DF 的长是(A )2 (B )3 (C )25(D )4 9.矩形ABCD 中,8cm 6cm AD AB ==,.动点E 从点C 开始沿边CB 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F 从点C 同时出发沿边CD 向点D 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D 停止.如图可得到矩形CFHE ,设运动时间为x (单位:s ),此时矩形ABCD 去掉矩形CFHE 后剩余部分的面积为y (单位:2cm ),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下图中的( )12如图,双曲线)0(>k xky =经过矩形QABC 的边BC 的中点E ,交AB 于点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压轴题类填空题专题复习
典型例题分析1:
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点A、B,把抛物线在x轴及其上方的部分记作C1,将C1关于点B的中心对称得C2,C2与x轴交于另一点C,将C2关于点C的中心对称得C3,连接C1与C3的顶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解:∵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点A、B,
∴当y=0时,则﹣x2﹣2x+3=0,
解得x=﹣3或x=1,
则A,B的坐标分别为(﹣3,0),(1,0),
AB的长度为4,
从C1,C3两个部分顶点分别向下作垂线交x轴于E、F两点.
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x轴下方部分可以沿对称轴平均分成两部分补到C1与C2.如图所示,阴影部分转化为矩形.
根据对称性,可得BE=CF=4÷2=2,则EF=8
利用配方法可得y=﹣x2﹣2x+3=﹣(x+1)2+4
则顶点坐标为(﹣1,4),即阴影部分的高为4,
S阴=8×4=32.
型例题分析2:
如图,在Rt△ABC中,BC=2,∠BAC=30°,斜边AB的两个端点分别在相互垂直的射线OM、ON上滑动,下列结论:
①若C、O两点关于AB对称,则OA=2√3;
②C、O两点距离的最大值为4;
③若AB平分CO,则AB⊥CO;
④斜边AB的中点D运动路径的长为π/2;
其中正确的是(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解:在Rt△ABC中,∵BC=2,∠BAC=30°,
∴AB=4,AC=√(42-22)=2√3,
①若C、O两点关于AB对称,如图1,
∴AB是OC的垂直平分线,
则OA=AC=2√3;
所以①正确;
②如图1,取AB的中点为E,连接OE、CE,
∵∠AOB=∠ACB=90°,
∴OE=CE=AB/2=2,
当OC经过点E时,OC最大,
则C、O两点距离的最大值为4;
所以②正确;
③如图2,当∠ABO=30°时,∠OBC=∠AOB=∠ACB=90°,∴四边形AOBC是矩形,
∴AB与OC互相平分,
但AB与OC的夹角为60°、120°,不垂直,
所以③不正确;
④如图3,斜边AB的中点D运动路径是:
以O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周的1/4,
则:(90π×2)/180=π,
所以④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的有:①②;
故答案为:①②.
典型例题分析3:
如图,△ABC中,∠C=90°,AC=6,AB=10,D为BC边的中点,以AD上一点O 为圆心的⊙O和AB、BC均相切,则⊙O的半径为.
∵AB、BC是⊙O的切线,
∴点E、F是切点,
∴OE、OF是⊙O的半径;
∴OE=OF;
在△ABC中,∠C=90°,AC=6,AB=10,
∴由勾股定理,得BC=8;
又∵D是BC边的中点,
∴S△ABD=S△ACD,
又∵S△ABD=S△ABO+S△BOD,
∴ABOE/2+BDOF/2=CDAC/2,即10×OE+4×OE=4×6,
解得OE=12/7,
∴⊙O的半径是12/7,
故答案为12/7.
考点分析:
切线的性质.
题干分析:
过点O作OE⊥AB于点E,OF⊥BC于点F.根据切线的性质,知OE、OF是⊙O 的半径;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间的关系(S△ABO+S△BOD=S△ABD=S△ACD)列出关于圆的半径的等式,求得圆的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