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doc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doc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单项选择题◆(2019甘孜)标志着英法对法西斯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D.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2019南通)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

这一协定体现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A.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B.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C.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D.引发了德国的反犹狂潮◆( 2019年湘潭市)“我们不知道你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会议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

”材料中的“我们”指的是A.英国B.法国C.捷克斯洛伐克D.德国◆(2019长春)观察右图,使德国的这一野心得逞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019广东)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A.德军入侵波兰B.德军入侵苏联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019乐山)“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A.德国人B.捷克斯洛伐克人C.波兰人D.英国人◆(2019呼和浩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策划慕尼黑阴谋主要针对的是:DA.波兰B.苏联C.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2019连云港)“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虎!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A.动荡与变革B.世界走向战争C.走向多极格局D.和平与发展◆(2019内江)地震带给人类灾难,在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战役◆(2019山东)联合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的是在A.巴黎和会上B.华盛顿会议上C.雅尔塔会议上D.慕尼黑会议上◆ (08福州)1938年,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08攀枝花)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A.德国偷袭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C.日本偷袭珍珠港 D.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2019达州)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达拉第B.张伯伦C.希特勒D.墨索里尼◆(2019威海)1939年9月1日,德国对哪个国家发动突袭,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A.波兰B.英国C.法国D.苏联◆(2019威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2019威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A.莫斯科保卫战B.诺曼底登陆C.柏林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2019潍坊)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知识点素材 川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知识点素材 川教版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一)德国东侵苏联
1.德国突袭苏联: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扩大。

2.莫斯科战役:1941.10--1942.1 苏联军民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大战开始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二战的进一步扩大、空前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至此,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三)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原因: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使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地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3)作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美国对苏联实行租借法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动机是什么?
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面临巨大压力,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 根本动机:为了美国自身安全。
全面爆发 1939 突 吞并奥地利 袭 波 慕尼黑阴谋 欧洲战场 兰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走向战争 1938
控 制 欧 洲
扩大 1941 苏 德 战 场
亚洲战场
太 平 洋 战 场
类似的总战略指是什么?分析总战略形成的原因、经过、标志 1、原因:
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苏德战争爆发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促进(直接原因)
2、经过及标志
①1939年,美国新《中立法》(内容、作用)——美政策的重大转变 ②1941年,美国通过《租借法》(内容、作用)——经济基础 ③苏德战争后,美英《大西洋宪章》; ——政治基础 ④1941年,美英苏签定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的第一个协定书。 ⑤1942年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标志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误。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
战略指军事上指挥全局的计划和战略,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手 段和方法,是战略一部分,服从于战略。
• 同意。 • 说它是战术上的胜利: 是因为日本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 平洋舰队;
• 说它是战略上的失误(1)增强反法西斯力量。 是因为日综 合国力不如美国,珍珠港事件把美国卷入了大战,加强了对 手的力量,为日本法西斯失败埋下祸根。 (2)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4、影响
我们曾估计敌人大约有200个师。现在已经查明仅有番号的 就有360个师……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不如我们,战术指挥官的素 质也很差。但是……如果我们消灭十几个师,俄国人就会又投入 十几个师……时间……对他们有利,他们靠近自己的资源,而我 们却一步步远离自己的资源。——(德)哈尔德将军的战地日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笔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笔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1课全球战火再起
一、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1.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 1940年6月,德军进攻西欧、北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先后投降。

3.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二战规模扩大。

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
规模。

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 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2.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1.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2.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3.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连续进攻,歼灭德国大量法西斯军队,并于1945年5月8日,占领柏林,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争结束。

4.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次日,中国对日宣战。

9日,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

10日,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波茨坦公告》,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5日,日本在太平洋的关岛和内塞班岛等地的日军先后放下武器,投降。

8月25日,日本政府也宣布投降。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四、二战的影响
1.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2. 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ppt

必修一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ppt

革命性: 空想性 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平均主义思 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 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2.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 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 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3.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小农经济的 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案一旦实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 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 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 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 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东王 西王 萧朝贵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翼王 石达开
称号 人名
杨秀清
进军路线
(1851-1853)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定作都城标志太平天国建 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攻占武汉三镇
长沙(萧朝贵) 全州(冯云山)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军事 行动 目的 领导 结果 作用
2、准备 —创立拜上帝会
(1)特点: 将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中 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 主义结合起来。
(2)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 改造与利用
3、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武昌
1853定都天京
南京
长沙 全州
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永安 1851
金田
说明了这个新生的农民 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 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 农民阶级之局限
北伐
西征
东征
推翻清朝 林凤祥 李开芳 失败 牵制清军

11 、二战的扩大和转折

11 、二战的扩大和转折

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学习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理解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标志和意义。

2、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必然性,培养学生分析的方法。

通过学习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的意义,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德、日法西斯侵略的有关史实,揭露法西斯侵略的野蛮性、疯狂性。

通过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世界人民团结战斗,共同反对人类共同敌人的重要性,形成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难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学法指导】1、认真预习课文,用红笔勾画本课的基本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完成学案。

2、针对导学案交流与自纠,记忆基础知识,针对导学案上的重难点小组讨论,并展示质疑。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2009·四川内江)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事件是()B A.诺曼底登陆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莫斯科保卫战2、■(2009·乐山)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铁蹄横扫了北欧、西欧和东南欧。

但德军这种“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在()A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3、■(2009·福建龙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其转折点是()B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诺曼底登陆的成功4、■(2009·四川甘孜州)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C A.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苏德战争的爆发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5、■(2009·四川宜宾)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CA.英法对德宣战 B.苏美对德宣战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7、■(2009·烟台)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

第11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要点

第11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要点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是非正义的,最终难 逃彻底覆灭的命运。
维护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正义事业和力量必胜。
提 示2
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 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 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导入新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德国闪击波兰, 苏德战争 英法对德宣战
太平洋战争
全面爆发标志
进一步扩大
最大规模
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法西斯主义与 反法西斯主义的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矛盾。
第11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大战的转折 法西斯的覆亡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
习 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
三、法西斯 的覆亡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 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 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 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 战 ,减轻了苏军的压力, 协同苏军有利攻克柏林, 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 条件投降后,以便美军 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 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4年6月6日,盟军大规模登陆开战,图为盟军选择 的诺曼底海岸的5个登陆地点中的一处,美国士兵正涉过齐 腰深的海水,顶着德军密集的火力,向奥马哈海滩挺进, 这场两栖登陆战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战。
法西斯的侵略对美英等大国利益构 成最大威胁;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推 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斯大林格勒巷战场面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 战役既是欧洲战场的转折
点,又是整个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转折点?
提示:希特勒把德军主力部队派往了斯大 林格勒,经过这场战争,德军损失惨重,从此 一蹶不振,扭转了欧洲战场的战争局势,促使 法西斯集团内部趋于瓦解;同时也鼓舞了世界 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 斯同盟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所以这既是欧洲战 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法国大革命》复习要点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法国大革命》复习要点 岳麓版

第11课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前存在哪三个等级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答:(1)第一等级为教士、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三等级为资产阶级、农民、手工业者(2)三级会议的召开(3)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4)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2、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何时由哪一机构颁布的这个文件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此时掌握政权的是哪个阶级答:(1)《人权宣言》(2)1789年8月、制宪会议(3)内容: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5)大资产阶级。

3、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是什么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此文件要求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都是什么人答:《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人权与法制;资产阶级4、法国大革命中成立的共和国是哪一个处死的国王是谁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答:(1)法兰西第一共和国(2)路易十六(3)雅各宾派上台(4)热月政变5、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答: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它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有利的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6、拿破仑上台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的名称和起止时间是什么帝国是什么性质的答:(1)1799年11月;雾月政变(2)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年、资产阶级军事独裁帝国7、拿破仑巩固政权的措施有哪些答:颁布法典;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对外战争。

8、拿破仑为巩固政权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拿破仑对外战争有何影响使拿破仑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使拿破仑最终退出法国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什么答:(1)法典(2)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打败“反法同盟”,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但对被占领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备课人杨伟教学目标:概述二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教学重点、难点:苏德战争、珍珠港事件、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莫斯科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二战爆发的原因及初期德国扩张的情况?1940年12月,希特勒发布21号训令—“巴巴罗莎计划”企图动用规模空前的兵力对苏联实行“闪电战”,希特勒狂妄的叫嚣“当‘巴巴罗莎计划’开始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难置一言”。

与此同时,日本也妄图利用德国的胜利抓紧时间南进,两个法西斯国家无止境的扩张野心,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一、德国进攻苏联1、条件:德国为挑起二战作了充分的准备;初期阶段,希特勒控制了欧洲14国,完成了东侵苏联的战略部署。

2.过程:(1)不宣而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出动190个师、4300辆坦克、近5000架飞机、总兵力达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军侵苏标志着欧洲东方战线的开辟,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

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战争初期,苏军英勇作战,但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德军很快突破防线,开战仅三个月,北路军包围了列宁格勒,南路军占领基辅,中路军进逼莫斯科。

到11月,苏联在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大的欧洲部分失去150万平方米土地,居民达7000多万。

设问:苏德战争初期失利的原因是什么?(2)苏联初期失利:①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认为德国在打败英国以前不会侵略苏联,对来自各方面的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置之不理。

②大批指战员在大清洗中丧生,苏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

(3)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9月底,德军以强大兵力,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莫斯科局势十分紧张,其中一次侦察兵到达郊区,用望眼镜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端,但德军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俄罗斯的严冬有在此时来临,日平均温度在零下35摄氏度以下,缺乏御寒设备的德军寸步难行。

12月初,苏军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仓皇后退,被歼50余万人,这就是举世瞩目的莫斯科保卫战,它打破了德军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极大的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决心。

设问: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苏军为何能取得莫斯科战役的巨大胜利?①面对严峻的形势,苏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②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③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德国在欧洲侵略连连得手,使日本蠢蠢欲动,把侵略的魔掌伸向东南亚。

二、珍珠港事件影片珍珠港事件片断(思考:日本为何有胆量进攻当时实力强大的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1、原因:(1)德国在欧洲侵略胜利,牵制了荷、法、英,使其无力顾及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2)日本侵略东南亚蓄谋已久,于1940年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3)美英对日本实行禁运、制裁,美日矛盾激化。

2、概况: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在港内停泊的军舰几乎全军覆没。

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日军分多路,向东南亚大举进攻,不到半年,日军便占领了香港、菲律宾、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广阔地区,暂时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设问: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的胜利,战略的失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3影响: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接着中国等20多个国家向日宣战,日本盟国德国、意大利等向英美宣战,二战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战争。

面对这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力量逐步从分散走向联合。

三、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观看影片、阅读教材、分组填表: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后,希特勒为避免两翼作战,决定集中力量打跨苏联,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

四、血战斯大林格勒设问: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1、原因:(1)斯大林格勒是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周围是广阔富饶的粮食、食油和煤炭的主要产区。

(2)该城市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势必产生巨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影响。

2、概况:1942年7月—1943年2月,十分惨烈,德军在此战役中共损失150万,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力量严重削弱,被迫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

660万苏军开始全线反攻。

3影响: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

五、中途岛海战与阿拉曼战役1、中途岛海战:设问:日本3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怎样扩张的?(1)目的: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使日本野心膨胀决定继续进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屏障中途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聚而歼之。

(2)概况:1942年6月,美日在中途岛海战,美军事先破译日军密码,作了充分准备,日军惨败。

(3)影响:日军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2、阿拉曼战役1942年,在北非战场上,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将领隆美尔帅德、意军队不断发动攻势,攻入埃及,威胁开罗和苏伊士运河。

英国调兵遣将,赫赫有名有“沙漠之鼠”之称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率领盟军,于10月在阿拉曼发动反攻,大败隆美尔,将德意赶出埃及。

从此德军在北非战场上再无反攻之力。

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小结: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把置身事外的两个最后的大国苏联和美国最终拖入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使反法西斯国家密切配合,扭转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先后出现转折,使反法西斯联盟在军事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由战略防御全面转入进攻。

板书:战争的扩大和转折一、德国进攻苏联1、条件2、苏联初期失利3、莫斯科保卫战二、珍珠港事件1、原因2、概况3、影响三、反法西联盟的建立1、原因2、过程3、影响四、血战斯大林格勒1、原因2、过程3、影响五、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1、中途岛海战2、阿拉曼战役资料:中途岛海战:日本自1941年底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后,加快了推行南进计划的步伐,相继占领了东南亚大片领土和丰富的油田。

一系列的胜利,使得日本帝国主义称霸野心更加膨胀,决心进一步向外扩张占领。

这样,日本帝国主义又把打击的主要对象放在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扫除其对外扩张的障碍。

1942年3月底,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拟定了进攻位于珍珠港西北的中途岛的作战方案,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是北美和亚洲之间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是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

日军企图夺取中途岛,迫使美军退守美国西海岸;并以保障日本本土的安全。

为了实施这个作战计划,日本决定投入它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出动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航空母舰8艘(舰载机400多架)、水上飞机航母2艘、驱逐舰65艘、潜艇21艘,连同后勤船只总计达200多艘;作战飞机1000余架,参战官兵达10万人。

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亲自指挥,26-29日,各编队先后由本土启航,预定于6月4日对中途岛发起进攻。

与山本相比,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当时只能凑集包括3艘航空母舰(舰载机230多架)、8艘巡洋舰和6艘战列舰在内的76艘军舰,无论在数量和进攻能力上都出于劣势。

但幸运的是,由于美海军在1942年1月成功地从被击沉的日军潜艇中打捞到日军的密码本并破译了日本海军的"JN25密码",使尼米兹获悉了日军的行动计划。

4、5月间,在美军截获的日军通讯中,有一个"AF"名称出现的频率和次数明显增多,显然,这一代号表示某一重大的军事行动。

罗奇福特少校领导的情报小组绞尽脑汁,终于在堆积如山的侦抄电文中找到一份关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报,电文曾提到"AF",说一架日军水上飞机需要在"AF"附近的一个小珊瑚岛上加油。

因此罗奇福特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

为进一步证实这一推断的准确性,驻中途岛上美军奉命用浅显的明码拍发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谎称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了故障。

果然不久,美军截获一份日军密电,电文中说:AF可能缺少淡水。

一切真相大白了。

罗奇福特小组以此为突破口,一下子破译了反映日军舰队作战计划的所有通讯。

这样,尼米兹不仅清楚掌握了日军夺取中途岛的战略企图,而且还查明了其参战兵力、数量、进攻路线和作战时间,甚至连对方各舰长的名字都了如指掌。

为了保卫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认真准备完成了迎击日军的作战准备。

与此同时,日军也在进行周密的进攻准备,他们憧憬着第二次突袭"珍珠港"的胜利前景。

意义:经过中途岛海战,日本丧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

中途岛海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蒙哥马利矮小结实的将军,长着一副鸟一样的相貌,他那高昂并略微带点鼻音的嗓子使人听起来不仅刺耳又有点不友善。

他和隆美尔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方面两人性格都很孤僻,在自己同行的将军中,敌人多于朋友;他们两人都很专横、傲慢,具有职业军人所特有的秉性。

另一方面他们两人在受到约束的情况下,都是既难以对付而又抗上的军官,可是在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的时候,却又是最优秀和最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

两人都不吸烟、不喝烈性酒,都喜欢冬天的运动和注意保持身体健康。

更为有趣的是,他们两人还都有一两件独具特色的装饰物。

隆美尔的装饰物是他的有机玻璃眼镜,而蒙哥马利的装饰物则是上面缀有团队徽章的澳大利亚丛林帽。

两人都曾有过一段不太好的名声,隆美尔在孩提时代曾用放了辣椒的食物喂天鹅,并以欣赏他们的痛苦为乐;蒙哥马利则在其军校生涯中享有典型恶霸名声。

然而,在战场上,作为一名军人,他们两人的相同点已不复存在。

隆美尔是一名正统的职业军人,并以随机应变的眼光和其深邃的洞察力而著称;蒙哥马利则是行为古怪的人,他给他的士兵下达的命令是:“不论在哪里,发现德国人就打死他们。

” 在作战中隆美尔完全依靠自己的才智,而蒙哥马利却善于运用别人的智慧,依靠军事力量来弥补任何计划中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