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中国舞蹈史

二、黄帝部族的舞蹈
1、黄帝的乐舞《云门大卷》 2、少昊的乐舞《九渊》 3、的乐舞《六茎》 4、帝喾的乐舞《九招》、《六列》、《六英》 5、尧帝的乐舞《大章》及当时的民间舞《击壤》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2、伏羲氏的舞蹈——《扶来》
3、女娲氏的舞蹈——《充乐》 4、神农氏的舞蹈——《扶犁》 5、著名的葛天氏之乐舞
2、纳西族的《东巴舞》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三、主要的舞蹈起源观点
1、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模仿 2、对超自然现象的认知 3、受生命力驱动产生的肢体语言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第二节
一、远古氏族部落的舞蹈
传说中的其它远古舞蹈
1、盘古氏的舞蹈与今天瑶族的《长鼓舞》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3、广西苗族《芦笙舞》
中国舞蹈史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第一节 关于中国舞蹈的起源
一、古代史籍中保留的有关舞蹈创始者的记载
1、阴康氏之乐
“大舞”
洪水——禹步——巫步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2、帝俊八子之歌舞
黄帝——《云门大卷》
二、中国近现代当代民族民间文化志中有关舞蹈起源的民间传说 1、云南景颇族——木脑纵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第三节 考古方面的远古舞蹈材料
一、陶器 二、岩画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2、内蒙古阴山岩画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3、甘肃黑山岩画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
舞蹈纹彩陶盆
欣赏:
骆越神韵
欣赏:
花山战鼓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部分一、戏曲舞蹈的发展这一时期戏曲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强化提高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成分,使之具有舞蹈的美感,提高其欣赏价值,并强化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力度和深度。
梅兰芳欧阳于倩程砚秋杨小楼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江苏泰州人,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
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了醇厚流丽的唱腔,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
1921年编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中国舞蹈近代史课件

舞蹈事业初发展产生的作品 《鱼美人》由中国歌剧院于1959年在北京首演。
舞剧编导:北京舞蹈学院第二届编导班。 全剧采用了三幕一序一尾共五场的结构。 在情节舞蹈的处理上,以抒情舞蹈场面表现情节,使舞剧具有丰富
的舞蹈性。在拟人化方面注重了形态的“像”与人格化的“情”的结合,使 舞蹈具有表现力和艺术生命力。 这部三幕民族舞剧大胆运用了芭蕾的表现手法,大量借鉴了苏联芭蕾 舞剧的成功经验,其创新对在戏曲单一基础上发展的中国舞剧提出了 挑战。
用微软雅黑字体
用微软雅黑字体
表现剧情的舞蹈化动作;3.歌舞剧中心创作的舞段。
此校还是黎锦晖儿童歌舞创作基地。1928年停办。
02
伴随着革命前进的舞蹈艺术
苏区歌舞——中国舞蹈事业的革命性转折
这是一种新型的歌舞形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扎根在
红色单土击此壤处编中辑的内容歌舞艺术之花,以顽强的生命力,显示出单劳击苦此处大编众辑内的容智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
慧和乐观主义精神。苏区歌舞是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写用照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 用微软雅黑字体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添加标题,建议您在展示时采
苏区歌舞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及国共分裂前用微后软雅革黑字命体 歌舞
舞蹈艺术开拓者。
用微软雅黑字体
1929年春至1936年10月,曾3次赴日本留学,先后在日本高田亚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单击此处编辑内容
夫单舞击添蹈加标研题,究建议所您在、展示江时采口隆哉和宫操子现代舞俑研究单击所添加学标题习,建芭议您蕾在展及示时现采
中国近现代舞蹈史

1、到外国学习舞蹈的第一人是:裕容龄2、第一个办舞蹈机构的人是:唐槐秋3、第一个举办各人舞蹈发表会的是:吴晓邦4、红军时期最流行的歌舞是:《八月桂花遍地开》5、1932年苏区成立的第一个剧团是:八一剧团6、石联星演的电影《赵一曼》7、1933年苏军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校是:工农剧社蓝衫团学校8、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讲话的全名称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9、“三大赤色舞蹈明星:是指:李伯钊,石联星,赵月华10、东北全军成立的第一个专业舞蹈队是在:1947年11、解放时期最为轰动的舞蹈作品是:《进军舞》12、欧阳予倩写的一本舞蹈书叫:《唐代舞蹈》13、“人民胜利万岁”是: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的14、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的优秀作品有:《藏民骑兵队》和《轮机兵舞》15、“五研班”是由崔承喜创办,“五运班”是由吴晓邦创办16、吴晓邦写的书叫做:《新舞蹈艺术概论》17、苏联舞蹈家伊莉娜来帮助建立北舞,北舞正是成立是在:1954年18、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歌舞剧是《宝莲灯》,主演有:赵青19、1949-1962年参加国际世界青年与和平友谊联欢奖的获奖作品有:20、天马舞蹈工作室是:吴晓邦创建的21、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舞蹈刊物是《舞蹈丛刊》22、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白淑湘23、舞剧《蝶恋花》是根据: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创作的24、《红色娘子军》是第一届编导班创作的25、“三化”座谈会是指: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26、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红色娘子军》是根据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27、《丝路花雨》“复活了”敦煌壁画的舞蹈形象,创造了一种“敦煌舞”的舞种,改编了过去民族舞剧只以戏曲舞蹈为基础的一种做法,是观众耳目一新。
28、《再见吧,妈妈》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29、1980年在大连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是第一届30、桃李杯是:1985年开始在北京举办31、中国第一个以表演现代舞的团体是:广东实验现代舞团32、第一部社会误导基础理论著作是《社会舞蹈概论》33、新中国首次举办各人舞蹈专场的是:陈爱莲34、中国艺术研究院;1982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名词解释1、“卖”:由戴爱莲创作,可以说是旧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舞蹈表现的是一对善良的父母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卖掉亲生骨肉的情节,是对当时社会无声的控诉。
第三节 中国舞蹈发展简介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延安“新秧歌”运动引发了中国民族舞蹈之勃兴,开启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新篇章。各根据 地及随军剧团和宣传队,配合抗日战争创作演出了许多秧歌及话剧。如《送郎当红军》、《游 击队舞》、《军民联欢舞》等。
“新舞蹈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吴晓邦(1906—1995)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 他提出了“新舞蹈艺术”理念,创作表演的《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以及《饥火》 都是经典之作。
明代的宫廷礼乐、宴舞主要行仪仗、排场之功能,我国的民间舞蹈随着城 市的发达得到普遍推广,而且向剧场艺术的规模发展。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三、封建社会
清朝时期,戏曲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昆曲和京剧,舞蹈 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呈衰落趋势。
戏曲舞蹈出现,融入了唱、念、作、舞(武)的戏曲艺术,成为舞蹈 重要的构成因素。
新中国的民族舞蹈事业,最初就是在挖掘民族舞蹈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国前后秧 歌、腰鼓成了新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形态。在此期间编创出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 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原有的民族舞蹈基础上加工改编的,如《龙舞》、《孔雀舞;另一类是运用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素材表现 现实生活的新作品,如《红绸舞》、《花儿与少年》、《快乐的啰嗦》等。
戏曲舞蹈继承了乐舞的优秀传统,融汇了民间舞蹈、杂技、武术之 精华,经过历代杰出艺人的雕琢、创造,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程式和独特 的训练、表演体系。
按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大体梳理舞蹈发展的脉络:
四、近现代社会
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欧美社会所流行的剧 场艺术体系也渐渐流入我国,甚至外国的“土风舞”和“社交舞”等也开始传入我国。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详细内容(一)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详细内容(一)(一)在中国近现代舞蹈史上,率先走出国门学习舞蹈的先驱人物是晚清宫廷舞蹈家——裕容龄。
裕容龄,(1882~1973)晚清一品官裕庚的女儿,满族人,1882年生于天津。
她被中国舞蹈学界称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学习西方舞蹈的人。
12岁那年,裕容龄父亲奉派出使日本,她随父东渡日本。
并在哪里开始了她的舞蹈生涯。
在日本期间,她学习了日本传统舞蹈《鹤龟舞》等。
1899年,她又随调任法国公使的父亲来到了巴黎,在法国学习芭蕾和现代舞。
巴黎这座艺术之都,为裕容龄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裕容龄在法国期间十分幸运地遇到了西方现代舞鼻祖美国舞蹈家依莎多拉·邓肯,并拜她为师,学习现代舞。
裕容龄极好的舞蹈天赋和悟性受到了邓肯的赏识。
1902年她在巴黎第一次进行了公演,演出了《希腊舞》、《玫瑰与蝴蝶》等节目。
1903年,裕容龄随父回国,并很快入宫,担任了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专门为两宫太后和皇帝表演舞蹈。
节目有《西班牙舞》、《如意舞》、《荷花仙子舞》、《希腊舞》、《扇子舞》等。
裕容龄,由于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条件成为了传播西方舞蹈文化的使者,而她表演的这些舞蹈在中国现当代舞蹈史上具有开拓性的地位。
在对西方舞蹈的学习与吸收上,裕容龄是走出去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欧美歌舞团体进入中国。
1886年,一个《点石斋画报》上有一条这样的消息:一个名为车尼利的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演出。
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来中国演出的外国马戏团。
这个马戏团的节目有跑马、调狮、钻圈、掷帽、正剧、杂剧、鼓人舞蹈等等。
在这些节目中,舞蹈的比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熟悉祭祀乐舞和宫廷舞蹈的国民来说,舞中强烈的娱乐性让人大受刺激。
随后,西方各种歌舞表演团体纷纷来华演出,在中国掀起了一个西方马戏和歌舞的传播之潮。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大量的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团来华演出,并在2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20世纪初中国舞蹈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
202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考研参考书目:《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乐舞史》(2卷本)
本书以诗乐舞一体的形态,叙述了中国古代上下五千年的乐舞发展历史,包括古代 宫廷乐舞、戏曲歌舞和民间歌舞三大体系,容纳了乐舞、诗歌、戏曲等历史内容与专 业知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厚的历史资料,以及对于人类历史的深切感悟,把古 代乐舞的发展融入大历史之中,气势恢宏,思考深刻,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对于远古 乐舞的起源问题,对于夏商周乐舞的建构,对于汉唐乐舞的钩沉等,皆有不凡见地。 该书专业性强,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历年真题及解读
二、考试范围
参考艺术研究院舞蹈学近年来的题目主要包含 了中国舞蹈史(龙舞)、西方舞蹈史(奥涅金)、 芭蕾舞史(俄罗斯学派芭蕾)、中国舞蹈作品(云 门舞集)、外国舞蹈作品(《灵星小舞谱》)、舞 剧、舞蹈艺术概论方面的内容的考察,同时也要注 重对人物题(举例德国现代舞蹈家的代表人物、作 品及艺术特色)的把握。
参考书目
1 王克芬、刘恩伯、徐尔充、冯双白主编:《中国舞蹈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
2 隆荫培、徐尔充著:《舞蹈艺术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 王克芬、隆荫培主编:《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1840-1996》,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99。 5王宁宁著:《中国古代乐舞史》(2卷本),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9。 6冯双白/茅慧著:《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7欧建平著:《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9刘青弋著:《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史纲

中国近现代舞蹈发展史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是在中国急剧变化的社会情况下发展的。
在这段中华民族充满屈辱、血泪与抗争、奋斗到挺身屹立的历史中,舞蹈随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崛起而发展变化。
在这段复杂、曲折、特殊的历史进程中,舞蹈发展的线索也显得比较复杂。
但它毕竟是中华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它必然会在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舞蹈的历史篇章中,写上它独特的贡献。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中叶,1840年的时候,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击开满清王朝的国门。
腐败的清政府在屈辱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承认列强在中国的特殊权利与地位,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当列强正要瓜分中国的时候,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祖国大地的时候,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仆后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抗争。
与此同时,国人中的先知先觉者,积极努力,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政治改革之方法。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形势影响下,中华舞蹈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到破坏与阻碍,另一方面由于国门大开西方舞蹈的传入,又给中华舞蹈的发展带来了转变与生机。
同时我们又看到历史悠久、根深叶茂的中华各民族传统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跨越了数千年历史的波涛,穿透了无数次社会的变迁,无论是社会制度变革,还是封建王朝更替,无论是帝国主义入侵,还是军阀混战,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都像一根红线,穿越漫长岁月,一直在民间传承、发展、创新。
各族民间舞蹈保存时间之长,流布之广,生命力之强,实在令人惊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舞蹈艺术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兴盛局面。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舞蹈的发展大致有以下几条发展脉络:一、从远古传来,向未来流去的民族民间舞蹈今日流传在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各族民间舞,大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它们从远古传来,又将从今天流向未来。
它们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生活等,紧密结合,深深地渗透在人民的生活中,广泛地撒播在人们的心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到外国学习舞蹈的第一人是:裕容龄
2、第一个办舞蹈机构的人是:唐槐秋
3、第一个举办各人舞蹈发表会的是:吴晓邦
4、红军时期最流行的歌舞是:《八月桂花遍地开》
5、1932年苏区成立的第一个剧团是:八一剧团
6、石联星演的电影《赵一曼》
7、1933年苏军创办的第一所艺术学校是:工农剧社蓝衫团学校
8、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讲话的全名称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三大赤色舞蹈明星:是指:李伯钊,石联星,赵月华
10、东北全军成立的第一个专业舞蹈队是在:1947年
11、解放时期最为轰动的舞蹈作品是:《进军舞》
12、欧阳予倩写的一本舞蹈书叫:《唐代舞蹈》
13、“人民胜利万岁”是: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的
14、全军第一届文艺汇演的优秀作品有:《藏民骑兵队》和《轮机兵舞》
15、“五研班”是由崔承喜创办,“五运班”是由吴晓邦创办
16、吴晓邦写的书叫做:《新舞蹈艺术概论》
17、苏联舞蹈家伊莉娜来帮助建立北舞,北舞正是成立是在:1954年
18、新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歌舞剧是《宝莲灯》,主演有:赵青
19、1949-1962年参加国际世界青年与和平友谊联欢奖的获奖作品有:
20、天马舞蹈工作室是:吴晓邦创建的
21、新中国第一本公开发行的舞蹈刊物是《舞蹈丛刊》
22、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白淑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