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秋天的雨》教案(优秀4篇)

《秋天的雨》教案(优秀4篇)

《秋天的雨》教案(优秀4篇)《秋天的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中心句的作用,并试着应用。

能力目标:加强朗读、感悟、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语言美,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中心句作用,在作文中学会应用。

教具(学具):课件,录音。

教学内容:一、谈话激情导入。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其实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虽然深秋已经来临,但是还记得吗?秋天的雨就象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暖,轻轻地趁我们没留意,就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来了,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以秋天为主题的文章秋天的雨二、朗读感知课文1、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现在还想亲自读一读吗?那就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开始吧!(学生自由读读)2、说一说吧!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交流汇报)3、老师就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出这几个方面,好吗?(板书后)你觉得用小标题来概括怎么样?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像这们内容比较清晰的课文时,就可以用小标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说得多好啊!秋天的雨真奇妙!还想再读一读吗?就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来读,然后把品读的结果在小组内说说,最后我们再全班交流怎么样?(自由品读,小组交流)三、朗读、感悟、升华。

现在就把你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吧!(一)、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比喻得多好啊!你还能读出那种扇哪扇哪的感觉吗?(学生朗读)这一段里还有哪句话也用了比喻句。

用﹏﹏把它画出来好吗!过渡: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还有金黄的田野。

让你们这样一读就构成了一幅更美的秋景图了,让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吧!2、快看下面还有更有意思的呢?是什么呢?(学生抓住个别句子读)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可真有趣,本来是写水果,作者却偏要给它赋予了人的动作,这又是一种修辞方法,叫拟人。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6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6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6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秋天的雨教案范文6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下面是我收集的秋天的雨教案范文6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以供参考。

秋天的雨教案范文1科目:第五册语文第 11 课执教时间:课题11、秋天的雨编写者:教学目标:1. 相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扇、枚、邮”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凉快、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3. 抄写宠爱的语句。

能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找找秋天,表达对秋雨的宠爱。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宠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宠爱的方式找找秋天,表达对秋雨的宠爱。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咱们学了听听,秋的声音这首诗,感受到它语言的漂亮。

大家能试着回忆,背诵一下吗?(生复习旧学问,背诵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师:谁也没想到,不会开口说话的秋天,其实藏着这么多奇异的声音。

这些声音,也只有会细心视察、品尝的人才能发觉。

那你们知道,这美丽的秋天大门,是谁将它打开的吗?(板书课题:秋天的雨)师:就是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可不是一般的雨,他是一个会魔法的精灵,他的魔法棒只要这儿一指,那儿一点,就会有奇异的景象消失。

想进入他的魔法乐园吗?就请你赶快打开课本,翻到第十一课秋天的雨。

二、识字1、自由朗读课文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在朗读之前,请你们看清老师的要求:声音嘹亮(板书:声响把句子读正确、流利(句通顺、流利)(生自由朗读,初步读通课文) 2、字词师:读的时候,老师感到你们特殊认真。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首漂亮的小诗,也想请你们来读一读。

谁情愿来(出示:是谁像一把奇异的钥匙,趁你没留意,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是谁用五彩缤纷的颜料,给柿子、苹果、菠萝穿上了美丽的衣裳?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知小喜鹊该衔树枝造房子了?啊,就是绵绵的秋雨,就是像精灵一样的秋雨。

生自由读诗)预设:请中上水平的同学来读.师:你可真不简洁,已经能精确地读好躲在这首小诗里的8个生字.(师划出8个生字)师:老师请你领读这8个生字,作为你的嘉奖。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本文是关于秋天的雨》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新华路小学李素娟)理念与目标理念: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实现“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注重读写结合;注重启迪灵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转变教师角色,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从文中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

创新设计:设计一:欣赏秋色,寓情导学。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丽景色的配乐图片,并且结合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欣赏秋色并谈谈感受。

2、教师引导:如此美丽的秋天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出示课题。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设计二:品读课文,感悟秋韵。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质疑: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理清顺序: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

并相机板书: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秋天的信息2、细读课文,深入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

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②师生互动学习。

a实物展示:出示银杏树叶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体会“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指导朗读。

b动画展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片片枫叶随风飘落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重点体会树叶飘落的感觉。

c图片展示:分别出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和词语“频频点头”。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秋天的雨》含反思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秋天的雨》含反思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秋天的雨》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文学作品,体验欣的乐趣,对秋天的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初步理解散文,感受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变化,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秋天的雨》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感染着孩子。

对孩子经常开展文学欣启蒙教育活动,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真的启迪、善的熏陶、语言的积累、美的享受”。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诗如画,不仅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范例,还向孩子们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在欣活动中得到审美享受。

因此,本活动设计以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活动,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尊重其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使他们在欣中感悟、表述、积累、迁移。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散文,感受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的美好变化,体会散文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

2、能积极投入地欣文学作品,体验欣的乐趣,对秋天的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与散文内容相符,并根据教学过程有交互的Flash动画课件。

2、幼儿可以参与互动的送颜色动画课件。

3、道具:金钥匙把、五彩画笔一支。

4、配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1、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滴答、滴答……”幼儿:下小雨的声音……1、师:现在是秋天了,那现在下的雨就是什么雨呢?幼儿:秋天的雨、秋雨……2、师: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着歌,落到了我们的身上,有什么撼觉?幼1:很舒服!幼2:很凉爽!幼3:很温柔,很清凉!师: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你还没注意,秋天的门就悄悄地打开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优秀教学案例
2. 问题导向促进思维发展
本案例注重问题导向教学策略的运用,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状态。
3.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合理分组、明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还能使学生在互动中收获更多的观点和见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如“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描绘秋天的雨的?”、“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人们温馨和诗意?”等,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场所。
3. 秋天的情感: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雨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如温馨、诗意等。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总结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然后,我将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强调秋天的美好和课文中所体现的语文素养。
1. 生字词的掌握: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让学生再次巩固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作为开场,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通过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氛围。随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秋天的雨》。
(二)讲授新知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课文中的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走进秋天的大门感受秋雨的神奇——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11课《秋天的雨》三、教材分析《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本组课文均与秋天有关,本文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质写秋天。

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感悟语言的优美。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表演等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

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课件出示)春天的雨像一位报春的使者,用温柔的雨滴滋润着大地万物。

夏天的雨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敲着大鼓、轰隆隆地从天而降。

…………冬天的雨像一群可爱的精灵,是他们给大地送来了雪姑娘的礼物。

【百度搜索】/s?word=%B4%BA%CC%EC%B5%C4%D3%EA%CF%F1%D2%BB%CE%BB%B1%A8%B4 %BA%B5%C4%CA%B9%D5%DF%A3%AC%D3%C3%CE%C2%C8%E1%B5%C4%D3%EA%B5%CE%D7%CC%C8%F3%D7%C5%B4%F3%B5%D8%CD%F2%CE%EF%A1%A3%CF%C4%CC%EC%B5%C4%D3%EA%CF%F1%D2%BB%B8%F6%B5%F 7%C6%A4%B5%C4%BA%A2%D7%D3%A3%AC%D7%DC%CA%C7%C7%C3%D7%C5%B4%F3%B9%C4%A1%A2%BA%E4 %C2%A1%C2%A1%B5%D8%B4%D3%CC%EC%B6%F8%BD%B5%A1%A3&tn=12092018_15_hao_pg&ie=gbk 这里有春天的雨、夏天的雨、冬天的雨,唯独少了(秋天的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教案七案例反思教学

秋天的雨教案七案例反思教学

秋天的雨教案七案例反思教学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秋天的雨教案七_案例反思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秋天的雨》教学设计五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

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第一课时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查阅资料,生活积累,结合课外知识训练口语表达。

思:读懂课文内容,感悟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能:1、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初步培养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训练学生查阅资料,生活积累,培养搜集、整理、提取信息的能力。

习: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积累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干果一枚,图片若干;课件。

学生:铅笔画、水彩笔;秋天中动物怎样准备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板书课题,播放动画,导入并配乐范读课文。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让我们跟随秋雨,走进绚烂的金秋!用上你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秋天!二、精读课文: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还有其他的不同感受吗?你闻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给秋天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闻到了秋雨中有果实成熟的香甜味道,听到了秋雨的声音和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声音。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看闻听)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秋色多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姐姐的杰作吧!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秋天哪儿最美?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请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交流这一段吧!(2)自主选择交流方法,交流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体会。

投影片:选择喜欢的方法,交流交流画画秋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安塞县第一小学王小艳
【案例背景】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

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感悟和运用。

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和文心的融通。

感悟方式中诵读是唯一不可取代的融通言语和情感的感知活动,背诵又是整体感悟言语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把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得到运用最好的方法就是仿写,本课教学以朗读及图片欣赏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语去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有意义的活动,以下是选取课中的几个案例片段进行赏析:
【案例描述】
片断一:
课前资料交流。

师:大家都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秋天的资料呢。

生1:我收集了古诗和读语,我想读一首古诗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2:老师想读读我收集的词语: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瓜果飘香,金秋送爽……
生3:老师我收集的好多的秋叶,让大家欣赏,(秋叶)
{学生自己从课外收集的资料中感受秋天的美,及文字的美。

}
师:每一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

课件出示:“你认为:()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的大门。


师:春风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

生1:雪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冬天的大门。

生2:荷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夏天的大门。

生3:落叶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生4:星星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夜空的大门。

生5: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心灵的大门。

生6:儿歌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童年的大门。

【用同样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开启想象思维,为诗一般的课文学习埋下伏笔。


师:(大家真会从课外学习知识啊!真棒!)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雨绵绵,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向往,引来了多少文
人墨客提笔赞美,今天让我们走进秋雨打开的大门,感受秋雨的神奇。

(板书:秋天的雨)
片断二:品析第二自然段,感受秋色。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现在你最想看什么?
画面一:(出示一颗颗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用你的读表达出你的情感吗?
生1读后,
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生1:因为作者用上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银杏树写活了,我仿佛看到扇子在动。


生2读
师问:“扇哪扇哪”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让我感到凉爽、舒服
画面二:(出示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示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画面四:(出示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把朗读与理解词语巧妙地结合起来,希望有一石二鸟之效】
片段三:品读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课件出示: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抓住词语“一枚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想象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
2.比较两句话,找到它们的相似点,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从而感受银杏树的“多”和“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

3.若删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好吗?为什么?
4.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课件出示:它把__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图片:多种事物图片
学生写下来。

汇报。

生1:它把白色给了棉花,白白棉花像一朵朵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一份份温暖。

生2:它把红色给了高梁,火红的高梁像一个个火把,摇啊摇啊,照亮了人们前进了道路。

生3:它把淡黄色给了梨,黄黄的梨像一个个葫芦,摆呀摆呀,摆来了一丝丝甜蜜。

生4:它把红色给了苹果,通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
生6:红色是给辣椒的,你争我抢,争着给人们送健康呢。

师:(把学生刚才写的条拼起来,读给学生听)
问:你们听这像什么?
生:诗歌,
师:对呀,你们能给它加上题目吗?
生1:美丽的秋天
生2:秋天的色彩。

生3:五颜六色的秋天
【在朗读中理解词语并感受秋天的色彩之美。

借助图片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仿写活动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

用句子组合诗歌,让学生感受写作的简单,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欲望。


片断四:感受冬天的到来,及小动物的忙碌。

师:(吹喇叭。

)听,同学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到了,我带你们一块到秋天的树林里玩玩吧。

看它们都在忙什么。

1.自由读。

2.汇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它们怎么过冬了,尽量用原文中的内容回答。

师:(戴头饰)我是小雨滴,我想和小伙伴们聊聊天,
师:谁是小喜鹊?
生1:我是小喜鹊。

师:你们,小喜鹊,你在忙什么呢?
生1:我在造房子,
师:你累不累呀,生1:不累。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造好房子,冬天就不冷了,所以觉得不累。

师:你想得真周到,谁是小松鼠?
生2:我是小松鼠
师:你好,小松鼠你在忙什么?
生2:你在忙着收松果。

师:你的收成怎么样?
师:我真为你高兴,谁是小青蛙?
生3:学着我演:你在忙什么?看把你累得,休息一会吧,(不行啊,我要赶紧挖好洞,准备过冬呢。


师:别的小动物们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同桌互相对话,演一演
学生创作(根据收集到了资料,讲一讲众动物的过冬准备。


【用演一演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收集到了资料,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片断五: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是钥匙
有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丰收的歌欢乐的歌
【“是钥匙、有颜料、藏气味、吹喇叭”,这样呈现,分别概括了前四个自然段的段意,既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暗示了概括“总—分”式结构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四个内容并列,也为学生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做铺垫。

“丰收的歌、欢乐的歌”总结全文,又点明中心】
【案例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读书为主线,踏踏实实帮助学生学习文本,
首先让学生读进去——熟读精思,立体感悟。

充分发挥课文本身的“范例”作用,强调以读为本,以说写画促读,保证学生有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潜心学文”、“切已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同时逐步培养“自能读书”,即独立的“真实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用的出——借鉴迁移,投入实践。

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

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

【教学反思】跟着名师的脚步,认认真真地备了回课,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我认为这节课,较成功之处是重点落实的较好,难点也亦有所突破。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中,我以“读”为教学主线,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落实教学重点。

对于比较抽象的词
语“五彩缤纷”也有所攻破,再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的句子教学,对于这小学语文课本12册中仅有的一句,慢慢教透,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学到语文。

且行且思,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