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指导书2013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指导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一七节点电力系统数据库建立1 实验目的(1)熟悉PSASP系统的操作环境(2)掌握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建立和编辑(3)熟悉系统单线图的编辑2 实验原理七节点系统图如下所示:3 实验步骤第一步:创建你的数据库目录:进入PSASP主画面,点击“创建”,输入你的数据目录,如C:WEPRI-7\,系统基准容量100兆伏安。
第二步:录入基础数据:进入文本方式数据编辑环境,根据所给参数建立基础数据和公用参数。
点击“数据”,即下拉菜单如下图所示:通常有两种方式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其一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公用参数”分别集中建立。
即进入“基础数据”建立母线、交流线、变压器等基础数据;进入“公用参数”建立所需的公用参数。
其二是:在建立系统基础数据的过程中,建立相关的公用参数。
对于该系统,则采用第二种方式。
其具体过程如下:(1)首先应选择数据组,点击“基础数据”,下拉第二级菜单,点击“数据组选择”之后,选择“指定”后,键入“BASIC”,为所要编辑的数据定义数据组名。
(2)点击“母线”,弹出母线数据录入窗口,在窗口中依次录入该系统的7条母线数据。
其中母线名和基准电压值必填。
该系统母线数据浏览如下:(3)点击“交流线”,弹出交流线数据录入窗口,在窗口中依次录入该系统的4条交流线和2个电抗器的正序和零序数据。
该系统的交流线和电抗器数据浏览如下:(4)点击“两绕组变压器”,弹出两绕组变压器数据录入窗口,并在窗口中依次录入变压器的正序数据和零序数据:该系统的变压器数据浏览如下:(5)点击“直流线”,弹出直流线数据录入主窗口,该系统有1条直流线,分2个部分录入该直流线的数据:该系统的直流线数据浏览如下:第1部分:直流线基础数据第2部分:直流线两侧换流站数据注意:当给定调节器参数组号后,再点击“编辑参数”按钮,弹出编辑参数窗口,编辑该组参数。
该直流线调节器参数浏览如下:(6) 建立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点击“发电机及其调节器”,弹出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录入窗口。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3.1电力系统稳定性实验(一)3.1.1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原理。
2)了解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方法。
3.1.2原理与说明电力系统稳态对称和不对称运行分析,除了包含许多理论概念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数值概念”。
一条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在典型运行方式下,用相对值表示的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的数值范围,是用于判断运行报表或监视控制系统测量值是否正确的参数依据。
因此,除了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此类“数值概念”外,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更为直观、易于形成深刻记忆的手段之一。
实验用一次系统接线图如图3-1所示。
本实验系统是一种物理模型。
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来模拟,当然,它们的特性与大型原动机是不相似的。
原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可通过给定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来调节。
实验系统用标准小型三相同步发电机来模拟电力系统的同步发电机,虽然其参数不能与大型发电机相似,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具有特殊参数的电力系统的发电机。
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可以用外加直流电源通过手动来调节,也可以切换到台上的微机励磁调节装置来实现自动调节。
实验台的输电线路是用多个接成链型的电抗线圈来模拟,其电抗值满足相似条件。
“无穷大”母线就直接用实验室的交流电源,因为它是由实际电力系统供电的,因此,它基本上符合“无穷大”母线的条件。
实验台上安装有TQDB-III多功能微机保护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功率和频率。
实验台上还设置了模拟短路故障等控制设备。
图3-1一次系统接线图3.1.3实验项目与方法3.1.3.1负荷调节实验1)启动机组,满足条件后并网运行,并网后退出同期装置,并网步骤见“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实验”。
2)将调速装置的工作方式设为“自动”,将励磁装置的工作方式设为“恒Ug”。
3)调节调速装置的增速减速按钮,可以调节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调节励磁调节装置的增磁减磁按钮,可以调节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
4)将有功、无功减到零值作空载运行,记录空载励磁电流。
实验

实验一: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七号楼计算机中心机房2009年10月19日实验二: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七号楼计算机中心机房 2009年10月26日•形成节点导纳矩阵的程序框图用支路追加法形成节点流程图流程图阻抗矩阵框图四、过程记录导纳矩阵Y=0 -33.3333i 0 +31.7460i 0 0 00 +31.7460i 1.5846 -35.7379i -0.8299 + 3.1120i 0 -0.7547 + 2.6415i0 -0.8299 + 3.1120i 1.4539 -66.9808i 0 +63.4921i -0.6240 + 3.9002i0 0 0 +63.4921i 0 -66.6667i 00 -0.7547 + 2.6415i -0.6240 + 3.9002i 0 1.3787 - 6.2917i阻抗矩阵Z=实验三: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七号楼计算机中心机房 2009年11月2日(18.6) (18.8)四、过程记录////////////////////////////第一个程序流程图////////////////////// 点短路时电流的标么值If=0 - 0.4890i各节点的电压标么值U为(节点号从小到大排):0.91530.73800.6993实验四: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七号楼计算机中心机房 2009年11月9日五、源码%本程序的功能是用牛顿-拉夫逊进行潮流计算n=5;nl=5;isb=1; %平衡母线节点号pr=0.00001; %误差精度B1=[1 2 0.03i 0 1.05 0;2 3 0.08+0.3i 0.5i 1 0;2 4 0.1+0.35i 0 1 0;3 4 0.04+0.25i 0.5i 1 0;3 5 0.015i 0 1.05实验五: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七号楼计算机中心机房 2009年11月16日。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指导书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指导书)主编唐岚电力工程学院二〇〇七年一月目录前言 ................................................................................... I I 实验一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 (1)实验二MATLAB 程序的基本结构 (2)实验三电力系统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算法 (4)实验四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5)实验五潮流计算 (6)实验六短路电流计算 (7)实验七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计算 (8)附录:学生实验报告表头格式 (9)前言《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的后续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深入学习电力系统潮流、短路、稳定计算的计算机算法,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课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将《电力系统分析基础》中所学的各种电力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用网络方程联系起来并转化为程序代码的方法,进而用相应的数值算法求解之。
这要求学生学好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计算方法》和《程序设计基础》。
但由于后两门课程开设较早,学生掌握情况差异也很大,所以极不利于教学。
因此,我们结合选用的《电力系统分析》教材,以MATLAB作为软件工具来实现各种电力系统计算程序。
这样可以利用MATLAB软件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相对简单的编程语言,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促进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核心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学习了MATLAB这个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的软件。
作为《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课程的辅助教学材料,其内容从MATLAB 软件的基本操作,到电力系统三大基本计算,共由七个上机实验组成。
所有七个实验均为课程教学过程中必做的基本实验。
下一步将考虑加入初步制订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实验,可供课程设计时选做。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理工类)成都理工大学电气系目录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实验二电力系统简单电网潮流计算实验三、复杂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实验四电力系统三相短路故障仿真分析实验五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分析实验六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故障分析实验七一个复杂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实验八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暂态过程分析实验九简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仿真实验十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附录1:实验成绩考核办法附录2:推荐教材、参考书(一)实验教学目标其目的是在学生基本上学完专业课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综合的试验研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最先进的电力科学技术,进一步掌握电力系统各种特性和理论知识。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力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试验研究,分析处理数据和提出科学报告的能力。
使学生站在全局的高度,了解整个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要求学生们在做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前,应首先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内容,根据实验内容预习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验室的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并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实验项目和要求独立地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确定实验方法、系统接线图、具体操作步骤、拟定实验中所要求记录的物理量表格等,向指导老师提出实验方案,经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学生们应尽量多次地、独立地进行试验,实验完成后每人应提交较完整的实验报告。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使用设备。
实验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电力系统元件参数的方法.2.通过对不同长度的电力线路的三种模型进行建模比较,学会选取根据电路要求选取模型。
3.掌握多级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计算方法。
4.理解有名制和标幺制。
二、实验内容1.电力线路建模有一回22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20,导线计算外径为15.2mm,三相导线水平排列,两相邻导线之间的距离为4m。
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

南京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实验报告作者: 赵朋学号:0608190255 学院(系):动力工程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郭新红2009 年5 月1 日实验一七节点电力系统数据库建立一实验目的(1)熟悉PSASP系统的操作环境(2)掌握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建立和编辑(3) 熟悉系统单线图的编辑二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指导书内容创建数据库,并完成系统单线图的绘制。
三实验原理七节点系统图如下所示:四实验步骤1 创建数据库目录进入PSASP主画面,点击“创建”,输入数据目录“D:/ZJS”,系统基准容量100兆伏安。
2 录入基础数据进入文本方式数据编辑环境,根据所给参数建立基础数据和公用参数。
根据实验指导书提示完成数据组选择,母线、交流线、两绕组变压器、直流线的相关参数的录入,发电机及其调节器数据的建立,并在PSS栏中编辑参数,然后建立区域数据。
3 系统单线图编辑进入图形方式数据编辑环境,在单线图编辑窗口中,绘制各种元件。
依照单线图的绘制方法,按以下顺序完成该系统单线图的绘制:①7条母线②4条交流线和2个电抗器③4台变压器④1条支流线⑤3台发电机⑥1个负荷实验二潮流计算一实验目的(1)理解PSASP潮流计算的流程;(2)掌握在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下潮流计算的方法;(3)掌握潮流计算结果输出方法。
二实验原理潮流计算实验是利用PSASP的潮流计算功能实现的,它的流程和结构如下:三实验步骤第一步:建立七节点系统的数据库由于在实验一中已经建立了七节点系统数据库,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这里可以直接利用实验一的数据库建立潮流计算作业。
第二步:建立潮流计算作业1.定义以下2个方案:2.定义潮流作业作业1:一般方式的潮流计算作业2:具有控制功能的潮流计算3.在文本和图形方式下进行潮流计算①进行一般方式的潮流计算1②进行具有控制功能的潮流计算24.潮流计算结果输出将作业1和作业2的结果先以报表形式输出至文件保存,具体要求见实验指导书。
公需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试题答案201908

考试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
•A.南洋公学•B.电报局•C.北洋西学学堂•D.招商局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发出(),同意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以及两校分设后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A.《关于在高等学校中确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B.《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批复》•C.《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两个学校的报告》•D.《关于交通大学迁校及上海、西安有关学校的调整方案的报告》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3 .江泽民学长先后()次专程回母校看望师生,称赞校园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是学习的好地方,应该出科学,出智慧,出新的科学家。
•A.2次•B.3次•C.4次•D.5次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4 .由西安交通大学姚熹教授发起创办的()期刊是国际上唯一涵盖电介质所有研究领域的期刊。
•A.《JAD》•B.《JDA》•C.《JPA》•D.《JFA》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5 .被交大学生赞誉为讲坛“常青树”的西迁学者是()。
•A.彭康•B.姚熹•C.马知恩•D.钟兆琳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6 .为了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陈学俊就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特点,结合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研究,为我国电站锅炉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A.气固两相流与气液两相流研究•B.气固两相流研究•C.气液两相流研究•D.锅炉设计研究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7 .因为后勤工作管理严格,服务周到,因此,西安交通大学曾被誉为()•A.小江南•B.小上海•C.小北京•D.小香港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8 .1981年,时任高教部部长的蒋南翔同志在纪念交大建校85周年暨迁校25周年的讲话时说,西迁精神是“社会主义觉悟”的表现,什么是社会主义觉悟()。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指导书)

电力系统分析 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电压:500V,实验电流:4.2A,具有一定危险性。
2、实验过程中,人体不可接触带电线路,如自耦调压器的接线端、发电机的接线端等。
3、控制柜上的总电源只允许指导老师操作,其他人员不得自行开关。
控制柜上的所有组件必须经指导老师允许并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
4、实验台上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只允许指导老师操作,实验台上的其他组件必须经指导老师允许并严格按照指令进行操作。
第一节发电机组的起动与运转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机调速装置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
2、熟悉发电机组中的原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特性。
3、掌握发电机组起励建压、解列、停机操作。
二、原理说明本实验平台中,原动机采用直流电动机模拟工业现场的汽轮机或水轮机,调速系统用于设定原动机的转速(即发电机输出电压的频率)和有功功率,励磁系统用于调整发电机输出电压值和无功功率。
图1-1为调速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励磁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1 调速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A、B、C为墙壁插头电源进线在控制柜中发电机图1-2 励磁系统原理结构示意图装于原动机上的编码器将转速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送入THLZD-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控制柜(以下简称“控制柜”)中的THLWT-3型微机调速装置(以下简称“微机调速装置”),该装置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压,和给定电压一起送入ZKS-15型直流电机调速装置(隐装于控制柜中),采用双闭环方式调节原动机的电枢电压,从而改变原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发电机输出端的三相交流电压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三相交流电流信号经电流互感器也送入电量采集模块1,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经RS485通信口送入THLWL-3型微机励磁装置(以下简称“微机励磁装置”);发电机的直流励磁电压信号和直流励磁电流信号送入电量采集模块2,信号被处理后,计算结果也经RS485通信口送入微机励磁装置;微机励磁装置根据计算结果输出控制电压,来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上机实验(指导书)电力工程学院二〇一三年十月目录实验一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程序的基本结构.2实验二电力系统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算法及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5)实验三短路电流计算 (8)实验四潮流计算 (7)实验五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计算 (10)附录:学生实验报告表头格式 (11)实验一 MATLAB 软件的基本操作及程序的基本结构 上机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构成并熟悉集成界面菜单命令与各工作窗口;2、掌握MATLAB 的两种运行方式;3、学习程序编辑器的使用,掌握常用数据类型与运算符;4、掌握m 文件的两种格式:脚本与函数;5、掌握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枝结构和程序流程控制语句;6、掌握用M 文件编辑器进行简单调试的方法。
7、掌握用MATLAB 绘制二维图形的基本方法。
预习要求1、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了解MATLAB 软件的基本信息。
列举出MATLAB 软件的主要特点和应用领域。
2、列出实现三种结构的和程序流程控制的关键字和语法规则;3、学习MATLAB 函数的编写方法。
上机实验内容1、启动MATLAB 软件,识别出常用的四个窗口――命令窗口(Command Window )、历史命令窗口(Command History )、工作空间浏览器(Workspace Browser )。
熟悉Matlab 工作环境。
2、上机求解下面的电路问题,脚本文件已经给出。
已知某个RC电路的端电压的表达式为:26,0~10t u e t -==区间时,试绘制电压的波形。
提示:在MATLAB 的M 文件编辑器中键入以下命令语句,并保存为ex.m :%%%%%%%%%%%%%%%%%%%%%%%%%%%%%%%%%%%%%Clear,clc,close t=0:0.5:10; u=6*exp(-2*t);plot(t,u);title(‘RC 电路的电压响应曲线’);xlabel(‘时间/s’);ylabel(‘电压/v’) grid%%%%%%%%%%%%%%%%%%%%%%%%%%%%%%%%%%%%%%%%%%%%%5、 对于如下电路图,已知()200cos(90)os u t t ω=+V ,122R =Ω,50L mH =,233R =Ω,100C F μ=,自己编写程序,画出()c u t 和()s u t 的波形(四个周期)。
1RL()s u t ()c t提示:写出()s u t 的向量表达式用于()c u t 的计算(写出串联段和并联段的阻抗,利用分压公式),写出()s u t 和()c u t 的幅值和相角就能写出波形表达式,设定波形的长度(四个周波)和采样频率(两点间隔)后作图。
注意画图时使用标题,横纵坐标及网格线等命令。
%%%%%%%%%%%%%%%%%mUsm=200; %()s u t 的幅值 aUsm=(pi/180)*(+90); %()s u t 的相角 Usm=mUsm*exp(j*aUsm); %()s u t 用于计算 mUcm=abs(Ucm); %求幅值 aUcm=angle(Ucm); %求相角T=4*2*pi/w; %用w 表示ω,T 表示四个周波 N=100; %画图的点数dt=T/N; %两点间隔,即采样频率 t=0:dt:T;for k=1:101 %画波形 us(k)=mUsm*cos(w*t(k)+aUsm); uc(k)=mUcm*cos(w*t(k)+aUcm); endplot() %注意区分两条曲线的线型和颜色 grid on title(‘’)xlabel(‘’,’fontsize’,16) % fontsize’,16表示横坐标的字体大小为16 ylabel(‘’)legend(‘us’,’uc’) %%%%%%%%%%%%%%%%%%%%%%%%%%%%%%%%%%%%%%思考题及说明(选作2题)1、MATLAB软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怎样在命令窗口中进行简单的计算?3、如何获得命令或函数的帮助文档?4、MATLAB的数据类型与其它高级语言相比有何特点?5、什么时候用for循环、什么时候用while循环?6、MATLAB函数必须遵循的规则有哪些?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3页内实验二电力系统计算中常用的数值算法及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上机实验目的1、掌握高斯消去法、因子表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4、读懂课本中相应算法的实现例程;5、掌握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阻抗矩阵的生成算法;6、掌握电力系统计算所需原始数据的准备过程;7、了解节点优化编号的基本原理和算法。
预习要求1、回顾《计算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准备上述算法的计算流程图;2、阅读课本中的相应程序,将各算法改编为独立的函数文件。
3、读懂课本中的算法实现代码,将其改编为独立的函数文件;4、整理课本例17.6的原始数据,设计成独立的数据文件;5、查阅资料了解某一商用或开源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对原始数据文件的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1、用因子表法求解电路方程中的节点电压;15Ω330Ω2、将图2.1中的电压源分别改为2V、4V、6V、8V时,用因子表进行求解,体会该算法带来的益处;3、上机验证课本例17.6-17.7的计算结果;4、设计系统变更时修改导纳矩阵的函数(参考课本P.323),并调试通过,给出导纳矩阵修正函数的调用规则及其主要的实现代码。
思考题(选作2题)1、高斯消去法与因子表法有何异同?2、节点导纳阵与节点阻抗阵之间有何关系,二者之间如何转换?3、网络矩阵的修改函数对电力系统计算有何作用?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3页内实验三短路电流计算上机实验目的1、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及算法;2、掌握计算机求取转移电抗的算法;3、灵活掌握阻抗矩阵在短路计算中的应用。
预习要求1、看懂课本的例程,将其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2、设计一个新的计算流程,合并课本第18章例程的计算功能;3、整理故障计算必需的已知条件。
上机实验内容1、合并课本第18章例程。
即要求实现计算指定节点各种故障条件下,各支路的故障电流分布情况。
其中对于实用算法,可只提供计算电抗。
提示:尽量使用先前实验中已封装好的函数。
2、用新程序验证第18章的各例题。
(注意短路电流曲线绘制时,至少包含5~7个点)思考题1、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是什么?2、在计算短路电流时,是否用到了节点阻抗阵中的所有元素?据此,可以如何简化短路计算程序?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5页内;4、结合思考题完成实验报告。
鼓励在报告的讨论部分说明进一步丰富该计算程序的设想。
实验四 潮流计算上机实验目的1、 掌握牛顿拉夫逊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基本原理;2、 了解欧拉法及改进欧拉法求解微分方程的基本原理;3、 掌握用N-L 法计算潮流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要点;4、 掌握用PQ 分解法计算潮流的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要点。
预习要求1、准备潮流计算前各种已知参数表格;2、找出课本中两个潮流例程中实现相同功能的代码,设计合理的函数将其封装起来。
上机实验内容1、用牛顿拉夫逊法求解如下非线性方程组,注意保留迭代过程中的中间值。
2212122122510330x x x x x x ⎧+-+=⎪⎨+--=⎪⎩ (0)33⎡⎤=⎢⎥⎣⎦x 2、上机验证课本例19.1和例19.2的计算结果;3、将两种算法的程序计算程序进行合并,要求共用输入、输出部分,网络方程形成函数和线性方程组求解函数,并实现算法的人工选择;4、根据实际的进度(可选择)进一步丰富潮流计算程序的功能,如网络修改、节点电压越限提示、支路过载提示等功能。
思考题(选作3题)1、两种算法的收敛过程图中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PQ 分解法是如何利用电力系统特征的?3、为什么PQ 分解法在经过很大的简化后却不会降低计算结果的精度?4、潮流计算中的平衡节点起什么作用?5、什么是雅可比矩阵?6、为什么在用计算机对某网络初次进行潮流计算时往往是要调潮流,而并非任何情况下只一次送入初始值算出结果就行呢?要考虑什么条件?各变量是如何划分的?哪些可调?哪些不可调?7、如果要以某一潮流分布情况作为短路计算的初值,如何考将潮流计算程序与短路计算程序联系起来?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5页内4、结合思考题完成实验报告。
鼓励在报告的讨论部分说明进一步丰富该计算程序的设想。
实验五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计算上机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基本原理;2、掌握分段计算法的实现过程;3、部分了解MATLAB矩阵分析、数值积分算法应用。
预习要求1、看懂课本的例程;2、用手工推导例20.1与例20.2的计算过程。
上机实验内容1、上机验证例20.1与例20.2的计算结果;2、用MATLAB数值工具箱中的函数(解微分方程、求特征值)替代例程中的相应部分,重复验证过程。
报告要求及其它说明1、按实验报告格式进行提交;2、主要体现结果部分,不要求的部分不用给出源码;3、实验报告的页数控制在3页内;4、结合思考题完成实验报告。
鼓励在报告的讨论部分进一步探讨更如何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中使用更详细的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模型,或经典模型下的多机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报告总页数控制在20-25页,双面打印,须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电子版应包括所有程序m文件,与实验报告一同放在以学号命名的文件包内提交。
实验报告格式须严格按照标准格式,给出足够的教师评语空间五次实验成绩共占总成绩的30%附录:学生实验报告表头格式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开课实验室: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