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导学案【使用说明】通过知识链接积累材料并了解作者及;熟读,整体感知内容;精读,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自主完成堂检测及拓展训练,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点评】使用了“拓展”“积累”“感知”“探究”“自主”这些关键词,体现了标中所体现的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速读文,理清故事情节,概括内容要点。
2能抓取典型事和人物,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南极考察队震撼人心的悲壮美,增强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点评】在确定目标方面,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内容上具有“快速默读,抓住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等要点,设计者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明业的体现了这些要素,可见设计者具有“研读标、吃透教材”的良好的教学习惯。
另外,此文篇幅较长,阅读障碍较少,设计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较为可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方面的目标把握也很准确,因为它的拟定能咬准主旨,并且紧扣住作者在行文中的思想及情感。
重点与难点: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坦然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2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点评】重点、难点的确定,能锁定导学的核心,符合标要求。
只是表述上要注意其严密性,如第1点中,应表述为“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等五人”;第2点中应表述为“通过品读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因为“品读”的思维过程已含有“体会”这一思维过程。
【知识链接】链接一:走近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
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

「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新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精编」21 伟大的悲剧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3、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一、预习导学1、导入: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
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2、作家作品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遗孀()夜不成眠()毛骨悚()然凛冽()()zhuài()出来diān()狂步lǚ()鲁mǎng()忧心chōng chōng()() 4.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秧秧不乐()母宁()赢弱()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刻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二、整体感知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三、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第21课伟大的悲剧1.易错字拽(zhuài)无垠(yín)癫狂(diān)凛冽(lǐnliè)吞噬(shì)销蚀(shí)羸弱(léi)步履(lǚ)遗孀(shuāng)告罄(qìng)踉跄(liàngqiàng)毛骨悚然(sǒng)忧心忡忡(chōng)怏怏不乐(yàng)姗姗来迟(shān)2.多音字角尽秘量3.形近字4.近义词辨析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侧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有事而不快,“闷闷不乐”;忧愁而担心,“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指担心而忧愁的样子。
5.词语释义无垠: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形容极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文题解说】“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
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七语下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共两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解决可_ 主备复备_______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2、自主、合作、探究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重点难点】1、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资料链接】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殿堂里。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她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坊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人写的传记。
【学法指导】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
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
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测评:1.请给加粗的字注音拽()出战栗()癫()狂悚()然角()逐告罄()遗孀()厄运()羸()弱吞噬()2.学生默读,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梗概)3、课文内容填空(1)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显得太晚太晚了。
(2)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到了第二天,()吃掉一天的口粮外,()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3)因为()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合作探究】二、合作释疑:1.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出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说说它感动你的原因。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19《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导学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1、了解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
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
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3、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
4、自学检测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拽.出( ) 战栗.( ) 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②文中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你为什么感动?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2、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3、理清故事情节:三、深入探究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②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哪些地方?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七年级下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七年级下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会读、会写、会解释课后生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品味文中细节,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预习提纲1.自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解决字词障碍;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三、交流探究1、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齐读后说说有何作用?2、各小组选择最打动自己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3、斯科特探险队的队员们在探险途中表现了怎样高贵的品质?四、自由展示1、复述课文内容,并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2、文中哪个情节、细节或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激动难忘?请找出来进行品析。
3、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五、拓展延伸2002年7月,英国安妮公主到达南极,纪念斯科特逝世90周年。
茫茫冰雪,浩浩雪原。
斯科特等人长眠的地方,只有一方矮矮的坟墓,一个小小的十字架。
请你为他们设计墓碑并写几句墓志铭。
注:1、导入提示可以从夸父逐日的故事导入课文——伟大的悲剧,或者由对心中的英雄导入课题。
2、建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决字词;三、结合预习2交流1进行展示1;四、结合交流2进行展示2;五、进行交流探究3;六、进行自由展示3;七、进行拓展延伸训练。
八、总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的。”
死亡之悲: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3. 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学导重点及方法ຫໍສະໝຸດ 重点难点: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是这样写的: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品味语言,谈体会
朗读要求:
第一遍朗读:齐读,并勾画文本中字词,
第二遍朗读: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文章叙述内容。
第三遍朗读:划分文章层次,
第四遍朗读:有重点的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读出感情。
自学要求:
1.要求学生有选择性的朗读。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和句子。
2.提示学生记录自己的问题。
3.巡视课堂。在自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重点关注那些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提醒他们尽快进入自学状态。
讨论要求:1.时间10分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B.“伟大”在何处?“悲剧”又指什么?
3.课后自主解决生字词,整理在作业本上。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哪些段落打动了你,朗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的精神力量。
四、吟咏品味,质疑巩固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备 注
(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栏)
备 注
(教师复备及学生笔记栏)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南极吗?那里酷寒烈风。但是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它的脚步。1911年12月14日,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到达南极。你知道设立在南极中心点的科学试验站的名字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阅读注释一,了解作家作品。
2.快速浏览课Βιβλιοθήκη ,思考:《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浏览指南:
1.有速度。本文4000字,争取十分钟内读完。
2.有质量。划出关键句,准确把握重要信息。
课题:《伟大的悲剧》主备人:时间:课时:2复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五、掩卷静思,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伟大的悲剧》以人类探索自然的悲壮故事感动了许多人,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对成功与失败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
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
【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
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
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充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1、段(1)的划线句A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
用?
2、段(1)的划线句B中,“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为什么是“海市蜃楼”?
3、“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结合整篇课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归纳总结】
1、我国于1985年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成功的建成了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2、1989年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队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
【板书设计】
献身科学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