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特性资料
第8章内燃机的特性

������������������ =������������������ ������������������ ������������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2、Pe
������������������ ������������ ������������ ������������ ������������������ ������������ ������������ = = ������ ������ ������������������ ������������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调整特性:
性能指标随时调整情况变化的特性。点火提前角和供油 提前角调整特性。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性能特性: 性能指标随运行工况变化的特性。如负荷特性和调速特 性。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特性曲线:表示特性的曲线。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内燃机的性能指标通常用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表示, 主要参数如下: Pe、Pme、Ttq 用于评价发动机的动力性; B、be 用于 评价发动机的经济性。
������������ = ������
������������ ������������������ ������������ ������ ������������
柴油机:
������������ =������������������ ������������������ ������������ ������
第一节 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与特性
各参数的关系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燃机原理

旋转活塞式
往复活塞式
汽油机 柴油机 气体燃料发动机 双燃料发动机
3、行程数 4、着火方式
5、气缸冷却方式
二冲程(由活塞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四冲程(由活塞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火花点火(利用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压缩着火(被压缩的空气温度高于
燃油自燃温度,自行燃烧)
风冷(用空气冷却)
水冷(用水冷却)
3 五大系统
⑸、启动系统
组成:由电动马达、 蓄电池、起动继电器、 起动开关和起动按钮 组成;
五、发动机的主要性能 指标和特性
1 发动机性能指标
(1)动力性能指标
有效转矩 Te 曲轴转速 n
指发动机通过曲轴或飞轮对外输出的转矩,通常用Te表示, 单位为N·m。有效转矩是作用在活塞顶部的气体压力通过连 杆、传给曲轴产生的转矩,并克服了摩擦,驱动附件等损失 之后从曲轴对外输出的净转矩。
内燃机的原理与特点
一、概述与发展历史 二、内燃机的分类 三、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四、发动机的结构 五、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 六、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与发展历史
概述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 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
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 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 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功用:按照每个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过程适时地开启和 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
3 五大系统
⑴、供给系统
燃烧技术和进气控制技术是燃气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而最关键的是如何控制 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充分发挥燃气的优势。 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燃气发动机供气系统有下列四种: ①机械控制混合系统 燃气和空气按固定的比例,通过机械控制进入气缸。 ②闭环电控混合器 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提供精确控制信号,通过步进 电机控制燃气流量,实现对空燃比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甚至气体成 分变化的情况下,均能在理论混合比范围内工作。 ③电控多点顺序喷射系统 目前多采用各缸进气歧管多点喷射技术。 ④机械喷射系统 在每个缸上安装一个机械喷射阀,采用机械驱动方式,定时开启 和关闭燃气喷射阀门,对进气进行定时和定量控制,从而控制空燃比。
内燃机原理

第四节 调速特性
一、定义:当柴油机的调速手柄固定在某一位置时,由调速 器自动控制喷油泵油量调节杆(拉杆或齿杆)的移动,使负荷从 零变到最大,此时柴油机的扭矩 Me、功率Ne和有效燃油消耗率 ge等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称为调速特性。它主要用以考核调 速器的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二、调速特性曲线分析:柴油机在进行调速特性试验时, 一般要同时测出速度特性曲线,因为调速特性与全负荷速度特 性有密切联系。图9-13为带全程调速器的柴油机的速度特性和 调速特性。它以转速为横坐标,相当于速度特性的形式。图中 的曲线1表示全负荷的速度特性,这时调速器不起作用,竖线 2-5即相当于调速手柄在不同位置时的调速特性。这样的竖线 有无穷多条,每一条竖线都对应一定的转速范围。调速特性还 可作成如图9-14所示的形式。它以功率Ne为横坐标,以Me、ge、 Gf、n为纵坐标。
(二)机油滤清器 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初滤器和细滤器。 1.集滤器 集滤器通常就是一个滤网。 2.粗滤器 粗滤器用以除去机油较大的(直径约为 0.05-0.1mm) 杂质。它对油流的阻力较小,故可串联于机油泵与主油道 之间作为全流式滤清器,有片式和带式两种。
3.细滤器 细滤器用以使机油得 到较彻底的滤清。它的缝 隙小,滤清能力强(可到 0.01mm);但对油流的阻力 大,所以通常并联在润滑 系油路中作为分流式滤清 器。细滤器分为离心式和 过滤式两种。 4.复合式滤清器 有的内燃机上采用粗 滤芯与细滤芯串联,并且 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的复合 式滤清器。粗滤芯为绕线 式。细滤芯为纸质的。
(三)机油散热装置 机油散热装置有机油散热器(风冷)和机油冷 却器(水冷)两种 机油散热器一般是管片式的,类似冷却水散 热器。装在水散热器前面或后面,借风扇风力, 使机油冷却。机油冷却器装在内燃机冷却水路中, 对机油进行水冷却。 四、曲轴箱通风 1.自然通风装置 自然通风装置又称呼吸器,许多内燃机(如 6133型)都将机油加油口兼作呼吸口,在加油管 口装有滤芯。
内燃机车简介

内燃机车简介汇报人:2023-12-14•内燃机车概述•内燃机车的结构与原理•内燃机车的性能与参数目录•内燃机车的应用与前景•内燃机车的安全与环保问题01内燃机车概述内燃机车是一种以柴油机为动力源,通过燃烧柴油产生动力,驱动车轮前进的机车。
定义内燃机车具有功率大、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等特点,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震动。
特点内燃机车的定义与特点内燃机车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的内燃机车是由德国人发明和制造的。
早期发展二战后的发展现代发展二战后,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内燃机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进入21世纪,随着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内燃机车的技术和性能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030201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内燃机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干线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等。
干线内燃机车主要用于铁路干线上的货物运输,调车内燃机车主要用于铁路车站的调车作业,工矿内燃机车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的货物运输。
内燃机车的分类与用途用途分类02内燃机车的结构与原理柴油机传动装置车体走行部01020304内燃机车的动力来源,将柴油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将柴油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
承载旅客和货物,包括车架、车壳和车门等。
支撑车体并引导机车行走,包括转向架、轮对和制动装置等。
根据用途和功率不同,内燃机车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柴油机,如6缸、8缸、12缸等。
柴油机类型包括燃油箱、燃油滤清器、喷油泵和喷油器等,确保柴油机正常工作。
燃油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和排气管等,为柴油机提供清洁的空气。
空气系统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柴油机与传动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
变速器根据行驶需要,将柴油机的动力传递到不同的车轮上,实现机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
传动轴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机车行驶。
包括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阀等,用于对机车进行制动。
制动装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制动介质,通过控制制动阀来实现机车的制动。
内燃机特性

扭矩测试仪器 台架上都采用吸收式测功器,常用的有 水力测功器、电力测功器、电涡流测功器。 1)水力测功器 水力测功器是一种典型的吸收型测功器, 它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转变为热量消耗掉, 同时在此过程中完成转矩测量。
水力测功器主要有转子和定子(外壳)两部分组成。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子在充满水的定子中旋 转所产生的磨擦阻力来吸收发动机功率,同时通过
测试方法
速度特性也是在内燃机试验台架上测出 的。 测量时,将油量调节机构位置固定不动, 调整测功器的负荷,内燃机的转速相应发生 改变,然后记录有关数据并整理绘制出曲线, 一般是以发动机转速作为横坐标。
部分速度特性与外特性
当油量控制机构在标定位置时,测得的 特性为全负荷速度特性(简称外特性); 油量低于标定位置时的速度特性,称为 部分负荷速度特性。 由于外特性上反映了内燃机所能达到的 最高性能,确定了最大功率、最大转矩以及 对应的转速,因而是十分重要的,所有发动 机出厂时都必须提供该特性。
左侧边界线为内燃机最低稳定 工作转速nmin限制线,低于此转 速时,由于曲轴飞轮等运动部 件储存能量较小,导致转速波 动大,内燃机无法稳定工作
发动机的工作区域及限制
1) a曲线是各转速时最大功率 (转矩)的限制线, 到标定点A为止。 2) b曲线是各负荷条件下的最高转速限制线。 3) c曲线是发动机最低稳定工作转速限制线 4) d曲线是各个踏板位置下的空转怠速线。 5) 输出功率为负值的 e 曲线是发动机灭火,外 力倒拖时的工况线。
Ne.
第三类工况,其特点是功率 与转速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它们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 汽车及其他陆地运输用内燃 机,都居于这种工况。此时, 内燃机的转速决定于行驶速 度、可以从最低稳定转速一 直变到最高转速;负荷取决 于行驶阻力,在同一转速下, 可以从零变到全负荷。内燃 机可能的工作区域就是该种 类型内燃机的实际工作区域, 相应的工况区域称为面工况。
内燃机特性

燃烧过程的要求
• 混合气形成的正时适当,保证及时燃烧; • 混合气形成要先慢后快,使最高压力和压
升率不致太大; • 着火后,混合气要均匀分布。
返回
可燃混合气形成
• 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
– 空间雾化混合 – 油膜蒸发混合
• 燃油雾化的阶段描述 • 可燃混合气的衡量参数
• 与排放有关的参数,如通过高速采样获得的排放量。 • 缸内最高压力、最高压升率、最大放热率峰值、火
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等参数的循环变动。
汽油机的爆燃
一.爆燃的现象 二.爆燃的燃烧过程 三.爆燃的原因 四.爆燃的危害 五.激爆
着火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返回
燃烧区域的发展
• 汽油机末端混合气被压缩的程度较高,存在 着自然倾向。
峰值压力、压升比与滞燃期
压缩终点与滞燃期
喷油时间与滞燃期
转速与滞燃期
增压压力与滞燃期
增压空气温度与滞燃期
滞燃期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a.预混燃烧份额 • b.压升比 • c.最高爆发压力 • d.最高燃烧温度
返回
燃烧的化学反应描述
• 内燃机所使用的传统燃料是分子量不同的各种碳氢 化合物的混合物,碳氢化合物燃料的燃烧属于链式 反应。在一定条件(压力、温度)下,燃料中参与化 学反应的原始物质形成一定数量的活化中心,如生 成O、H、OH等自由原子和自由基,它们的化学价 都不饱和,这些自由原子和自由基将与原始物质继 续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反应链。由于链式反应不断 地分支和扩展,活化中心不断地产生,所以,化学 反应也随之加速进行,一直到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始 物质的浓度减小到接近于0,反应才逐渐停止。
d
(低压)
0.54
第4-3 内燃机速度特性.

柴 油 机 的 扭 矩 特 性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于 循 环 供 油 量 gb (Δg),并不直接依赖于充气效率 ηv。因为每循环充气量的 大小即ηv的大小只不过提供产生多大扭矩的可能性,但各种 转速下,究竟能发出多大的扭矩,主要看循环供油量Δg的多 少。当油量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柱塞泵的循环供油量Δg随 转速的变化由油泵速度特性决定,随着转速的增加,Δg也增 加。
i Ttq=K’2 m v K 2 g i m
图3-3 柴油机速度特性图
指示热效率ηi的变化是某一中间转速时稍有凸起,转速 低时喷射压力低,燃料雾化度、贯穿不够,空气涡流弱,燃 烧不良,传热漏气损失较大,ηi较低,随着转速的升高,ηi 有所增大,但转速过高时,燃烧相对变慢,使大量燃料在后 燃期燃烧,导致ηi下降,一般的柴油机,当转速增加时,由 于Δg和ηi(高速时下降)的上升,常可与ηm的下降相抗衡而 使Ttq曲线很平坦。
一、外特性
汽油机外特性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发动机在此转速下所 能发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所以代表着发动机的最高动 力性能。外特性根据试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试验时发动机不装风扇,空气压缩机,空气滤清器及消 声器等附件,仅带维持运转时所必须的附件时所输出的功率 称为 总功率 ,此时测得的全负荷速度特性称为 外特性 。国产 发动机的特性数据大多是采用这种方法测得的。 (2)试验时,发动机带全套附件时所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 率或 净功率 。此时测得的全负荷速度特性则称为 使用外特性 。 下面对汽油机外特性的几条特性曲线( Ttq 、 Ne 、 be~n ) 的形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动力储备是指发动机转速下降时(例如外 界阻力的增加),其扭矩自动增加的性能。正是由于这种动 力储备的存在,才能使汽车不换挡的情况下适应道路状况的 变化,得以正常的行驶,因此,车用内燃机必须具备这种扭 矩特性,这也是车用内燃机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扭矩储备系数 用外特性扭矩曲线上的若干特征点,可以表达发动机扭 矩的适应性 扭矩适应性系数: 扭矩储备系数:
内燃机特性(精)

(1)调速——特殊的负荷特性,n稍变。 (2)校正——特殊的速度特性:供油拉杆稍动。 4、万有特性:综合反映动力性和经济性。 【教材267页】
三、内燃机标定功率
铬牌上标定的功率,即内燃机使用中允许 运转的最大功率。 GB1105.1——87规定: 间歇功率(标定功率可定高一些) 1、15min功率——汽车、摩托车。 2、1h功率——拖拉机、工程机械。 以下标定功率可定低一些: 1、12h功率—拖拉机、排灌机、发电机组。 2、持续功率——排灌机、发电机组、船舶、 铁路机车。
图10-1 内燃机的各种工况
(一)调整特性
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而变化的关系。 1、柴油机调整特性(供油提前角、燃油) 2、汽油机调整特性(点火提前角、燃油)
(二)性能特性(工作特性)
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运行工况参数而变化的规律。 1、负荷特性:显示各种负荷下的经济性,不同用途发动 机的(标定油量)ge【教材253页】 2、速度特性:确定标定n和常用n范围,分析n对发动机 的影响。汽油机(节气门)或柴油机(供油、拉杆)不 变。 【教材256页】 3、调速特性(柴油机):带调速器的工作特性。
特性 。
第三节 负荷特性
负荷特性是指内燃机转速一定时,其性能指标 be )随负荷(如功率或转矩) (主要为经济性指标 G f 、 变化的规律,表示负荷特性的曲线称为内燃机负荷特 性曲线,它在内燃机试验台上试验而测得。 一、汽油机负荷特性 汽油机的负荷调节方法称为 “量调节”。即化油器式内燃机靠改 变节气门开度,改变进入汽缸的混 合气数量来适应负荷变化;汽油喷 射式内燃机所形成的混合气的混合 比按不同工况仍需保持在狭小的范围内,因而在进气管 中由于节气门节流,仍属量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动力学院 李煜辉
内燃机特性
• 内燃机动力特性
– 汽油机动力特性 – 柴油机动力特性
• 内燃机排放特性
– 排放物生成机理 – 汽油机排放特征 – 柴油机排放特征
内燃机的动力特性
1.内燃机的工作区域 2.内燃机的特性 3.速度特性分析
内燃机的工作区域
负荷特性
1.转速不变
1.燃油与空气混合时间短,喷油持续角一般 为 15 30o CA 。 2.混合浓度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 3.柴油挥发性差,不易形成混合气,从而造 成液滴—蒸汽—空气混合一起的燃烧现象
可燃混合气形成质量取决于
• 燃油喷射情况,其中包括燃油的雾化质量, 油束形状,喷油规律以正时,喷油方向和 落点; • 气缸内空气的运动情况和燃烧室结构,形 状,尺寸,壁温等等。
2.由各稳态点组成的特性线
速度特性
1.负荷不变(油泵齿条、节气 门位置不变) 2.由各稳态点组成的特性线
汽油机的速度特性
柴油机的速度特性
万有特性
1.负荷-速度-油耗的二维曲面 2.负荷特性 万有特性 3.速度特性 万有特性
万有特性图
万有特性作图法(1)
万有特性作图法(2)
油滴破碎机理:
1.Taylor机理:以质点振动作类比。 设油滴直径为a,在各种振动作用力下,振幅为x. X>a,则油滴破碎:
d x 2 dx 2 1a a aU 8x 5a 2 dt 3 dt
• 与火焰前锋位置相应的参数
• 与排放有关的参数,如通过高速采样获得的排放量。 • 缸内最高压力、最高压升率、最大放热率峰值、火 焰发展期、快速燃烧期等参数的循环变动。
汽油机的爆燃
一.爆燃的现象 二.爆燃的燃烧过程 三.爆燃的原因 四.爆燃的危害 五.激爆
着火温度与压力的关系
返回
燃烧区域的发展
• 汽油机Q • 柴油机C 增压汽油机ZQ 增压柴油机ZC
汽油机节气门开度不同时的充气效率
过量空气系数、指示效率
机械效率
内燃机速度特性曲线
内燃机动力、排放特性的原理 分析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
汽油机的燃烧
• • • • • 汽油机的燃烧特征 汽油机燃烧阶段 汽油机的燃烧循环变动 汽油机的爆燃 汽油机燃烧室
• 汽油机末端混合气被压缩的程度较高,存在 着自然倾向。
爆燃的危害
• 输出功率、热效率降低
– 在强烈爆燃时,在自燃区形成一个压力脉冲以极高的速率向四周传 播,这个压力脉冲在气缸多次反射时产生高频(频率约为5kHz或更 高)振音。由于压力波冲击会破坏气缸壁面层流边界层,从而使向 气缸壁面的传热量大大增加,冷却损失增加,输出功率降低
• 发动机过热
– 发生爆燃时,破坏附面层,气缸盖、活塞顶面的温度上升。爆燃时, 燃烧室局部过热会产生表面点火。
• 零件的应力增加
– 爆燃时,由于压力增长率和最高燃烧压力都增加,故相关零件上的 作用力也增加,易使受力件损坏。
• 此外,爆燃促使积炭形成,容易破坏活塞环、气门和火花塞 的正常工作;压力波冲击缸壁表面,使之不易形成油膜,导 致机件加速磨损。
返回
汽油机的燃烧特征
• 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要快得 多或者在火焰到达之前燃料与空气已充分混合, 这种可燃混合气的燃烧称之为预混燃烧。 • 汽油机的混合气形成是在进气过程就开始了,有 较长的混合时间,汽油油具有较好的挥发性,因 此,可以认为在点火时,均匀混合气已经形成, 其燃烧方式属于预混燃烧模式。
燃烧过程的要求
• 混合气形成的正时适当,保证及时燃烧; • 混合气形成要先慢后快,使最高压力和压 升率不致太大; • 着火后,混合气要均匀分布。
返回
可燃混合气形成
• 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
– 空间雾化混合 – 油膜蒸发混合
• 燃油雾化的阶段描述 • 可燃混合气的衡量参数
返回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特点
内燃机速度特性分析
影响因素
柴油机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柴油机与汽油机扭矩的速度特性
内燃机扭矩的速度特性分析
• 内燃机的扭矩可由下式表示:
i M e K s v m
进气空气密度
• 非增压机的进气密度不变 • 增压机的进气 密度随增压度和 中冷度而变化:
充气系数(最大节气门位置)
汽油机燃烧过程
返回
汽油机燃烧阶段划分
1.滞燃期 2.急燃期 3.后燃期
滞燃期与点火提前角
返回
汽油机的燃烧循环变动
• 产生原因:
– 气体运动的循环变动 – 混合气成分的变动,主要与点火过程(滞 燃期)有关。
返回
燃烧循环变动的表征参数
• 与气缸压力有关的参数 • 与的曲轴转角、最大压升率及其相应曲 轴转角、发动机平均指示压力等。 – 最大燃烧速率、火焰发展曲轴转角、快速燃烧曲轴转角 等。 – 火焰半径、火焰前锋面积、已燃和未燃的容积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
返回
燃油雾化的阶段描述
1.通过喷孔,把燃油伸展成油柱或油片; 2.油注或油片的表面出现波纹和扰动; 3.在表面波和扰动作用下,在油注油片的表 面形成油线或空洞; 4.油线的分裂或空洞的扩大产生较大油滴; 5.由于大油滴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 分散成小油滴; 6.小油滴之间的碰撞产生更小的油滴。
其他不正常燃烧
• 表面点火
– 后火 – 早火 – 激爆
• 续走 • 部分燃烧、失火
表面点火与爆燃
• 表面点火和爆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正常 燃烧现象,爆燃是在电火花点火以后终燃 混合气的自燃现象,而表面点火则是炽热 物点燃混合气所致。但两者存在着某种相 互促进关系
汽油机燃烧室
• 设计要点:
– 缩短火焰传播距离; – 利用适当的湍流; – 合理分布温度高低及冷却情况;
• 典型燃烧室 1.楔形 2.浴盆形 • 分层充气与GDI
3.碗形
4.半球形
柴油机燃烧
• • • • 柴油机的燃烧特征 可燃混合气形成 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柴油机的燃烧室
返回
柴油机的燃烧特征
• 柴油机的大部分燃料是在着火后喷入气缸 的,它处于一边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的 情况下,由于混合过程比反应速率慢,因 此燃烧速率取决于混合速率。换句话说, 混合过程控制了燃烧速率,这就是所谓的 扩散燃烧。 • 柴油机是以扩散燃烧为主的燃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