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45号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1992年2月2日建设部建城字第45号文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相应的修改。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建司。
附: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污染治理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公用事业之一。
城市集中供热是污染治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气、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锅炉单台容量不小于10吨/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国务院以国发〔1986〕22号文件转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以后,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清洁供暖项目实施方案

清洁供暖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冬季清洁取暖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县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及人居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2023年,以实现中心城区全部气化为重点,年底实现城区100%清洁取暖工作任务,同时辐射带动城乡结合部暨农村地区1个街道办4个重点镇18个社区26个村7770户热源侧改造,涉及改造面积117.6万平方米;同步实施2个旅游景区271户农户建筑节能改造,改造面积3.2万平方米,实现建筑能效提升30%以上目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45.3公里,初步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乡村气网覆盖。
全县拟实施项目计划投资9508.2万元。
其中中央和市级投资3535.2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178.46万元,社会投资4794.47万元。
二、实施范围(一)中心城区涉及张家畔街道办事处7个村14个社区煤改气项目,具体为:瓦房村、张家畔村、郭家庙村、双家湾村、王家庙村、双伙场村、新伙场村,北新街社区、统万路社区、龙山路社区、南关社区、林荫路社区、北新街社区、长城路社区、民生路社区、红柳路社区、宇文路社区、文化路社区、金华路社区、育才路社区、河东社区。
(二)城乡结合部涉及张家畔街道办事处10个村1个社区煤改气项目,具体为:张伙场村、望夏村、四柏树村、海则畔村、寨山村、新庄村、新房滩村、胡伙场村、林家湾村、阳光村,东新社区。
(三)农村地区涉及4个镇9个村3个社区煤改气项目,2个镇2个村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1.煤改气项目。
镇靖镇榆沟村、枣刺梁村;杨桥畔镇九里滩村、杨二村、阳周村、沙石峁村、沙畔村;东坑镇创业路社区、东方红社区、陆家山村;宁条梁镇宁条梁社区、柳桂湾一村。
2.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红墩界镇白城则村、龙洲镇龙一村。
三、重点工作(一)优先实施集中供热。
在具备条件移民社区、人口密集区、公共机构中,充分依托工业余热等现有热源,优先发展集中供热改造;对非营利公益事业服务机构实施燃煤改燃气锅炉、燃煤改电锅炉改造。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城字第126号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1995年3月14日建城字第126号文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
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在19%以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
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
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资料]
![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da9e770d4d8d15abf234e9e.png)
XX 省XX 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二○○七年十一月XX 省XX 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i1、总论 (6)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 (6)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项目编制依据 (7)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项目编制技术原则 (9)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近期)................................................................................................................11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城市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城市环境现状 (19)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项目建设条件 (21)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XX 省XX 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ii供热范围 (23)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供热规模、热负荷及供热分区 (25)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热源选择 (26)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电耗量 (30)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集中供热站热力系统 (30)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5 供热管网及小区热力站 (32)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管网水力计算 (34)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XX 省XX 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iii、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35)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宁县工业园区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宁县工业园区供水二
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6.05
•【字号】宁政土批字〔2018〕144号
•【施行日期】2018.06.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城乡建设其他规定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宁县工业园区供水二期工程
项目建设用地的批复
宁政土批字〔2018〕144号
中宁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中宁县工业园区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请示》(中宁政发〔2018〕33号)收悉。
经研究,同意将舟塔乡田滩村集体建设用地0.6787公顷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作为中宁县工业园区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
自批准之日起,满两年未动工建设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请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8年6月5日。
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

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一、项目概述地方供热项目是为了解决冷地区居民取暖需求而设立的公共服务项目。
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的目标是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结合2023年的现实情况,制定地方供热项目的行动方案。
二、目标设定1. 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
确保冷地区居民在寒冷冬季得到舒适的室内温度。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增强系统运行效率。
3. 减少环境污染。
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4.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提供贴近居民需求的供热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三、具体措施1. 更新供热设备根据现有供热系统的状况,逐步更新老化设备,改进供热效果。
引进先进的供热设备,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推广清洁能源供热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供热技术,如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热利用等。
鼓励居民采用清洁能源供热设备,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燃煤供热设备。
3. 完善供热配套设施加强供热管网的建设,完善管网系统,减少管网热量损失。
同时,建立智能供热控制系统,优化供热调度,提高供热质量和效率。
4. 支持居民采暖设备更新引导和鼓励居民更新采暖设备,选择节能环保的供热设备。
通过政府补贴、贷款等方式,减轻居民更新设备的经济负担。
5. 完善供热服务建立健全供热服务机制,提供全天候的供热服务。
加强对供热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供热故障,确保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提供供热咨询服务,解答居民的供热问题。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供热节能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组织供热知识讲座、宣传活动等,提高居民参与供热改革的积极性。
7.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供热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督,确保供热服务的合法性和优质性。
同时,积极响应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供热服务,提高满意度。
四、预期效果1. 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服务,确保居民温暖过冬。
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

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2023年地方供热项目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和工业用热需求而启动的一项重要项目。
本项目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环保、可持续的供热服务,确保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工业生产的正常开展。
二、项目实施计划1. 调研和分析在项目开始之前,进行地方供热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了解目标区域的热能资源、热负荷情况,以及现有的供热设施和设备的状况。
此外,还需对环保政策、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评估,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2. 规划和设计根据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制定供热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考虑到节能减排的要求,采用高效、清洁的供热设备和技术,优化供热网络的布局和结构,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效率。
3. 建设和改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供热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同时,新建供热设施和设备,扩大供热网络的覆盖范围,满足更多居民和工业用户的需求。
4. 运行和维护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组建专业的供热运维团队,负责供热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
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和报修,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监测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对供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提高整体供热效率。
三、项目的关键措施和创新点1. 整合热能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回收等方式,整合各种热能资源,优化供热系统的能源结构和供热效果。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2. 采用智能调控技术引入智能化的供热系统调控技术,实现供热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实时监测和优化控制,提高供热系统的响应速度和供热效率,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3. 推广热电联供在供热系统建设中,推广热电联供技术,通过高效的热电联产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并供应给附近的居民和工业用户。
2024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2篇)

2024年地方供热项目行动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背景:2024年作为地方供热项目的关键年份,我们面临着供需不平衡、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采取行动来推动地方供热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2024年地方供热项目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供热的可靠性和质量,确保供热稳定运行。
2. 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供热的经济性。
3. 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供热的环境友好性。
4. 优化供热服务,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二、措施和行动计划1. 提高供热设备的运行效率- 对供热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 引进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节能设备,提高供热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 加强对供热设备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2. 推广清洁能源供热-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供热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
- 推广地热供热技术,在适宜的地区建设地热供热项目。
- 鼓励采用生物质能源进行供热,促进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3. 提高供热管网的技术水平- 对供热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管网的传热、输送效率。
- 加大对管网泄漏的检测力度,及时修复管网漏损问题,减少能源的浪费。
- 推广智能管网管理系统,实现对供热管网的精确控制和运营管理。
4. 强化供热服务和管理- 加大供热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热用户的使用体验。
- 推广供热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供热管理的精确性和便捷性。
- 加强对供热企业的监管,提高供热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5. 加强供热项目的宣传和教育- 组织供热项目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供热项目的认知和理解。
-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供热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 加强与居民和社区的沟通,征求居民对供热项目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三、资源保障和协同合作1. 加大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地方供热项目的投入力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
-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落实相关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1章概述.................................................................................................... - 1 -第2章供热现状...................................................................................... - 12 -第3章热负荷.............................................................................................. - 13 -第4章供热能源结构确定.......................................................................... - 22 -第5章城市供热方案.................................................................................. - 28 -第6章城市热源方案确定.......................................................................... - 32 -第7章供热分区规划.................................................................................. - 35 -第8章供热热计量规划.............................................................................. - 36 -第9章热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56 -第10章节能与环保.................................................................................... - 60 -第11章供热体制规划 ................................................................................ - 71 -第12章近期建设规划................................................................................ - 73 -第13章投资估算........................................................................................ - 76 -第14章经济效益分析................................................................................ - 78 -第15章供热应急预案................................................................................ - 85 -第16章结论及几点意见............................................................................ - 94 -第1章概述1.1城市概况中宁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枸杞之乡,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宁夏平原南端,隶属中卫市管辖。
地处黄河两岸,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东临利通区、青铜峡市,西依中卫城区,南接同心县,北靠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县境东西宽约50千米,南北长约60千米,现辖6镇、5乡、118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政区总面积4165.89平方公里。
2013 年,中宁县总人口33.61万人,其中汉族占75%,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24.5%。
县政府设在县域中部宁安镇,县城距自治区首府——银川约140km,距中卫约40km。
黄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境内四面环山,土地肥沃,林茂粮丰,共有耕地64万亩(川区水浇地37,山区旱地27),95%以上为自流灌溉,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
中宁县历史积淀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俗雅纯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西北的雄浑与江南的秀美浑然一体,古老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穆斯林风情相互融合。
有明长城、双龙山石窟、鸣沙塔、石空大佛寺、泉眼山古今水利工程、天湖、黄河湿地生态园、南河子公园、枸杞观光园、枸杞博物园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点。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石膏、石灰石、煤、铁等矿产品储量大、品位高,尤其是碱沟山无烟煤(其中固定碳88.66%、高位发热量7538卡/克、低位发热量7197卡/克、机械强度67.14%、灰分5.33%、挥发分2.99%、含硫量0.95%)是高密度、高强度、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无烟煤,总储量达6亿吨,被誉为“天下第一煤”。
石膏储量高达100亿吨以上,居中国第二;石灰石储量2亿吨。
黄河自中卫胜金关入境,自西向东从青铜峡出境,穿越县境68公里,流域面积2959.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18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3600立方米/秒。
电力上,县内有装机规模为2×330MW火电厂一座、2×49.5MW风力发电厂三座、2×0.068MW水电厂一座。
有750KV变电所1座、330KV变电所5座、220KV变电所2座、110KV变电所15座,电力资源充足。
盛产枸杞、红枣、粮油、瓜果、畜禽等农副产品。
1.2自然概况1、地形地貌中宁县地处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北部、东部和南部多为山地和丘陵。
黄河自西向东转北横贯全境,把全县土地切割为南北两部分。
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类型有平原、山地和缓坡丘陵。
2、气候中宁县属干旱半荒漠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处于南温带和中温带过渡地带,气候特点: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变幅大、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灾害性天气多。
历年平均气温9.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26.7℃。
历年平均降水量221.6mm,年际变化幅度大,极不稳定,县境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匀,西南山区降水量在200mm以上,多雨中心在县城附近,降水量超过220 mm,牛首山、碱沟山等地不足140 mm。
年均蒸发量2055.3 mm,为历年平均降水量的9.3倍。
年均日照总时数2883.12小时。
3、工程地质中宁县大地构造位置正处于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走廊过渡带的东端,靠近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形构造的脊柱部分。
在地质历史时期,是一个相对坳陷的活动地区。
地层结构生成年代先后顺序的岩性变化,由薄层灰岩、夹板岩、砂岩、板岩、砾岩、石英岩、粉砂岩等。
山前丘陵地带,一般上部为砂质粘土,下部为粘质砂土。
沿黄河、清水河两岸分布由砂、砾、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和淤泥组成。
4、水文地质水资源县境内主要有黄河、清水河和红柳河三大水系。
黄河过境长度68 km,流域面积2957 km²,年径流量315亿m³,河水矿化度0.4g/L;清水河系一级支流,流经长43km,流域面积204 km²,平均年过水量1.24亿m³,矿化度3—28g/L;红柳河系二级支流,境内流程20km,流域面积1064 km²,年径流量990m³,矿化度4g/L。
境内还有五大干渠引、提黄河水量13.4亿m³。
地下水总储量为5.69亿m³,其中灌区储量为5.55亿m³,其矿化度<1 g/L占52.6%,1—3g/L占42%;山区储量0.14亿m³,其矿化度3.12—6.57g/L。
此外,还有49眼古井山泉均为淡水。
全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513亿m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5.59亿m³,其中主要是平原灌区和清水河水系分别为5.10亿m³和0.49亿m³。
5、山洪、河洪县境内有名称的山洪沟分布在黄河南北共34条,其中河南灌区19条,河北灌区15条。
山洪沟与渠系大体上呈垂直相交。
一般在7、8两月雨强较大、历时短,9月份雨强较小、历时长,也有山洪出现。
另据文献记载黄河青铜峡发生大山洪年代自公元183年—1847年共发生22次,平均76年一次;1843年—1957年共发生7次,平均16年一次;1939年—1983年共发生5次,平均9年一次。
洪水持续时间一般长达45天,洪水漫灌,相沿日久,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渍化,多湖泊洼地约占全县灌溉面积的50%。
1.2.1历史沿革早在原始社会,中宁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西周时,这里是戍族部落游牧的地方。
自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有县级建制以来,境内先后设过5个州治(会州、环州、雄州、东皋兰州、鸣沙州)、4个县志(睠县、丰安县、鸣沙县和中宁县)。
元代以前,中宁地区是黄河南北分别设治,明代有一部分地区实行跨河设治。
民国23年,划中卫县胜金关以东地区设中宁县,县政府设在宁安堡。
历史上中宁是中原、西北和华北水陆通道的交会处。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历代屡设州县治所的根本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和公路取代了河运和脚运,但是,交通干线的大格局仍然没有改变,中宁仍是宁夏川区通往南部山区的要冲。
县城宁安堡是1486年修建的堡城,清代河套运输畅通,宁安堡成为宁夏水陆运输的要冲和商品集散地,商品发达、市场繁荣。
民国2年,堡城扩建。
新中国建立以后,宁安堡逐步进行改造和建设。
1.2.2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县域总面积4165.89平方公里,现辖6镇、5乡、118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2013 年,总人口33.61万人,其中汉族占75%,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24.5%。
(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亿元,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4.6亿元,增长27.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亿元,增长16.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7.7亿元,增长16%;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5亿元,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2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32元,增长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