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吴文英词作鉴赏

合集下载

“一丝柳,一寸柔情”的意思_全诗赏析

“一丝柳,一寸柔情”的意思_全诗赏析

一丝柳,一寸柔情出自宋代诗人吴文英的《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赏析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

“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

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

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

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

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

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

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吴文英《风入松》赏析

吴文英《风入松》赏析

统 中另 辟 蹊 径 , 辛 弃 疾 的豪 放 和 姜 夔 的 清 空 之 外 , 创 幽 隐 密 丽 一 扫 林 亭 ”就 是 虽 毫 无 希 望 而 仍 望 着 她 来 。离 别 已 久 , 千 索 上 的香 气 于 另 . 秋 但 这 陈洵 说 : 见秋 千 而 思 纤 “ 格 , 南 宋 词 坛 上 卓 然 一 家 。 词 运 意 深 杳 、 笔 幽 邃 、 语 险丽 , 看 未 必 能 留 , 仍 写 黄 蜂 的频 扑 , 不 是 在 实 写 。 在 其 用 铸 乍 来 雕 绩 满 眼 , 残 垣 断 壁 , 味 之 则 灵 气 往 来 , 逸 沉 博 , 此 具 有 独 手 . 如 深 超 因 因蜂 扑 而 念 香 凝 , 是 痴 望 神 理 。 ” 纯 特 的审 美 价 值 , 当 时 和 后 世 产 生 过 重 要 影 响 。 然 而 对 吴 文 英 及 其 词 在 结 句 “ 鸳 ” 一 双 鸳 鸯 屐 , 处 指 女 子 行 踪 。 里 写 林 亭 前 , 路 双 指 此 这 小 的 评 价 , 来 却 分 歧 很 大 。 自宋 末 张 炎 《 源 》 “ 梦 窗词 如 七 宝 楼 上 都 没 有 伊 人 的踪 影 , 历 词 中 吴 只有 那 满 阶藓 苔 青 青 。这 结 句 中 的 “ 夜 ” 出 一 突 台 , 人眼 目. 拆下来 , 成片断 ” 眩 碎 不 的著 名 批 评 , 到今 天 将 其 置 于 词 史 了青 苔 生 长 的迅 速 . 而 表 达 了深 深 的惆 怅 ,幽 ” 更 渲 染 了愁 情 。 从 “ 字 此 上 十 大 词 人 之 一 的 大 家 地 位 , 间 经 历 了几 度 沉 浮 。 吴 文 英 的大 半 生 处 借 景 抒 情 . 近 情 遥 。 潭 献 评 “ 处 见 温 厚 ” 其 语 故 结 。 以辞 章 曳 据 候 门 , 间 创 作 了 很 多 应 酬 投 赠 之 篇 , 写 了 一 些 慨 叹 祖 其 也 本 词 在 内容 上 虽 无 更 多 深 意 , 艺 术 上 却 有 独 到 之 处 。 但 国沦 亡 的慷 慨 悲 凉 之 作 , 梦 窗 四稿 中 最 具 文 学 价 值 、 能 充 分 显 示 但 最 这 首 词 从 作 者 的生 活 出发 , 不 是 矫 揉 造 作 , 不 是 无 病 呻 吟 。 既 更 它 其 艺 术 特 色 的 。 那 些 表 现 爱 情 、 啃 人 生 的篇 章 。 此 外 , 文 英 还 是 写 的是 作 者 的亲 身 经 历 , 吐 的是 真 情 实 感 。这 样 , 春 师 姐 的风 雨 、 是 感 吴 倾 暮 个 音 乐 家 , 精 通 乐 理 . 自度 新 曲 。吴 文 英 的 出 现 , 成 了辛 、 、 柳 丝 、 寒 、 莺 等 都 直 接 受 到他 的感 情 支 配 , 不 蒙 上 一 层 浓 烈 的感 他 能 形 姜 春 啼 无 吴 三 足 鼎 立 的 历 史 新 格 局 , 南 宋 词 坛 甚 至 为 整 个 词 史 增 添 了 光彩 。 为 情 色 彩 。 不 是 他 用 以抒 发 暮 春 怀 人 的愁 思 和 痴 想 的 凭 借 。从 而 在 抒 无

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及赏析

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及赏析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 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分类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草:起草。

瘗(yì):埋葬。

庾信有《瘗花铭》。

铭:文体的一种。

②分携:分手。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③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④中酒:醉酒。

⑤交加:形容杂乱。

⑥双鸳:指女子的绣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幽阶苔生:苔生石阶,遮住了上面的足印。

【评解】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

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

清明节又在风雨中度过,当年分手时的情景,仍时时出现在眼前。

如今绿柳荫浓而伊人安在?回首往事,触目伤怀。

词中以柳丝喻柔情。

春寒醉酒,莺啼惊梦,已觉愁思难言。

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

故地重游,旧梦时温,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更见痴绝。

末句“一夜苔生”极言“惆怅”之深,又自含蓄不尽。

这首词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一反其堆砌辞藻,过分追求典雅的缺点,却又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

【集评】《词综偶评》谭献云: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

“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

结处见温厚。

《海绡说词》陈洵云: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

《渡江云》题曰:“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

“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

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也。

《词综偶评》许昂霄云:结句亦从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化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丝柳”七字写情而兼录别,极深婉之思。

吴文英诗词:《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吴文英诗词:《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赏析

吴文英诗词:《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赏析《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代: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赏析】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导读: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及鉴赏《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代: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注释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赏析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阅读理解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阅读理解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阅读理解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表现了暮春时节怀人的情感。

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而下片则写伤春怀人的痴想。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描绘听风听雨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在清明节时的感伤之情。

同时,通过对柳丝、春寒、晓梦、黄蜂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吴文英《风入松》高考月考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吴文英《风入松》高考月考鉴赏阅读赏析答案

吴文英《风入松》高考月考鉴赏阅读赏析答案风入松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①。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②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⑧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注:①瘗花铭:瘗(yi)花即葬花,瘐信有《瘗花铭》。

②西园:西园在吴地,是诗人和爱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

③双鸳,一双绣有鸳鸯的鞋子。

(1)“听风听雨过清明”一句中“听”字有何妙处?这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解析] ①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②起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为后面的抒情奠定了基础。

(2)词的下阕是如何写出对爱人的思念的?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①“日日扫林亭”的动作表明对爱人的无法排遣的思念;②写黄蜂的“频扑秋千索”,仿佛秋千索上留着爱人的香气,从侧面烘托对爱人的思念。

③“幽阶一夜苔生”,爱人不来,连台阶上都滋生青苔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现在人去已久,更显出对爱人的思念。

[诗歌简析]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

清全祖望谓吴文英“晚年困踬以死”,殆得其实。

享年六十岁左右。

黄升并引尹焕《梦窗词叙》云:“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

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沈义夫《乐府指迷》亦谓“梦窗深得清真之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云:“若梦窗词,合观通篇,固多警策。

即分摘数语,每自入妙,何尝不成片段耶?”近代词论家多以姜词清空,吴词密丽,为二家词风特色。

南宋-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吴文英《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南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翻译:听风听雨过清明。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愁草瘗花铭。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日日扫林亭。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

依旧赏新晴。

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交加:形容杂乱。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入松》吴文英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

全词风格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细腻,情真意切。

【原文】
风入松⑴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⑵。

楼前绿暗分携路⑶,一丝柳,
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⑷,交加晓梦啼莺⑸。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⑹,有当时、纤
手香凝⑺。

惆怅双鸳不到⑻,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⑴风入松:词牌名。

词调名出自古琴曲《风入松》(相传为晋代嵇康所作)。

⑵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yì):
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⑶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⑷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zhòng )酒:醉酒。

“中酒”见《史记;樊哙传》,亦见《汉书》,意酒酣也。

中,读仄声也。

又如杜牧:“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睦州四韵》)。

⑸交加:形容杂乱。

⑹黄蜂:这里指蜜蜂。

⑺凝:凝聚。

⑻双鸳:成对的鸳鸯,是指一双绣有鸳鸯的女子鞋子,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白话译文】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创作背景】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陈洵《海绡说词》谓此乃“思去妾”之词。

西园在吴地,是作者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吴文英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赏析】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像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

“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

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

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
象。

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

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

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之意。

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阕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

阔别已久的情人,不能忘怀。

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

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

“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

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

“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

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

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明写其不再惆怅。

“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

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

这样的夸张,
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名家点评
许昂霄:“愁草瘗花铭”琢句险丽。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
生,此则渐近自然矣。

结句亦从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 化出。

(《词综偶评》)
陈廷焯:情深而语极纯雅,词中高境也。

(《白雨斋词话》)
谭献: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

“黄蜂”二句,是痴语,是深语。

结处见温厚。

(《谭评词辨》)
陈洵: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

“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

“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

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海绡说词》)
俞陛云:“丝柳”七字写情而兼录别,极深婉之思。

起笔不遽言送别,而伤春惜花,以闲雅之笔引起愁思,是词手高处。

“黄蜂”二句于无情处见多情,幽想妙辞,与“霜饱花腴”、“秋与云平”皆稿中有数名句。

结处“幽阶”六字,在神光离合之间,非特情致绵邈,且余音袅袅也。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唐圭璋:此首西园怀人之作。

上片追忆昔年清明时之别情,下片入今情,怅望不已。

起言清明日风雨落花之可哀,次言分携时之情浓,
“一丝柳,一寸柔情”,则千丝柳亦千丈柔情矣。

“料峭”两句,凝炼而曲折,因别情可哀,故藉酒消之,但中酒之梦,又为啼莺惊醒,其
怅恨之情,亦云甚矣。

“料峭”二字叠韵,“交加”二字双声,故声响倍
佳。

换头,入今情,言人去园空,我则依旧游赏,而人则不知何往矣。

“黄蜂”两句,触物怀人。

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

“惆怅”两句,用古诗意,望人不到,但有苔生,意亦深厚。

(《唐宋词简释》)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1200-约1260 )宋代词人。

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

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

词风密丽。

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