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儒学与生活》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儒学与生活》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儒学与生活》的答案第1章问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答案:《中庸》问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答案:环境问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答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问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答案:正确问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答案:错误第2章问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答案:朱熹问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答案:《原道》问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答案:王阳明问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答案:正确问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答案:笛卡尔问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答案:孟子问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答案:“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答案:错误问题: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诚意正心”与“格物致知”。

()答案:正确第4章问题:“日不落帝国”指的是()。

答案:英国问题:()是欧洲的文明传统。

答案:基督教问题:以下选项是中国思想界三大派的是()。

答案:唯物史观派#自由体派#文化保守主义问题: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1919年。

()答案:错误问题:在“中国有56个民族”这句话中,民族是一个前现代概念。

()答案:正确第5章问题:第一个提出来单子的概念是()。

答案:莱布尼茨问题:西方()的创始人是弗莱格。

答案:分析哲学问题:中国最早的最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是()。

答案:严复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西方人实现的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的现代化。

()答案:错误问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中国谋求现代化就是走向现代性。

()答案:正确第6章问题:()中有“不诚无物”的说法。

答案:《中庸》问题:()提出的“存在论区别”是20世纪,哲学达到的最高成就。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导论》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下面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母仪篇》的是 A 。

A.孟母三迁B.断织劝学C.杀猪取信D.孟子去妻2.孟子游说诸侯,被授与“卿”之高位,是在__ D ___。

A.宋国B.魏国C.滕国D.齐国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__ B_ 。

A.《论语》B.《孟子》C.《荀子》D.《庄子》4.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是在C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人性善”的思想家是 B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告子6.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命题的思想家是__D__。

A.孔子B.墨子C.荀子D.孟子7.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国学大师是__C__。

A.王国维B.梁启超C.蔡元培D.章太炎二、多项选择1.以下篇目出自《孟子》的有BCD 。

A.《公冶长》B.《公孙丑》C.《告子》D.《尽心》E.《为政》2.下列名句出自《孟子》的有__ABDE___。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B.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E.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2006年,全球130多万华人通过网上投票选出了“十大国学大师”。

下列属于“十大国学大师”的是_ ABCE__。

A.梁启超B.陈寅恪C.鲁迅D.季羡林E.冯友兰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孟子》的有__ABCDE___。

A.五十步笑百步B.始作俑者C.出类拔萃D.率兽食人E.尽信书不如无书三、默写(名句填充):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大学《国学智慧》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大学《国学智慧》各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国学智慧》的答案第1章问题:孔子出生在公元前的什么时候?()答案:公元前551年问题:周朝的礼乐制度和文献典籍在以下哪个地方得到了比较好的保存?() 答案:鲁国问题:在商周时期,一些民族的经验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哪里?()答案:甲骨文#铜器铭文问题:在周朝时期,将一些人们的生活经验、习俗等进行总结形成了以下哪些书籍?()答案:《诗经》#《周易》#《尚书》问题:《论语》既是四书之一,也是现存较早较完整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答案:正确问题:东周到最后衰弱到甚至无法添置一些礼器乐器。

()答案:正确问题:孔子给中华民族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答案:正确第2章问题:《孔子》这本书内容极其的广泛,主要由多少篇构成?()答案:20篇问题: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一词分别一共出现多少次?()答案:107次和24次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书籍中看到古人对鬼神、天地等信奉的记载?() 答案:《左传》#《国语》#《楚辞》问题:在世界上,对人类而言的以下哪些属于比较主要的关系?()答案:天跟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自我关系问题:孔子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的时代。

()答案:正确问题:在夏商朝时期,祭祀、信奉天地、信奉鬼神等现象较少出现。

()答案:错误问题:在时间阶段上而言,中国的文化比西方的文化更早的进入到人文理性时代。

()答案:正确问题:“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句话出自庄子。

()答案:错误第3章问题:君子其最根本的一个道德底线是什么?()答案:仁问题:在以下哪本书籍中记载了夫妻的相处之道?()答案:《世说新语》问题:人达到何种条件才具备了人类基本的道义?()答案: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妻子的保护之心#对孩子的保护之心问题:“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孔子对提高自身修养而提出来的。

()答案:正确问题:“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恰恰是让人开始放弃一些东西。

()答案:错误问题:君子在做人、培养自己德行的时候要抓住根本,这种根本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

中庸试题及答案

中庸试题及答案

中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个人主义D. 集体主义答案:B2. 《中庸》一书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3. 中庸之道认为人应该追求的境界是什么?A. 物质享受B. 精神满足C. 道德修养D. 权力地位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不偏不倚”的________。

答案:中和之道2. 《中庸》中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里的“中”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内心的平和3. 中庸之道认为,人应该在________中寻求平衡。

答案:情与理三、简答题1. 简述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答案: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体现在追求和谐社会、平衡发展、个人修养等方面。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中庸之道提倡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在社会治理中,强调公平正义、和谐共处;在个人修养上,倡导内心平和、道德自律。

2. 根据《中庸》,如何理解“知行合一”?答案:《中庸》中提到“知行合一”,意味着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个人不仅要有正确的知识,还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实现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庸之道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答案:中庸之道对个人修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平衡,避免极端情绪的影响;其次,它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再次,它倡导中和之道,即在情与理之间寻求平衡,以达到和谐的生活方式;最后,它提倡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和行动的统一,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中庸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庸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庸读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庸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2. 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仁B. 义C. 礼D. 中和答案:D3. 中庸认为哪种品质是人的最高境界?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节制答案:C4. 中庸提倡的“中”指的是什么?A. 中间B. 平衡C. 极端D. 偏颇答案:B5. 中庸中“不偏不倚”的意思是?A. 极端B. 平衡C. 偏颇D. 无动于衷答案:B二、填空题6. 中庸主张“________”,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答案:中庸之道7. 中庸认为,人应该追求“________”,以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答案:中和8. “________”是中庸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

答案:天人合一9. 中庸提倡在处理事情时,要“________”,即不急不躁,恰到好处。

答案:从容中道10. 中庸强调,人应该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找到平衡。

答案:刚强柔弱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庸的“三纲领”是什么?答案:中庸的“三纲领”指的是“中和”、“诚敬”和“明德”。

其中,“中和”是指在各种事物和行为中寻求平衡和谐;“诚敬”是指对待事物和他人要有真诚和尊重的态度;“明德”则是指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12. 中庸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答案:中庸认为“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

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四、论述题13. 论述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中庸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提倡的平衡和谐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其次,中庸的“诚敬”精神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再次,中庸的“明德”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中庸思想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性、平和的生活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国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国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大学》B.《中庸》C.《论语》D.《道德经》2. “君子不器”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诗经》B.《尚书》C.《礼记》D.《易经》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易经》中的哪一卦?A. 乾卦B. 坤卦C. 震卦D. 巽卦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体现了以下哪种思想?A. 法治思想B. 道德修养C. 礼仪规范D. 教育方法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广泛性B. 知识的深度C. 诚实的态度D. 学习的主动性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哪位儒家思想家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8.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以下哪种思想?A. 民本思想B. 君权神授C. 法治思想D. 道家无为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10.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B. 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D. 学习与创新的结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_______”是其开篇之作。

2. “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学习方法。

3. “_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师标准。

4. “_______,不亦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表达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5. “_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君子标准。

6. “_______,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7. “_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心态的描述。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

《中庸之道》“最新模拟”参考答案十九、23.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⑵以身作则。

示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做到不令而行。

使自己成为老百姓的表率。

24.不正确。

“不讲原则,四面讨好”是不讲原则的折中主义。

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

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义。

二十、23.⑴孔子认为应该与中道之士结交,至少也该和狂狷的人结交,因为他们做事积极向上,不做坏事,能对交往的人有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⑵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谐而不能无原则的混同。

24.“中庸”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把它看成“凡事处处折中调和“的“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

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

《<论语>选读》综合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3.⑴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2分)⑵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2分)乙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24.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3分)23.(1)不偏不倚不瘟不火不即不离(2)统治者考虑自己利益时过于张扬,未能在自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关系,因为统治者缺乏“中庸”这一至德很久了,老百姓很久没感受到它了。

大学中庸试题答案

大学中庸试题答案

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试题汾阳中学 90分钟)(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 3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道:规律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厌然:讨厌的样子B.见君子而后厌然机:机遇C.其机如此处事精详D.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2 ) A.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B.弟者,所以事长也 C.其所薄者厚,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 D.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尧舜率天下以仁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未之有也毋自欺也C.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D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C.如恶恶臭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D.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如好好色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彰显出来B.此之谓自谦谦:谦虚C.此谓成于中,形于外形:比较D.听讼,吾犹人也听讼:听到诉讼案件6.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B.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C.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D.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7.下列有相关文化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B.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C.古人二十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D.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著作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阳中学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试题(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规律B.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讨厌的样子C.其机如此机:机遇D.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处事精详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A.节彼南山,维石岩岩B.弟者,所以事长也C.其所薄者厚,其所厚者薄,未之有也D.可以人而不如鸟乎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尧舜率天下以仁B.未之有也毋自欺也C.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D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如切如磋”者,道学也4.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C.如恶恶臭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D.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如好好色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掩其不善而着其善着:彰显出来B.此之谓自谦谦:谦虚C.此谓成于中,形于外形:比较D.听讼,吾犹人也听讼:听到诉讼案件6.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B.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C.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D.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7.下列有相关文化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B.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C.古人二十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D.儒家经典“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这四部着作的总称。

8.下面句子出于《大甲》的一句是()A、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B、顾諟天之明命C、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邦畿千里,维民所止9.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汤之《盘铭》曰B.未之有也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C.之子于归小人之使为国家D.生之者众人之有技,若己有之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穆穆:仪表美好端庄的样子。

B.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斐:文雅C.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忿懥:愤怒D.之其所哀矜而辟焉矜:夸耀1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B.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瑟:庄严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喻:比喻D.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偾:败坏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如恶恶..臭B.如好好..色C.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D.上老老..而民兴孝1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所藏乎身不恕恕:恕道,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品德B.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

C.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瞻:瞻仰,仰望D.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克:攻克14.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B.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D.辟,则为天下戮矣。

15.下列句子不存在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A.赫赫师尹,民具尔瞻B.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C.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D.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仪监于殷,峻命不易监,鉴戒B.断断兮无他技断断:心地诚实C.尧、舜率天下以仁率:坦率D.其心休休焉休休:宽宏大量,胸怀宽广1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彦圣:指德才兼备。

彦,美。

圣,明。

B.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

不啻:不只、不但C.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

媢疾:妒嫉D.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俾:门侍人18.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迸诸四夷迸:即“屏”,驱逐。

B.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命:天命C.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拂:逆,违背D.骄泰以失之骄泰:骄横放纵、放肆骄奢1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舒:舒服B.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乘:指用四匹马拉的车。

C.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务:致力于D.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2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着名学者朱熹。

B.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C.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是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种才能被称为“六艺”,其中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D.六艺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术;“御”指的是抵御敌人的技术;“书”指的是书法。

2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2.下面句子中存在定语后置现象的一项是()A.鸢飞戾天,鱼跃于渊B.遁世不见知而不悔C.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D.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4.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敏:敏感3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D.言前定则不跲跲:绊倒,引申为不顺畅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20分)6.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三、翻译题。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5分,共20分)1.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2.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3.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4.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四、断句题。

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每题5分,共20分)1.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2.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3.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4.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五、作文(30分)《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请你结合事例,谈谈你对“过犹不及”的理解。

要求:(1)拟一个标题;(2)写成议论文,论述过程中要有事实论据。

(3)不少于600字。

汾阳中学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答案(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答案:D A、宗旨B、遮遮掩掩C、关键2. 答案:CA、节通截B、弟通悌D、可通何3. 答案:D 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判断句;D、无特殊句式\判断句4.答案:C A、坦荡正义的\ 彰显、弘扬 B、宗旨/说的是 C、讨厌、厌恶 D、喜欢/美的、容貌出众的5. 答案:A B、心满意足的样子 C、表现 D审理诉讼案件6. 答案:B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7. 答案:C: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8. 答案:B A、D出自《诗经》 C出自汤之《盘铭》9. 答案:A的 B代词,这样的事/对于 C这个/宾语前置的标志 D代词,代指财物/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 答案:D、矜:同情,怜悯11. 答案:C。

喻:知晓、明白12.答案:D13. 答案:D 克,能够14. 答案:A B通俱;C通新; D通戮15. 答案:D 无特殊句式16. 答案:C 带领、领导17. 答案:D 俾:使18. 答案:B命:“慢”字之误。

慢即轻慢。

19. 答案:A 舒:舒缓、缓慢20. 答案:D. 御:驾驶马车战车的技术。

21.答案:C A:见通现;B:知通智;D:辟通譬22.答案:C A状语后置;B.被动句;C定语后置;D判断句23.答案:D.通“避”,躲避24.答案:B均:治理、平定25.答案:A 费:广大26. 答案:D 尤:指责、责怪27. 答案:B自卑:从低处28.答案:D 赞:帮助、促进29.答案:D.敏:快捷30. 答案:B:勉励二.默写(共20分,每空1分)答案: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2.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心广体胖3.止于仁;止于敬;止于慈;止于信。

4.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5. 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6.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三.翻译(共20分,每题5分)1.答案: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采分点:无情者、尽其辞、畏(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2分】2. 答案:因此,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了!【采分点:第一个恶、美、鲜各1分,句意2分】3. 答案: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恕道的行为,却能使他人明白恕道,这是不可能的。

【采分点:恕、喻、诸、未之有(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4. 答案: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

【采分点:举、先、命、退各1分,句意1分】四.断句(每题5分,共20分)1.答案: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2. 答案: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3. 答案: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4. 答案: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