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地形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判读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判读
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海拔也称为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等高线: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称为等高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线连接起来,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同线等高,同图等距;
2.等高线为闭合的平滑曲线;
3.等高线的疏密决定坡度大小;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地形图的分类:
常见的地形图有三种,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能最直观反映地表起伏的是地形剖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地形图的识读:
1.判断地势高低: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图上是相等的。
地面越高,数值越大;反之,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2.判断坡度的陡缓:同一等高线的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海底等深线越密,坡度越陡。
地形图图例:
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在等高线地图上,沿着某一方向画一条直线,然后将该直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点,把着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构成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解读方法的使用方法

地形图解读方法的使用方法地形图是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地图,它通过图形符号和色彩来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水域、植被等信息。
地形图是地理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地形图可能会显得复杂和晦涩。
本文将介绍一些地形图解读方法的使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1. 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在开始解读地形图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地形图通常包括等高线、河流、湖泊、山脉、道路、城市等地理要素。
理解这些要素的含义和符号表示将为我们后续的解读提供基础。
2. 分析等高线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用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提供了关于地形的重要信息。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变化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变化越平缓。
此外,等高线的形状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形的特征,如圆形等高线表示山峰,V字形等高线表示河谷。
3. 观察水域和河流地形图中的水域和河流是地形特征的重要指示器。
湖泊和水库通常用蓝色表示,河流则用蓝色的线来表示。
通过观察水域和河流的形状、长度和方向,我们可以了解到地形的水文特征,如河流的流向、水域的大小等。
4. 研究山脉和山谷地形图中的山脉和山谷反映了地表的起伏变化。
山脉通常用棕色或灰色来表示,山谷则用白色或蓝色来表示。
通过观察山脉和山谷的形状、长度和高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地形的起伏情况和山脉的延伸方向。
5. 分析植被和土地利用地形图中的植被和土地利用信息对于了解地表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通常用绿色来表示,不同的颜色和符号表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如农田、森林、城市等。
通过观察植被和土地利用的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到地表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分布情况。
6. 结合其他地图和数据地形图通常与其他地图和数据相结合使用,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气象数据来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地质图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等。
简单易懂的地形图的判读方法ppt课件

山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山山 脊谷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 相应的点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为山谷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盆地 山地
盆地
高原
平原
高原
高原 平 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高原
丘陵
找找图中 的高原、 山地、丘 陵、盆地 和平原。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引言地形图是一种用于表达地理地貌特征的图形表示方式。
它通过使用等高线、斜面箭头、凹坑、高程数字等符号来模拟地球表面的复杂地貌。
地形图的判读是指根据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对地理地貌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过程。
正确的地形图判读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对地理研究和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 判读地形图的基本原则判读地形图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地形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准确判读地貌特征。
1.1 观察整体在进行地形图的判读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观察整个地图的形态和主要特征。
了解地图的比例尺、方位、图例等元素,有助于我们对地质地貌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1.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判读地貌特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形态、密度和间隔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起伏和坡度。
密集的等高线代表陡峭的地形,而稀疏的等高线则代表平缓的地形。
1.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地形图上的斜面箭头用来表示地表的坡向和坡度。
箭头的指向表示地势的变化方向,箭头的长短则表示坡度的大小。
通过观察斜面箭头的指向和长度,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坡度和地形的起伏。
1.4 注意地貌特征的标记地形图上的凹坑、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通常都有相应的标记。
通过观察这些标记,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表的凹凸、水源的分布以及河流和湖泊的形态特征。
2. 例子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图的判读过程,以下以某地的地形图为例进行分析。
2.1 观察整体首先,观察地图的整体形态。
这张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方位为正北朝上。
通过观察图例,我们了解到等高线间隔为10米,斜面箭头代表坡向和坡度,凹坑和河流都有相应的标记。
2.2 注意等高线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关注地图上的等高线。
观察发现等高线比较密集,间隔较小,说明地形起伏较大。
同时,等高线呈现出不规则的弯曲形状,说明地表的起伏变化较复杂。
2.3 关注斜面箭头的指向继续观察地图上的斜面箭头。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用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形图的读图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图。
一、地形图的符号解读地形图上使用了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形特征,例如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在阅读地形图时,首先要学会解读这些符号的含义。
比如,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度,等高线间的距离表示高度的变化,密集的等高线表示陡峭的地形,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平缓的地形。
河流和湖泊的符号也有各自的含义,需要仔细辨认。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各地形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在使用地形图时,要根据比例尺进行距离的测量和计算,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三、地形图的方位标识理解地形图上通常会标注方位标识,包括正北方向、东南西北等。
通过方位标识,可以确定地图的朝向和方位,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和导航。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方位标识的位置和方向,以便正确理解地图上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位置。
四、地形图的图例应用地形图上通常会附带图例,用来解释地图上使用的符号和颜色的含义。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仔细阅读图例,了解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对应关系,以便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
图例是解读地形图的重要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和理解。
五、地形图的高程解读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可以反映地形的高程变化,通过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和间距,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和高低起伏。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分布和走势,结合地形特征进行高程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图上的地形和地貌。
六、地形图的地貌特征分析地形图上展示了丰富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通过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在阅读地形图时,要结合地貌特征进行分析和推断,深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

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方法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地形图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地形图解读的基本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征和秩序。
本文将介绍初中地理地形图解读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基本地形图符号在阅读地形图之前,了解地形图的符号是非常重要的。
地形图使用各种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初中地理教材通常都会有地形图符号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形图符号表来掌握常见地貌特征的符号及其含义。
二、分析地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是地形图上显示的地球表面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比例尺有1:50000和1:100000等。
了解地形图的比例尺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地形图上各个地貌特征的大小和距离关系。
比如,如果地形图上两个山峰的距离是2厘米,而比例尺是1:50000,那么实际距离就是2厘米×50000,即10公里。
三、观察地形图的等高线等高线是地形图上最常见的符号之一,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
等高线呈现为一条条闭合的曲线,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等高距。
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和形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形图中不同地区的地势起伏情况。
如果等高线间距较近,则表示地势较为陡峭;而等高线间距较远,则表示地势较为平坦。
四、识别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常用蓝色来表示。
河流通常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河流的趋势可以帮助学生判断地形图上的坡度和水流方向。
湖泊通常表示为一个填充的蓝色区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形图所在区域的水系和水源分布情况。
五、分析地形图的色彩和纹理地形图中使用的色彩和纹理也包含着地貌信息。
比如,棕色通常表示山地和丘陵,绿色通常表示平原和草地,蓝色通常表示水体,灰色通常表示人类活动区域等。
此外,地形图中的纹理可以显示出不同地貌特征的细节,如山地的斜坡、河流的曲线等。
六、结合其他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解读地形图只是地理学习的一部分,学生还需结合其他地理知识进行综合解读。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高度的计算(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2.等高线(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3)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的高差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地势高低的判读.同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上的数值越大,数值越高;数值越小,海技越低;(2)坡度陡缓的判读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等高线图判读山峰: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闭合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是分水岭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成河流,是集水线。
盆地:数值向内减少,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特征: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稠密,坡度陡4.分层设色地形图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与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而成平原:地表宽广平坦,海拔一般低于200米高原: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海技一般高于500米.地形丘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海拔一般低于500米。
类型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山峰耸之,山坡较陡,海拔一般高于500米定义: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
5.地形剖面图特点:可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坡度的陡缓。
地图的阅读考点一:1.方向的判读(1)一般定向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进一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般方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m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一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思维导图(略)比例尺(1))定义: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与文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尽越小;分母越小,比列天越大(3)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图幅相同,比例尺表示范围内容详略越大越小越详细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怎样判读地形图

2.怎样判读地形图(1)等高线与地形图①等高线与地形图a.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地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b.地形图:用等高线,等深线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地图,叫地形图。
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的形式不同。
因此,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形态,是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
②等高线的特征。
为了正确地判读地形图,应首先了解等高线的特征。
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b.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一般都相等,即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相隔的高度差一般相同,称为等高距(等高线的间距)。
c.零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岸线。
d.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并不一定在一幅图内闭合),这是因为等高线是海拔高度不同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
e.除了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的中间部分不中断。
f.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在等高线的标高不用数字标出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山坡降低的方向,这指示坡向的短线叫示坡线。
等高线图上,一组凸向低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脊线,也就是山地的分水线,等高线与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分水线降低方向凸出;一组凸向高处的延伸曲线,其各条的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叫山谷线,也就是山地的集水线,等高线与集水线垂直相交,且向集水线升高的方向凸出,即等高线与河流相交时,应当向河流上游弯曲。
g.等高线注记的字头应朝向高处,字列平行于等高线。
(2)地形图的判读在地形图上,等高线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形态特点(地形类型)。
判读地形图,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
①据等高线的特性计算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由上述等高线的特征可知,只要知道某地在哪条等高线(等深线)上,便可知该地的海拔,只要知道两地海拔,就能算出两地间相对高度。
了解了该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就可了解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值得,EF之间的实 地距离为400米 (4)甲村离水库最近、地势最低,最有可能
被淹没
【自主解答】(1)鞍部 山峰 山谷
(2)A
(3)400
(4)A
1.下列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地面广阔平坦的一定是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一定是山地 C.高原相对高度大,但海拔低 D.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
【解析】由图可知,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正处在 200米的等高线上,二者相差200米。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 疏,坡度平缓,易爬山。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 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处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 峰高出约100米。 答案:(1)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2014年黄山实验初中地理上课系列资料
大陆架 大洋中脊
大陆坡 海沟
一、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
在地图上,将 陆地海拔高度相 等的各点连接成 线,叫等高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 线,叫等深线。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 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同线等高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异线异高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不同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不等
同图等距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一致 曲线闭合 地球表面上的等高线全是封闭曲线 各线不交 地表任何一点只有一个海拔高度,故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 重合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典例1】(2008·宁德中考)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_____,B. _____,C. _____。 (2)图中甲村与乙村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3)图中东湖EF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那么它们两地间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 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特征 释义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2.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3.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4.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A) D.398米 (D) D.山脊 ( D) D.④
5.在陆地5种地形中,地面起伏小、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 峻的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 )
【解析】选C。平原海拔较低、地面起伏小;山地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例: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字母代表的 地形区名称:
山顶 A、________
山脊 B、_________
山谷 C、________
鞍部 D、________
陡崖 E、________
3.(2008·济宁中考)去年“五一”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
(2)200
( 3) B ( 4) M 此处等高线稀疏பைடு நூலகம்表示坡度平缓
的实地距离为_____米。 (4)为增加库容量,水库大坝需再加高10米,甲、乙、丙
村最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以下几点: (1)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地形为鞍 部;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 (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得出甲、乙村的 相对高度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
王先生登山到甲地,通过GPS卫星定位确定了自己所在的位
置(如图)。请你帮助王先生判断。
(1)甲地位于____(南、北)半球,____(东、西)半球。
(2)由甲地前往乙地,沿途可能会遇到河流吗? (3)王先生到达乙地时,测得气温是18℃,此时山顶气温 最低不低于____℃。
【解析】由图中甲点的经纬度60°W,30°S可判断出图示区
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 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 过渡部分
等高线弯曲,中 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等高线弯曲,由 山顶向山麓凸出
陡 崖
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
缓坡
陡坡
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 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甲
乙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 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域地处的半球位置;由甲地前往乙地在接近乙地时等高线向 高处凸,是山谷地带,山谷易发育成小河;乙地和山顶高度 相差约400~600米,温差为2.4℃~3.6℃。 答案:(1)南 (3)14.4 西 (2)可能会遇到河流。
二、读图题 10.读图1-15,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_____ B _____ C _____ D_____
读右图,归
纳分层设色地 形图是如何制 作出来的?它 的着色规律一 般是怎样的? 它有何优点和 缺点?
制作 原理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 同的颜色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 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 示高山
着色 规律
特 点
优 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点 缺 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 点 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