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4学会应用地形图

合集下载

地形图识读与应用

地形图识读与应用

►行列编号法:行列编号法的横行是指以A、B、C、D、…编排,由上到下排列;纵列以数字1、2、3、…,从左到右排列来编排。编号是“行号-列号”,如图所示,“C-4”为其中3行4列的一辐图幅编号。
1
2
☺独立地区测图的特殊编号
4
等高线种类与特性 A、基本等高线(又称首曲线) B、加粗等高线(又称计曲线) C、半距等高线(又称间曲线) 等高线的特性 A、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B、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小;反之,坡度越大;若地面坡度均匀,则等高线平距相等。 C、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D、不同的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E、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 F、等高线与分水线(山脊线)、合水线(山谷线)正交。
1:10万
J-50-A-a
C
4
1

1: 25万
J-50-A
B
4
1


J50
J-50
1
1


1:100万
新偏号
旧编号
本幅数
上幅数
纬差
经差
图幅编号举例
包含的图幅数
图 幅 大 小
比例尺
新编号是由所在1∶100万图幅的编号、比例尺代码和各图幅行号列号共10位码组成。即 H 50 000 新编号比例尺代码
朝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叫山脊线或分水线。在两个山脊之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合称为地性线。地性线真实地反应了地貌的形态。连接两个山头之间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俗称垭豁)。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二)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
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图 上,人们正常眼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为0.1mm ,因此一般在实地测图时, 就只需达到图上0.1mm的正确性。显 然,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 高。
(三)地形图的图框外注记
图名和图号 比例尺
•接图表 •坐标格网
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把l:500、l:l000、 l:2000 、 l:5000 、 l:l0000 比 例 尺 的 地 形 图 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万、1:l0万 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l:20万、1:50万、l:100 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l.依比例尺符号 2.半依比例尺符号 3.不依比例尺符号 4.地物注记和说明符号
地形图图式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1、等高线的含义:
地面上各个相同高度点所连成的曲线, 投影在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形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 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面横截,则山 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 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 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 线图形。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 示地貌的。
村庄、塔等主要的地物标,在开阔地区是准确 的,在隐蔽地区是表示大概位置。
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国家测量三角点,水准点的
位置是精确的,可用来对图和寻找方位。
爱护图纸,注意图纸的伸缩
谢谢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 以h表示。

《地形图应用》PPT课件

《地形图应用》PPT课件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PCBA

开关 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 尽量选择平头类的按键,以 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 间隙建议留0.05~0.1mm,以 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 算累积公差,以防按键手感 不良。
10.3.2 求点的高程
如右图中P点,可通过P作一条大致垂直于两 相邻等高线的线段mn,在图上量出mn和mp 的长度,则P点的高程为
13
0.56m 7m
10.080.3.7 按限定坡度选最短路线
1:1000比例尺地形图,要 求从A开始,在图上选一条坡 度不超过+8℅的最短路线,终 点为B点。
7
45.56
7 45
已知地形图等高距为1m, 因此路线在相邻等高线间最短 水平距为
2
2
1
1
A
D h 1 12.5m i 8 /100
用横轴表示水平距离,比例尺为1:1000 — 1:2000 用纵轴表示点的高程,比例尺为1:50—1:200 。
一般地,纵轴比例尺比横轴比例尺大10或20倍。
12
作图步骤:
(1)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 轴线,并确定距离与高 程比例尺。 (2)在横轴上,按距离比例 尺标绘A、1、2、3、…。
(3)按高程比例尺将各点标 绘在纵轴方向上。 (4)用光滑曲线连接各标绘 的各点。
15
10.3.8 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的边界是指某地 能汇集雨水的实际边界。 它是一系列分水线即山脊 线的连线。汇水面积边界 线的特点是:
边界线是通过一系列山 脊线以及各山头、鞍部的 曲线,并与河道指定断面 形成的闭合环线。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案专业大类:交通运送专业代码:520238一、学制与招生对象招收高中(中专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大专。

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旳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重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方面旳工作,以满足道路与桥梁工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对高等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旳需要。

三、人才培养规格和规定㈠业务范围毕业生重要面向公路、铁道、地铁与市政道路等行业、部门旳各级管理、设计、施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勘察设计、监理、技术及管理、服务等专业工作。

其业务范围:1.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旳组织施工和施工组织、施工管理工作;2.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旳工程造价编制工作;3.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旳管理、经营工作;4. 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旳监管、服务工作;5. 从事工程材料及工程质检工作。

6、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旳勘测设计工作;㈡资格证书1.湖南省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2.全国英语应用能力测试A级或B级证书3.测量中级证4.CAD中级证书5.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资格证书。

㈢知识构造1. 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原则与建设有中国特色旳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旳知识。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旳理论;2. 掌握与本专业职业岗位相适应旳高级技术人才必需旳高等数学、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旳基础知识;3. 掌握道路工程制图及CAD、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工程力学、桥涵水力学等专业基础知识;4. 掌握构造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等道路与桥梁工程构造设计基本理论和措施旳专业知识;5. 掌握基础工程、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道路养护技术与管理等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管理和检测与维护工作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6. 理解国内外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旳发展最新动态;熟悉道路与桥梁工程旳经营管理工作,并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旳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旳知识构造如图1所示:图1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构造图㈣能力构造1.具有较强旳文字与语言体现能力和一般计划、总结、技术文献旳撰写能力;2.具有一定旳英语阅读和应用能力,能进行基本旳会话和借助词典翻译专业资料;3.具有计算机操作和常用软件应用能力;4.有一定道路与桥梁工程勘测及设计能力;5.具有阅读工程图纸和计算机绘图能力;6.具有工程测量和施工放样旳能力;7.具有建筑材料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理能力;8.具有分析和处理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组织施工旳能力;9.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献旳能力;10.具有编制工程造价和招投标文献旳能力;11.具有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旳能力。

1-3.4地形图复习课件

1-3.4地形图复习课件

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1_._7_5__千米。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坝址选在D 处。请你帮助分析在这里修建水库的利
与弊。(选择一个方面作答)
利:减少洪涝灾害, 狭窄利于建坝 害:淹没村庄、农田, 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课堂小结
重点:地图上辨别方向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作业:中考精典本节练习题。
see you
___4__.5_____千米。 ( __陡_4_)崖__A_地__所_,在B的地地所形在部的位地是形部位 是_山___谷______。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
省力的是___②_______,理由是__
_②___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6)该地区地形以___山__地_____为
主,地势特征是__西__南__高_,__东_。北低
缓坡:
坡度缓,等高 线稀疏。
陡坡:
坡度陡,等高 线密集。
思考:AC和AB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比较省力?
AC,因为AC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第三节 地形图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 弯曲。
第三节 地形图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 弯曲。
山谷容易形成河流
读图分析,①②③④四个地方哪里最可能形成河流?
③地,③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1)图示甲城镇的地形类型
是 盆地 ,向阳峰海拔最高 不超过_8__0_0___米。
(2)小华到达B地时测得气温为
25℃,推断此时C地气温为 23_._2_℃__
(仅考虑地形的影响)。
(3)傍晚,小华登上了向阳峰,看到阵
阵炊烟从甲城镇飘向自己所在的位置,
当时的风向是 东南 风。若量得城镇甲
与向阳峰的直线距离为3.5厘米,则这两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

山丘
200
山顶
400
陡坡
300 200
缓坡
100
400 300
200
100
等高线
密集 。 等高线 稀疏 。
缓坡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正确的说法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省力 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省力 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远、最省力
D

山顶
鞍部 陡 坡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
沙丘
N
风向
P
840
0 30m 830 820
沙丘
谷岭相间地形
三、学会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等深线
200m
100m 0m 100m
等高线
200m
300m
300 200 100 0 -100 -200 -300
小 结
1.等高线地形图:缓坡、陡坡,山脊、 山谷,鞍部、陡崖; 2.判读地形图; 3. 判读与绘制地形剖面图; 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读图,假若要修一条经过甲地和乙地的 铁路,请比较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经丙地:优点(线路与等高线平行,坡度缓。 );缺点(路线长)。
经丁地:优点(路线短);缺点(坡度陡)。
你认为A、B、C三个居民点中,哪个更可能发展 成为大中城市?说明理由。
B
1、地势平坦开 阔,水陆交通 便利。
2、临近河流, 水源充足。
课堂练习
A为峡谷地带,筑坝工程量小,且库容较大。若在B处筑 900 米,C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多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筑坝修建水库,你认为在何 1.D处的海拔是 坝,尽管集水面积增大了,但会淹没城镇及铁路,且喀 2.在图中画出可能发育的另外一条河流。 800 400 米。 处筑坝较合理?说明理由。 不超过 米,不低于 斯特地貌发育,修水库有可能坍塌和漏水。

1-4地形图教案《第一课时》

1-4地形图教案《第一课时》

1-4地形图教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区别2.能够在地图上区分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3. 掌握五种基本地形各自的特点,并能够根据图片判断地形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具体地形的海拔和相对高度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根据地图判断地形类型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深化学生对地图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主动并正确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及实际判断难点:区分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实际判断【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引导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地图有什么重要性?2、如何在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3、什么是比例尺?他有哪三种表示形式?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一、自学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自主学习(略读课文,建立知识树,撑起自信的天空)1.什么是海拔?海拔又叫什么?_____2.什么是相对高度?3.世界(中国)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多少?____中国陆地海拔最低点是哪里?____其海拔是多少?____两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____2)、合作交流4.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5.什么叫地形?其基本类型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6.平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地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讲点拨1.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学会应用地形图》 说课稿

《学会应用地形图》 说课稿

《学会应用地形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应用地形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学会应用地形图》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地形图作为地理学科中一种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通过清晰的图表和简洁的文字,系统地介绍了地形图的基本要素、类型以及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形图。

教材中的内容编排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递进性,从基础知识的讲解到实际应用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例和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图的基本要素等。

但是,对于地形图这一较为复杂的地理工具,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际的操作来获取知识。

然而,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等。

(2)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3)学生能够运用地形图获取地理信息,如判断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的地形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形图的基本要素及其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读右面地形图, 回答: (1)根据图中等高 线的分布、比例 尺、东部和西部 的地形,判断这 是我国的哪一个 地形区? (2)判断的理由?
2.请判断图中的地形并说明理由?
3.图中有几个山岭?几个谷地?请用彩笔画出。
4.指出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总结 1.同线等高 :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 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6.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 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 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水平比例尺尽量保 持与原图一致)。 •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 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 • 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的各点向剖面图的 水平基线做垂线,对照纵坐标找出各点对应 的高度位置。 • 4.将这些点平滑地连接起来。
四。地形图的应用
仔细观察:说出山脊与山谷各有什么特点?
山脊部位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起,海拔较两侧高(如a) 。山谷部位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起,海拔较两侧低(如b )。
鞍部与陡崖
仔细观察:说出鞍部与陡崖各有什么特点?
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如a)。 陡崖部位是若干条等高线交会于一起(如b)。
二.地形图的判读
1.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2、学会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3、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 形剖面图解决相关问题 4、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缓坡与陡坡
仔细观察:说出缓坡和陡坡各有什么特点? 缓坡部位等高线稀疏,陡坡部位等高线密集
山脊与山谷
修建水库
交通区位
气候
等高线
农业区位
城市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 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 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 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 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 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 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④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 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