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

超外差接收机设计flaming第一章技术指标(基本函概)图表1传统的两级变频超外差接收机框图1.1接收信号频段1.2接收机噪声系数1.3接收机增益1.4接收机RF和IF滤波器指标包括通带插损、阻带抑制和带内波动等。
RF滤波器(预选器)主要功能是:·限制输入信号的带宽以使互调失真最小;·削弱寄生响应,主要是镜象频率和1/2中频频率问题;·抑制本振能量,以防止其到达天线。
IF滤波器主要功能是相邻信道选择性ACS和接收机三阶互调系数改善。
1.5灵敏度:接收机正常工作条件:输出功率和输出信噪比达到要求。
所以,接收机灵敏度为在给定要求的输出信噪比(误码率)的条件下,接收机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最小)输入信号电平。
与信道类型和传播情况有关。
1.6动态范围接收机高性能工作所能承受的信号变化范围。
1.7阻塞和杂散响应抑制由于一些无用信号的存在,使接收机接收有用信号质量降低而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8互调响应抑制指接收机在与有用信号频率某一特定关系的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存在时。
收信机接收有用信号的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1.9相邻信道选择性(ACS)指当相邻信道上存在信号时,接收机有用信号质量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的能力。
该指标检验接收机邻道选择性。
ACS定义为指定信道的接收滤波器在该信道上的衰减和对相邻信道信号的衰减的比率。
1.10杂散辐射指发射机不发射功率时,在天线口测得的由接收机引起的辐射功率,主要是天线连接器和机箱的辐射引起。
第二章设计关键器件选型2.1射频滤波器指标接收链路上的RF滤波器主要用于对带外阻塞电平、混频镜像和半中频点的抑制,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接收链路上RF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发射链路上RF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发射机输出的杂散,如本振泄漏、谐波等。
下表为大唐TD-SCDMA对RF滤波器的要求,主要来自于协议要求(其中灰色部分为发射要求),(对于有些频率评论不太清楚)但是imger(IF/2)=LO-IF/2本文其他地方没有提及,主要是:LO-imger(IF/2)=IF/2的二次谐波。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摘要................................................................................................5 目录................................................................................................6 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 (7)1.1引言 (7)1.2设计任务描述 (7)1.3设计思路 (8)1.4 设计方案 (9)设计总体方案………………………………………………………………10 第2章2.1工作原理 (10)2.2电路方框图............................................................10 第 3 章各部分电路分析 (11)3.1高频放大电路 (12)3.2本振电路 (13)3.3混频电路 (14)3.4.中频放大电路 (15)3.5限幅电路 (17)3.6鉴频电路 (18)3.7.低频放大电路 (20)结论 (21)致谢…………………………………………………………………………………22 参考文献……………………………………………………………………………23 附录A1.1………………………………………………………………………24 附录A1.2 (25)1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 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幅接收机机。
超外差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的高频的调幅波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各调幅波信号变换成一个低频和高攀之间的固定频率—465KHz(中频),然后进行放大,再由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送入低频放大级放大,推动喇叭发声。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设计

通信基本电路课程设计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设计学号:310808030318姓名:宋发旺专业班级:电信08-3班指导老师:张培玲日期:2011年6月9日摘要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这两种调制方式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
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我设计的是超外差调幅接收机。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最常见用于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而且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通信设备更是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我们常用的手机,无线电话还有各种电器的遥控器等,大到航天小到小孩玩具都离不开发射和接收设备。
鉴于发射和接受设备的重要和常用,我这次课程设计选择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设计,以便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超外差无线调幅接收机目录一、概述 (1)1.1选题意义 (1)1.2设计目的 (1)1.3设计要求 (1)二、总体方案 (2)2.1接收机的技术指标 (2)2.2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原理 (2)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 (4)3.1高频信号放大器 (4)3.2混频器 (6)3.3本地振荡器 (7)3.4中频放大器 (7)3.5检波器 (8)3.6低频放大器 (9)四、实验结果 (11)4.1高频信号放大器结果分析 (11)4.2混频器结果分析 (11)4.3本地振荡器结果分析 (12)4.4中频放大器结果分析 (13)4.5 检波器结果分析 (13)4.6低频放大器结果分析 (14)五、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6)一、概述1.1选题意义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发射机还是接收机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尤其以接收机的发展更为明显。
接收机通过接收天线将收到的电磁波转化为已调波电流,然后从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信号。
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再用听筒或扬声器将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化成声能,人就听到了发射机处发送的语言、音乐等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中混频器能将不同载波频率转化为固定的中频,克服了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不稳定性,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能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摘要此次高频课程设计,我选择设计《简易调频接收机》,接收机是各种通信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这里想要得到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超外差是目前很多接收机广泛采用的技术,与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相比,超外差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灵敏度好,易得到足够大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易调整等。
所谓超外差,就是利用本地产生的等幅震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即变为固定的中频。
接收机分为以下几部分构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变频、中频放大、鉴频、低频功放。
整个电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量靠前,因为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佳。
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通频带等主要取决于中放级,而噪声则主要取决于高放或混频级。
所以在考虑中放级时,应在满足频带要求与保证工作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增益;而在考虑高放级时,则增益成为次要矛盾,主要应尽量减小本级的内部噪声。
总的来说,设计一部接收机时必须考虑全面,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连的矛盾。
关键词:调频接收机超外差混频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 引言 (3)1.2 主要技术指标 (3)1.2.1. 工作频率范围 (3)1.2.2.灵敏度 (3)1.2.3. 选择性 (3)1.2.4. 通频带 (4)1.2.5. 输出功率 (4)1.3 总体方案 (4)1.3.1 原理框图及组成部分 (4)1.3.2工作原理 (5)1.3.3 部分波形变换图 (5)第二章部分电路分析 (6)2.1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6)2.2变频电路 (8)2.2.1 混频器电路 (8)2.2.2 本地振荡 (10)2.3 中频放大电路 (11)2.4 鉴频电路 (12)第三章仿真 (14)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 (14)3.2 混频电路及仿真 (16)3.3 本地振荡电路仿真 (17)3.4 中频放大电路 (18)3.5 鉴频电路 (19)3.6 低频放大电路 (20)第四章心得体会 (21)附录参考文献 (22)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本次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超外差调频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设计一、 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 ,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
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2~30)uV 。
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 (分贝)表示,dB 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一般调幅收音机频偏 10kHz 的选择性应大于20dB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比应大于50dB 。
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上获得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二 调频接收机设计1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图一2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1)输入调频回路又称天线回路。
它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所需电台的信号,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与干扰,特别是要滤除中频干扰,同时也要求输入回路的插入损耗小,并使天线阻抗和高放管的输入阻抗相匹配,并传输最大的功率,避免信号来回反射。
输入回路常常是一带通滤波器。
2)高频放大器也称射频放大器。
它应具有足够的增益,通常约为10dB ,而且要求低噪声,这样可降低整个接收机的噪声系数;要求选频放大,以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与干扰,如镜像干扰以及在混频级可能引起各种互调失真的某些信号;要求加一定得自动等性能指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图(a)是LC单调谐中频放大电路,图(b)为它的交流等效电路。
图中B1、B2为中频变压器,它们分别与C1、C2组成输入和输出选频网络,同时还起阻抗变换的作用,因此,中频变压器是中放电路的关键元件。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一、引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是一种常用的无线电接收机,其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在广播、电视、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电路设计。
二、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原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是利用超外差原理实现信号的解调和放大的。
其基本原理如下:1. 信号输入将天线接入射频放大器,对高频信号进行放大。
2. 超外差混频将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3. 中频放大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增强其弱信号。
4. 解调将中频信号通过解调电路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息。
三、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步骤1. 射频放大器设计射频放大器是整个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般采用共源极或共基极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增益、带宽、噪声系数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抗干扰设计。
2. 本振电路设计本振电路是指产生与射频信号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信号,以便进行混频。
一般采用晶体振荡器或LC震荡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频率稳定性、输出功率等因素。
3. 混频器设计混频器是将射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合,产生中频信号的重要部分。
一般采用二极管混频器或倍频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转换增益、LO抑制等因素。
4. 中频放大器设计中频放大器是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中间弱信号。
一般采用共基极或共射极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增益、噪声系数等因素。
5. 解调电路设计解调电路是对中频信号进行解调,得到原始信息的关键部分。
一般采用检波二极管或运算放大器来实现。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解调效率、失真程度等因素。
四、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抗干扰能力差解决方法:采用合理的抗干扰设计,如增加滤波器、降低系统噪声等。
2. 频率稳定性差解决方法:采用高稳定性的晶体振荡器或LC震荡器,并进行合理的温度补偿。
3. 带宽不足解决方法:增加中频放大器的带宽、改变混频器的转换增益等。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新设计】引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设计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信号接收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良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更高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基本原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是通过将收到的调幅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然后进行解调和滤波,最终恢复原始信号。
具体而言,它包括一个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和音频放大器等几个关键模块。
二、传统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的问题传统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线路复杂度高:传统电路设计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元器件和调整来保证性能。
2. 抗干扰性差:传统电路对噪声和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信号失真:传统电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非线性失真,影响解调效果。
三、新设计方案的核心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电路设计方案,具有以下核心特点:1. 简化电路结构: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和元器件选择,我们将电路结构简化为几个关键模块,降低了线路复杂度。
2. 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新设计方案加入了一些滤波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有效地抑制了外界噪声和干扰信号。
3. 优化非线性处理:通过引入非线性补偿电路和调整解调算法,我们减小了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非线性失真,提高了解调效果。
四、性能评估与测试结果为了评估新设计方案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果总结:1. 信号传输质量:与传统电路相比,新设计方案在传输质量方面表现更为出色,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和失真。
2. 抗干扰性能:新设计方案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较为稳定的信号接收。
3. 能效比提高:新设计方案在降低功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相比传统电路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摘要此次高频课程设计,我选择设计《简易调频接收机》,接收机是各种通信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这里想要得到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超外差是目前很多接收机广泛采用的技术,与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相比,超外差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灵敏度好,易得到足够大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易调整等。
所谓超外差,就是利用本地产生的等幅震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即变为固定的中频。
接收机分为以下几部分构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变频、中频放大、鉴频、低频功放。
整个电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量靠前,因为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佳。
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通频带等主要取决于中放级,而噪声则主要取决于高放或混频级。
所以在考虑中放级时,应在满足频带要求与保证工作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增益;而在考虑高放级时,则增益成为次要矛盾,主要应尽量减小本级的内部噪声。
总的来说,设计一部接收机时必须考虑全面,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连的矛盾。
关键词:调频接收机超外差混频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 引言 (3)1.2 主要技术指标 (3)1.2.1. 工作频率范围 (3)1.2.2.灵敏度 (3)1.2.3. 选择性 (3)1.2.4. 通频带 (4)1.2.5. 输出功率 (4)1.3 总体方案 (4)1.3.1 原理框图及组成部分 (4)1.3.2工作原理 (5)1.3.3 部分波形变换图 (5)第二章部分电路分析 (6)2.1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6)2.2变频电路 (8)2.2.1 混频器电路 (8)2.2.2 本地振荡 (10)2.3 中频放大电路 (11)2.4 鉴频电路 (12)第三章仿真 (14)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 (14)3.2 混频电路及仿真 (16)3.3 本地振荡电路仿真 (17)3.4 中频放大电路 (18)3.5 鉴频电路 (19)3.6 低频放大电路 (20)第四章心得体会 (21)附录参考文献 (22)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本次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都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电子产品无论从制作上还是从销售上都要求很高。
要制作一个应用性比较好的电子产品就离不开高频电路,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袖珍计算器,很多电子设备都有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大部分应用于通信领域,信号的发射、传输、接收都离不开高频电路。
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而我所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有一部分涉及的是通信技术,所以对于这次设计,我选择了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在以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调频接收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所谓超外差,是指将所要接收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
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 - 个振荡电波 ( 通常称为本机振荡 ) ,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混频。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接收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和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
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调频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到最佳状态,要采用单独的本振。
总的来说,设计一部接收机时必须全面考虑,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制的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稳定性、选择性、失真等),才能使得接收机有较好的指标。
关键词:超外差,调频,本振,混频摘要 (5)目录 (6)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 (7)1.1引言 (7)1.2设计任务描述 (7)1.3设计思路 (8)1.4 设计方案 (9)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 (10)2.1工作原理 (10)2.2电路方框图 (10)第 3 章各部分电路分析 (11)3.1高频放大电路 (12)3.2本振电路 (13)3.3混频电路 (14)3.4.中频放大电路 (15)3.5限幅电路 (17)3.6鉴频电路 (18)3.7.低频放大电路 (20)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录A1.1 (24)附录A1.2 (25)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1.2设计任务描述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1设计目的: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建立无线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2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2)设计指标1、接收频率范围 85~108MHz2、灵敏度≤1mV3、选择性≥50dB4、频率特性通频带为200KHz5、输出功率≥100mW1.3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我设计的是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整个电路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鉴频、低频放大。
(1)高频放大: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2)混频:混频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混合,输出一个中频信号,在调频电路中,本振信号必须是独立的,这是与调幅电路最大的一个区别。
混频电路是一种典型的频谱搬移电路,可以用相乘器和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这种搬移。
(3)本振:本振电路用LC谐振回路来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频率,将这个稳定的谐振频率与高频放大输出信号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4)中放:如果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相差不是预定的中频,就不可能进入放大电路。
因此在接收一个需要的信号时,混进来的干扰电波首先就在变频电路被剔除掉,加之中频放大电路是一个调谐好了的带有滤波性质的电路,所以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很高。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为不管电台信号频率如何都变成为中频信号,然后都能进入中频放大级,所以对不同频率电台都能够进行均匀地放大。
中放的级数可以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更容易在稳定条件下获得高增益和窄带频响特性。
此外,由于中频是恒定的,所以不必每级都加入可变电容器选择电台,避免使用多联同轴可变电容器,而只需在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用一只双连可变电容器就可完成接收。
(5)鉴频:在鉴频器部分,采用比例鉴频器,普通鉴频器的线性范围较宽,调整较易,但在鉴频器前必须加上一级限幅器,而比例鉴频器则不需要但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限幅特性,必须仔细调整比例鉴频器的工作状态与电路参数,也可以在前一级加一个限幅器。
(6)限幅:本次设计的限幅电路采用二极管限幅器。
(7)低频放大:一般从鉴频器输出的信号都比较小,为了得到我们所需的信号,必须将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一般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来实现这一功能。
因为本次设计是音频信号,所以采用运算放大器效果比较好。
高频电路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对信号的要求比较高,在中频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1.4设计方案方案一:电路的开始部分是由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混频,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因为这是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所以混频电路和调幅接收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调频电路中,本振电路是独立的。
在放大电路部分,采用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
本振电路才用LC振荡电路,两个信号分别输入混频器,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为了得到高的增益,而整个电路的增益取决于中放,同时也抑制了邻近干扰。
在中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一个限幅器,其目的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鉴频器是将原调制信号解调出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比例鉴频器。
为了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在电路的最后采用低频放大电路。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中频放大电路采用了固定调谐的电路,这 - 特点使它比其他接收机优越得多,综合起来有如下优点:(1) 用作放大的中频,可以选择那些易于控制的、有利于工作的领率 ( 我国采用的中频频率为 465 千赫 ) ,以便适合于管子和电路的性质,能够得到较为稳定和最大限度的放大量。
(2) 各个波段的输入信号都变成了固定的中频,电路将不因外来频率的差异而影响工作,这样各个频带就能够得到均匀的放大,这对于频率相差很大的高频信号 ( 短波 ) 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3) 如果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相差不是预定的中频,就不可能进入放大电路。
因此在接收一个需要的信号时,混进来的干扰电波首先就在变频电路被剔除掉,加之中频放大电路是一个调谐好了的带有滤波性质的电路,所以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很高方案二:电路的开始部分和方案一基本一样,都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经过混频器,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在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中,采用两级以上的中频放大电路。
鉴频器采用比例鉴频器,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不使用限幅器,比例鉴频器的效果比普通鉴频好很多,所以可以不使用限幅器。
在整个电路的最后,还是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综合考虑,第一种方案更适合我,利用第一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利用我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所以我采用第一种方案。
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2.1 工作原理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到最佳状态,要采用单独的本振。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接收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为不管电台信号频率如何都变成为中频信号,然后都能进入中频放大级,所以对不同频率电台都能够进行均匀地放大。
中放的级数可以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更容易在稳定条件下获得高增益和窄带频响特性。
此外,由于中频是恒定的,所以不必每级都加入可变电容器选择电台,避免使用多联同轴可变电容器,而只需在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用一只双连可变电容器就可完成选台。
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其优点是:①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③容易调整。
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已经可以单片集成。
2.2 电路方框图第3章 各部分电路分析3.1 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频放大器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对高放的主要要求是:(1) 工作稳定:放大器可能会产生正反馈,它影响放大器的稳定工作,严重时,会引起振荡,使放大器变成振荡器,从而完全破坏了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正常工作中要保证放大器远离振荡状态而稳定的工作。
(2)选择性好,有一定的通频带。
(3)失真小,增益高,并且工作频率变化时增益变动不应过大,工作频率越高,晶体管的放大能力越小,增益越低。
增益变化太大时,则灵敏度相差将很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