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高频超外差调幅接收机

高频超外差调幅接收机

高频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信工学号:指导教师: 高晓红王超设计时间: 2015.12.14,2015.12.25教师评语:成绩评阅教师日期目录(一)设计题目...................................................................... ...................................... 1 (二)设计内容、目的及要求 ..................................................................... .. (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2 课程设计内容...................................................................... . (1)2.3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 (1)(三)调幅接收机工作原理 ..................................................................... .................. 2 (四)设计方案选择 ..................................................................... (3)4.1 点频调幅接收机...................................................................... (3)4.2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 . (3)4.3 最终方案选取...................................................................... . (4)(五)单元电路设计 ..................................................................... (5)5.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 (5)5.2 混频器...................................................................... . (7)5.3 本机振荡器...................................................................... .. (8)5.4 中频放大器...................................................................... (10)5.5 检波器...................................................................... .. (12)5.6 低频放大器...................................................................... .............................. 13 (六)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 . (15)6.1 系统工作流程...................................................................... .. (15)6.2 总电路的波形仿真与分析...................................................................... ...... 15 (七)心得体会...................................................................... .................................... 17 (八)参考文献...................................................................... .................................... 18 附录一...................................................................... .................................................... 19 附录二...................................................................... . (21)11(一) 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二) 设计内容、目的及要求2.1 课程设计的目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继高频电子线路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之后又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的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和具备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熟悉和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系统的开发方法和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组织能力提高、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电子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打好基础。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阳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系别自控系班级电子本101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职称教授课程设计进行地点:实训A任务下达时间:2012 年9月17日起止日期:2012 年9 月17日起——至2013 年1 月4 日止教研室主任2013 年9月16日批准阳工程学院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自控系班级:电子本101学生:丽中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调频收音机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消费类占有相当的市场。

从分离元件组成的收音机到由集成电路组成的收音机,调频收音机技术已达到十分成熟的地步。

在众多种收音机中,调频收音机以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音质得到了广泛的欢迎。

调频发射机也以其良好的发射效果而被广泛应用。

超外差收音机,首先把接收到不同频率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我国规定中频信号是465kHZ),由中频放大器进行放大,然后进行检波这样就克服了直放式收音机在接收不同频率的时候灵敏度不均匀的缺点。

而且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既便于放大又便于调谐因此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广播方式从调幅(AM)广播时代开始经历了调频(FM)广播、调频立体声(FM STEREO)广播、数字音频广播(DAB)等阶段。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短波段的数字广播(DRM)。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分立元件组成的FM收音机设计全过程包括电路各个模块参数的计算,电路各个模块的分析电路板的焊接过程、调试过程讨论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成果,基本上满足要求,性能指标符合。

FM收音机电路的缺点是伴有音质噪声,需进一步改进。

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调幅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高频-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摘要................................................................................................5 目录................................................................................................6 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 (7)1.1引言 (7)1.2设计任务描述 (7)1.3设计思路 (8)1.4 设计方案 (9)设计总体方案………………………………………………………………10 第2章2.1工作原理 (10)2.2电路方框图............................................................10 第 3 章各部分电路分析 (11)3.1高频放大电路 (12)3.2本振电路 (13)3.3混频电路 (14)3.4.中频放大电路 (15)3.5限幅电路 (17)3.6鉴频电路 (18)3.7.低频放大电路 (20)结论 (21)致谢…………………………………………………………………………………22 参考文献……………………………………………………………………………23 附录A1.1………………………………………………………………………24 附录A1.2 (25)1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 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幅接收机机。

超外差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的高频的调幅波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各调幅波信号变换成一个低频和高攀之间的固定频率—465KHz(中频),然后进行放大,再由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送入低频放大级放大,推动喇叭发声。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设计

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设计

通信基本电路课程设计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设计学号:310808030318姓名:宋发旺专业班级:电信08-3班指导老师:张培玲日期:2011年6月9日摘要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这两种调制方式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

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我设计的是超外差调幅接收机。

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最常见用于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而且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无线通信设备更是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我们常用的手机,无线电话还有各种电器的遥控器等,大到航天小到小孩玩具都离不开发射和接收设备。

鉴于发射和接受设备的重要和常用,我这次课程设计选择了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的设计,以便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理解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超外差无线调幅接收机目录一、概述 (1)1.1选题意义 (1)1.2设计目的 (1)1.3设计要求 (1)二、总体方案 (2)2.1接收机的技术指标 (2)2.2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原理 (2)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 (4)3.1高频信号放大器 (4)3.2混频器 (6)3.3本地振荡器 (7)3.4中频放大器 (7)3.5检波器 (8)3.6低频放大器 (9)四、实验结果 (11)4.1高频信号放大器结果分析 (11)4.2混频器结果分析 (11)4.3本地振荡器结果分析 (12)4.4中频放大器结果分析 (13)4.5 检波器结果分析 (13)4.6低频放大器结果分析 (14)五、心得体会 (14)参考文献 (16)一、概述1.1选题意义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发射机还是接收机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尤其以接收机的发展更为明显。

接收机通过接收天线将收到的电磁波转化为已调波电流,然后从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信号。

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再用听筒或扬声器将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化成声能,人就听到了发射机处发送的语言、音乐等信号。

超外差接收机中混频器能将不同载波频率转化为固定的中频,克服了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的不稳定性,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能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超外差式收音机设计报告

超外差式收音机设计报告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系(院):通信工程系学期:2010-2011-1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评语:成绩:签名:日期:1 引言这学期开了一门课,《高频电子线路》,通过这门课我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电子技术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我学会查寻资料、比较方案;学会了一点通信电路的计算,也能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低频信号有效的发射出去需要经过高频信号调制,利用高频信号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这次课程设计我选用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设计。

1.1 设计目的(1)基本掌握调幅接收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巩固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调幅接收机设计的基本要求1、学会将接收的普通调幅信号转化为固定的中频信号(465kHz )。

2、能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

3、能把中频信号转化为原来的低频调制信号。

3 超外差调幅接收机的组成及原理超外差式收音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

从天线感应到的高频调幅信号,经输入回路的选择送入变频器。

本振信号与接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在变频器内经过混频作用,得到一个与接收信号调制规律相同的固定中频调幅信号。

该中频调幅信号经中频放大后,送入检波器,把原音频信号解调出来,并虑出残余中频分量,再由低频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3.1 输入回路接收机输入回路的任务是接收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并从中选择出所需电台信号。

输入回路是由变压器与电容C1,C2构成的调谐电路,如下图所示。

电台信号频率是F=1/2ΠLC输入回路 变频 中频放大 检波器 低频电压放大 低频功率放大 本振图3.13.1 变频电路变频器由混频器和本机振荡器构成,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465KHz的中频信号。

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摘要此次高频课程设计,我选择设计《简易调频接收机》,接收机是各种通信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这里想要得到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超外差是目前很多接收机广泛采用的技术,与直接放大式接收机相比,超外差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灵敏度好,易得到足够大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易调整等。

所谓超外差,就是利用本地产生的等幅震荡波与输入信号混频,将输入信号频率变换为某个预先确定的频率的方法,即变为固定的中频。

接收机分为以下几部分构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变频、中频放大、鉴频、低频功放。

整个电路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量靠前,因为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佳。

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通频带等主要取决于中放级,而噪声则主要取决于高放或混频级。

所以在考虑中放级时,应在满足频带要求与保证工作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增益;而在考虑高放级时,则增益成为次要矛盾,主要应尽量减小本级的内部噪声。

总的来说,设计一部接收机时必须考虑全面,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连的矛盾。

关键词:调频接收机超外差混频目录摘要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 引言 (3)1.2 主要技术指标 (3)1.2.1. 工作频率范围 (3)1.2.2.灵敏度 (3)1.2.3. 选择性 (3)1.2.4. 通频带 (4)1.2.5. 输出功率 (4)1.3 总体方案 (4)1.3.1 原理框图及组成部分 (4)1.3.2工作原理 (5)1.3.3 部分波形变换图 (5)第二章部分电路分析 (6)2.1 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6)2.2变频电路 (8)2.2.1 混频器电路 (8)2.2.2 本地振荡 (10)2.3 中频放大电路 (11)2.4 鉴频电路 (12)第三章仿真 (14)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仿真 (14)3.2 混频电路及仿真 (16)3.3 本地振荡电路仿真 (17)3.4 中频放大电路 (18)3.5 鉴频电路 (19)3.6 低频放大电路 (20)第四章心得体会 (21)附录参考文献 (22)第一章绪论1.1 引言本次设计,目的是设计一个简易超外差调频接收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摘要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功能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所谓外差,是指天线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超外差收音机在检波之前,先进展变频和中频放大,然后检波,音频信号经过低频放大送到扬声器。

由于其中的中频放大器对固定中频信号进展放大,所以该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课大大提高,但同时也会附带中频干扰。

关键词收音机、组装、调试1.设计任务及目的〔1〕设计任务:完成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2〕目的:通过这次实验可以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稳固所学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技能,培养运用仪器仪表检测元器件的能力以及焊接、布局、安装、调试电子线路的能力,培养及锻炼我们测试排查实际电子线路中故障的能力,加强对电子工艺流程的理解熟悉。

2.引言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场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完毕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1956年,西德西门子公司研制成了超高频晶体管,为调频晶体管收音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959年.日本索尼公司生产了第一代调频晶体管收音机。

1961年,美国研制了集成电路。

随后.1966年,日本利用这一技术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集成电路收音机,开场了收音机工业的又一场技术革命。

从此收音机向着小型化、系列化、集成化、低功耗、多功能的方向开展3.工作原理收音机原理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复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变成音波。

超外差式收音机方框图如图1:图1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组成框图它是由天线、输入回路、本机振荡器、变频器、中频放大器、检波器、低频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局部组成。

从天线〔磁棒具有聚集电磁波磁场的能力,而天线线圈是绕在磁棒上〕接收到的许多播送电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回路〔为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选出其中所需要的电台信号送入变频级的基极,同时,由本机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波信号,它的频率高于被选电台载波465KHz,也送于变频级的发射极,二者通过晶体管be结的非线性变换,将高频调幅波变换成载波为465KHz的中频调幅波信号。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报告范文

超外差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报告范文一、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2~30)uV。

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一般调幅收音机频偏10kHz的选择性应大于20dB,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比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上获得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二调频接收机设计1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频谱与波形图图一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图2超外差原理的频谱与波形图2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2.1输入调频回路又称天线回路。

它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所需电台的信号,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与干扰,特别是要滤除中频干扰,同时也要求输入回路的插入损耗小,并使天线阻抗和高放管的输入阻抗相匹配,并传输最大的功率,避免信号来回反射。

输入回路常常是一带通滤波器。

2.2高频放大器也称射频放大器。

它应具有足够的增益,通常约为10dB,而且要求低噪声,这样可降低整个接收机的噪声系数;要求选频放大,以抑制不需要的信号与干扰,如镜像干扰以及在混频级可能引起各种互调失真的某些信号;要求加一定得自动增益控制,以防止输入过强信号时,引起中放级的过载;同时,也要求高频放大器能抑制本机振荡器辐射至天线而干扰其他用户。

所以,高频2.4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电路的任务是把变频得到的中频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送到检波器检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1.2设计任务描述设计题目: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1设计目的: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建立无线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正确设计、计算接收机的各个单元电路。

2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2)设计指标1、接收频率范围 85~108MHz2、灵敏度≤1mV3、选择性≥50dB4、频率特性通频带为200KHz5、输出功率≥100mW1.3设计思路根据此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我设计的是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整个电路由六部分组成,分别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鉴频、低频放大。

(1)高频放大: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2)混频:混频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混合,输出一个中频信号,在调频电路中,本振信号必须是独立的,这是与调幅电路最大的一个区别。

混频电路是一种典型的频谱搬移电路,可以用相乘器和带通滤波器来实现这种搬移。

(3)本振:本振电路用LC谐振回路来产生一个稳定的本地振荡频率,将这个稳定的谐振频率与高频放大输出信号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4)中放:如果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相差不是预定的中频,就不可能进入放大电路。

因此在接收一个需要的信号时,混进来的干扰电波首先就在变频电路被剔除掉,加之中频放大电路是一个调谐好了的带有滤波性质的电路,所以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很高。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为不管电台信号频率如何都变成为中频信号,然后都能进入中频放大级,所以对不同频率电台都能够进行均匀地放大。

中放的级数可以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更容易在稳定条件下获得高增益和窄带频响特性。

此外,由于中频是恒定的,所以不必每级都加入可变电容器选择电台,避免使用多联同轴可变电容器,而只需在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用一只双连可变电容器就可完成接收。

(5)鉴频:在鉴频器部分,采用比例鉴频器,普通鉴频器的线性范围较宽,调整较易,但在鉴频器前必须加上一级限幅器,而比例鉴频器则不需要但是为了得到良好的限幅特性,必须仔细调整比例鉴频器的工作状态与电路参数,也可以在前一级加一个限幅器。

(6)限幅:本次设计的限幅电路采用二极管限幅器。

(7)低频放大:一般从鉴频器输出的信号都比较小,为了得到我们所需的信号,必须将输出信号进行放大。

一般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来实现这一功能。

因为本次设计是音频信号,所以采用运算放大器效果比较好。

高频电路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对信号的要求比较高,在中频放大器电路的输出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1.4设计方案方案一:电路的开始部分是由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混频,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因为这是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所以混频电路和调幅接收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调频电路中,本振电路是独立的。

在放大电路部分,采用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

本振电路才用LC振荡电路,两个信号分别输入混频器,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为了得到高的增益,而整个电路的增益取决于中放,同时也抑制了邻近干扰。

在中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一个限幅器,其目的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

鉴频器是将原调制信号解调出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比例鉴频器。

为了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在电路的最后采用低频放大电路。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中频放大电路采用了固定调谐的电路,这 - 特点使它比其他接收机优越得多,综合起来有如下优点:(1) 用作放大的中频,可以选择那些易于控制的、有利于工作的领率 ( 我国采用的中频频率为 465 千赫 ) ,以便适合于管子和电路的性质,能够得到较为稳定和最大限度的放大量。

(2) 各个波段的输入信号都变成了固定的中频,电路将不因外来频率的差异而影响工作,这样各个频带就能够得到均匀的放大,这对于频率相差很大的高频信号 ( 短波 ) 来说,是特别有利的。

(3) 如果外来信号和本机振荡相差不是预定的中频,就不可能进入放大电路。

因此在接收一个需要的信号时,混进来的干扰电波首先就在变频电路被剔除掉,加之中频放大电路是一个调谐好了的带有滤波性质的电路,所以接收机的选择性指标很高方案二:电路的开始部分和方案一基本一样,都是将高频放大信号和本振信号经过混频器,输出一个中频信号。

在中频放大电路设计中,采用两级以上的中频放大电路。

鉴频器采用比例鉴频器,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不使用限幅器,比例鉴频器的效果比普通鉴频好很多,所以可以不使用限幅器。

在整个电路的最后,还是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综合考虑,第一种方案更适合我,利用第一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利用我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所以我采用第一种方案。

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2.1 工作原理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振、中放、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

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在干扰及信号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及信号很大,则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到最佳状态,要采用单独的本振。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接收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因为不管电台信号频率如何都变成为中频信号,然后都能进入中频放大级,所以对不同频率电台都能够进行均匀地放大。

中放的级数可以根据要求增加或减少,更容易在稳定条件下获得高增益和窄带频响特性。

此外,由于中频是恒定的,所以不必每级都加入可变电容器选择电台,避免使用多联同轴可变电容器,而只需在调谐回路和本振回路用一只双连可变电容器就可完成选台。

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其优点是:①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②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③容易调整。

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已经可以单片集成。

2.2 电路方框图第3章各部分电路分析3.1 高频放大电路高频放大器是用来放大高频信号的器件,在接收机中,高频放大器放所放大的对象是已调信号,它除载频信号外还有边频分量)。

根据高放的对象是载频信号这一情况,一般采用管子做放大器件,而且并联谐振回路作为负载,让信号谐振在信号载频(若有边频分量,便要设计回路的通频带能通过边频,使已调信号不失真)。

这样做的好处是:1)回路谐振能抑制干扰;2)并联回路谐振时,其阻抗很大,从而可输出很大的信号。

对高放的主要要求是:(1) 工作稳定:放大器可能会产生正反馈,它影响放大器的稳定工作,严重时,会引起振荡,使放大器变成振荡器,从而完全破坏了放大器的正常工作。

因此,在正常工作中要保证放大器远离振荡状态而稳定的工作。

(2)选择性好,有一定的通频带。

(3)失真小,增益高,并且工作频率变化时增益变动不应过大,工作频率越高,晶体管的放大能力越小,增益越低。

增益变化太大时,则灵敏度相差将很悬殊。

高频放大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1 高频放大电路图中了L 、C 、CT1及CT2为输入、输出回路元件,他们均调谐于信号频率,R及Cs 为自编元件,决定工作点。

L N 及N C 为中和元件。

在高频时,为了抵消dgC 之反馈,采用了L N 及N C 。

当1N e NwL wL wC -=(即L N 及N C 串联的谐振频率低于工作频率w ,L N 于N C 之路呈感性)且等效电感e L 之感抗值e wL 与1dg wC 相等时,则N I 与r I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互相抵消。

调节N C 可使e wL =1dgwC 。

gs C图3.1.2 等效电路 图3,1.1中管子用交流等效电路代替,图中未考虑dg C ,即不考虑反馈,只考虑正向放大,由此图可求出输出电压。

图3.1.2中M C 为接线电容,ds C 为漏极输出电容,2ds T M C C C C +++与L 谐振,其谐振电阻为0R ,将i R 与0R =00Q w L 合并为000m L gs U k g R U ==(00//L i R R R =),便得谐振时的输出电压为 00m gs L U g U R =于是电压增益为000m L gsU k g R U == 对场效应管,主要关心电压增益,至于功率增益,由于放大器的输入电流很小,输入端就不消耗什么功率,因而功率增益很高,于是功率增益便不太重要。

本次设计的高频放大电路运用的核心器件是场效应管。

场效应管放大器有以下优点:(1) 场效应管栅流小,输入阻抗高, p k 大。

(2) 放大时工作在ds i 几乎不随ds u 改变的区域,输出阻抗高。

(3) 因输入输出阻抗高,故回路可直接与管子相连,而不一定要经过阻抗变换器。

当然,在频率相当高时,因输入输出阻抗急剧下降,并且为了匹配,场效应管亦应通过阻抗变换网络与回路相连。

(4) 内部反馈比晶体管小。

这是因为反馈导纳比普通晶体管的小。

在频率很高时,通过dg C 的反馈较大,这时可用中和法消除dg C 的影响。

(5) 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为平方曲线,不产生包络失真、交叉调制、三阶互调,阻塞电平可达3-4V 。

当然,实际特性不可能是理想平方曲线,因而总会有些失真,不过他比一般的晶体管要小的多。

(6) 噪声系数小。

3.2 本振电路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因为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要与高频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号。

所以要求本振电路的输出频率必须很稳定,所以采用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

如果本振电路的输出不稳定,将引起变频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改变,振荡频率的漂移将使中频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