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支气管插管四种定位方法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听诊法,呼末CO<,2>法及纤支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差别

听诊法,呼末CO<,2>法及纤支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差别

昕诊法,呼末C02法与纤支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差别中文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c啦波形分析法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在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上的差异,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病例60例,在插管后及放置手术体位后,按次序以听诊法,c0:波形分析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位置。

术中监测EtCO,,SpO,,气道阻力,肺萎陷程度,当出现EtCO:波形改变或消失,气道阻力>40cmH。

0或突然下降>6cmH:0,SpO,<90%,或术者发现肺萎陷不良时,即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及cO,波形分析法正确率在插管后分别为55%(.u=3.086;P<O.05)及58.5%(“=3.169:P<O.05),在放置手术体位后都为85%。

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统计学上的一致性较差,双腔支气管插管住置变动率在放置手术体位后及水中分别为18.3%及8.3%支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是必需的,而术中育综合监测EtCO,,SpO,,气道阻力,肺萎陷程度,出现变化时以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并及时调整。

(关键词]双腔管;鼹听诊;丑tCO,;纤支镜DifferencebetweenAuscu】1:ation。

End-tida}C02andFiberoptiCBronchoscopyinthePosjtiOnofOoubIe一』umenEndobronchiaITubesAbstractTocomparethreedifferentmethods:auscultationofbothIungSanalYsiSofend—tidalC02(Et002)。

fiberopticbronchoscopyinthepositionofthedouble-lumentubes(DLT)andtostudytiler01eofbronchoScopyintheUseoftheOLT.Methods:SixtyelectedpatientSundergoingone一1ungventiIationwcrestudied.Afterblindintubationandafterpositioningthepatient.theI?LTwaSpositionedusingthethreedifferentmethodsonebyOUrtOreachtheproperpositionandthedepthwasrecorded.EtC02,Sp02,inspiratoryairwaypressureandIungC011apseweremOilitoredduringthewholeoperation.WhenthewaveformsofEtOO?changedordlsappeared,Sp07<90%,P。

双腔管的定位

双腔管的定位

双腔管的定位方法随着胸心外科的发展,胸腔镜及微创手术的出现和推广,双腔支气管插管从最初主要目的是肺隔离,保护健侧肺,发展到如今主要目的是通过单肺通气技术,使术侧肺萎陷,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损伤。

单肺通气技术(OLV)即保护了健侧肺,又显著的改善开胸条件。

【1】单肺通气的前提是管端对位准确,对双肺能够实行完善的隔离,若管端对位不良或错位,那就有可能引起低氧血症,气道损伤,肺萎陷不良,健侧肺受到患侧分泌物的污染等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的位置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方法作一综述。

一.肺部听诊法. 本方法是临床上最常见,也是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到位与否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用听诊法判断DLT位置,受患者胸壁厚薄、呼吸音强弱及听诊者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准确率十分有限。

1,定位标准【2】: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入为例,确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分为3步:(1)证实导管在气管内:①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③听诊双肺均可闻及呼吸音,证明导管在气管内。

(2)证实左侧支气管插管的位置良好:①支气管套囊充气;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良好时;③钳夹双腔导管的左侧导管,再行听诊:右侧呼吸音(+),左侧(-),表明导管位置良好;左侧(-),右侧(-),表明导管可能进入过深(右侧开口也进入左侧),应将插管退出1-2cm再行听诊。

(3)证实右侧开口的位置:在证实左支气管插入位置良好后再进行。

①钳夹双腔导管的右侧管;②听诊双肺呼吸音,此时左侧(+),右侧(-),表明导管的右侧开口位置良好。

(4)改变体位后再重复以上检查,确诊导管位置正确后方可开始手术。

2,准确性:有学者认为,尽管通过仔细听诊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时,用FOB 检查仍可发现48%的导管管端是错位的。

;Allianme等[3]经听诊认为管端已在最佳位置后,再以FOB检查,发现78%左双腔管管端和83%右双腔管管端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

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

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

注意导管位置的确认
X线检查
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应进 行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的位置
是否正确。
听诊法
在导管插入后,可以通过听诊法 来判断导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监测呼吸参数
在导管插入后,应监测患者的呼 吸参数,如潮气量、气道阻力等, 以判断导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防止导管移位或滑脱
固定导管
在导管插入后,应使用固定装置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口腔或鼻腔内, 以防止导管移位或滑脱。
提高患者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
正确的导管定位可以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 肺不张、肺炎等。
降低风险
准确的导管定位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减少患者术中、 术后出现意外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舒适度
正确的导管定位可以减少 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气胸
正确的导管定位可以降低术后肺部感 染的风险,减少患者感染的可能性。
监测导管位置
在导管插入后,应定期监测导管的位置,以确保导管没有移位或滑 脱。
患者教育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告知他们在导管插入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如避 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弯曲导管等,以防止导管移位或滑脱。
05
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 临床应用
肺部手术
肺叶切除
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在肺叶切除手术中,能够确保手术切除范围 准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听诊定位法
总结词
听诊定位法是通过听诊器听取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呼吸音,判断导管位置,操作简便但准确度较低。
详细描述
听诊定位法是通过听诊器听取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呼吸音来判断导管位置。在插管后,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肺部呼 吸音,根据呼吸音的差异来判断导管是否插入左、右支气管中。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但准确度较低, 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腔管插管技巧

双腔管插管技巧
方法
方法
措施二,吸痰管通畅法: 当使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基本判断DLT到位后,再以标有对侧DLT管腔深度标记的吸痰管插入右侧管腔,当吸痰管到达侧孔位置时继续前进,若遇较大阻力时,放空支气管套囊,如吸痰管所遇阻力毫无改善,仍无法通过标记线,则表明双腔管置入过深,右侧导管开口骑跨在隆突上或已进入左主支气管,因而吸痰管所遇阻力与支气管套囊的膨胀与否无关。此时,应将DLT回撤1cm,膨胀支气管套囊后再以上述方法判断导管是否满意就位。如此每次回撤1cm直至就位满意为止。
方法
措施三,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法: 因为PETCO2监测在判断有无呼吸方面较听诊法更为敏感,结合前述几种方法,如结合支气管套囊充气法一并使用。 单肺通气时,当PETCO2接至非通气侧若无波形则说明DLT位置基本正确。 该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因不能完全排除置管过浅或过深。
具体操作
术前访视后,根据患者情况(性别、身高)利用措施一提供的公式粗略估算插管深度。 麻醉诱导成功,L-DLT进入声门后,向左旋转90°,并给予支气管套囊(蓝色套囊)充气1ml(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呼吸回路直接接左侧分支,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探头接右侧分支(PETCO2法),手控呼吸,同时右手缓慢推进DLT,有助手时,让其持续听诊右肺呼吸音,当右肺呼吸音减弱时或PETCO2波幅突然降低时,表明支气管导管已进入左主支气管,再推进1cm右侧呼吸音或PETCO2基本消失,此时位置基本准确。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几个技巧
本次演示目录
引言 方法 具体操作 体会
引言
右侧支气管长约2cm,且右侧上叶支气管开口变异较大;而左侧主支气管长约5cm,左侧导管定位容易且安全范围大,因此绝大多数单肺通气均可选择L-DLT,除非有L-DLT插管禁忌(左主支气管狭窄、左主支气管肿瘤、左侧气管主支气管断裂、左主支气管分叉角度过大、左肺移植等)。 纤支镜定位是判断和指导DLT准确对位的“金标准”,既往只能靠听诊法来判断DLT是否准确到位,但研究表明,在听诊法确认DLT到位后再以纤支镜检查时错位率高达36.1%~54.3%,它不能排除插管过浅(部分小套囊在支气管口以外)或过深(导管支气管套囊以下部分超过上叶支气管口近侧缘)的情况。因此它主观性强、盲目性大、准确性低、可靠性差。 为提高DLT的准确到位率,现提供几个插管技巧供大家参考。

双腔支气管插管应用

双腔支气管插管应用
J Anesth.2012; 26(4); 568-73
Perioperative lung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cardiothoracic anesthesia: are they useful?
Patients are at risk for several types of lung injury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se injuries include atelectasis, pneumonia, pneumothorax, bronchopleural fistula, acute lung injury,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esthetic management can cause, exacerbate, or ameliorate most of these injuries. 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using more physiologic tidal volumes and appropriate levels of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can decrease the extent of this injury.
•听诊定位法 •吸痰管定位法 •纤维支气管镜(FOB)定位法 •身高回归方程定位法 •气泡溢出定位法 •气道峰压和肺顺应性定位法 •呼气末C02分压监测定位法 •套囊压力定位法 •X线胸片定位法
“听诊”定位法
•先向气管套囊注气,行正压通气,两肺呼吸音应与置管前相同。再向 支气管套囊注气,两肺呼吸音应与注气前相同。然后行单侧肺通气, 当气道峰压达25cmH2O时,通气肺的上、下肺呼吸音应正常,非通气肺

帝视观察内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帝视观察内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帝视观察内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目前胸科手术已经广泛应用R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手术操作带来方便,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避免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

单肺通气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但双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

以往采用听诊法来定位双腔管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次成功率很低。

为了减少传统的插管方法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我科自2010年12月~2014年4月应用帝视观察内镜辅助定位,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

1.2 器材双腔管为Robertshow ,监护仪为GE 8000i,应用插管帝视观察内镜替代纤支镜。

1.3方法患者入室后监测NIBP、SpO2、ECG,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置管,麻醉插管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监测ECG、SpO2、ABP、CVP、PETCO2。

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2~0.4 μg/Kg、顺势阿曲库胺0.2 mg/Kg、依托咪酯0.1~0.3 mg/Kg静脉推注。

麻醉维持:七氟烷吸入,顺阿曲库胺间断静脉推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泵输注,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情况调整麻醉用药。

诱导后插入适当型号的双腔管,一般男患者选39号,女患者选37号,体型较小者选35号,插管深度以感觉有轻阻力为止,通过胸廓起伏、人工通气肺顺应性、双肺听诊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判断导管位置正确与否,并纠正导管的位置,纪录导管的深度。

而后再置入帝视观察内镜来确定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下调整双腔管的距离。

双腔管位置调整范围>1 cm,为听诊法失败;患者改变体位后以帝视观察内镜再次确定双腔管的位置,如需调整范围>1 cm判断为双腔管发生移动。

三种定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三种定位方法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引起 循 环不稳 定 。现 对 临 床 上 最 为 常用 的三 种 定 位
方法 : 听 诊法 、 听诊 结 合 吸痰 管法 、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法 的定 位 准 确 性 进 行 对 比研 究 J , 以找 出 准 确 率 较 高 的定位 方法 , 在 临床上 推广 应用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从我 院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年 6月
支 气管 导管 进行 单肺 通气 时 , 双腔 支气管 导 管 的位 置 是 否准 确起 到 了十 分 关键 的作 用 。J 。通 过 双 腔 支
气 管插 管实 施肺 部 隔离 优 点 是 可 以防止 患侧 的分 泌
铵、 3 g / k g 芬太 尼 。按 照 术 前 的检 查 结 果 选 择 适 合 的3 5~ 3 9 F双 腔支 气 管 导 管 , 所 有 插 管 操 作 都 由熟
三 种 定 位 方 法 在 双 腔 支 气 管 插 管 中 的应 用 比较
王卫 平 , 谢 丰 永 , 袁 向华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听诊法 、 纤维支气管镜法及 听诊 与吸痰管 法三种方法在 双腔支气 管插管判 断 中的
准确性 。方 法 以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年 6月收治 的需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实施 胸科手 术的 2 1 0例患 者为研究 对象 , 随机分成 3组 , 每组 7 0例 。在进行气管插管 之后 , 第 1 组采 用听诊 法 , 第 2组采 用 听诊 与吸 痰法 , 第 3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 法 , 对 比 3组定 位 的准 确性 。结果 三 种方 法定 位准 确性 分 别为 : 第 1组 6 0 . 0 %, 第 2组 7 8 . 6 %, 第 3组 1 0 0 . 0 %。第 2组 采用 听诊 法结 合 吸痰管 法定 位 准确 率 高 于第 1组 ( P<

吸痰管通畅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吸痰管通畅法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应用
通 过对 比研究 , 探讨 吸痰 管 通 畅法 在 R o b e  ̄ s h a w双 腔支 气管 导 管插 管定 位 中应用 的效 果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病 例选 择
行定位 。 听 诊法 判 断标 准 : 双肺通气时 , 呼 吸音 与 气 管插 管前 相 同 . 单肺 通 气 时 . 通 气侧 上 、 下肺 呼 吸 音 与气管 插前 相 同 . 随 呼 吸音 可 见胸廓 起伏 , 非 通气 侧 呼吸音 消失 。观察 组 用 吸痰管 置人 双腔 支气 管导 管 的右侧 孑 L 腔。 如 吸痰 管 到 达侧 孔 位 置 无 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并 能 置 入 比吸痰 管所标 记 的位 置深 3 ~ 5 c m。 无 论支 气 管套 囊 充气 与 否 吸痰 管 都 能顺 利 进 出 , 则认 定 双 腔 支 气
患 者的 S p O 均能维持在 9 6 %一 一 9 9 %。 结 论 双 腔 支气 管 导 管在 听诊 法 下 插 管 分 隔 成 功 率 低 , 通 过 吸 痰 管 通 畅 法 能 更
有效地进行定位 , 而 患 者 改 变体 位后 需 常规 重 新 定 位 。
关 键 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 吸痰管 ; 开胸手术 ; 肺塌 陷
管镜 , 所 以双 腔 支 气 管 导 管 的 定 位 就 成 为 一 大 难
2组 患 者 均选 用 R o b e  ̄ s h a w 双 腔 支气 管 导 管 . 且 均选 择 左 侧 管 。 根 据 欧 阳葆 怡 等 H 介 绍 的方 法 选 择 双腔 支气 管 导 管型 号 。插 管 前 , 准 备 双 腔支 气 管 导 管特 用 的 吸痰 管 . 并 在 吸痰 管上 标 好 到 右侧 孔 的 深度 . 再用 石蜡 油润 滑 双腔支 气 管导管 和 吸痰管 。 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腔支气管插管四种定位方法中的应用
目的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进行研究,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准确。

方法限期普胸科肿瘤手术患者52例,采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先采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如果对位不理想采用纤支镜法定位,并记录导管深度。

患者改变体位后,调整导管位置,观察插管肺分隔情况。

结果在这52例采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有50例对位良好,肺分隔通气良好,2例经过纤支镜定位良好,改变体位后有5例位置不当,经调整后到位。

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分隔成功率高,但纤支镜法定位更准确。

患者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标签:双腔支气管导管;肺分隔;纤支镜开胸手术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不仅可以为手术操作带来方便,而且可减少由于纵隔摆动造成的循环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在基层医院没有纤支镜的情况下,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简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快速、准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52例ASA Ⅱ~Ⅲ级普胸外科患者,年龄42~71岁。

手术种类:肺叶肿瘤10例,食管肿瘤42例。

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阿曲库铵快速麻醉诱导。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用靜吸复合全麻,入室后连续无创监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并行颈内静脉穿刺监测cvp。

面罩吸氧去氮,全麻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阿曲库铵1mg/kg。

诱导满意后插入适当型号的双腔支气管导管,一般男患者选39号,女患者选37号,体型较小者选35号。

右侧双腔管的右侧有2个开口,近端开口应对准右上肺,对位较困难,所以尽量选择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

通过胸廓起伏、人工通气肺顺应性、双肺听诊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判断导管位置正确与否,确定在主气管后,旋转到位继续进管,进到29cm后双侧气囊充气,夹闭主管,采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

听诊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正确的标准:双肺通气,通气侧肺各叶呼吸音与插管前相同,非通气侧呼吸音消失。

气道压力法是夹闭主管,位置正确的标准:气道压力增加不多,大概压力增加6~7mmH2O。

如果压力大,继续进管测试,直到成功,记录导管深度。

吸痰管通畅法是吸痰管从侧管进入,位置正确标准:过侧孔后能顺畅进入。

如果上3种方法不能确定的话,用纤支镜法。

患者改变体位后,听诊并调整导管位置。

观察插管分隔情况及体位变动对导管位置的影响。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这52例采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有50例对位良好,肺分隔通气良好,2例经过纤支镜
定位良好,改变体位后有5例位置不当,经调整后到位。

3 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下分隔成功率高,但纤支镜法定位更准确。

患者改变体位后需常规重新定位。

4 讨论
大多数的胸科手术需要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但DLT位置不正确可导致低氧血症、肺不张、高气道压、分泌物蓄积,并导致手术感染,反复多次插管,易导致喉头出血和气管壁损伤,甚至气管壁穿破。

临床上对导管的位置判断方法是:在夹闭DLT下用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和纤支镜法等,患者体位改变后,导管管端一般往头侧移动,也就是位置偏浅,再加上外科牵拉,导管更易移位,究其原因,支气管内径远端细近端粗,而气囊充气时近似于一圆柱体,导致两者接触会产生向近端移动的趋势。

体位改变后,应检查导管的位置。

编辑/苏小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