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双腔支气管插管
心外科胸腔镜手术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的护理

检查双腔管的2 个气囊有无漏气 , 导管外涂无菌石蜡油润滑 , 以降低插管时的阻力 , 减少对气道 的损伤。 备去针头的2 O ml 注射 器, 插管后 套囊充气 。 备 管道钳 , 听诊时 以夹闭气管 支和支气管
支。
手术 。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 , 胸腔镜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具有 以下优
手术过程 中单肺通气期 间P E r C O 均在正常范围_ l 】 , 心血管功 能稳定 , 术后恢复良好 , 无其他并发症 。
2 护理 2 . 1 导 管 的选 择
腔 的外部 , 用软刷仔细刷洗每个 接头处 , 用长于管腔 的软刷从管
.
1 1 2 .
T ODAY NURS E, Au  ̄s t , 2 0 1 3, No . 0 8
心外科胸腔镜手术应用纤维支气 管镜定位双腔气 管导管的护理
丁
摘要
薇
林淑 霞
总结 了6 0 例心脏外科 电视胸 腔镜 手术应 用纤支镜定位双腔气管导管的护理体会 , 包括导 管的选择 , 双腔 气管导 管的准备 , 气管
置正确与否 , 固定并记录导管深度。 双腔管外径较粗 , 插管时应动
作轻柔 , 避免暴力 。 插管过程 中, 严 密 观察 血 氧 和心 率 、 血 压 的 变
化。
2 . 4 纤 支 镜 的准 备
患者 共 6 O 例, 选 自2 0 1 0 年3 月~ 2 0 1 1 @6 月。 其 中男 性 2 6 例, 女 性3 4 例; 年龄 1 4 — 4 6 岁, 平均2 7 岁; 体重2 7 ~ 4 6 , 平均3 1 . 2 k g ; A S D
传统心脏直视手术需劈开胸骨 , 建立体外循环 , 手术创伤大 。
听诊法,呼末CO<,2>法及纤支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差别

昕诊法,呼末C02法与纤支镜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的差别中文摘要目的:比较肺部听诊法,c啦波形分析法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在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上的差异,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的重要性。
方法:选择需行单肺通气的手术病例60例,在插管后及放置手术体位后,按次序以听诊法,c0:波形分析法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法判断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位置。
术中监测EtCO,,SpO,,气道阻力,肺萎陷程度,当出现EtCO:波形改变或消失,气道阻力>40cmH。
0或突然下降>6cmH:0,SpO,<90%,或术者发现肺萎陷不良时,即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位置』、结果:听诊法及cO,波形分析法正确率在插管后分别为55%(.u=3.086;P<O.05)及58.5%(“=3.169:P<O.05),在放置手术体位后都为85%。
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比较,统计学上的一致性较差,双腔支气管插管住置变动率在放置手术体位后及水中分别为18.3%及8.3%支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定位中是必需的,而术中育综合监测EtCO,,SpO,,气道阻力,肺萎陷程度,出现变化时以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位置,并及时调整。
(关键词]双腔管;鼹听诊;丑tCO,;纤支镜DifferencebetweenAuscu】1:ation。
End-tida}C02andFiberoptiCBronchoscopyinthePosjtiOnofOoubIe一』umenEndobronchiaITubesAbstractTocomparethreedifferentmethods:auscultationofbothIungSanalYsiSofend—tidalC02(Et002)。
fiberopticbronchoscopyinthepositionofthedouble-lumentubes(DLT)andtostudytiler01eofbronchoScopyintheUseoftheOLT.Methods:SixtyelectedpatientSundergoingone一1ungventiIationwcrestudied.Afterblindintubationandafterpositioningthepatient.theI?LTwaSpositionedusingthethreedifferentmethodsonebyOUrtOreachtheproperpositionandthedepthwasrecorded.EtC02,Sp02,inspiratoryairwaypressureandIungC011apseweremOilitoredduringthewholeoperation.WhenthewaveformsofEtOO?changedordlsappeared,Sp07<90%,P。
双腔支气管插管原理

双腔支气管插管原理双腔支气管插管原理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
下面将从浅入深,逐步解释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原理。
1. 基本概念•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通过喉咙将管子插入患者气管以维持通气的方法。
•插管管子具有两个腔,分别与气管主支气管相连。
•通过这些腔,医生可以实施机械通气、吸痰和给药等治疗操作。
2. 双腔支气管插管的结构•双腔支气管插管由柔软的管状物制成,长度约30-40厘米。
•顶端是具有光滑圆锥形状的气囊,用于插入喉部。
•管子的一侧是呼吸腔(潮气腔),另一侧是洗肺腔(引流腔)。
•潮气腔通向两个独立的支气管,用于吸入气体和排出二氧化碳。
•引流腔通过一个连接器与负压吸引系统相连,用于引流肺部分泌物。
3. 插管原理•在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患者首先需要进入全身麻醉状态,以避免疼痛和呼吸反射。
•医生将插管置入喉部,直至触碰到气管环,然后将其滑入气管中。
•一旦插管到气管内,医生会注入空气或液体到气囊,以确保插管的稳定性,并防止误插到食道。
•插管完成后,分别通过潮气腔和引流腔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以进行呼吸和引流。
4. 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麻醉和手术等领域。
•通过机械通气,可以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合适的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途径。
•吸痰操作可清除气管分泌物,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引流腔排除肺部分泌物,提高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
总结双腔支气管插管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正确插入插管,患者可以接受机械通气、吸痰和引流等治疗操作。
这一技术在重症监护和手术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促进康复。
5. 插管的选择和插入技术•在选择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格、预期通气时间和病情等因素进行评估。
•插管时需要注意插入技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需要熟悉正确的插管方法,并进行适当的训练和实践。
纤支镜与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管插管中的比较

纤支镜与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管插管中的比较目的对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插管在对于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困难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某三乙医院在2013年1月~12月1年内,进行胸腔镜手术的53例患者,其手术前进行的ASA评级为I~II级,可以准确的进行语言表达,以方便研究人员能够详细了解其主观感受。
对于插管困难程度的分析采取Mallampati分级,分别为III~IV级,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46例患者可视喉镜进行插管。
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时,要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气支气管进行引导,并且插入气道,而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的对位。
可视喉镜组在插管中需要首先进行喉镜插管,而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对位。
在插管中的过程中对于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等指标和患者心率、收缩压等患者主要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最后记录术后咽喉部出现严重不适感和损伤的患者情况。
结果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插管前的心率和血压并无明显差别,但插管后,可视喉镜组的心率(106.05±14.83)和收缩压(141.16±13.89)明显高于纤支镜组的心率(101.26±12.71)和收缩压(130.1±12.17),且纤支镜组的不良反应和损伤病例要明顯低于可视喉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实践和数据可以较为鲜明的比较粗,在对于困难气道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损伤、减轻对于患者的刺激。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导管随着可视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和应用,插管的难度不仅大大降低,而且准确性出现了跨越式的提高,尤其在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插管方法有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两种,为了更好的分析和研究其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更好的对于出现困难气道的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笔者在某三乙医院选取了2013年1月~12月1年内进行胸腔手术的8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了同一品牌、统一批次的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并对其效果和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双腔管插管技巧

方法
措施二,吸痰管通畅法: 当使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基本判断DLT到位后,再以标有对侧DLT管腔深度标记的吸痰管插入右侧管腔,当吸痰管到达侧孔位置时继续前进,若遇较大阻力时,放空支气管套囊,如吸痰管所遇阻力毫无改善,仍无法通过标记线,则表明双腔管置入过深,右侧导管开口骑跨在隆突上或已进入左主支气管,因而吸痰管所遇阻力与支气管套囊的膨胀与否无关。此时,应将DLT回撤1cm,膨胀支气管套囊后再以上述方法判断导管是否满意就位。如此每次回撤1cm直至就位满意为止。
方法
措施三,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法: 因为PETCO2监测在判断有无呼吸方面较听诊法更为敏感,结合前述几种方法,如结合支气管套囊充气法一并使用。 单肺通气时,当PETCO2接至非通气侧若无波形则说明DLT位置基本正确。 该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因不能完全排除置管过浅或过深。
具体操作
术前访视后,根据患者情况(性别、身高)利用措施一提供的公式粗略估算插管深度。 麻醉诱导成功,L-DLT进入声门后,向左旋转90°,并给予支气管套囊(蓝色套囊)充气1ml(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呼吸回路直接接左侧分支,呼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探头接右侧分支(PETCO2法),手控呼吸,同时右手缓慢推进DLT,有助手时,让其持续听诊右肺呼吸音,当右肺呼吸音减弱时或PETCO2波幅突然降低时,表明支气管导管已进入左主支气管,再推进1cm右侧呼吸音或PETCO2基本消失,此时位置基本准确。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几个技巧
本次演示目录
引言 方法 具体操作 体会
引言
右侧支气管长约2cm,且右侧上叶支气管开口变异较大;而左侧主支气管长约5cm,左侧导管定位容易且安全范围大,因此绝大多数单肺通气均可选择L-DLT,除非有L-DLT插管禁忌(左主支气管狭窄、左主支气管肿瘤、左侧气管主支气管断裂、左主支气管分叉角度过大、左肺移植等)。 纤支镜定位是判断和指导DLT准确对位的“金标准”,既往只能靠听诊法来判断DLT是否准确到位,但研究表明,在听诊法确认DLT到位后再以纤支镜检查时错位率高达36.1%~54.3%,它不能排除插管过浅(部分小套囊在支气管口以外)或过深(导管支气管套囊以下部分超过上叶支气管口近侧缘)的情况。因此它主观性强、盲目性大、准确性低、可靠性差。 为提高DLT的准确到位率,现提供几个插管技巧供大家参考。
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气管插管致气管破裂1例分析

1 临 床 资 料
至左主 支气管膜 部有一 3m长裂 口 , c 暴 肪组 织 ,气 管 导 管 通 过 声 门后 习 惯 性 插
11 一 般 资 料 : 者 , 性 ,2岁 , 重 露 充 分 后 用 3 0Mao e “ ” 缝 合 5 入深 度 时 已 抵 住 隆 突 ,导 管 字 4 k , 高 14 m, 右 上 肺 占 位 ” 住 针 , 醉 鼓 肺 后 未 见 漏 气 , 补 处 涂 抹 生 时 力 度 偏 大 ,在 探 条 引 导 下 已突 破 主 支 9g身 5 c 因“ 收 麻 修
敏 试 验 予 应 用 敏 感 抗 生 素 抗 感 染 治 疗 5 1 结 果 : 后 患 者 恢 复 顺 利 , 查 胸 据 患 者 身 高 对 气 管 长 度 做 出估 计 ,气 管 . 4 术 复 天 后 行 “ 腔 镜 辅 助 小 切 口右 上 肺 癌 根 部 C 胸 T提 示 右 余 肺 复 张 良好 , 侧 未 见 气 插 管 时 ,要 动 作 轻 柔 ,对 于 身 材 明显 矮 左 治 术 ” 。
大 片 炎 症 ,纤 支 镜 检 查 提 示 支气 管 内 较 呼 吸 音 清 晰 ,拔 除 气 管 导 管 后 送 回 心胸 习 , 者认 为 纤 支 镜 弓 导 下 双 腔 气 管 导 笔 l
多 浓 痰 , 培 养 提 示 G 菌 生 长 。 依 据 药 外 科 病 房 。 痰 一
管 插 管 时 要 注 意 以下 事 项 :① 术 前 应 根
57 %为女性 ; 6 ②6 %患者年 龄超 过 5 0 见的置管并发症 , 旦发生后果严重 。 一 故 支 镜 , 固定 气 管 导 管 , 导管 深 度 为 距 门齿 ①8 .
本 院 采 用 纤 支 镜 引 导 下 行 双 腔 气 管 插 2 c 气 管 、 气 管 套 囊 分 别 充 气 5 l 岁 ; 9 %为 气 管 膜 部 破 裂 , 7 .%患 9 m, 支 m、 ⑧ 8 且 8 6
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在困难气道管理中面临着挑战,如气道狭窄、组织增生、疤痕等问题,给气管插管带来困难。
传统的气管插管技术常常难以应对这些情况,容易造成插管失败或气道损伤等并发症。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对于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至关重要。
可视喉镜和纤支镜作为气道管理中的新兴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气道可视化,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气道情况,并引导插管操作。
联合应用可视喉镜和纤支镜,能够兼顾远近视野,使插管操作更加精准和安全。
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中,采用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可以有效应对气道困难,减少插管的尝试次数和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
这种方法不仅能保护气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康复效果。
研究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目的引言: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操作时,由于气道解剖结构的变化以及疾病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出现气道难以通畅、插管困难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操作技朧和治疗方案,从而为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保驾护航。
【字数:193】2. 正文2.1 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的原理和优势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是一种结合了可视化和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的气管插管工具,通过将高清晰度视频和柔软的纤支镜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更准确地观察气道情况和更精准地插管。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可视喉镜提供清晰的气道图像,同时通过纤支镜可以实现更灵活的操作和更精细的插管技术。
这种联合使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视喉镜的高清晰度视频可以提供更清晰、更全面的气道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气道情况和选择最合适的插管位置;纤支镜的柔软性和灵活性可以克服一些普通气管插管工具无法抵达的气道难以观察的部位,帮助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技术的操作简便,不需要额外增加操作步骤,使得整个插管过程更加高效、安全。
体位变动后纤支镜下对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定位

i ee e i ut no ehs . rpr oio f obeu nr e L ) a dt a e brpc r cocp d ucltni sp e n r da rn co fns e a Poe psi o ul l st f d i t a t i tn d me b( T w s e m i d yf e t o hsoe suao i u D e n b i o ib n n a a ti n u n
Po ii ng ofD oubl stoni e Lum e r nc i lTube 、, h F be optc Br nc n B o h a ^t i r i i o hos ope i Cha i c n ng ng Body PostonI - ag Rz
t
( p r etf ns eil yJ nm nC n r si l i g e 9 7, h a Deat noA et s o ,i g e et pt , a m n 2 0 0C i ) m h og a e Ho a J n 5 n
[ btat 0 jc v os d e f c o a g o y oio nt oio ig f o b me o c i b . to s 10 S o A s c bet e T u yt et f hn e d si o e si n u l l nb n h l e Meh d 2 A I rⅡp t ns r J i t he c b p tn h p tn o d eu r at u A a et i u d ro gt r i sre ee rd ml a o a di o ru s n 6 ah :e L r pa dr h D T g u . o be u nbo c i b a n eg i oa e ug r w r a o y l ct t 2go p (= 0 c )l D T g u n g t L r p d u l l n h c y l e n e t f o i o me rnha t e s lu 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时间:2010-12-2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1期供稿作者:张存平王百胜[导读] 两组病人插管情况见表1.A组只有30例一次插管听诊满意,其余20例经多次调整后仍有5例失败,不能进行很好的单肺通气。
张存平王百胜(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奎屯833200)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1-0121-02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插管方法,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
方法择期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传统的方法插管,B组用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一次成功率、管端对位的准确率,以及两组病
人术后与气管插管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管端的对位准确率
都高于A组,术后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A组的发生率高于B组。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法
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与管端对位准确率,并可减少插管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在双腔支气
管导管插管中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法引导法定位
双腔支气管导管(以下简称双腔管)插管已经广泛用于开胸手术,其优点是避免患侧
分泌物流入健侧,单肺通气方便外科操作以及对于肺通气分布不正常的患者如肺大泡、支气
管破裂等可以控制通气分布。
而且可减少纵隔摆动造成的循环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为手术的安全增加了保障。
但双腔管插管技术要求较高,以往采用听诊法来定位双腔管的位置,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位准确率很低。
我科自2006年5
月以来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进行引导定位,提高一次成功率和管端对位准
确率,本文就这两种插管方法进行探讨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择期开胸的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9~82岁,手术种类有食道—贲门癌根治,肺叶及全肺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脓
胸清创及胸腔镜检查等。
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选择全麻加硬膜外麻醉。
入室后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监测BP、SpO2、ECG、PETCO2。
麻醉诱导采用
力月西0.05~0.1mg/kg、芬太尼5μg/kg、阿曲库胺0.6mg/kg、力蒙欣1.5~2mg/kg静脉
推注。
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吸入,芬太尼静脉推注及阿曲库胺、力蒙欣注射泵输注,间断追
加硬膜外局麻药,术中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情况调整给药。
1.2 器材双腔管为Robertshow Tube,监护仪为Eagle4000 Marqutte。
纤支镜为日本Olympus FI-10BS PENTAX。
1.3 方法
A组:置入支气管管芯,用右手持双腔支气管导管,如为左双腔管,则将导管顺时针旋转90°使左支气管向上插入声门,过声门后拔出管芯并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将导管插到估计的深度后接麻醉机通气。
如为右双腔管,则旋转方向相反。
然后核对双腔导管的管端位置:双肺通气,听诊两肺呼吸音与置管前是否一致,如一致,则分别钳闭左右侧导管,此时如同侧呼吸音消失,对侧呼吸音响亮,则认为双腔管管端对位正确;双肺通气时,如一侧呼吸音较响而另一侧较弱甚至没有,钳闭呼吸音较响的那侧时,气道阻力很大,无法通气,则导管位置太深,应退出些许;如钳闭任何一侧都能听到两肺呼吸音,则双腔管位置太浅,应再插入少许。
B组:插管方法同A组,双腔管进入气道后,如左双腔管则将纤支镜置入左侧管并超出管口,看到气管腔并逐渐插入,当看到隆突和左右支气管口时,调整纤支镜方向使之进入左支气管,然后将双腔管沿着纤支镜滑入左支气管内,将纤支镜伸入可以看到左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
退出纤支镜进入右侧管,见到右支气管开口及左侧管上蓝色气囊在隆突下方1cm 处,进入右支管可见到上、中、下三肺叶支气管开口。
如右侧双腔管,则将纤支镜置入右侧管并超出管口,看到气管腔逐渐插入,当看到隆突和左右支气管口时,调整纤支镜方向使之进入右支气管,然后将双腔管沿着纤支镜滑入右支气管内,将纤支镜伸入可以看到右上、中下、三叶支气管开口。
使右管上两气囊之间的侧孔对准右上肺叶开口,通过管端可看到右中下肺叶开口,退出纤支镜进入左侧管,可看到隆突和左支气管开口,进入左支气管可看到左上下肺叶开口。
2 结果
两组病人插管情况见表1.A组只有30例一次插管听诊满意,其余20例经多次调整后仍有5例失败,不能进行很好的单肺通气。
但在听诊满意的45例中,纤支镜检查发现对位欠佳15例(33.33%),对位满意30例(66.67%)。
变换体位后,纤支镜检查发现5例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变动率为11.11%,其中位置过浅者3例,过深者2例。
术中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为3例,变动率为6.67%,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其中肺萎陷程度不良2
例,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1例。
B组病人插管和对位均一次成功。
A组的一次成功率为60%,B组一次成功率为1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错位率为10%。
错位率为0%。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病人术后与插管有关的迸发症见表2。
A组有20例诉术后咽喉疼痛,有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发生率为40%。
B组只有6例诉咽喉疼痛,无1例声音嘶哑,发生率为1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病人插管情况比较
.
注:1) P<0.01;2) P<0.05
表2 两组病人术后与气管插管有关并发症的情况
组别 n 发生数发生率(%)
A组 50 20 40
B组 50 6 12
注: <0.05
3 讨论
随着胸科手术的发展,单肺通气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渐为普遍。
而双腔支气管插管是实现单肺通气最为常用的手段。
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时,双腔管位置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
传统的插管方法由于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因而它的一次成功率相对较低,为60%,与B组1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反复多次插管容易造成气道粘膜和声带的损伤和水肿,也就使得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增加,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由于A组的管端位置是由听诊法确定的,存在较大主观性,因而错位率也相对较高,为10%,与B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
应用支气管镜后,由于是在明视下进行操作的,克服了盲目性和主观性,因而大大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同时省去了用听诊器反复听诊的麻烦,明视下进行对位,错位率也大大降低。
由于提高了一次成功率,减少了因多次插管造成的气道粘膜和声带的损伤和水肿,从而减少了术后咽喉疼痛的声音嘶哑的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纤支镜引导法双腔管定位是一种比传统听诊法更准确、更可靠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方法,它能克服传统插管方法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能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能降低错位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和对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enumof JL,Partridge BL,Salvatierra C,et al.Margin of safety in positioning moden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s[J].Anesthesiology,1987,67:729-738.
[2]张熙哲,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9):525-527.
[3]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48-750.
[4]陈伯銮.单肺通气[J].中华麻醉医学杂志,1987,7(6):369.
[5]金清尘.单肺麻醉的低氧血症[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1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