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课程设计封面
钢结构加劲肋版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框架工作平台设计姓名:班级:学号:建筑工程系一、设计规范及参考书籍1、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2、参考书籍(1)沈祖炎等. 钢结构基本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毛德培. 钢结构,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3)陈绍藩. 钢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李星荣等.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协. 钢结构设计与计算(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二、设计资料某厂一操作平台,平台尺寸16.000×18.000m,标高2.50m (第一组),平台布置图如图1所示。
该平台位于室内,楼面板采用压花钢板,平台活载按4.0kN/m2考虑。
设计中仅考虑竖向荷载和活载作用。
三、设计内容要求(1)板的设计(板的选择、强度验算、挠度验算)(2)选一跨次梁设计(截面设计、强度验算、刚度验算)(3)选一跨主梁设计(截面设计、强度验算、刚度验算)(4)柱的设计(截面设计、整体稳定性验算)(5)节点设计(主梁与柱的连接、主次梁的连接)(6)计算说明书,包括(1)~(5)部分内容(7)绘制平台梁柱平面布置图、柱与主次梁截面图、2个主梁与柱连接节点详图(边柱和中柱)、2个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详图(边梁、中间梁)、设计说明。
(A2图纸一张)四、设计过程1.板的设计(1)板的选择选用8mm厚的压纹钢板,钢材牌号为Q235,其自重为66.8kg/m2。
课程设计作业展板封面

课程设计作业展板封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程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了解课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和拓展练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知识对社会的重要性,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所在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引导。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安排如下:1. 知识点梳理:依据教材章节,涵盖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 教材章节:第一章“学科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三章“重要公式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项目: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实验探究等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 案例主题: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生活实例等4. 课堂讨论:围绕课程主题,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观察、分析、推理、总结等能力。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
![中南大学计算机基础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5](https://img.taocdn.com/s3/m/815de51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9.png)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实践)设计报告1.任务内容网页的主题为印象山城——本溪。
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 旧名“本溪湖”, 这里矿藏丰富, 被誉为“地质博物馆”, 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
主要旅游景点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东北道教名山——九顶铁刹山等。
山野菜、人参、鹿茸、冻梨等是当地著名的风味特产。
由于近几年国家重视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本溪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绿化带的修建等, 使这个老工业城市又焕发新的光彩, 这是靠全本溪人民的共同努力。
截至2010年末, 本溪已完全年850亿元GDP的总量, 人均5.5万, 增长16.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 增长27.4%。
本溪县8000人口的高官镇, 以一镇之力单独创造了43.2亿的GDP 量值, 人均52.3万, 相当于深圳市人均GDP的五倍。
1.网页主要从本溪简介、本溪气候、人文历史、自然资源、旅游五个方面介绍本溪,Powerpoint则是主要从本溪简介、历史风韵、旅游信息三方面简要介绍。
2.设计的步骤①网页制作介绍本溪的城市风貌、人文历史、旅游信息, 它含有大量的图片, 故主页设计应包含“简介”、“本溪气候”、“自然资源”、“历史沿革”、“旅游信息”“风光展现”、“PPT欣赏”等字样, 每项均可制成单独的网页(由于时间关系, 仅完成其中几项), 每个单独的网页上部分应相同, 方便网页间切换。
②主页以城市的整体风貌为背景, 标题为山城印象——本溪, 左侧为目录,主页正中设有以本溪城市风貌为主题的Flash(自己制作)。
左侧的目录点击相应的文字就会弹出相对应的网页介绍。
③幻灯片制作3.幻灯片采用总分结构, 第一页设计为总标题“枫叶之都——本溪”。
第二页为总起目录页, 列出“地理位置”、“历史风韵”、“旅游风向标”。
每项均设超链接到其单独介绍的新幻灯片中。
各幻灯片以文字为主, 穿插相应图片, 分别插入层并设计动作效果, 方便演示, 应用演示模板到全部幻灯片, 添加动作按钮, 动作按钮可回到第二页总目录处, 以许嵩的宿敌为幻灯片音乐。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工程方向《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姓名:班级:学号:一、设计目的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3、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4、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6、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7、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8、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如附图所示。
1、结构布置柱网尺寸及楼面活载大小详见“六附图”;2、楼面为水磨石地面(包括10mm面层和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其自重标准值为m2;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面,其自重标准值为20kN/m3;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除梁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300MPa)y 外,其余均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270MPa),钢筋混凝土容重标y准值为25kN/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进行楼盖梁板系统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一本,楼盖结构施工图(一号图)一张;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1、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封面(2)设计任务书(3)目录(4)正文,包括:①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③板、梁计算简图;④荷载计算;⑤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⑥配筋计算;⑦构造要求。
(5)设计体会(6)参考文献(7)封底2、对图纸的要求楼盖结构施工图应包括下列内容:(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板的配筋图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要注明定位轴线尺寸和编号,板、梁、柱等构件要进行定位尺寸标注和编号;板的配筋图可绘于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并注明板的厚度;板的配筋可采用分离式或弯起式,钢筋(包括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和其它构造钢筋)要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筋至少有一根钢筋要注明直径、间距及截断或弯起位置;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四分之一楼面。
中南大学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晶闸管整流)

3.2变压器的参数计算
3.3闸管电路对电网及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
四、整流电路原理及设计
4.1整流元件的选择
4.2电流定额(INVT)的计算
五、触发电路的选择、原理及设计
5.1相控触发芯片的选择
5.2相控触发工作原理及电路原理图
六、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选择
6.1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6. 2保护电路元器件的选择
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任课老师:杨建老师
课题名称:单相双半波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反电势、电阻负载)
设计者:程壹涛
班级:电气试验1301
学号:**********
时间:2015-12-05
一、课题选择
1.1课题名称
1.2设计条件
1.3任务要求
二、方案设计
2.1原理框图
三、主电路原理设计
3.1主电路中各元件参数的计算
结构比较简单。一方面是方便我们对设计电路中变压器型号。
中南大学机械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南大学机械课程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机械设计原理、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如CAD软件、力学分析软件等;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工程问题,提出合理的机械设计方案。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绘图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机械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实践动力;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工程伦理,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勤奋的学习态度,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涵盖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流程。
2. 机械制图与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第二章,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以及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二维和三维绘图技能。
3. 材料力学性质与选用:依据教材第三章,介绍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质,教授如何根据设计需求选用合适材料。
4. 机械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以教材第四章为参考,运用力学分析软件,教授学生进行机械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 机械零件设计:依据教材第五章,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零件的能力。
中南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结构、轨道几何和轨道力学的核心知识。
2. 掌握轨道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轨道线路设计、轨道结构设计和轨道设施设计。
3. 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理解轨道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轨道线路设计和轨道结构设计。
2. 能够分析轨道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能够运用轨道工程软件进行基本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工程事业的热爱,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南大学轨道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价值观,为我国轨道工程事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概述- 轨道工程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轨道工程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和地位2. 轨道结构设计- 轨道结构类型及特点- 轨道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轨道结构设计实例分析3. 轨道线路设计- 轨道线路设计基本原理- 轨道线路平面设计- 轨道线路纵断面设计4. 轨道力学- 轨道力学基本理论- 轨道车辆动力学- 轨道结构力学分析5. 轨道设施设计- 轨道信号与通信系统- 轨道供电系统- 轨道车站与枢纽设计6. 轨道工程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轨道工程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和技巧- 轨道工程发展趋势及前景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上六个部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组织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与内容相对应,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课程设计封面

课课程设计封面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学科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内容。
2.第二部分:XX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学科的研究方法、技术应用等内容。
3.第三部分: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包括学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