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分析计算大纲范本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

径流系数计算范文径流系数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在地表径流中所占比例的系数。
径流系数的计算是水资源管理和水文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径流系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一、径流系数的定义径流系数是指降雨事件中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总量之间的比值,用符号C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径流系数的计算可以揭示降雨过程中雨水的产流特征,对于预测洪水、估计径流量以及水文模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径流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径流系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经验公式法、统计法和水文模型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计算步骤。
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基于历史观测资料得出的经验关系,适用于缺少水文资料和水文测站的区域。
根据实测降雨与实测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经验公式,再将该公式用于其他降雨事件的径流系数计算。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Hawkins公式和SCS公式等。
2.统计法统计法是基于大量的历史降雨和径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般规律。
根据降雨频率分析的结果,结合径流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计算出不同频率下的径流系数。
统计方法适用于对径流过程的概率特征进行研究和水文预测。
3.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法是利用水文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并计算出相应的径流系数。
常见的水文模型有单水平模型、单线水文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等。
通过对流域的物理特征、土壤信息以及降雨等输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合适的水文模型,从而计算出径流系数。
三、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地表类型:不同地表类型的径流系数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林地和草地的径流系数一般较小,而城市地区的径流系数较大。
2.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会导致径流系数的变化。
例如,农田被城市化后,径流系数通常会增加。
3.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的水持有能力和透水性不同,对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影响较大。
工程水文水利计算第5章设计年径流分析

2.00
1992~1993 0.97 0.43 1.32 1.25 1.31 1.70 2.82 2.05 2.83 0.88 0.25 1.35
1.43
1993~1994 0.78 1.77 0.55 1.77 2.36 3.82 2.52 4.63 2.01 2.26 1.46 1.25
2.10
1989~1990 1.20 0.41 1.24 1.88 2.00 1.87 2.82 1.57 0.94 0.65 0.41 1.57
1.38
1990~1991 1.27 0.71 2.49 0.72 5.24 2.18 2.26 0.93 0.63 0.75 1.24 1.00
1.62
1991~1992 0.20 1.49 0.90 2.61 7.54 1.25 3.17 3.82 2.33 0.40 0.08 0.22
WUHEE
第三节 短缺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1. 设计代表站只有短系列径流实测资料(n<20)
设法展延径流系列的长度。 2. 设计断面附近完全没有径流实测资料
利用年径流统计参数的地理分布规律,间接 地进行年径流估算。
WUHEE
一、有较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径流系列时设计年径流频率分析方法
关键:展延年径流系列。
1994~1995 0.55 0.23 1.82 2.02 2.37 2.73 2.08 4.02 0.06 1.90 0.05 1.60
1.62
1995~1996 0.28 0.60 1.51 0.36 2.46 2.42 2.55 0.87 1.42 4.26 0.54 0.13
1.45
1996~1997 1.58 1.79 0.91 1.85 3.24 2.83 4.17 2.99 2.83 2.42 2.91 1.99
工程水文学_年径流分析计算

需求矛盾
丰水期,来水Q1>用水QR 枯水期,来水Q1<用水QR 必须对天然来水进行人为调水。
缺水量:V=(QR-Q2) × T2 Q2为平均流量,T2为枯水期长。
每年V不一样。 完全调节-无弃水。
不完全调节-
年调节-仅蓄积年内洪水的水量。
多年调节-
完全无弃水不可能。1984年刘家峡弃掉电能8亿多千瓦时。中央领导视察 指示将弃水电能送到兰州和干旱县用于电炊,每千瓦时4分,后发现弃水 电能大部分属于洪水,少部分后夜低谷电能。
10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每年缺水量:V=(QR-Q2)× T2
QR基本上每年变化不大 各年V不同,有v1、v2、v3、……vn
因此提出设计保证率的概念。
11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的现象极为常见;
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这种连续丰水段或连续枯水
段的交替出现,会形成从十几年到几十年的较长周期。
7
第五章 年径流分析计算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例:广西1916~1998年共82年,年均降水量1530mm。
1916 ~1953 1954 ~1992 1993~1998
2005,全国水电装机11738万千瓦,占总装机22.7%。
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均超过60%。
2005,南宁水电装机为49.1万千瓦(包括统配西津、百龙滩
43.4万千瓦)。占73.56%
Hydrology for Engineering
第4章 年径流分析和计算-文档资料

学习指导
目标: 1. 明确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具有径流资料和缺乏径流资料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重点:
1.年径流分析计算的任务; 2.影响年径流的因素; 3.具有较长期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4. 具有短期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5. 缺乏径流实测资料时的年径流分析计算
3、年径流特征 (1)地区性变化 我国年径流深变化的总趋势是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按 照多年平均情况,浙江、福建、以及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年径 流深大于800 mm。东北东部、长江流域大部、淮河流域大部、 台湾、广东和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的部分地区、黄河中上 游部分地区、西藏部分地区,年径流深在200 mm至800 mm之 间。东北大兴安岭、三江平原、华北平原大部、燕山和太行山 脉青藏高原中部和新疆西部,年径流深在50 mm至200 mm之间。 东北辽河上中游地区、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大部、青藏 高原北部,年径流深在l0mm至50mm之间。内蒙古高原大部、 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年径流深 小于10 mm。
2、下垫面因素
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可能直接对径流产生影响,也可能 通过影响气候因素间接地影响流域的径流。 (1)地形
流域地形特征包括地面高程、坡度等。流域地形主要通 过影响气候因素对年径流发生影响。比如,山地对于水汽 运动有阻滞和抬升作用,加之随着高程增加,蒸发量减少, 使山脉的迎风坡降水量和径流量大于背风坡。而且,在一 定范围内,随着高程增加,气温降低,降水量增大,蒸发 量减少,也使径流量增大。同时,流域的地形对流域汇流 有直接影响。如流域地形陡峻,河道比降大,汇流时间短, 会减少产流中的损失,使径流量增大。
(3)径流深度:Y=W/1000F , W:m3 ,F:km2 (4)径流模数: M=103Q/F M: L/s.km2计, Q:m3/s,F:km2 (5)径流系数:=Y/X≤1.0 Y、X的单位均为mm。 说明:年径流包括径流量和径流年内分配两方面 。
年径流分析计算

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任务
水利工程调节性能的差异和采用的水利计算方法 的不同,要求水文计算提供的来水—年径流资料 也有所不同。
➢ 无调节性能的引水工程:提供历年(或代表年) 的逐日流量过程资料。
2020/12/4
➢ 资料一致性审查
一致性即要求组成系列的每个资料具有同一成因。 年径流量系列的一致性是建立在气候条件和下垫面条件的稳 定性上的。当气候条件或下垫面条件有显著的变化时,资料 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一般认为气候条件的变化极其缓慢, 可认为是相对稳定的;但下垫面条件却可由于人类活动而迅 速变化,需进行还原计算。 径流系列的还原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参考专门文献。 一般说来,只要下垫面条件的变化不是非常显著,可以认为 径流系列具有一致性。
Cs 0.6P4(%) 0.66
1 2.78 2.79
10 1.33 1.33
50 -0.09 -0.09
90 -0.19 -0.19
99 -1.85 -1.84
➢ 解:1. 十年一遇枯水年径流深:
P 1 1 90% T
90% 0.19
2020/12/4
2020/12/4
➢ 资料代表性审查
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时,计算成果的精度决 定于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代表性高,抽样误差就小。
资料代表性审查对衡量频率计算成果的精度具有重要 意义。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高低可以理解为样本分布 参数与总体分布参数的接近程度。
由于总体分布参数是未知的,样本分布参数的代表性 不能就其本身获得检验,通常只能通过与更长系列பைடு நூலகம் 分布参数作比较来衡量。
年径流分析计算概要

0.929
设计平水年
K平
10.7 10.0
1.07
设计枯水年
K枯
6.82 7.87
0.866
(1964~1965年代表年)
K枯
6.82 7.24
0.942
(1971~1972年代表年)
(3)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计算
某站以年水量控制同倍比缩放的设计年、月径流量表m3/s
月
3
4
5
6
7
8
9
枯水代表年(1965年) 9.91 12.50 12.90 34.60 6.90 5.55 2.00
水利年度:是以水库蓄泄周期来划分的,即 从每年水库蓄水开始到第二年水库供水结 束为一年。
二、影响年径流的因素 (一)年径流量的影响因素
R P E W U
P和E是主要影响因素
(二)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因素 R月 P月 E月 W月
汛期:P月起决定性作用
枯季:W月起决定性作用
(三)枯水期径流量的影响因素
1976
3 16.5 7.25 8.21 14.7 12.9 3.20 9.91 3.90 9.52 13.0 9.45 12.2 16.3 5.08 3.28 15.4 3.28 22.4
4 22.0 8.69 19.5 17.7 15.7 4.98 12.5 26.6 29.0 17.9 15.6 11.5 24.8 6.1 11.7 38.5 5.48 37.1
2、资料的一致性审查
➢ 气候条件 ➢ 下垫面条件
稳定性
还原计算
水量平衡法: W天然=W实测+W还原
=W实测+W灌溉+W工业±W水库+W损失±W引
第5章 设计径流分析计算

年径流变化 特性
01 交替变化的规律 年径流具有以年为周期的汛期与枯季交替变化 的规律
02 年径流量在年际间变化很大
有些河流年径流量的最大值可达到平均值的23倍,最小值仅为平均值的0.1~0.2
03 交替出现的现象
年径流量在多年变化中有丰水年组和枯水年组交 替出现的现象
3)移置参证流域年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当设计流域与参证流域的气候条件相 似、自然地理条件相近、产汇流条件较为一致时,可移用参证流域的年降雨径 流相关关系。
【例题5-4】某以灌溉为主的水库,设计断面以上集雨面积F=497km2,无实测径 流资料,与实践领域同一气候区,下垫面条件相似,且代表性好的参证流域集雨 面积F=535km2,P=80%的Qp=8.50m3/s,试用水文比拟法推求设计站P=80%的设计 年径流?
3)设计依据站径流资料系列较短,而流域内有较长系列雨量资料,且降雨径 流关系较好时,可通过降雨径流关系插补延长。
5.3.2 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计算
设计年径流年内分配计算的方法与具有长期实测资料时的 相同,即同倍比法和同频率法。
5.4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 年径流的分析计算
5.4.1 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
年径流计算 (来水计算)
设计的长期年、月径流量系列
这种形式的来水,通过长系列资料反映未来长时期内年径流 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规律
代表年的年、月径流量:设计代表年和实际代表年
这种形式的来水,通过丰、平、枯水年的来水过程,反映未来不同年 型的来水情况
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水文资料情况有三种:具有长期实测径流资料; 具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缺乏实测径流资料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虽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但无法插补延长,在这种情 况下,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只有通过间接途径来推求。目前,常用的 方法是水文比拟法、参数等值线图法、地区综合法和经验公式法等方法。
第五章 年径流及年输沙量的分析计算

行一致性修正,即径流系列的还原计算。
*还原计算方法:一般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和水量平
衡法,即
W天然=W
13/43
+实测 W还原
其中
W还原=W农灌+W工业±W水库+W损失±W引水±W分洪
代表性审查—— 样本的经验分布Fn(x)与总体的理论分 布F(x)接近程度,越接近,代表性越好;一般样本系列 越长,代表性也越好。
一般地,在汛期,主要是降雨影响径流;在枯季,流域
蓄水对径流的影响起主要作用。
11/43
5.3 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5.3.1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的分析计算
所谓长期,指实测年径流系列不小于20~30年。 计算内容及步骤: 1) 年径流资料的搜集和审查,Q1,Q2,…, Qn; 2) 年径流频率分析计算,X、Cv、Cs 和 QP ; 3) 提供设计年径流的时程 分配将QP分配到各月,得到设 计年径流过程,如右图所示; 4) 进行成果合理性检验。
29/43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等值线图法:
利用年径流及其统计参数具有地理分布规律进行地理
插值,检查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或估算无资料地区的设 计值。 绘制水文特征值等值线图的依据和条件: 分区性因素—— 气候因素
非分区性因素——
下垫面因素
30/43
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的绘制和使用:
18/43
设计代表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计算: 问题的提出:虽然
Q
来水过程 用水过程
年径流量相同,但会有
不同的年内分配,将使 得V兴各不相同。又由于 库容大,投资大,保证 率高;库容小,投资少, 保证率却较低。因此, 必须进行年径流的年内 分配分析与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CD 11011 FCD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径流分析计算大纲范本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1996年3月1水电站初步设计阶段径流分析计算大纲主编单位:主编单位总工程师:参编单位:主要编写人员:软件开发单位:软件编写人员:勘测设计研究院年月2目次1. 引言 (4)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 (4)3. 基本资料 (4)4. 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和要求 (6)5.径流特性分析 (6)6.径流还原计算 (7)7.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10)8.径流系列计算 (11)9.径流频率分析计算 (14)10.径流年内分配 (18)11.应提供的设计成果 (19)31. 引言2. 设计依据文件和规范2.1 有关本工程径流计算的文件(1) 规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报告、专题报告以及审查意见;(2) 初步设计任务书和项目任务书。
2.2 主要设计规范(1) SDJ 214-83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试行);(2) SL 44-93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3) DL 5020-93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4) DL 5021-93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3. 基本资料3.1 基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1.1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资料流域面积、地理位置(含经纬度)、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干流及主要支流分布、干流长度、坡度等。
3.1.2 水利和水土保持措施资料与工程径流计算有关的已建大中型水库、引水蓄水工程、分洪滞洪工程、水土保持措4施及土地利用措施等。
3.1.3 水文气象资料本流域与工程径流计算有关的气象资料及主要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整编成果, 有关洪枯水调查考证资料, 历年资料复核评价的意见及成果;邻近流域主要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整编成果, 资料复核评价及成果;本流域和邻近流域径流统计参数等值线图, 经验公式等。
3.1.4 其它资料与本工程有关的以前水文气象分析研究成果;本工程前阶段径流计算成果及有关资料。
3.2 基本资料复查3.2.1 水位资料复查(1) 复查重点:观测精度较差、水尺位置和高程系统变动较多时期的资料。
(2) 复查方法:上下游站水位相关和水位过程对照, 本站水位过程线的连续性和年际间衔接等。
(3) 复查结果:评价水位资料的质量。
如发现有的因素影响水位精度, 依照具体情况换算改正。
3.2.2 流量资料复查(1) 复查重点:测验和整编精度较差时期的资料。
(2) 复查方法: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比较、流量与水位过程线对照、水位流量关系与水位面积关系对照、上下游水量平衡分析等方法, 检查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定线及高低水延长的合理性。
(3) 复查结果:评价流量资料的质量。
如发现的问题, 其差别在测验允许误差范围以内,且对工程设计影响不大的, 可以不改。
如为明显错误或系统性偏差, 应予改正, 并写出说明,建档备查。
3.2.3 雨量资料复查(1) 复查重点:各站点实测雨量中特殊偏大、偏小的资料。
(2) 复查方法:检查雨量观测场地位置、高程、地形影响、测器类型、安装方式、观测5和整编方法, 分析设计站径流与相应面积雨量关系的合理性等。
(3)复查结果:评价雨量资料的质量。
4. 径流分析计算内容和要求4.1 径流分析计算一般内容(1) 径流补给来源及实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2) 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分析及还原计算;(3)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和插补延长;(4) 设计年、期径流及年内分配计算;(5) 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查。
4.2 计算要求(1) 按流域自然地理、工程设计具体任务要求和水文气象资料情况, 确定工程径流分析计算的具体内容;(2) 计算依据的水文资料需经过复查评定, 具有一定的精度, 并有一致性和代表性;(3) 径流计算一般采用天然径流系列。
如系列中有些年份的径流是经过还原计算, 则需提供实测径流和还原后的天然径流两种系列。
必要时应提供各年分项的还原水量;(4) 从实际情况出发, 确定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分析计算;(5) 各项径流计算成果, 需做合理性检查分析, 而后合理选用设计值。
5. 径流特性分析5.1 设计流域径流补给来源5.2 工程(坝址)以上流域径流地区来源、分布及特点5.3 径流年内不同季节变化情况及一般规律5.4 径流年际变化情况5.5 枯水径流情况及特点6. 径流还原计算6.1 还原计算原则和要求6(1) 设计站的径流和径流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发生显著变化时, 需做还原计算, 使径流资料具有一致性。
(2) 还原计算一般要求逐年逐月还原, 原则上有多少影响水量就还原多少。
若分月还原困难, 分主要用水期和非主要用水期做还原计算。
如逐年还原困难, 按人类活动措施的不同发展时期, 用丰、平、枯水典型年的耗水量做估算。
当设计站集水面积较大, 按人类活动情况的地区差异分区做还原计算。
(3) 还原时注意分析人类活动措施的不同发展时期和丰、平、枯水年还原水量的变化情况。
(4) 还原计算成果需做合理性检查。
6.2 还原水量内容(1) 农业灌溉用水的净耗水量;(2) 设计站以上大中型水库蓄水变量;(3) 跨流域引出(或引入)和分洪决口水量;(4) 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净耗水量。
6.3 还原计算方法6.3.1 分项调查法还原水量计算公式:=+(1)W W W天然实测还原=+++++(2)W W W W W W W还原农引蒸蓄工渗式中:W天然−−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 万m3;W实测−−实测径流量, 万m3;W还原−−还原总水量, 万m3;W农−−农业灌溉净耗水量, 万m3;W引−−跨流域引出(或引入)、分洪决口水量(引出为正、引入为负), 万m3;W蒸−−水面面积扩大增加的耗水量, 万m3;W蓄−−蓄水工程的蓄水变量(增加为正、减少为负), 万m3;78W 工 −−工业和生活净耗水量, 万m 3; W 渗 −−水库渗漏量, 万m 3。
(1) 总量还原法6.3.2 降水径流模式法 (1) 多元回归分析法根据人类活动前的资料, 建立降水~径流模式如下: R a a P a P a T =++++0123上 (3)式中: R −−年径流量;9P −−年降水量;P 上−上一年10~12月总降水量;T −−年平均气温;a 0、a 1、a 2−−待定系数。
将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各年降水、气温等资料代入(3)式, 算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量, 与实测径流的差值, 即为还原水量。
(2) 参数分析法6.3.3 蒸发差值法径流计算时段较长时, 还原水量可归结为人类活动前后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还原水量公式为:∆R E E P R E =-=--后前前 (4) E A A E aA E A前陆水=-+()11(5)式中:E 前−−人类活动前流域的蒸发量, mm ; A −−设计流域总面积, km 2;A 1−−人类活动前流域内的水库、湖、塘等水面面积, km 2; a −−水面蒸发折算系数;E 水−−蒸发器实测水面蒸发量, mm ;E 陆−−陆面蒸发量(在南方可用凯江公式计算), mm 。
6.4 还原成果合理性检查 (1) 水量平衡检查(2) 单项指标检查(3) 径流深和降水径流关系检查7. 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分析方法7.17.1.1 设计站长系列径流分析法(1) 差积曲线法(2) 累积平均过程线法(3) 其它方法7.1.3 水文气象长系列资料分析法10117.2 分析结果8. 径流系列计算8.1 设计站径流系列插补延长 8.1.1 插补延长原则设计站实测径流不足30年, 或虽有30年但系列不连续或代表性不足, 一般应插补延长。
延长年数视参证站资料条件、相关插补精度和设计站系列代表性的要求而定。
8.1.2 插补延长方法8.1.2.1 水位流量关系法(1) 设计站Z-Q 关系法设计站水位资料长而流量资料短, 用本站实测资料, 拟定Z-Q 关系, 由水位插补流量。
(2) Z 设计-Q参证关系法设计站只有长期水位资料, 而参证站有短期流量资料。
利用参证站流量, 分析修正为设计站流量, 后拟定设计站Z-Q 关系线, 由设计站水位插补流量。
(3) Z 参证-Q 设计关系法设计站水位流量资料较短, 而参证站有较长水位资料。
用参证站水位和设计站流量建立Z 参证-Q 设计关系线, 由参证站水位, 插补延长设计站流量。
(1) 图解法用设计站与参证站同步实测径流资料, 点绘相关图, 按点据密集程度和趋势, 通过点群中心目估定出相关线。
根据相关线插补延长设计站径流系列。
(2) 计算法应用设计站与参证站较长的同步系列, 建立两变量或多元回归直线相关方程式, 插补延长设计站的径流系列。
降水径流相关法8.1.2.3(1)(2) 前期影响雨量为参数的降水径流相关, 插补延长径流系列。
(3) 其它方法。
12138.2 坝址径流系列计算(1) 坝址与设计站集水面积相差在3%~15%之间, 而且区间降水量和下垫面条件与设计流域相差不大, 按面积比修正得坝址径流。
一个设计站情况: ⎭⎬⎫==设坝坝F F k x k Y /11(6)式中: Y 坝−−坝址处径流; x −−设计站径流;F 坝、F 设−−坝址和设计站的集水面积。
(2) 坝址上下游均有长系列设计站情况:式中:x 上、x 下−−坝址上下游设计站径流; F 上、F 下−−上下游设计站集水面积。
(3) 坝址与设计站集水面积相差在15%以上, 按面积和区间自然地理条件(如降水或其它有关因素)差异, 综合修正得坝址径流。
式中:P 坝、P 设−−坝址、设计站以上流域相应时间的平均降水量; 其它符号同上。
8.3 区间径流系列计算⎪⎭⎪⎬⎫--=-+=上下上坝上下上坝F F F F k x x k x Y 22)()7(⎪⎪⎪⎭⎪⎪⎪⎬⎫==⋅⋅=设坝设坝坝P P k F F k x k k Y 3131)8(8.3.1 区间径流计算方法根据各相邻梯级坝址同时期的年、月、旬径流系列, 相减得出。
8.3.2 区间径流成果合理性检查及修正9. 径流频率分析计算9.1 有充分径流资料的设计径流计算9.1.1 统计时段拟定9.1.2 经验频率估算(1) 连续径流系列的经验频率n项连续径流系列的经验频率, 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Pm nm =+⨯1100%(9)式中:P m−−大于或等于第m项径流值的经验频率;m−−径流系列由大到小排位的顺序号;n−−径流系列的总项数。
(2) 不连续径流系列的经验频率①特枯值重现期分析用历史枯水调查和文献考证资料, 分析近百年或更长期特枯水的发生次数、量级、序位1415情况, 确定特枯水重现期。
用长系列雨量资料, 分析降水~径流关系和同步系列量级大小排位次序一致性情况, 以降水的经验重现期作为相应径流特枯值的重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