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学大纲

合集下载

测量学—内容大纲

测量学—内容大纲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一节 水平角测量原理
第二节 光学经纬仪的构造 第三节 经纬仪的使用 第四节 水平角的测量方法
第五节 垂直角的测量方法 第六节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七节 角度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第一节 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 第二节 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 第三节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建筑工程测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
第一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节 视距测量 第三节 地形图的测绘 第四节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与整饰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十章 测设的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 建筑施工测量
退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4.总学时:54学时5.总学分:3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

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引论(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

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二、坐标三、高程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二、地形图测量方法三、控制测量的概念四、碎部测量简介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一、地图的基本特性二、地图的构成要素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一、地图的分类二、地图的功能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一、实测成图法二、编绘成图法三、计算机成图法四、遥感资料成图法第八节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一、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二、误差传播定律三、应用举例第三章地图数学基础(8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GPS、比例尺、地图投影的概念。

《测量学》教学大纲

《测量学》教学大纲

《测量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编号: 070501025英文名称: Surveying 授课对象:2013级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CAD制图等学时:36学分:2课程简介:测量学是研究整个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和确定地球表面点位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测量学的坐标知识基础、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等知识,课程讲授过程中结合水准仪、经纬仪、手持GPS、全站仪、RTK等设备进行教学,力求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测量学的基础理论有系统的认识,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学会利用测量学知识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1、李玉宝等,《测量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测绘出版社.19963、杨正尧.测量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成绩两部分。

平时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期未考试占70%。

执笔人:谢成德编写时间:2015.8.18《测量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测量学》作为地理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等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特点,课程主要围绕测量学基础理论与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进行讲解和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习者掌握坐标基础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绘及应用等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测绘实践活动掌握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所学测量知识处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关测量仪器构造,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了解现代高新测绘技术;掌握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地形图测绘与应用能力。

《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测量学》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核心课,是该专业学科基础课《空间信息导论》、学科核心课《遥感原理》和《导航定位技术》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也是实践教学课程《测量学综合实验》的先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授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和测量方法,内容包括测量的基础地理知识、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基本原理与方法。

“Surveying” is the expanding course of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of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 It is a good complement and development to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asic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Spati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Navigation Position Technology” and “Principles of Remote Sensing”. It is also a prerequisite for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Surveying”. T his course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y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surveying. The contend includes the basic geography knowledge of measu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asurement error, angle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plane control survey and elevation control survey,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the large scale digital mapping and architectural survey.二、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测量误差等)、测量原理和方法(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量学基本应用能力(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和建筑工程测量)。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64*02.课程中文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3.面向对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5.总学时数:96讲课学时数:64,实验学时数:326.学分数:67.授课语种:汉语,考试语种:汉语8.教材: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宋伟东、邹进贵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介绍了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测绘工作基本理念,能熟练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定小区域地面点位的空间位置,掌握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并了解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具备组织和实施小地区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测绘学概论高等数学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五、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认识数字测量的原理和优点,掌握数字成图的原理和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地形图的加工和应用方法。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期末闭卷笔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参考资料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杨德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高井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8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杨正尧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宋伟东,张永彬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数字高程模型,李志林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CASS7.0软件使用手册与用户指南,南方测绘仪器公司,2006数字测图,卢满堂,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数字测图,冯大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数字测图, 杨晓明, 测绘出版社,2009.2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纪勇,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8.1数字化测图,范国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数字化测图,张博,测绘出版社,2010.3数字测图技术,徐宇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8电子测量仪器原理及应用技术,须鼎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郝向阳,赵夫来,解放军出版社,2011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测量实习教学大纲

测量实习教学大纲

测量实习教学大纲(2003年02月15日)浏览人次1310测量实习教学大纲(实习2周)实习内容一、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平面控制:敷设独立图根导线或小三角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由已知点开始敷设。

(1) 准备工作: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 外业工作: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测和距离丈量(导线边长或小三角基线)、定向。

(3) 内业工作: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基线长度计算、绘制控制网略图、三角网(或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2.高程控制:敷设四等水准路线。

(1) 准备工作:水准仪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2) 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3) 内业工作: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3.碎部测量(1) 准备工作:图板准备、检校经纬仪(竖盘部分及视距常数)、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部分。

(2) 外业工作:加密测站点、地形测绘。

(3) 内业工作:碎部点上点检查、地形图清绘、拼接、整饰与检查。

4.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在统一实习场地内,每组测绘200 m x 200 m的1:500地形图一幅,每小组绘制同样的图一幅,同时与邻图进行拼接并整饰。

二、施工放样测量1.准备工作在本组所测地形图上假想先布置一个建筑物(楼房或水闸等),再根据所布置的建筑物位置和其轮廓尺寸、量取放样点的坐标值,然后根据坐标值计算放样数据(边长及角度值),并加以校核。

仪器检校,工具用品准备。

2.实地放样根据所计算好的放样数据、用仪器将建筑物的定位点(主轴线或轮廓轴线交点)测设在地面上,并进行校核测量。

本项内容可视场地条件等加以灵活安排,例如进行隧洞施工放样。

三、渠道测量1.准备工作准备仪器工具,搜集渠道工程的技术要求、复习教材有关部分。

2.外业工作选线、中线测量、曲线测设,纵横断面测量、测设边桩(做2~5个断面)。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5094 学分:3 总学时:51大纲执笔人:程效军大纲审核人:鲍峰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是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

课程设置目的:使同学系统全面地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数字测图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碎部测量方法;3、一般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和地形图的数字化。

三、课程基本内容(一)碎部测量1、碎部测图方法2、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3、地物测绘4、地貌测绘(二)计算机地图绘图基础1、基本图形显示2、地形图符号的自动绘制3、曲线光滑的数学方法4、等高线的自动绘制(三)地形图的数字化1、地形图手扶跟踪数字化2、数字图像概念和栅格数据的运算3、地形图的扫描屏幕数字化(四)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1、大比例尺测图的技术设计2、图根控制测量和测站点测定3、野外采集数据4、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5、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质量控制6、地形图数据库(五)数字地形图的应用1、概述2、纸质地形图的应用3、面积和体积的计算4、格网数字高程模型5、地面模型透视图(六)地籍图和房产图测绘1、概述2、地籍调查3、地籍图测绘4、房产调查5、房产图测绘(七)地下管线图测绘1、地下管线探测2、地下管线物理探查3、地下管线测量(八)路线测量1、带状地形图测绘2、路线中线测量3、断面图测量4、断面图绘制四、实验或上机基本内容1、测定碎部点2、数字地形图测绘实验3、数字地籍图测绘实验五、前修课程要求测量学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1]《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杨正尧、程效军、成枢、王腾军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教材:[2] 《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3]《测量实验》,顾孝烈、鲍峰、程效军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工程测量培训计划和大纲

工程测量培训计划和大纲

工程测量培训计划和大纲一、培训概述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将举办一次工程测量培训,旨在帮助工程测量人员提升技能,提高专业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支持。

二、培训目标1.使参训人员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提升参训人员的实际测量技能;3.提高参训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三、培训对象工程测量人员、土木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等与工程测量相关的专业人士。

四、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暂定为每周六、周日,连续两个周末进行培训。

地点:工程测量公司会议室。

五、培训内容及大纲Day 1主题:工程测量概述与基本概念内容:1. 工程测量的定义和作用;2. 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3. 工程测量的常用工具和仪器介绍。

Day 2主题:平面测量技术内容:1. 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3.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

Day 3主题:地形测量与高程测量内容:1. 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2. 地形测量的常用技术和工具;3. 高程测量和地形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Day 4主题:建筑测量与建筑监测技术内容:1. 建筑测量的基本流程和技术;2. 建筑监测的原理和方法;3. 建筑测量和监测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Day 5主题:水文测量和地下管线测量内容:1. 水文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地下管线测量的技术和工具;3. 水文测量和地下管线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Day 6主题: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内容:1. 分析工程测量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2. 探讨工程测量中的解决方案;3. 讨论如何应对复杂工程测量情况。

六、培训方法1.理论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2.现场操作实践和实地考察;3.小组讨论和交流。

七、培训考核1.每天进行学习成绩考核;2.最后进行培训总结和综合考核。

八、培训师资1.资深工程测量师;2.相关领域专家。

以上是我们的工程测量培训计划和大纲,我们将为参训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学时数:54 学时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9年12月
一、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标
《地形测量学》是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性课程。

它的任务是讲授地形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地形测绘、城乡规划和机助制图等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测量各种要素(高差、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简单的平差计算);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此外,学生还应了解现代高新测量技术,并具有灵活运用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于实际的测绘、测设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了解本课程主要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以及该课程国内外的运用与发展情况,了解该学科的前沿内容,如:GPS、GIS和RS、全站仪的介绍。

理解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和测量工作的程序、特点和要求。

掌握测量学的定义及高程、大地水准面和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的概念。

重点:高程、大地水准面及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二)水准测量(10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
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检验和校正方法及水准测量误差来源及消
减方法。

理解高程概念、高程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及水准测量的原理。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重点: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及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建议: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水准测量的实施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三)角度测量(12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
了解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检验方法以及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
及消减方法。

理解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

掌握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重点: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

难点: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及消减方法
建议:水平角、竖直角的测量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四)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4学时)
了解距离测量的光电测距法、直线定向其他方法(真方位角、磁方位角法)。

理解水平距离、方位角的概念。

掌握水平距离测量的精密钢尺量距法及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重点:坐标方位角的计算与推算方法。

难点:光电测距原理。

(五)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4学时)
了解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以及误差理论的应用。

理解误差、观测精度、观测条件、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中误差及相对误差等概念。

掌握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

重点:确定最可靠值的方法及如何进行精度评定的方法。

难点:误差传播定律、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

建议:误差的特性安排课堂讨论。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6学时)
了解前方交会、后方交会。

理解控制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的概念。

掌握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的全部内容。

掌握全站仪的使用
重点:导线测量内、外业工作。

难点: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建议: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安排课堂练习。

(七)地形图的基本知识(2学时)
了解地形图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及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

理解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的概念。

重点:比例尺精度。

难点:比例尺精度。

建议:地形图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及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安排自学。

(八)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12学时,其中6个用于课内实习)了解地形图测绘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视距测量方法。

掌握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重点:地形图测绘的经纬仪极坐标法的程序及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难点:立尺点的选取方法。

建议:地形图测绘方法安排课堂实习。

(九)地形图的应用(2学时)
了解地形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

掌握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重点: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应用内容。

难点:解析法确定多边形的面积。

三、课程教学安排及要求
(一)课堂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基础课,故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灵活应付现场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讲课中要求充分结合现场情形讲解,并要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求学生会使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进行各种测量计算,并应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

重点内容详细讲解,多结合工程实际讲解课程内容。

难点的内容尽量安排课堂练习,测量方法尽量安排课堂实习。

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课前自学,一些了解性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

本课程除课堂教学以外,还安排了课内实习使学生熟悉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在测量基本技术——测、算、绘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内实习内容: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结构,要求通过具体实践,做到对仪器的熟练操作。

掌握水准测量的施测与计算、水平角及竖直角测量方法、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必需预习,实习过程中多动手,实习结束后做实习总结。

野外实习内容:通过布置具体的生产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量,使学生较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考核
考核的主要目标:检验学生的测、算、绘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以及灵活应用测量理论于实际工程。

考核方式:闭卷
平时成绩(作业、实习、测验、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10%左右。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测量学》,杨松林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2
[2]《测量学》,合肥工大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1995.6
[3]《土木工程测量》, 过静珺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6 [4]《地形测量学》,罗聚胜等主编,测绘出版社,2001.1
[5]《测绘学概论》,宁津生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0 [6]《测绘学基础》,王铁生等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