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形测量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一)课程教学大纲《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注:“课程类别”和“课程性质”中用“√”标记选项。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掌握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语法规则、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熟悉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

掌握算法设计的步骤和基本的算法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对比,学会根据问题的要求合理选择数据结构,设计算法并控制求解算法的空间和时间的复杂性的能力。

掌握数组、指针、结构体、链表、树和二叉树等概念在测绘学科中的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上说,前者着重讲授C语言的主要语法和程序设计方法,后者主要讲授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关算法。

从教学内容看,这两门课程联系密切,C语言程序设计的大部分内容讲解C语言的基础知识,而数据结构通常以类C语言为工具介绍数据结构的知识,两门课程内容交叉较多,但对目前多数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由两个不同教师讲授,经常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脱节,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将这两门课程有机地进行整合,构建C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新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了当前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的:C语言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

教学内容:C语言和数据结构简述基本概念和术语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C语言基础基本要求:理解数据结构中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结合一定的实际问题举例说明)了解C语言,掌握用C语言书写算法的格式和要求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掌握用C语言实现抽象数据类型的基本思路掌握算法的概念,理解算法的五个重要特征的确切含义,了解算法设计的要求熟练掌握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二)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2学时教学目的:常量、变量、整型、实型、字符型教学内容:1、常量和变量常量和符号常量;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含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试卷A含参考答案

定时相同的拉力丈量某段距离,
;当 t=5℃时所量距离较该段距离的实际值是测


当 t=35℃时所量距离较该段距离的实际值是测
二、简答题(15 分)
1、简述全站仪对中(用光学对中器)和整平的步骤与操作方法?(8 分) 2、什么是水准仪的 i 角?简述其一种检验方法,并推导出该方法 i 角的计算式。(7 分)
黑面读数 b1=1.857m,红面读数 b2=6.645m,则 A、B 的高差为:
12.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测站的观测程序为
13.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差的计算公式为
高差闭合差反号按




成比例分配到各观测高差上。
14. 在 A、B 两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往、返测高差为 hAB =-0.007m,
出题者 课程组 审核人
班级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 A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3 分)
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学号
2. 与某个区域的大地水准面最佳密合的椭球称为
3. 我国地面上某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为:
x=3367301.301m,y=19234567.211m,则该点属于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112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试卷aa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43分1铅垂线大地水准面2参考椭球面3619111度西4坐标北方向坐标系x轴方向03605距离高差6前方交会自由设站法7人仪器环境外界条件8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9l1前者10偶数110899m12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3fh测站数距离14ha696735m15左起始零100度16平行90度1760481818对向观测法间视法19积累传播20精度测程2112000122短了小了长了大了二简答题1155分1答

数字地形测量学

数字地形测量学
测量单位 :
长度单位: 英制单位:海里、码、英尺、英寸 市制单位:里、丈、尺、寸、 公制单位: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米的最早的科学定义是子午线长度的/40000000 十八世纪法国科学院派测量队进行“弧度测量”。 随后以测得的子午 线弧长的四千万分子一作为 长度的基本单位,称为“米”。 为了使用方便,用铂金属制造了几根长一米的 尺子,称为米的原尺。 当时,世界各国的长度标准都是由这几根米尺 派生复制出来。我国在 六十年代之前也一直使 用这样的复制尺
数字地形测量学
四、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面:一个以椭圆的短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体的表面。椭球
体的大小和大地体十分接近。参考椭球面可用数学模型表示。
大地原点:确定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
P
P'
b
a
面的相互关系。 定向:短轴平行于地轴 定位:大地体与椭球体相切 定大小:椭球的基本元素一定 我国大地原点在西安泾阳县 永乐镇
数字地形测量学
一、地球的自然表面
地球的自然表面:地球的自然表面高低起伏,其形状十分 复杂。海洋的面积占71%,陆地的面积占29%。 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m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m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南北极稍扁的,类似于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的椭球体。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经过了2-3千年的过程
数字地形测量学
Digital Topography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2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2.3 测量坐标系与高斯投影 2.4 高程系统 2.5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6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2.7 直线的定向
数字地形测量学
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数字地形测量学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高斯投影,其平面直角坐标系()。

A.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的投影B.X轴是投影带中央经线,Y轴是赤道C.X轴是测区的中央经线,Y轴是垂直于X轴;D.X轴是赤道的投影,Y轴是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正确答案:A2、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按正射投影的方法,用规定的图示符号,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

这种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叫()。

A.地图B.地形图C.平面图D.地貌图正确答案:B3、已知地面上某点的经度L=114°30’00。

则该点位于3°带的第几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多少?()。

A.38 117B.20 117C.38 114D.20 114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个方向不是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天顶方向正确答案:D5、观测值L 和真值X 的差称为观测值的()。

A.平均误差B.中误差C.相对误差D.真误差正确答案:D6、一段直线丈量4次,其平均值的中误差为+4cm ,若要使其精度提高一倍,问还需要丈量多少次( )。

A.16B.8C.12D.4正确答案:C7、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332°12’3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A.27°47’24”B.152°12’36”C.242°12’36”D.62°12’36”正确答案:B8、在比例尺为1:1000,等高距为1m的地形图上,如果按照指定坡度4 %,从坡脚A到坡顶B来选择路线,其通过相邻等高线时在图上的长度为()。

A.25mmB.37.5mmC.12.5mmD.50mm正确答案:A9、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

A.1:1000B.1:500C.1:2000D.1:5000正确答案:B10、A点的高斯坐标为xA=114636.211m,yA=19277911.985m,则A 点所在6°带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分别为()。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

《数字地形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11264*02.课程中文名称: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3.面向对象:测绘工程本科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5.总学时数:96讲课学时数:64,实验学时数:326.学分数:67.授课语种:汉语,考试语种:汉语8.教材: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程效军、成枢、王腾军、宋伟东、邹进贵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介绍了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本课程为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测绘工作基本理念,能熟练应用常规测量仪器测定小区域地面点位的空间位置,掌握测量数据的计算方法并了解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具备组织和实施小地区控制测量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能力。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测绘学概论高等数学概率论及数理统计五、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碎部测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认识数字测量的原理和优点,掌握数字成图的原理和相关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化地形图的加工和应用方法。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期末闭卷笔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学参考资料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杨德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7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高井祥,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8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实验与习题,杨正尧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宋伟东,张永彬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数字高程模型,李志林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CASS7.0软件使用手册与用户指南,南方测绘仪器公司,2006数字测图,卢满堂,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数字测图,冯大福,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数字测图, 杨晓明, 测绘出版社,2009.2数字测图技术应用教程,纪勇,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8.1数字化测图,范国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数字化测图,张博,测绘出版社,2010.3数字测图技术,徐宇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8电子测量仪器原理及应用技术,须鼎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郝向阳,赵夫来,解放军出版社,2011测量学,顾孝烈,鲍峰,程效军,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

《数字地形测量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外业测定地面点位置关系的三个基本元素是、、。

2、采用DJ6经纬仪进行测回法水平角观测,共观测4个测回,前3个测回度盘配置的起始读数为、、。

3、碎部测量有和两种基本方法。

4、在利用钢尺量距时,直线定线的方法有和。

5、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

6、等高线的种类有、、、等。

7、若在1:1000地形图上量得某地块的面积为756cm2,对应的实地面积为 m2,该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cm。

8、一付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的零点差应为 mm、 mm。

9、水准测量时,转点的作用是。

10、四等水准测量中丝读数法的观测顺序为、、、,也可以是、、、。

11、外业测定地面点位置关系的三个基本元素是、、。

12、高斯投影分带一般分为带和带。

13、控制测量分为和两部分。

14、直线定向中的三个标准方向分别为、、。

15、我国大地原点位于泾阳县永乐镇。

16、视距测量中视准轴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公式是,视准轴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公式是。

17、测量外业所依据的基准面和基准线分别是、。

18、利用钢尺测量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往测距离为327.43m,返测距离为327.35m,则AB边距离测量的相对误差为,若合格,则平均距离为 m。

19、右图所示水准尺中丝读数为 mm。

20、1:5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 m。

21、已知某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为208°32′48″,该边的反坐标方位角为。

22、测定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常有、、。

23、地形图分幅的方法通常有和两种方法。

24、单一导线的布设形式分为、、。

25、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其水准原点高程为米。

二、选择题1、“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原点高程为()。

A、72.294mB、72.289mC、72.268mD、72.260m2、一般铁路的表示符合为()。

A、依比例符号B、半依比例符号C、不依比例符号D、无法确定3、分配高差闭合差的原则是()。

《数字地形测量学》第2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数字地形测量学》第2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地球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力的方向线称 为铅垂线。测量的基准线。 静止的水面所形成的曲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有无数 个。过水准面上任一点所作的铅垂线在该点与水准面 正交。 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 为大地水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测 量 学
高祥伟 电话:85585007
第二章
测量的基本知识
§2.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测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进行的。地球表面很不规则, 有高山、平原、丘陵、海洋等。这些起伏相对于地球 本身十分微小。 原因:地球上的最高峰珠峰高出海水面8846.27m (1992年测定);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水面 11022m,远远小于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 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仅占29%,可以认为地球 是被静止的海水面包围的球体
§2.2 测量常用坐标系和参考椭球定位
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测定地面点的位置,而地面点的 空间位置通常用平面坐标和高程来表示。 地理坐标:地面上点的位置在球面上通常用经纬度表 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1. 地轴:地球自转轴。 2. 纬线:垂直于地轴的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3. 赤道平面:通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4. 赤道:赤道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5.(L点)真子午面:通过地轴和地球上任一点L的平 面。
B
h
A H 2’
假定水准面
H1’
大地水准面
H1 H2
§2-5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水准面的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在图中,设DAE为水准面, AB为其上的一段圆弧,设长 度为S,其所对圆心角为θ, 地球半径为R。另自A点作切 线AC,设长为t,如果将切 于A点的水平面代替水准面, 即以相应的切线段AC代替圆 弧AB,则在距离方面将产生 误差ΔS,由图得

数字地形测量学

数字地形测量学

② 避免错误发生;
③ 提高工作效率。
数字地形测量学
六、测量工作及的基本原则
基本观测量:
测量作业就在于使用不同精度的测量仪器,测
得‘角度’‘距离’和‘高差’
水准仪 测量高差
经纬仪测竖直角+距离测量
测量水 平角
经纬仪
竹尺,皮尺,链尺,钢尺
测量距离
光学测距仪 电磁波测距仪
数字地形测量学
六、测量工作及基本原则
a : 长半轴 b : 短半轴
: 扁率
ab a
数字地形测量学
四、参考椭球面
1、代表地球的数学表面; 2、大地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3、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参考面; 4、地图投影的参考面。
数字地形测量学
四、参考椭球面
地球自然表面
水 准 面 大地水准面 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参考椭球面
数字地形测量学
数字地形测量学
第 16 页
六、测量工作及基本原则
长度单位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 1英里=1.6093公 里 1码=3英尺 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1英寸=2.54 厘米 1海里=1.852公里 =1852米 1里=500米 1丈=10 尺 1尺=1/3米 1尺=10寸 角度单位换算 1度(d)=60分(m)=3600秒(s) 1g(新度)=100C(新分 )=10000CC(新秒) 1g=0.9d 1c=0.54m 1cc=0.324s o=180o/=57.3o ´=3438´ =206265
当S 10km时,h 7.8m 当S 100 m时,h 0.78mm
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即使在很短的距离内也 必须加以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地形测量学》考试大纲
第 1 章 测量坐标系和高程 1.测量学(测绘学)的定义、分支、发展 2.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参考椭球、参
考椭球面、椭球参数 3.测量常用坐标系、建立方法、椭球定位 4.高斯投影、高斯分带、高斯坐标 5.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6.我国常用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大地原点、水
1

3.水平角的观测步骤、记录计算方法(测回法) 4.竖直角的观测步骤、记录计算方法 5.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第 6 章 距离测量 1.钢尺量距的方法及精度评定 2.视距测量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3.光电测距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4.三角高程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第 7 章 全站仪测量 1. 全站仪的组成,基本功能 2.用全站仪测量角度、距离、高差的方法 3.用全站仪碎部测量的操作过程 4.全站仪与计算机数据传输的的方法 5.利用 CASS 绘制数字地形图的方法 6.利用 CASS 绘制等高线的方法 第 8 章 卫星定位系统 1.GNSS 系统组成及作用、定位原理、定位方式 2.GNSS 定位的优缺点 第 9 章 控制测量 1.控制测量(平面和高程)的方法和步骤 2.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控制点的选择、外业观 测内容、内业计算方法(闭合、附合、支(每一步)) 3.交会测量的方法(非重点) 第 11 章 数字地形图测绘 1.测图方法概述 2.碎部点测量的方法 3.经纬仪测绘法测图的原理、一测站的工作程序 4.数字测图的原理和方法 5.测绘工程技术设计的内容 第 13 章 地形图的应用 1.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2. 地形图的工程应用 3.面积和体积计算 第 14 章 施工放样(补充) 1.角度、距离、高程、点位的放样原理和方法 2.放样数据的计算 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辨析)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综合题 ――必须带计算器
准原点。(BJ54\XA80\CGCS2000\WGS84,黄海 56、 85 基准)
8.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高差、角度的影响 (结论)
8.三北方向、夹角关系、方位角、象限角、正反 方位角
9.测量元素及观测仪器、测量原则及目的 第 2 章 地形图基本知识
1.地形图的内容、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 2.地物、地物符号、地物测绘 3.地貌、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的分类、等高 线的特性、典型地貌的画法、地貌测绘、等高线的 绘制 4.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已知坐标求编号,已 知编号求坐标,四邻编号 第 3 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测量误差的来源、分类、处理原则、偶然误差 的特性 2.衡量精度的标准(四类误差) 3.算术平均值及最可靠值的证明、白塞尔公式的 结论和应用 4.误差传播定律,举例计算 5.权、单位权、加权平均值及中误差(非重点) 第 4 章 水准测量 1.水准测量的原理,(绘图、测量、计算) 2.水准仪的基本操作(5 步) 3.普通水准测量的原理、路线布设形式、测站校 核方法、路线校核方法、外业观测方法、记录计算 方法、内业平差方法 4.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观测方法、记录计算方 法、内业平差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5.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6.水准仪的检验校正(i 角) 第 5 章 角度测量 1.水平角、竖直角测量的原理 2.经纬仪的基本操作(5 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