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进的FDI
FDI对上海第三产业的实际影响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162012年11月 FDI对上海第三产业的实际影响研究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宋浙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至今,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位于全国前列,这与上海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尤其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长期战略和“三二一”战略的指导下,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将目标转向了上海的第三产业。
本文先对上海FDI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接着在第三产业FDI与第三产业GDP关系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计量方法,动态地估计出了第三产业FDI对第三产业GDP的弹性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Granger检验得出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动对第三产业的GDP比重存在单向的Granger 原因。
关键词:FDI 第三产业 状态空间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216-03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利用外资政策背景和进程自改革开放至今,上海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位于全国前列,这与上海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的,尤其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长期战略和“三二一”战略的指导下,外商直接投资逐渐将目标转向了上海的第三产业,以致近几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比重。
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GDP 的增长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同时,促进了上海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和多元化程度的提升。
1992年是上海利用外资的一个机遇,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在1992和1993年,上海市政府两次作出下放外资项目审批权的决定,总共允许48个主管局、区、县可以审批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项目(其中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的审批权限在3000万美元以下)。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

在中国内地FDI的演进趋势第一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演进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政府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利用外资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
1978年至今,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步解放,中国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利用外资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致力于使外资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性力量。
中国的利用外资政策基本上是紧随改革开放步伐而逐步确立和完善的,总体而言,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资政策改革开放方针确立之后至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即1978~199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初步确立时期。
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并不具备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不仅人们在思想上排斥外资,而且外资也对中国的制度环境存在疑虑。
为此,在这一阶段,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重心是消除外资对中国制度环境的思想障碍和塑造国内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
第一,建立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外商投资提供制度保障。
引进外资战略确立之后,中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与外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例如,1979年,中国制定并实施了第一部利用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2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相关法律的依据;1983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强利用外资工作的指示》,强调要将利用外资作为一项长期性经济发展方针;198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吸引外资的重点行业,强调多层次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由于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法规处于空白,这一阶段,中国政府较为密集地推出了利用外资的制度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
第二,以吸引港、澳、台资本为切入点,以设立经济特区为示范,由点到面地引进外资。
[1]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普遍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存有疑虑,因而在对中国内地投资方面持观望态度。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上海市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不少于1000字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之一,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
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下,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首先,FDI大力推动了上海市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传统产业衰落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的背景下,上海逐渐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其中金融业、贸易业、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外资重点投资领域。
举例来说,上海浦东新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受到外资金融机构的青睐。
外商对金融业的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还加速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了上海市金融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其次,FDI促进上海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使上海市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
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提高了上海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还拉动了上海市的出口,使上海成为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
再次,FDI对上海市的高新技术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上海市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外资企业在上海地区的研发中心数量更是在全国领先。
这些外资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带动了上海市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最后,FDI还对上海市的环境和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外资企业对上海市环境保护、社会企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吸引外资,上海市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管理规范等方面的工作,推出有利于外资的政策,促进了社会治理的快速进步。
综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上海市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资的涌入,推进了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拥有大量国际化企业的市场的增长,提高了环境和社会制度的标准,推动了上海市进一步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上海服务业利用FDI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海服务业利用FDI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当前,上海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
服务业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推动上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如何更好地利用FDI,促进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对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FDI在上海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分析上海市服务业FDI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开放程度、企业环境、外资企业参与等。
通过以往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深入剖析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制定解决对策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文献综述、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对上海市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梳理利用FDI在服务业中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2.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企业参与FDI的情况及其体验,提出促进企业参与FDI的对策和方法。
3.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各方对上海服务业FDI发展的期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优化措施。
4.为推动上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促进上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研究难点和挑战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和挑战包括:1.如何选择典型的服务业领域和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和调研,更好地反映上海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和问题。
2.如何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获得有代表性和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有效分析现状和提出对策。
3.如何准确把握上海市政策环境、市场开放程度和服务业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演进和变化,为实施对策提供支持。
五、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3 预期研究成果1.4 研究难点和挑战第二章:上海服务业FDI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1 上海市服务业FDI的发展历程2.2 上海市服务业FDI的现状2.3 影响上海服务业FDI发展的因素第三章:上海服务业FDI存在的问题和瓶颈3.1 上海服务业FDI的问题分析3.2 上海服务业FDI的瓶颈分析第四章:企业参与FDI的情况和体验分析4.1 上海服务业企业参与FDI的情况分析4.2 上海服务业企业参与FDI的体验分析第五章:优化FDI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5.1 促进企业参与FDI的对策和方法5.2 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的对策和方法5.3 推进FDI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方法第六章:结论和展望6.1 研究结论6.2 研究展望参考文献附录:问卷调查和访谈问题列表,数据统计分析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情况调查

关于中国FDI近况的数据整理国贸1201王川201243070133一.1990年以来中国引进FDI的规模增长比率变化析:FDI在我国的流入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步增长,并未受到收到国际FDI总流量的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二十多年来FDI流入量在我国的变化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 1992-1995,快速增长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序幕,外商看到了中国的政策转向,对华投资的热情极大增长。
南巡讲话作为契机,使我国的FDI流入量掀起了一阵高潮。
同时,为了配合外商投资发展的新形势,国家也开始推出更多对外商企业的政策优惠。
“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也在这时候提出。
进一步拓宽了投资领域,允许外资进入金融、商业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地区也逐步向内地全面延伸。
2. 1996-2001,调整提高和稳步发展阶段:这段时间中,外商投资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外商由参股外销开始转向控股控市。
我国政府面对外商投资出现的新问题和国有企业的困境坚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3. 2002至今,高速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由渐进式、局部性的开放转为大推进式、全方位的开放。
二.引进外资的来源地2006年,对华直接投资前四位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四个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0.79%。
另外,德国、新加坡、台湾、荷兰和英国等对华投资规模也较大,五国或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13.43%。
上述9个国家(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64.22%,是中国FDI最重要的来源。
在华投资的500强跨国公司主要来自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和德国,2006年上述五国(地区)的500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占全部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26%、6%、4%、3%,合计达到65%。
2007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24.32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41.66亿美元)、韩国(32.29亿美元)、日本(29.9亿美元)、新加坡(24.64亿美元)、美国(22.21亿美元)、开曼群岛(21.54亿美元)、萨摩亚(15.99亿美元)、台湾(14.34亿美元)、毛里求斯(10.46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7.13%。
长三角地区fdi的发展历程

长三角地区FDI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90年至1998年是第一阶段,从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开始,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由1990年的3.5亿美元增加至1998年的110亿美元以上。
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今,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的数量比1998年相对下降,分别为93亿和105亿美元。
但从1999年开始,长三角地区的实际利用FDI数额逐年增长,至2006年达到316.4亿美元,占全国的4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FDI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90年至1998年是第一阶段,从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开始,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由1990年的3.5亿美元增加至1998年的110亿美元以上。
第二阶段是1999年至今,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和2000年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FDI的数量比1998年相对下降,分别为93亿和105亿美元。
但从1999年开始,长三角地区的实际利用FDI数额逐年增长,至2006年达到316.4亿美元,占全国的45.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强与国际资本的交流合作,实现了FDI的持续快速增长。
在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强与国际资本的交流合作,实现了FDI的持续快速增长。
在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者个人在一个国家的企业投资并参预该国企业的经营管理。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FDI,并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
本文将浅析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 FDI流入规模的增长: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吸引了大量的FDI流入,从1979年的仅2.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346亿美元。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作为FDI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潜力。
2. 行业分布的变化:FDI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行业结构的变化。
过去,创造业是FDI的主要领域,但近年来,服务业开始成为FDI的主要吸引力所在。
特殊是金融、信息技术和高端创造业等领域,FDI的流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3. 地域分布的差异:FDI在中国的发展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差异。
沿海地区向来是FDI的主要集中地,特殊是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地。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开放政策,逐渐推动FDI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1. 政策环境的改善:中国政府向来致力于改善FDI的政策环境。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准入程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以吸引更多的FDI。
2. 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特别是金融、教育、医疗和旅游等领域,将成为未来FDI的重点投资领域。
3. 创新驱动的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未来,中国将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FDI 投资到高科技领域。
4.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FDI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中国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跨境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为FDI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投资机会。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FDI在中国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并控制或参与经营活动的行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的FDI,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FDI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 FDI的总体情况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吸引了超过1400亿美元的FDI,位居全球第二。
这一数字显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的地位。
2. FDI的行业分布中国吸引FDI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等。
制造业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领域,其优势包括劳动力成本低、市场规模大以及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政策等。
3. FDI的地区分布中国的FDI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上海和江苏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及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4. FDI的来源国分布中国吸引的FDI主要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
亚洲国家,特别是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等,一直是中国吸引FDI的主要来源。
三、FDI在中国的发展趋势1. 持续吸引FDI的政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以吸引更多的FDI。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出更多的开放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提高外资在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比例限制,以进一步吸引外资。
2. 投资重点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FDI的投资重点将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绿色环保等领域。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推动FDI在高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
3. 区域发展的差异化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未来FDI的发展也将呈现出差异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