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与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在各阶梯的过度地带形成巨大落差。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用来发电,同时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学生:在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名称。
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补充介绍)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称为大陆架。我国近海的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面积小,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另外东海的大部分(约有2/3)、南海的一部分(约有1/2)是大陆架。
(二)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
活动5:小组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给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通过读图归纳,
活动3:展示图A和图B,两图所显示的地势特点均为西高东低,我国属于哪种情况呢?
学生:很快正确选择了答案,并归纳: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我国东西向(北纬32º)地形剖面”动画来验证大家的结论。
活动4:读教材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地图册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每一阶梯以什么地形为主?完成下表格。
4、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和交通影响。
六、教学后记
教具
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
个性补教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二、讲授新课
一、地势呈“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
活动2:进一步阅读 “中国地形”图,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八人教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和谐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势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势的要紧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依照地势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

2.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3.在地势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4.通过地势图总结我国地势多种多样的特点。

5.分析不同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阻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猎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差不多地理观念。

【重点与难点】1.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特点。

2.要紧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分布。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第二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这与我国的地势、地势有何联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学习(一)地势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宽敞1.地势类型多样:我国幅员宽敞,地势类型多样。

有纵横交错的山地,气概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还有起伏绵延的丘陵。

2.要紧山脉的名称、分布和走向(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中列:昆仑山脉----秦岭;南列:南岭(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东列:台湾山脉(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拓展延伸:我国的要紧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

湘桂粤赣夹南岭。

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更好地理解地势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势的定义,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例子,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地势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定义,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直观展示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

2.讲解地势定义:阐述地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势的含义。

3.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4.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5.实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7.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势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分析地势对其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并掌握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特点的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相关的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活动:预习地势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的概念,讲解地势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b628312-6eb9-11ec-8ad4-7cb59b590d7d《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2)主题:第二章第一节地形与地貌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三节主题:地形和地势学时:2学时班级类型:新授课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利用中国地形面积,总结中国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2.教科书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3.学情分析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初步接触了地形知识,初步掌握了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方法,这在本课中要容易得多。

充分调动学生的教学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能力。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

(2)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概括说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总结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地形地貌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学习指导:阅读:阅读图片和总结;思考:思考,探索,从一个例子中推断;讨论小组合作、讨论和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研究学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第一个要素──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就前面所学内容进入温故知新。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学习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难点】我国地势特征对其它自然地理要素及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位置优越【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学法提示:采用阅读课本内容与地图相结合的方法,注意怎样阅读各种地形图,学会根据地图总结地形特点,学会在地图上准确判断方向,总结在地图中记住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和位置的方法。

1、看中国地形图,明确不同颜色代表的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我国地势的特点。

2、读课本图2.9,观察我国的地势呈什么状分布。

3、完成28页活动1读图2.10,证实我国地势的特点,找出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4、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结果【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1、完成28页活动2。

2、完成29页活动3【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学后质疑】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和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双基训练一、选择题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A、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两级阶梯状分布D、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B、山地和丘陵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3、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A华北平原 B、柴达木盆地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4、我国水能蕴藏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阶梯内部B、两级阶梯交界处C、南方低山丘陵区D、平原河道上5、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兼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是()A、山西B、湖北C、四川D、河北6、秦岭位于我国地势的()A、第一级阶梯B、第二级阶梯C、第三级阶梯D、以上都不对7、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我国水能蕴藏量大B、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使我国耕地资源丰富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二、综合应用下图是我国36ºN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大致呈级阶梯分布,在图上填写阶梯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了解我国地势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地势特征,了解我国国情,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重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难点
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我国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之间镶嵌着众多的地形区。

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我国地势分布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何特点。

二、讲授新课
读图讨论:读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讨论以下问题:
(1)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海拔大约是多少?
(2)请同学们读图分析中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

(3)谈谈你是如何分析的。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导订正,学生派代表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西部棕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浅黄色的区域代表海拔1000~2000米,东部绿色的区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

西部的海拔高,东部的海拔较低,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的地势特点。

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教师用学生的教材展示说明西部高,东部低)。

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沿北纬36˚线所作的中国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剖面图在笔记本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

学生在笔记本上绘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提问:观察这幅图高低起伏的趋势,说出我国地势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我国地势的特点。

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2.9“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联系前面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思考:每一级阶梯上都有什么主要地形区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
学生:第一级阶梯上主要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上主要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等。

学生: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教师绘制中国轮廓板图,在板图上填绘阶梯分界处的山脉,请一名学生说出山脉的名称,其他学生将山脉名称在书上画出。

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教材第28页的“活动”1、2题。

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北纬36˚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类型和海拔。

绘制简图说明,最后把成果填写在表格中。

三级阶梯概况如下表所示:
称及界线
要素有没有影响?
讨论探究:分组讨论。

将全班分为三组,分别从气候、河流和交通三个方面讨论地势特征的影响。

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气候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组: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多滚滚东流,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交通组:江河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古诗云“大江东去”,又有“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

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

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探究讨论,大家掌握了读图的方法,理解了我国地势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