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1《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清华附中唐秀梅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等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程引入:上节课老师留的课后延伸是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的地形区位于哪些山脉之间。

同学们都认真看图了解了吗?我要考察考察大家。

温故知新:请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横断山脉以西内蒙古高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祁连山以东、长城以北黄土高原:祁连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东过渡承转: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原,明确了位置,我们再来看看各大高原有何特点。

四大高原:(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高原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将我国的四大高原的名称与其特点连线:过渡承转:四大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部和北部,我们看看除了高原外,我国西部和北部还有哪些地形类型的地形区。

温故知新:还是请看图说出老师给出的地形区大致位于哪些山脉之间?塔里木盆地:昆仑山以北、天山以南。

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柴达木盆地:昆仑山以北、祁连山以南。

四川盆地:横断山以东、巫山以西、秦岭以南。

四大盆地:(观看视频)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四大盆地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

(练习巩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描述和图片分别指的是哪个盆地?先选字母再说盆地名称。

“我国最大的盆地,当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是A,塔里木盆地。

“内部多丘陵,西部有平原,有‘紫色盆地’之称”。

是C,四川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是B,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靠北的盆地,内部有沙漠”。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件演示:动画呈现水电站的分布和阶梯界线的关系,得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飞流直下三千尺”,以此来理解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众多河流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
三级阶梯的地势使得阶梯交界处横亘着高大的山脉,阻挡东西的交通。
课件呈现诗句,同学诵读。
课件呈现河流东流,同学思考缘由并回答。
同学留意观看演示,做出精确 的推断,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课型
单位
主备人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八班级上册教科书第26—29页。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我国的地势特征
2、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新知——地势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呈现中国地形剖面图。动画演示来自东部海洋的暖湿气流,顺着地势爬升,影响东部较大范围的地区,带来降水。
假如我国的地势特征和目前相反: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件演示结果:不利于暖湿气流向内陆推动,降水少。呈现结论这是地势影响气候的结果。
2.地势影响河流和交通,课件出示问题: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为什么这里适合建大型水电站?,河流流向对交通又什么影响?三级阶梯的地势对交通又会有什么影响?
课件呈现,同学观看,依据上节课学的学问,回答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同学观看,依据上节课学的学问,回答问题。并完成课本活动题的表格填写。
同学了解并计算最大相对高度。
同学观看,理解。
同学观看、思考、争辩、回答。
同学思考、争辩、回答。
同学观看,验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地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更好地理解地势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势的定义,掌握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例子,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认识地势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定义,我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直观展示地势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

2.讲解地势定义:阐述地势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势的含义。

3.分析我国地势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4.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讲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5.实例分析:以长江、黄河为例,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势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7.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势的重要性。

8.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分析地势对其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2.1地形和地势(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地图,说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难点:地势对交通、气候、水能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展示我国的长江、黄河,播放歌曲——好汉歌,请同学们在歌词中感受大江大河奔涌东区的气概,激发学生探究大河东流背后的原因,请同学们说一说河流流向与哪些要素相关,引出本节课题。

新课讲授: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 地势主要特征活动1: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找出我国地势最高的区域和地势最低的区域,由颜色的变化判断地势的倾斜,总结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活动2:比一比对比A、B两图哪幅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图A中,地势西部高缓缓向东部倾斜;图B 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可知,三级阶梯分布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征,故图B正确。

活动3:读我国北纬36°剖面图,展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特点,三级阶梯分布的海拔变化趋势,总结我国地势的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山脉分布图,找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课本上标出这些重要的山脉,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1: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关注图例,找出三级阶梯分布的平均海拔与地形;并完成表格内容。

活动:找一找请同学们阅读中国的地形图,找出位于不同地势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1.气候——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2.交通——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3.资源——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式,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中国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并掌握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势的概念及其特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难点:地势特点的理解,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势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相关的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3.学生活动:预习地势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的概念,讲解地势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现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创新教案(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创新教案(第2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 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生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 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一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国各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阶段分界线的名称。

3、学会分析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山脉分布图四、教学课时2课件五、教学过程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某某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2.1地形和地势(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1地形和地势(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设疑导学:
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大约是多少?各级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对气候、河流有何影响?
板书:
②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和主要地形类型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简单总结: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促进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又在阶梯交界处提供巨大的水能。
弧形山脉
板图:中国轮廓图
边板图主要山脉边提问其所在省级行政区
视频简介:中国主要山脉的情况,如:海拔、地位等
4.过渡:从各地形区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地势的特征。
板图:
A
B
C
提问:哪幅示意图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符?
板书:三、地势东高西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①地势阶梯的名称及其界线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指图回答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及地形构成的特点
2.以汉字笔画类比山脉的走向
2.联想记忆,读图巩固
3.板图我国地势示意图,图导图练
3.读图判断我国地Biblioteka 特点,并讨论分析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2.板书: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①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②山脉常成为地形区的界线
3.边板图边讲述: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山脉呈长条状分布并按一定的方向延伸,这就是山脉的走向。我们用汉字笔画横、撇、竖、捺的一般写法及通常习惯,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和地势》参考教案(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初步树立辩证思维意识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的地形特点和分布,那么我国的地势如何呢?
板书:地势
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
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活动:《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思考: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西部高、东部低)
练习: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阶梯状)
活动:《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思考: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活动:同学们仔细阅读图 2.2,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讲述: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提问: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2.2和25页图2.6,在图2.10中相应位置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名称(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并填写下表:
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 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讨论: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教材(P27)。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