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知识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五谷与胃为大海
2.汗出溱溱
3.淖泽
4.泄泽
5.两神相搏
6.宣五谷味
1.“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句的含义
水胀
第五十七
1.黄帝问于岐伯曰:水与肤胀~刺去其血血络也。
【全文背诵】
1.石水
2.目窠
3.阴股间寒
4.窅而不起
5.鼓胀
6百度文库肠覃
7.癖而内著
8.石瘕
9.衄
1.水胀,肤胀,鼓胀的症状特点及机理
2.肠覃、石瘕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两者的鉴别
⑤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⑥(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11平人气象论篇
第十八
①黄帝问曰:平人何如?~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②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③人以水谷为本~肾不石也。
1.平人
2.呼吸定息
3.闰以太息
★虚里
4.胃疸
5.真藏脉
◇[论述题]结合《素问·平人气象论》论述虚里诊法的原理以及临床意义?
19五常政大论篇
第七十
①能毒者以厚药~热而行之
②帝曰:有毒无毒~不尽,行复如法
只背不考
20至真要大论篇
第七十四
①帝曰:善。夫病之生也~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②帝曰:愿闻病机何如?~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③故《大要》曰~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1.工巧神圣
2.病机
3.无失气宜
4.掉眩
5.愤郁
6.收引
7.肿满
2.如何理解《素问·举痛论》中的“百病生于气”?
16素问·痹论篇
第四十三
17素问·痹论篇
第四十三
①黄帝问曰:痹之安生?~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②帝曰:其有五者何也?~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③帝曰:内舍五藏六府~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④帝曰:以针治之~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⑤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故不为痹。
1.痿
2.肺热叶焦
3.痿躄
4.枢折挈
5.有所失亡
6.肺鸣
7.胞络绝
8.心下崩
9.宗筋
10.白淫
11.使内
12.阳气内伐
13.溪谷
1.如何理解“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2.根据《素问·痿论》简述痿症的治疗原则?
3.[论述题]结合《素问·痿论》,试述五体痿的病机以及症候?
4.[论述题]结合《素问·痿论》,对“治痿独取阳明”是怎样理解的?
3.如何理解“阴气者,静则神藏,燥则消亡”?
4.[论述题]结合《素问·痹论》简述痹症的针刺治疗原则以及预后。
5.[论述题]如何理解《素问·痹论》中“”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18素问·痿论篇
第四十四
①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②帝曰:如夫子言可矣~故足痿不用也
③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要点和治疗方法
3.肤胀,鼓胀的治则治法
1.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不可胜数。
2.黄帝曰:余固不能数~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1.清湿
2.三部之气
3.淫泆
4.两虚相得
5.两实相逢
1.三部之气伤人的发病规律
2.谈一谈外感病的发生机理
3.正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②帝曰: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③凡病伤寒而成温者~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1.伤寒
2.两感于寒
3.烦满(men)而囊缩
1.如何理解“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含义?
2.如何理解“食肉多复,多食肉遗”的含义?
3.[论述题]据《素问·热论》。
试论述伤寒六经的主症,病机,传变规律以及预后?
14素问·咳论篇
第三十八
◇5.[论述题]试述《素问·咳论》中“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的含义。
15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①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②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1.稽迟:
2.阴股
3.宿昔
4.绌急
5.侠脊之脉
6.背俞之脉
◇7.瘅热
8.心系
9.肺部叶举
10.恐则精却
1.结合《原文,阐述一下疼痛的病因病机。
1.五十而复大会
2.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3.合阴
4.卫气内伐
1.“五十而复大会”的理解
2.“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理解
3.“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4.【3级】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口问
第二十八
1.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补足外踝下,留之。
1.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⑧“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5.灵兰秘典论篇
第八
①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贵贱何如?~~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1.相使:
2.神明:
3.治节:
4.膻中:
5.使道
6.六节藏象论
篇第九
①天食人以五气,~神乃自生。
②帝曰:藏象何如~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1魂:
2.魄
3.唇四白:
4.罢极之本:
5.封藏之本
①“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①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2.四气调神大论
第二
①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3.生气通天论
第三
①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②阳气者,烦劳则张~寒薄为皶,郁乃痤
③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4暮而收拒
35形乃困薄
36脉流薄疾
37并乃狂
38五藏气争
39气立如故
40筋脉横解:
41阳密乃固:
42阴平阳秘
43神明之府
44治病必求于本
45飧泄
46月真胀
47七损八益
48起亟
①飧泄
②濡泻:
③洞泄
△(生之本,本于阴阳)
①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
②煎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③薄厥的病因病机、症状特点
①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1.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2.喉中介介如梗状
3.喉痹
4.两胠
5.遗失
1.如何理解“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含义?
2..[论述题]结合原文,试论述“咳”的病因病机。
◇3.如何理解“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含义?
◇4.[论述题]试述《素问·咳论》中“五脏咳”和“六腑咳”的症状特点以及传变规律。
⑭“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的含义
4.阴阳应象大论 篇第五
4阴阳应象大论 篇第五
①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酸苦涌泄为阴。
②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③天有四时五行~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④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⑤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故同出而名异耳
1.行痹
2.痛痹
3.著痹
4.心下谷
5.嗌干
6.上为引如怀
7.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
8.中气喘争
9.胞痹
10.乏竭
11.肌绝
12.慓疾滑利
13.盲膜
◇阳气少,阴气多
1.依据《素问·痹论》,简述行痹,痛痹,著痹的病机与病证特点。
2.结合《素问·痹论》谈谈你对[五体弊病久不愈,向内传变发生五脏痹]机理是如何理解的?
篇名
背诵文段
重点字词
重点句子题型
《黄帝内经》素问必考20篇大纲(1级,2级篇章节选知识点)
1.上古天真论篇
第一
⑴上古之人~故半百而衰也
⑵夫上古之人之教下也~德全不危也
⑶二七,七七,二八,八八
①法于阴阳
②和于术数
③形与神俱
④天年
⑤不时御神
⑥虚邪贼风
⑦恬淡虚无
⑧高下不相慕
⑨德全不危
⑩天癸
⑪地道不通
⑫肾者主水
⑥故邪风之至~感则害皮肉筋脉。
⑦故善用针者~用之不殆
⑧善诊者,察色按脉~以诊则不失矣!
1.壮火,少火
2濡泻
3.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4.烦冤
5.身常清
6.见微得过
7.权衡规矩
8.按尺寸
9.因其衰而彰之
10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11.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2.其高者,因而越之
13.阳病治阴,
8.瞀瘛
9.固泄
10.禁鼓慄
11.如丧神守
12.转反戾
13.澄澈清冷
14.暴注下迫
14.必先五胜
1.简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机理?
2.简释“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简释“诸厥固泄,皆属于下”的机理?
4.[论述题]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
谈谈病机十九条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灵枢
1.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智、虑?请问其故
7.五藏生成篇
第十
①是故多食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②诸脉者,皆属于目~指受血而能摄。
8.五藏别论篇
第十一
①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满而不实也。
1.女子胞:
2.奇恒之府
3.传化之府
4.魄门:
5.满而不能实:
6.气口:
7.至德:
8.至巧:
①"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句的涵义
9.汤液醪醴论篇
第十四
④煎厥与薄厥的区别
⑤论述了汗出偏沮致偏枯的机理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⑥“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句的含义
⑦“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含义
⑧“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的含义
⑨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⑩“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⑫“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⑬如何理解“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①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决死生之分。
②五藏者,中之守也。~失守者死。
③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1.视精明:
2.中盛藏满:
3.仓廩不藏:
4.门户不要:
5.水泉不止:
6.头倾视深:
7.背曲肩随:
8.偻附:
①(诊法常以平旦)
②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
③五藏者,中之守也;得守则生,失守则死
④(五藏者,中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阴病治阳:
14.掣引之
①结合《阴阳应象大论第五》原文论述药食气味的阴阳属性和作用?
②“治病必求于本”
③★描述“三清阳”“三清阴”的含义
④“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病机分析。
⑤结合《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试描述壮火,少火对人体的影响?
⑥“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⑦“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2.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3.肝藏血,血舍魂~谨而调之也。
1.淫泆离藏
2.两精相搏
3魂
4.魄
5.僻邪
6.经溲不利
1.“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理解
2.五脏虚实病症特点及病机
1.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六腑不合则留为痈
1.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①欲如运枢
②起居如惊
③神气乃浮:
④体若燔炭
⑤首如裹
⑥四维相代
⑦煎厥
⑧薄厥
⑨形气绝
⑩偏枯:
⑪汗出偏沮
⑫痤痱
⑬受如持虚
⑭大偻
⑮陷脉为痿
⑯俞气化薄
⑰体若燔炭
⑱首如裹
⑲四维相代
⑳煎厥
22薄厥
23形气绝
24偏枯:
25汗出偏沮
26痤痱
27受如持虚
28大偻
29陷脉为痿
30俞气化薄
31风疟:
32大风苛毒
33上下不并
①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巨气乃平。帝曰:善。
1.神不使:
2.病为本,工为标:
3.津液充郭:
4.其魄独居:
5.缪刺:
6.开鬼门,洁净府:
7.形不可与衣相保
8.微动四极
9.平治于权衡
10.去菀陈莝
①结合《素问•汤液醪醴论》,试描述神机对治疗的重要意义
②水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及疗效
10.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2.经脉别论篇
第二十一
①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②饮入于胃~揆度以为常也。
1.肺朝百脉
2.毛脉合精
3.留于四藏
4.游溢精气
1.[论述题]结合原文,论述谷食入胃后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营养输布过程。
2.[论述题]结合原文,论述水饮在体内的转输过程?
13热论篇第三十一
①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必不免于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