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08数学分析试题及解答

合集下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北京卷·理科)(附答案,完全word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北京卷·理科)(附答案,完全word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全集U =R ,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那么集合()UA B ð等于( ) A .{}|24x x -<≤ B .{}|34x x x 或≤≥ C .{}|21x x -<-≤D .{}|13x x -≤≤2.若0.52a =,πlog 3b =,22πlog sin 5c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3.“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若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5.若实数x y ,满足1000x y x y x ⎧-+⎪+⎨⎪⎩,,,≥≥≤则23x yz +=的最小值是( )A .0B .1CD .96.已知数列{}n a 对任意的*p q ∈N ,满足p q p q a a a +=+,且26a =-,那么10a 等于( )A .165-B .33-C .30-D .21-7.过直线y x =上的一点作圆22(5)(1)2x y -+-=的两条切线12l l ,,当直线12l l ,关于y x =对称时,它们之间的夹角为( ) A .30B .45C .60D .908.如图,动点P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对角线1BD 上.过点P 作垂直于平面11BB D D 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M N ,.设B P x =,MN y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A BC DMNP A 1B 1C 1D 1第 3 页 共 12 页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第Ⅱ卷(共110分)注意事项: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9.已知2()2a i i -=,其中i 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a = .10.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且4==a b ,那么(2)+b a b 的值为 .11.若231nx x ⎛⎫+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为32,则n = ,其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用数字作答)12.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4),,,,,,则((0))f f = ; 0(1)(1)limx f x f x∆→+∆-=∆ .(用数字作答)13.已知函数2()cos f x x x =-,对于ππ22⎡⎤-⎢⎥⎣⎦,上的任意12x x ,,有如下条件:①12x x >; ②2212x x >; ③12x x >. 其中能使12()()f x f x >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 .14.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k k k P x y ,处,其中11x =,11y =,当2k ≥时,111215551255k k k k k k x x T T k k y y T T --⎧⎡--⎤⎛⎫⎛⎫=+--⎪ ⎪ ⎪⎢⎥⎪⎝⎭⎝⎭⎣⎦⎨--⎛⎫⎛⎫⎪=+- ⎪ ⎪⎪⎝⎭⎝⎭⎩,. ()T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T =,(0.2)0T =.按此方案,第6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第2008棵树种植点的坐标应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2π()sin sin 2f x x x x ωωω⎛⎫=+ ⎪⎝⎭(0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 (Ⅰ)求ω的值;(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2π03⎡⎤⎢⎥⎣⎦,上的取值范围.16.(本小题共14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AP BP AB ==,PC AC ⊥. (Ⅰ)求证:PC AB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 (Ⅲ)求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17.(本小题共13分)甲、乙等五名奥运志愿者被随机地分到A B C D ,,,四个不同的岗位服务,每个岗位至少有一名志愿者.(Ⅰ)求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 (Ⅱ)求甲、乙两人不在同一个岗位服务的概率;(Ⅲ)设随机变量ξ为这五名志愿者中参加A 岗位服务的人数,求ξ的分布列.A CB P第 5 页 共 12 页18.(本小题共13分)已知函数22()(1)x bf x x -=-,求导函数()f x ',并确定()f x 的单调区间. 19.(本小题共14分)已知菱形ABCD 的顶点A C ,在椭圆2234x y +=上,对角线BD 所在直线的斜率为1.(Ⅰ)当直线BD 过点(01),时,求直线AC 的方程; (Ⅱ)当60ABC ∠=时,求菱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20.(本小题共13分)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数列12n A a a a :,,,,定义变换1T ,1T 将数列A 变换成数列1()T A :12111n n a a a ---,,,,.对于每项均是非负整数的数列12m B b b b :,,,,定义变换2T ,2T 将数列B 各项从大到小排列,然后去掉所有为零的项,得到数列2()T B ; 又定义2221212()2(2)m mS B b b mb b b b =+++++++. 设0A 是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令121(())(012)k k A T T A k +==,,,. (Ⅰ)如果数列0A 为5,3,2,写出数列12A A ,;(Ⅱ)对于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证明1(())()S T A S A =;(Ⅲ)证明:对于任意给定的每项均为正整数的有穷数列0A ,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1()()k k S A S A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北京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D 2.A 3.B 4.D 5.B 6.C 7.C 8.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1- 10.0 11.5 10 12.2 2-13.②14.(12), (340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15.(共13分) 解:(Ⅰ)1cos 2()222x f x x ωω-=+112cos 2222x x ωω=-+π1sin 262x ω⎛⎫=-+ ⎪⎝⎭.因为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0ω>, 所以2ππ2ω=,解得1ω=. (Ⅱ)由(Ⅰ)得π1()sin 262f x x ⎛⎫=-+ ⎪⎝⎭. 因为2π03x ≤≤, 所以ππ7π2666x --≤≤,所以1πsin 2126x ⎛⎫-- ⎪⎝⎭≤≤, 因此π130sin 2622x ⎛⎫-+ ⎪⎝⎭≤≤,即()f x 的取值范围为302⎡⎤⎢⎥⎣⎦,. ABDP第 7 页 共 12 页16.(共14分) 解法一:(Ⅰ)取AB 中点D ,连结PD CD ,. AP BP =, PD AB ∴⊥. AC BC =, CD AB ∴⊥. PD CD D =,AB ∴⊥平面PCD . PC ⊂平面PCD , PC AB ∴⊥.(Ⅱ)AC BC =,AP BP =, APC BPC ∴△≌△. 又PC AC ⊥, PC BC ∴⊥.又90ACB ∠=,即AC BC ⊥,且ACPC C =,BC ∴⊥平面PAC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 AB BP =,BE AP ∴⊥.EC 是BE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 C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在BCE △中,90BCE ∠=,2BC =,2BE AB ==sin BC BEC BE ∴∠==. ∴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为. (Ⅲ)由(Ⅰ)知AB ⊥平面PCD ,∴平面APB ⊥平面PCD .过C 作CH PD ⊥,垂足为H . 平面APB 平面PCD PD =,CH ∴⊥平面APB .CH ∴的长即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由(Ⅰ)知PC AB ⊥,又PC AC ⊥,且AB AC A =,PC ∴⊥平面ABC . CD ⊂平面ABC , PC CD ∴⊥.ABE P ABDPH在Rt PCD △中,12CD AB ==2PD PB ==2PC ∴==.233PC CD CH PD ∴==.∴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为3. 解法二:(Ⅰ)AC BC =,AP BP =, APC BPC ∴△≌△. 又PC AC ⊥, PC BC ∴⊥. AC BC C =,PC ∴⊥平面ABC . AB ⊂平面ABC , PC AB ∴⊥.(Ⅱ)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000)(020)(200)C A B ,,,,,,,,. 设(00)P t ,,. PB AB ==,2t ∴=,(002)P ,,.取AP 中点E ,连结BE CE ,.AC PC =,AB BP =,CE AP ∴⊥,BE AP ⊥.BEC ∴∠是二面角B AP C --的平面角.(011)E ,,,(011)EC =--,,,(211)EB =--,,,cos 26EC EB BEC EC EB∴∠===. ∴二面角B AP C--的大小为arccos3.第 9 页 共 12 页(Ⅲ)AC BC PC ==,C ∴在平面APB 内的射影为正APB △的中心H ,且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APB 的距离. 如(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2BH HE =,∴点H 的坐标为222333⎛⎫⎪⎝⎭,,.23CH ∴=. ∴点C到平面APB 17.(共13分)解:(Ⅰ)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为事件A E ,那么3324541()40A A P E C A ==,即甲、乙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的概率是140. (Ⅱ)记甲、乙两人同时参加同一岗位服务为事件E ,那么4424541()10A P E C A ==,所以,甲、乙两人不在同一岗位服务的概率是9()1()10P E P E =-=. (Ⅲ)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为1,2.事件“2ξ=”是指有两人同时参加A 岗位服务,则235334541(2)4C A P C A ξ===.所以3(1)1(2)P P ξξ==-==,ξ的分布列是 18.(共13分)解:242(1)(2)2(1)()(1)x x b x f x x ----'=-3222(1)x b x -+-=- 32[(1)](1)x b x --=--.令()0f x '=,得1x b =-.当11b -<,即2b <时,()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当11b ->,即2b >时,()f 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以,当2b <时,函数()f x 在(1)b -∞-,上单调递减,在(11)b -,上单调递增, 在(1)+∞,上单调递减. 当2b >时,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1)b -,上单调递增,在(1)b -+∞,上单调递减.当11b -=,即2b =时,2()1f x x =-,所以函数()f x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减.19.(共14分)解:(Ⅰ)由题意得直线BD 的方程为1y x=+.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于是可设直线AC 的方程为y x n =-+.由2234x y y x n⎧+=⎨=-+⎩,得2246340x nx n -+-=. 因为A C ,在椭圆上,所以212640n ∆=-+>,解得33n -<<.第 11 页 共 12 页设A C ,两点坐标分别为1122()()x y x y ,,,, 则1232n x x +=,212344n x x -=,11y x n =-+,22y x n =-+. 所以122n y y +=. 所以AC 的中点坐标为344n n ⎛⎫ ⎪⎝⎭,. 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可知,点344n n ⎛⎫⎪⎝⎭,在直线1y x =+上, 所以3144n n =+,解得2n =-. 所以直线AC 的方程为2y x =--,即20x y ++=.(Ⅱ)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60ABC ∠=, 所以AB BC CA ==.所以菱形ABCD的面积2S =. 由(Ⅰ)可得22221212316()()2n AC x x y y -+=-+-=,所以2316)S n n ⎛=-+<< ⎝⎭. 所以当0n =时,菱形ABCD的面积取得最大值20.(共13分)(Ⅰ)解:0532A :,,,10()3421T A :,,,, 1210(())4321A T T A =:,,,; 11()43210T A :,,,,,2211(())4321A T T A =:,,,.(Ⅱ)证明:设每项均是正整数的有穷数列A 为12n a a a ,,,, 则1()T A 为n ,11a -,21a -,,1n a -,从而 112(())2[2(1)3(1)(1)(1)]n S T A n a a n a =+-+-+++-222212(1)(1)(1)n n a a a ++-+-++-. 又2221212()2(2)n n S A a a na a a a =+++++++, 所以1(())()S T A S A - 122[23(1)]2()n n n a a a =----+++++2122()n n a a a n +-++++ 2(1)0n n n n =-+++=,故1(())()S T A S A =.(Ⅲ)证明:设A 是每项均为非负整数的数列12n a a a ,,,. 当存在1i j n <≤≤,使得i j a a ≤时,交换数列A 的第i 项与第j 项得到数列B , 则()()2()j i i j S B S A ia ja ia ja -=+--2()()0j i i j a a =--≤. 当存在1m n <≤,使得120m m n a a a ++====时,若记数列12m a a a ,,,为C , 则()()S C S A =.所以2(())()S T A S A ≤.从而对于任意给定的数列0A ,由121(())(012)k k A T T A k +==,,, 可知11()(())k k S A S T A +≤.又由(Ⅱ)可知1(())()k k S T A S A =,所以1()()k k S A S A +≤. 即对于k ∈N ,要么有1()()k k S A S A +=,要么有1()()1k k S A S A +-≤. 因为()k S A 是大于2的整数,所以经过有限步后,必有12()()()k k k S A S A S A ++===. 即存在正整数K ,当k K ≥时,1()()k k S A S A +=.。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及解答

2008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及解答
.
解 延 戈 开究
+ : 教, (2 8年 2期 高 版 ? 0 第 中)
2008 年北京大学 自主招生数学试题赏析
43主招生数学试题学生反映比 0 较难. 大部分试题有竞赛题的味道, 特别是理科的最 后一题, 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 无论对学生数学学 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高要求、 1. 求证:如图 1, 边长为 1 的
心的圆 C 被光照到的长度为2二 求曲线 C 上未被照 ,
到的长度.
几 y


( Zx + 9 ) ( 2另+ 8 )
, ‘
. 、 ,
南方球队总得分为
呈 些 达 二 9(Z 丝 卫 丝 坠二 x+9)灭+4) _ ,
10 2 10
北方球队总得分为 ( 2二 +9) (x +4 ) 南 方球队内 赛总得分优, 部比 。 ,
于 ( 。+口 一 ) 25妻a + b.
。 = a, aZ+ bl + b: , +刀 + 25=a; +aZ+a3+ bl +bZ+b3,
e l 一a Z
形 A A ;C I 中,AC: c;B B
二 I, B A Bq = B I ,C I A A = C I , A + 乙 + 乙C B 乙 B
min(a, a3) 蛋 , aZ, 而n(b, b。, , ) bZ, 求证:m x(a, a,落 (b, b, a , ) m aZ, a x , ). bZ, 证明 不妨设a。 aZ) a, 〕bZ〕 〕 , b, b3. 则条件为a, b, ‘ , 即证a。 b, ‘ 令a; + a: +a, b. + bZ+ b, : , = =

2008高考北京数学理科试题及详细解答

2008高考北京数学理科试题及详细解答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 学(理科)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全集U =R ,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那么集合)(B C A U 等于( ) A .{}|24x x -<≤B .{}|34x x x 或≤≥ C .{}|21x x -<-≤D .{}|13x x -≤≤解:],4,1[-=B C U )(B C A U =}31|≤≤-x x 2.若0.52a =,πlog 3b =,22πlog sin 5c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解:0.521a =>,π0log 3log 1b ππ<=<=,222πlog sinlog 105c =<=,a b c ∴>> 3.“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至少还有可能函数()f x 在R 上为减函数,充分条件不成立;而必要条件显然成立。

4.若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解:把P 到直线1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两个距离就相等了,它就是抛物线的定义。

5.若实数x y ,满足1000x y x y x ⎧-+⎪+⎨⎪⎩,,,≥≥≤则23x yz +=的最小值是( )A .0B .1C .3D .9解:可行域是以(0,0),(0,1),(0.5,0.5)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200x y y +≥+≥,0,0x y ∴==时20x y +=取最小值,0min 31z ==。

(精编精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数学 解析版

(精编精校)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数学 解析版

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数学详解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全集U =R ,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那么集合()UA B 等于( )A .{}|24x x -<≤ B .{}|34x x x 或≤≥ C .{}|21x x -<-≤ D .{}|13x x -≤≤【标准答案】: D【试题分析】: C U B=[-1, 4],()UA B ={}|13x x -≤≤【高考考点】:集合 【易错提醒】: 补集求错 【备考提示】: 高考基本得分点 2.若0.52a =,πlog 3b =,22πlog sin 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标准答案】: A【试题分析】:利用估值法知a 大于1,b 在0与1之间,c 小于0. 【高考考点】: 函数的映射关系,函数的图像。

【易错提醒】: 估值出现错误。

【备考提示】: 大小比较也是高考较常见的题型,希望引起注意。

3.“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标准答案】: B【试题分析】: 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至少还有可能函数()f x 在R 上为减函数,充分条件不成立;而必有条件显然成立。

【高考考点】: 充要条件,反函数,映射关系,函数单调性。

【易错提醒】: 单调性与一一对应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备考提示】: 平时注意数形结合训练。

4.若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标准答案】: D【试题分析】: 把P 到直线1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两个距离就相等了,它就是抛物线的定义。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分析 I】课程习题集(参考 谢惠民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分析 I】课程习题集(参考 谢惠民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或任意 n ≥ N 有 则仍有矛盾. 从而 c = 1.
1 ∈ (c − ϵ, c + ϵ) .
an
解. 取 M > 1 使得
[
]
1
a1, a2 ∈
,M M
.
则归纳易知任意
n

an

[
1 M
,
M ],
从而
α = lim sup an, β = lim inf an
n→∞
n→∞
均为正数, 且 α ≥ β. 又从两个方向分别导出不等式, 可得出 αβ = 1. 取 {ank }∞ k=1 收敛于 α, 易证
4
证明. 只须证 α < c < β 的情形. 找 p1 < q1 < p2 < q2 < · · · 使得
xpl > c > xqm (l = 1, 2, . . . ; m = 1, 2, . . .). 又存在 pj ≤ rj < qj (j = 1, 2, . . .) 使得
此时
xrj ≥ c ≥ xrj+1.
lim
k→∞
ank −1
=
lim
k→∞
ank −2
=
β.
而 2
ank−3 = ank−1 − ank−2 (nk > 3).
左式关于 k 的上极限不大于 α, 但右式关于 k 的极限为 2α − β > α, 矛盾.
问题 4 (08 上期中). 设 {an}∞ n=1 为单调递增的正整数列. 证明: 数列
cn = max(bn+1, bn) (n = 1, 2, . . .).
则 {cn}∞ n=1 不增且有下界, 故其下确界 c 为其极限值 (显然 c ≥ 1), 从而任 意 ϵ > 0, 存在 N 使得任意 n ≥ N 有

2008高考北京数学文科试题及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719

2008高考北京数学文科试题及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719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 学(文科)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若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则集合A B 等于( ) A .{}|34x x x ≤>或 B .{}|13x x -<≤ C .{}|34x x ≤<D .{}|21x x -≤-<解:{}|21A B x x =-≤-< ,选D2.若372log πlog 6log 0.8a b c ===,,,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解:利用中间值0和1来比较: 372log π>1log 61log 0.80a b c =<=<=<,0,3.“双曲线的方程为221916x y -=”是“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95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双曲线的方程为221916x y -=”⇒“双曲线的准线方程为95x =±” 但是“准线方程为95x =±” ⇒ “双曲线的方程221916x y -=”,反例: 2211882x y -=.4.已知ABC △中,a =b =60B = ,那么角A 等于( )A .135B .90C .45D .30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60sin sin sin sin 2a b A A B A B =⇒=== 45a b A B A <⇒<∴=5.函数2()(1)1(1)f x x x =-+<的反函数为( )A .1()11)f x x -=> B .1()11)f x x -=> C .1()11)f x x -=≥D .1()11)f x x -=≥解:22(1)1,(1)111y x x y x x =-+∴-=-<∴-=,又 所以反函数为1()11)f x x -=>6.若实数x y ,满足1000x y x y x -+≥⎧⎪+⎨⎪⎩≥≤,,,则2z x y =+的最小值是( )A .0B .12C .1D .2解:可行域是以(0,0),(0,1),(0.5,0.5)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如图),200x y y +≥+≥ ,0,0x y ∴==时2z x y =+取最小值0。

2008高考北京数学理科试题及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5

2008高考北京数学理科试题及详细解答(全word版)080625

2008年高考北京理科数学详解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全集U =R ,集合{}|23A x x =-≤≤,{}|14B x x x =<->或,那么集合()U A B ð等于( )A .{}|24x x -<≤ B .{}|34x x x 或≤≥ C .{}|21x x -<-≤ D .{}|13x x -≤≤【标准答案】: D【试题分析】: C U B=[-1, 4],()U A B ð={}|13x x -≤≤ 【高考考点】:集合【易错提醒】: 补集求错【备考提示】: 高考基本得分点 2.若0.52a =,πlog 3b =,22πlog sin5c =,则( ) A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D .b c a >> 【标准答案】: A【试题分析】:利用估值法知a 大于1,b 在0与1之间,c 小于0. 【高考考点】: 函数的映射关系,函数的图像。

【易错提醒】: 估值出现错误。

【备考提示】: 大小比较也是高考较常见的题型,希望引起注意。

3.“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是“函数()f x 在R 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标准答案】: B【试题分析】: 函数()()f x x ∈R 存在反函数,至少还有可能函数()f x 在R 上为减函数,充分条件不成立;而必有条件显然成立。

【高考考点】: 充要条件,反函数,映射关系,函数单调性。

【易错提醒】: 单调性与一一对应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备考提示】: 平时注意数形结合训练。

4.若点P 到直线1x =-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1,则点P 的轨迹为( )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标准答案】: D【试题分析】: 把P 到直线1x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两个距离就相等了,它就是抛物线的定义。

北京大学1996-2009历年数学分析_考研真题试题

北京大学1996-2009历年数学分析_考研真题试题


b
a
f ( x) d x]2 ≤ (b − a ) ∫ f 2 ( x) d x 。
a
b
π −x
2

2.证明它的 Fourier 级数在 (0, 2π ) 内每一点上收敛于 f ( x) 。
北京大学 2001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 一、 (10 分)求极限: lim
a 2n 。 n →∞ 1 + a 2 n
f ( n ) ( x) 在 [ a, b ] 上一致收敛于 φ ( x)(n → +∞) ,求证: φ ( x) = ce x , c 为常数。
四、 (15 分)设 xn > 0(= n 1, 2 ⋅⋅⋅) 及 lim xn = a ,用 ε − N 语言证明: lim
n →+∞
n →+∞
xn = a 。
北京大学 2002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数学分析 一、 (10 分)求极限: lim(
x →0 1 sin x 1−cos ) x。 x
二、 (10 分)设 α ≥ 0 , = x1 并求极限值。
2 + a , xn= +1
2 + xn ,= n 1, 2, ⋅⋅⋅ ,证明极限 lim xn 存在
五、 (15 分)求第二型曲面积分
∫∫ ( x d y d z + cos y d z d x + d x d y) ,其中 3; z 2 = 1 的外侧。
六、 (20 分)设 x = f (u , v) , y = g (u , v) ,w = w( x, y ) 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满足
x→a + x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设1函数
f (x)
在区间
[0,
1∫]
上有一阶连续导函数,
1

f (0)
=
f (1),
g(x)
是周期为
1
的连续函数,
并且满足
g(x) dx = 0. 记 an = f (x)g(nx) dx, 证明 lim nan = 0.
0
0
n→∞
10. 若 f (x∑ )n在∫区b间i [0, 1] 上 Riemann∫可1积, 并且对 [0, 1] 中任意有限个两两不相交的闭区间 [ai, bi], 1 ⩽ i ⩽ n,
∃ξ ∈ (ξ2, ξ1), 使得 f ′′(ξ) > 0. 因此若 f ′′(x) 在 R 上不变号, 则 f ′′(x) > 0, ∀x ∈ R.
若 ∃y0 ∈ R, 使得 f ′(y0) > 1, 则 f (x) > f ′(y0)(x − y0)f (y0), 这将与 lim (f (x) − x) = 0 矛盾. 从而 x→+∞
9.
∫1
∫1
∫ nx
n f (x)g(nx) dx = f (x) dx g(t) dt
0
(0
∫ nx 0
) 1 ∫ 1 (∫ nx
)
= f (x) g(t) dt −
g(t) dt f ′(x) dx
∫ 1 (∫0 nx
)0
0
0
=−
g(t) dt f ′(x) dx.
∫x 令 G(x) = g(t) dt, 则
∫ 1 (∫ nx
)
lim nan = lim −
n→∞
n→∞
0
g(t) dt f ′(x) dx = 0.
0
注 Riemann 引理的证明可以参考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第 315 页例 4.1.10.
10. 令
|f (x)| + f (x)
|f (x)| − f (x)
f+(x) =
Σ
被圆柱面 x2 + y2 = 2rx, (0 < r < R) 所截下的位于 z ⩾ 0 的部分, 定向取外侧.
6. 已知函数 F (x, y) = 2 − sin x + y3e−y 定义在全平面上. 证明 F (x, y) = 0 唯一确定了全平面上连续可微的
隐函数 y = y(x).
∫ +∞
定了唯一的函数 y = y(x), y(x) 在 R 上连续可微.
7. ∀ε > 0, ∃A0 > 0, 当 A2 > A1 ⩾ A0 时,
∫ A2 f (x) dx
A1
<
ε .
于是
8

A2 (
)
e−ax − 1 f (x) dx

(
)∫
e−aA1 − 1
ξ
f (x) dx
+
(
) ∫ A2
e−aA2 − 1
注 裴礼文的《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第二版第 131 页例 2.1.5 与本题相关.
[
]
3. ∀n ∈ N, 确定了一个区间
1
1
xn

, 2n
xn
+
2n
. 下面证明 ∀n < m,
[ 1
1 ]∩[
1
] 1
xn

, 2n
xn
+
2n
xm − 2m , xm + 2m = ∅.
假若 ∃y0 ∈ R, 满足
f ′(x) ⩽ 1, ∀x ∈ R. 同样可证 f ′(x) ⩾ −1, ∀x ∈ R.
若 ∃x∗ > 0, 使得 f (x∗) ̸= x∗, 则由 Lagrange 定理知,∃η > 0, 使得 f ′(η) > 1, 矛盾. 从而 f (x) = x, ∀x > 0. 类似可证 f (x) = −x, ∀x < 0. 于是 f (x) = |x| , 这与 f (x) 在 R 上可微矛盾.
2
, f−(x) =
. 2
∫1 若 f+(x) dx > 1, 则存在 [0, 1] 的分割 P : a = x0 < x1 < · · · < xn = 1, 使得
0
∑n mi∆xi > 1.
i=1
其中 mi = inf{f+(x) | x ∈ [xi−1, xi]}, ∆xi = xi − xi−1, 1 ⩽ i ⩽ n. 把 mi > 0 的那些区间 [ai, bi] 取出来,
k=0
∑n = 2(k + 1)n!
k=0
= (n + 2)!.
由数学归纳法原理知原命题成立.
注 试题回忆者说:
本试卷打印有误, 最后的 n 阶导数没有加括号 (n). 这里已更正.
5. πRr2. 详细过程见谢惠民等人的《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下册第 345 页例 25.2.4.
6. Fy(x, y) = y2(3 − y)e−y. 因为当 y = 3 时, F (x, y) = 0 ⇐⇒ 2 − sin x + 9e−3 = 0, 此时无解, 故 y(x) 的值 域不能含有 3. 类似地可以看出, 其实当 y ⩾ 0 时, F (x, y) = 0 均无解, 因此使 F (x, y) = 0 有解的 y 必须 满足 y < 0.
都有
f (x) dx ⩽ 1. 证明 |f (x)| dx ⩽ 2.
i=1 ai
0
1
1. 请参考数学分析教材. 也可参考我写的北京大学 2016 年数学分析解答.
2. 不存在. 若 f (x1) = f (x2), 则 e−x1 = f (f (x1)) = f (f (x2)) = e−x2 , 于是 x1 = x2, 从而 f 是单射. 再结合 f (x) 在 R 上的连续性, 就有 f (x) 是 R 上的单调函数, 从而 f (f (x)) 在 R 上单调增, 矛盾.
[
]
[
]
1
1
1
1
y0 ∈
xn

, 2n
xn
+
2n
,
y0 ∈
xm

, 2m
xm
+
2m
,

|xn
− xm|

|xn

y0| + |y0

xm|

1 2n
+
1 2m
<
1 ,
n
矛盾.
若 {xn} 有界, 则 {xn} 在某个有界闭集 [−M, M ] 中, 从而
∑ ∞ 1
2M + 3 >
,
n
n=1
矛盾.
4. 因为 f (x)g(x) = f ′(x), 于是 (f (x)g(x))(n) = f (n+1)(x). 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f (n)(0) ⩽ (n + 1)!, n ∈ N. n = 1 时, 命题成立. 假设原命题对小于等于 n 的数均成立, 下面考虑 n + 1 的情形. 由 Leibniz 公式得
0
0
0
∫ x+1
∫ x+1
∫x
G(x + 1) =
g(t) dt =
g(t) dt = g(t) dt = G(x).
0
1
0
3
由更一般的化的 Riemann-Lebesgue 引理知
lim

1
f ′(x)G(nx) dx =
∫ 1
1

f ′(x) dx
1
G(x) dx = 0,
n→∞ 0
10
0
从而
f (x) dx

ε ,
A1
A1
ξ
2
因此

+∞
(e−ax

) 1
f
(x)
dx

ε .
A0
2
又因为
∫ A0 (
)
(
) ∫ A0
e−ax − 1 f (x) dx ⩽ 1 − e−aA0
|f (x)| dx,
0
(
) ∫ A0
0
lim 1 − e−aA0
|f (x)| dx = 0,
a→0+
0
故 ∃δ > 0, 当 0 < a < δ 时,
(
)∫
1 − e−aA0
A0
|f (xHale Waihona Puke |dx <ε ,
0
2
于是
∫ +∞ (
)
∫ A0 (
)
∫ +∞ (
)
e−ax − 1 f (x) dx ⩽
e−ax − 1 f (x) dx +
e−ax − 1 f (x) dx < ε.
0
0
A0
8. 因为 lim (f (x) − x) = 0, 故 ∃x1 > x0, 使得 f (x1) > 0. 又 f (x0) ⩽ 0, 从而由 Lagrange 中值定理知 x→+∞ ∃ξ1 ∈ (x0, x1), 使得 f ′(ξ1) > 0. 同样可以证得 ∃ξ2 ∈ (−∞, x0), 使得 f ′(ξ2) < 0. 再次利用 Lagrange 定理得
北京大学 200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分析试题及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